第227章 副業轉型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承雨蹲在木材廠新落成的車間裏,看著工人們將靈泉鬆木搬上流水線。這些鬆木表麵裹著一層灰褐色的“樹皮”——實則是用空間的苔蘚和樹脂壓製的偽裝層,能在紅外線檢測下呈現普通鬆木的溫度曲線。她摸出微型溫度計,顯示木材內部溫度比外界低3c,這是靈泉的天然冷卻效果。
“小雨,”沈明遠遞給她一頂安全帽,“二叔說,新車間的隔音牆要用‘傳統夯土工藝’,你去看看配比有沒有問題。”
女孩點頭,走向攪拌池。所謂“夯土”,實則是靈泉黏土混合普通砂石,比例精確到7:3。她用指尖蘸了蘸泥漿,靈泉的清冽氣息混著草木灰味,對外宣稱“古法防蟲配方”。
與此同時,沈承誌在紡織廠的樣品間裏,看著二姐沈默蘭將靈泉棉紗紡成“工農牌”毛巾。毛巾邊緣的提花圖案是沈家特有的麥穗紋,實則暗藏摩斯密碼“安全”。少年摸出放大鏡,檢查紗線中的靈泉纖維分布——每根紗線含0.5%的靈泉棉,既能提升毛巾的吸水性,又不被檢測出來。
“誌誌,”沈默蘭遞給他一本產品說明書,“明天省輕工業局的人來驗收,你負責演示‘手工紡紗’環節。記住,動作要慢,破綻要明顯。”
少年接過紡錘,故意讓紗線在手中打結:“這樣夠不夠‘手工感’?”
沈默蘭笑了:“再把袖口蹭點機油,像個‘不小心’弄髒的樣子。”
傍晚,沈家在農場召開政策學習會。沈默軒戴著老花鏡,逐字解讀中央下發的《關於發展社隊企業的若幹規定》:“‘支持農村副業機械化’,這是我們的機會。明輝,木材廠可以申請‘農副產品加工示範車間’,用靈泉鬆木的‘高效’偽裝成‘機械化成果’。”
“但機械化需要能耗數據,”沈明輝皺眉,“我們的靈泉動力裝置……”
“就說用的是‘沼氣發電’,”沈默軒指向窗外的沼氣池,“反正他們測不出靈泉的能量波動。承雨,你設計的‘沼氣檢測儀’什麽時候能裝好?”
“今晚就能調試,”女孩翻開圖紙,“用靈泉礦石做傳感器,數值會自動跳成‘正常沼氣濃度’。”
深夜,沈承雨在沼氣池旁安裝檢測儀。她將靈泉礦石碎片嵌入傳感器核心,忽然聽到遠處傳來狼嚎——那是沈家的暗號,代表“安全”。她摸出機械鳥小翠,讓它飛往西山,給守在空間入口的三姑姑送信。
次日,省輕工業局的驗收組抵達。沈承誌在紡織廠演示手工紡紗,故意將紡錘摔在地上,紗線纏成一團:“對、對不起!”他紅著臉道歉,驗收組的張科長卻笑了:“現在的年輕人,會手工的太少了,這才是‘傳統工藝’的價值。”
與此同時,沈明輝在木材廠陪同參觀,指著流水線說:“我們把傳統煙熏法和機械化結合,效率提升了五倍。”他按下按鈕,傳送帶將鬆木送入“煙熏室”——實則是靈泉霧化室,鬆木在霧中旋轉,表麵形成天然的深色紋路。
張科長拿起成品木板,對著光觀察:“這紋路,真像老匠人做的。”
“都是托政策的福,”沈明輝遞上偽造的能耗報表,“沼氣發電解決了能源問題,現在一天能處理二十立方木材。”
驗收結束後,張科長在反饋會上說:“紅星木材廠和紡織廠,是‘傳統工藝現代化’的典範,我會推薦你們申請‘省鄉鎮企業示範單位’。”
沈家上下鬆了口氣,卻不敢掉以輕心。沈承雨在學校的自然課上,聽到老師說“科學要嚴謹”,忽然想起木材廠的“煙熏室”,心中泛起一絲愧疚。她摸出靈泉草書簽,夾在《自然》課本裏,書簽上的葉脈在陽光下舒展,像在訴說秘密。
“小雨,”陳小花湊過來,“聽說你家的木材廠要上電視了?”
“是縣電視台的‘鄉土科技’欄目,”沈承雨低頭,“我爸說,要拍他‘手工調染料’的過程。”
“哇!”陳小花眼睛一亮,“那我們能去現場看嗎?”
女孩猶豫了一下,想起沈默軒的叮囑:“適當的曝光能當‘保護色’。”“好吧,”她笑道,“但要等拍完‘失誤’的鏡頭,比如染料灑了之類的。”
拍攝當天,沈明輝故意在鏡頭前打翻染料桶,靈泉染料在地麵匯成紫色的“意外”。他手忙腳亂地擦拭,沈承雨趁機用靈泉噴霧加速染料蒸發,紫色痕跡很快消失,隻留下淡淡清香。“對不起,”他對著鏡頭苦笑,“手工操作難免出錯。”
導演卻眼前一亮:“這個‘失誤’好!很真實,觀眾就喜歡看這個。”
節目播出後,沈家的“真實匠人”形象深入人心。趙師傅在木材廠門口對鄰居說:“你看那染料灑了都不心疼,人家沈家是真有本事。”
沈承誌看著電視裏父親手忙腳亂的“失誤”畫麵,忽然想起昨晚在空間裏,父親調試靈泉動力裝置的模樣——汗水浸透襯衫,卻在看到裝置穩定運行時露出欣慰的笑。他摸了摸口袋裏的齒輪鑰匙扣,那是父親用第一台靈泉動力鋸機的廢齒輪打磨的,表麵刻著“穩中求進”四個字。
“誌誌,”沈明輝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省輕工業局的驗收報告下來了,我們成了‘省級示範單位’。但這意味著更大的監管壓力,明天開始,木材廠的‘沼氣發電’數據要每日上報。”
少年點頭,目光落在父親手中的報表上。所謂“沼氣數據”,實則是靈泉能量的偽裝值,由沈承雨設計的程序自動生成,每小時更新一次。“我可以在報表裏加入‘設備維護時間’,”他說,“每天淩晨兩點到四點顯示‘停機檢修’,實際是空間的靈泉動力裝置切換到備用模式。”
與此同時,沈承雨在圖書館的地下室裏,用靈泉礦石碎片製作“沼氣濃度模擬儀”。她將碎片磨成粉末,與螢火蟲的發光物質混合,製成能隨溫度變化發光的膠體——對外宣稱“沼氣活性指示劑”,實則能掩蓋靈泉的能量波動。
“承雨,”沈默蘭遞來紡織廠的新毛巾樣品,“外商要求毛巾的‘吸水性提升20%’,但不能用‘化學處理’的名義。”
女孩眼睛一亮,指著樣品毛巾:“用靈泉棉和普通棉的混紡比例從1:10調整為1:8,再在織紋裏加入‘蜂巢結構’——二姐,您看這張圖紙,每根緯紗間隔0.7毫米,能形成微型儲水空間。”
沈默蘭接過圖紙,看著上麵複雜的織紋設計:“這樣的結構,就算用顯微鏡也看不出靈泉棉的特殊,隻會以為是工藝創新。”她忽然想起什麽,“對了,縣電視台想做一期‘沈家兄妹的一天’,明天來學校拍攝,你和誌誌注意言行。”
次日清晨,沈承雨特意換上有補丁的校服,袖口的補丁下藏著靈泉護腕。攝像機鏡頭對準她時,她正在給陳小花講解數學題,故意將一道簡單的乘法題算錯:“哎呀,我又粗心了!”
“小雨平時很細心的,”陳小花替她辯解,“可能是昨天幫圖書館搬書累著了。”
鏡頭轉向沈承誌,他正在木材廠幫工人搬磚,故意讓磚塊碰撞發出響亮的聲音:“爸爸說,搬磚能練臂力,將來當技術工人!”他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淡淡的曬痕——那是用靈泉調配的曬黑乳液,洗三次就會褪色。
電視台的記者被帶到農場參觀,沈默軒指著沼氣池說:“我們用木材廢料和靈——”他及時改口,“和林草廢料產氣,一盞沼氣燈能頂兩盞煤油燈。”
記者舉起攝像機:“能看看沼氣池內部嗎?”
“裏麵太臭了,”沈承雨適時拉住記者的衣袖,“上次我進去差點暈倒!”她指向沼氣池旁的檢測儀,膠體正在發出淡藍色光芒,“您看,燈亮了就是有沼氣,比火柴安全多了!”
當晚的新聞裏,沈家兄妹的“平凡生活”感動了許多觀眾。沈默軒看著電視,對沈明輝說:“記者拍到的‘曬痕’和‘補丁’,比千言萬語更有說服力。但要注意,”他指向屏幕,“承雨袖口的護腕反光了。”
沈明輝皺眉:“是靈泉護腕的金屬扣,明天讓她換布製的。”
三天後,縣科委突然宣布“例行抽檢”,重點檢查沈家企業的“能源數據”。沈承雨在木材廠的沼氣檢測儀旁安裝了微型幹擾器,能發射與靈泉頻率一致的電磁波,讓科委的設備讀取到“正常沼氣值”。沈承誌則在科委的檢測車必經之路上,用靈泉泥漿塗抹路麵——泥漿幹燥後會形成類似瀝青的物質,幹擾車載儀器的地磁場檢測。
“趙師傅也來了,”沈承誌通過對講機說,“他手裏拿著本《沼氣工程手冊》,正在和科委的人嘀咕。”
“啟動‘蜂巢計劃’,”沈明輝下令,“承雨,把圖書館的《沼氣手冊》換成我們的‘修訂版’,關鍵公式用靈泉墨水改寫,遇水顯影。”
沈承雨迅速行動,在圖書館的書架間找到趙師傅借過的那本書,用靈泉墨水在“沼氣成分分析”章節寫下錯誤的公式。當趙師傅再次查閱時,會發現自己記錄的筆記與書本“矛盾”,從而懷疑自己的判斷。
抽檢結果公布那天,沈家收到“數據合格”的通知。沈承雨和沈承誌在圖書館頂樓放飛仿生機械鴿,鴿子翅膀上的熒光條紋組成“慶祝”的圖案,在夜空中一閃而過。
“誌誌,”女孩望著鴿子消失的方向,“你說我們會一直這樣下去嗎?”
“會的,”少年堅定地說,“二叔說過,秘密就像種子,隻要埋在合適的土壤裏,就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的土壤,”他指向遠處的木材廠和紡織廠,“就是這平凡的生活。”
深秋的雨夜,沈承雨坐在窗前,聽著雨滴敲打太陽能板的聲音。她摸出機械鳥小翠,給它換上新的靈泉電池。小翠的眼睛忽然發出綠光——這是空間入口有異常的警報。
“爸爸!”她衝向地窖,“小翠顯示西山有異動!”
沈明輝立刻啟動監控,畫麵顯示三個黑影正在接近空間入口的偽裝岩石。他迅速按下按鈕,岩石下方的靈泉噴射係統啟動,形成一片泥濘的沼澤地,黑影們滑倒在地,咒罵著離開。
“是趙鐵柱的遠房親戚,”沈默軒看著回放,“他們以為西山有‘寶藏’,卻不知道,真正的寶藏是我們守護的秘密。”
沈承雨看著監控裏的泥濘,忽然想起白天在學校學到的自然課內容:“土壤是生命的搖籃。”她轉頭對沈默軒說:“二叔,我們的秘密,也是一種生命吧?”
沈默軒 smiled:“是的,承雨。它會在我們的守護下,慢慢長大,直到有一天,能真正造福這個世界。但現在,”他看向窗外的雨夜,“我們要做的,是讓它在黑暗中好好睡覺,等待合適的時機醒來。”
女孩點頭,將小翠放回鳥籠。窗外的雨漸漸停了,月光灑在圖書館的屋頂,太陽能板的藍色運行燈忽明忽暗——那是沈承誌在遠處用手電筒傳遞“安全”的信號。
沈承雨爬上床,摸著枕頭下的機械零件,漸漸入睡。夢中,她看到靈泉化作一條河流,流經木材廠的車間、紡織廠的織機、圖書館的書架,最後匯入西山的土壤,滋養出一片發光的森林。而她和哥哥,正在森林中奔跑,手裏捧著用靈泉種子培育的發光花朵,笑聲回蕩在秘密的山穀裏。
“小雨,”沈明遠遞給她一頂安全帽,“二叔說,新車間的隔音牆要用‘傳統夯土工藝’,你去看看配比有沒有問題。”
女孩點頭,走向攪拌池。所謂“夯土”,實則是靈泉黏土混合普通砂石,比例精確到7:3。她用指尖蘸了蘸泥漿,靈泉的清冽氣息混著草木灰味,對外宣稱“古法防蟲配方”。
與此同時,沈承誌在紡織廠的樣品間裏,看著二姐沈默蘭將靈泉棉紗紡成“工農牌”毛巾。毛巾邊緣的提花圖案是沈家特有的麥穗紋,實則暗藏摩斯密碼“安全”。少年摸出放大鏡,檢查紗線中的靈泉纖維分布——每根紗線含0.5%的靈泉棉,既能提升毛巾的吸水性,又不被檢測出來。
“誌誌,”沈默蘭遞給他一本產品說明書,“明天省輕工業局的人來驗收,你負責演示‘手工紡紗’環節。記住,動作要慢,破綻要明顯。”
少年接過紡錘,故意讓紗線在手中打結:“這樣夠不夠‘手工感’?”
沈默蘭笑了:“再把袖口蹭點機油,像個‘不小心’弄髒的樣子。”
傍晚,沈家在農場召開政策學習會。沈默軒戴著老花鏡,逐字解讀中央下發的《關於發展社隊企業的若幹規定》:“‘支持農村副業機械化’,這是我們的機會。明輝,木材廠可以申請‘農副產品加工示範車間’,用靈泉鬆木的‘高效’偽裝成‘機械化成果’。”
“但機械化需要能耗數據,”沈明輝皺眉,“我們的靈泉動力裝置……”
“就說用的是‘沼氣發電’,”沈默軒指向窗外的沼氣池,“反正他們測不出靈泉的能量波動。承雨,你設計的‘沼氣檢測儀’什麽時候能裝好?”
“今晚就能調試,”女孩翻開圖紙,“用靈泉礦石做傳感器,數值會自動跳成‘正常沼氣濃度’。”
深夜,沈承雨在沼氣池旁安裝檢測儀。她將靈泉礦石碎片嵌入傳感器核心,忽然聽到遠處傳來狼嚎——那是沈家的暗號,代表“安全”。她摸出機械鳥小翠,讓它飛往西山,給守在空間入口的三姑姑送信。
次日,省輕工業局的驗收組抵達。沈承誌在紡織廠演示手工紡紗,故意將紡錘摔在地上,紗線纏成一團:“對、對不起!”他紅著臉道歉,驗收組的張科長卻笑了:“現在的年輕人,會手工的太少了,這才是‘傳統工藝’的價值。”
與此同時,沈明輝在木材廠陪同參觀,指著流水線說:“我們把傳統煙熏法和機械化結合,效率提升了五倍。”他按下按鈕,傳送帶將鬆木送入“煙熏室”——實則是靈泉霧化室,鬆木在霧中旋轉,表麵形成天然的深色紋路。
張科長拿起成品木板,對著光觀察:“這紋路,真像老匠人做的。”
“都是托政策的福,”沈明輝遞上偽造的能耗報表,“沼氣發電解決了能源問題,現在一天能處理二十立方木材。”
驗收結束後,張科長在反饋會上說:“紅星木材廠和紡織廠,是‘傳統工藝現代化’的典範,我會推薦你們申請‘省鄉鎮企業示範單位’。”
沈家上下鬆了口氣,卻不敢掉以輕心。沈承雨在學校的自然課上,聽到老師說“科學要嚴謹”,忽然想起木材廠的“煙熏室”,心中泛起一絲愧疚。她摸出靈泉草書簽,夾在《自然》課本裏,書簽上的葉脈在陽光下舒展,像在訴說秘密。
“小雨,”陳小花湊過來,“聽說你家的木材廠要上電視了?”
“是縣電視台的‘鄉土科技’欄目,”沈承雨低頭,“我爸說,要拍他‘手工調染料’的過程。”
“哇!”陳小花眼睛一亮,“那我們能去現場看嗎?”
女孩猶豫了一下,想起沈默軒的叮囑:“適當的曝光能當‘保護色’。”“好吧,”她笑道,“但要等拍完‘失誤’的鏡頭,比如染料灑了之類的。”
拍攝當天,沈明輝故意在鏡頭前打翻染料桶,靈泉染料在地麵匯成紫色的“意外”。他手忙腳亂地擦拭,沈承雨趁機用靈泉噴霧加速染料蒸發,紫色痕跡很快消失,隻留下淡淡清香。“對不起,”他對著鏡頭苦笑,“手工操作難免出錯。”
導演卻眼前一亮:“這個‘失誤’好!很真實,觀眾就喜歡看這個。”
節目播出後,沈家的“真實匠人”形象深入人心。趙師傅在木材廠門口對鄰居說:“你看那染料灑了都不心疼,人家沈家是真有本事。”
沈承誌看著電視裏父親手忙腳亂的“失誤”畫麵,忽然想起昨晚在空間裏,父親調試靈泉動力裝置的模樣——汗水浸透襯衫,卻在看到裝置穩定運行時露出欣慰的笑。他摸了摸口袋裏的齒輪鑰匙扣,那是父親用第一台靈泉動力鋸機的廢齒輪打磨的,表麵刻著“穩中求進”四個字。
“誌誌,”沈明輝的聲音從身後傳來,“省輕工業局的驗收報告下來了,我們成了‘省級示範單位’。但這意味著更大的監管壓力,明天開始,木材廠的‘沼氣發電’數據要每日上報。”
少年點頭,目光落在父親手中的報表上。所謂“沼氣數據”,實則是靈泉能量的偽裝值,由沈承雨設計的程序自動生成,每小時更新一次。“我可以在報表裏加入‘設備維護時間’,”他說,“每天淩晨兩點到四點顯示‘停機檢修’,實際是空間的靈泉動力裝置切換到備用模式。”
與此同時,沈承雨在圖書館的地下室裏,用靈泉礦石碎片製作“沼氣濃度模擬儀”。她將碎片磨成粉末,與螢火蟲的發光物質混合,製成能隨溫度變化發光的膠體——對外宣稱“沼氣活性指示劑”,實則能掩蓋靈泉的能量波動。
“承雨,”沈默蘭遞來紡織廠的新毛巾樣品,“外商要求毛巾的‘吸水性提升20%’,但不能用‘化學處理’的名義。”
女孩眼睛一亮,指著樣品毛巾:“用靈泉棉和普通棉的混紡比例從1:10調整為1:8,再在織紋裏加入‘蜂巢結構’——二姐,您看這張圖紙,每根緯紗間隔0.7毫米,能形成微型儲水空間。”
沈默蘭接過圖紙,看著上麵複雜的織紋設計:“這樣的結構,就算用顯微鏡也看不出靈泉棉的特殊,隻會以為是工藝創新。”她忽然想起什麽,“對了,縣電視台想做一期‘沈家兄妹的一天’,明天來學校拍攝,你和誌誌注意言行。”
次日清晨,沈承雨特意換上有補丁的校服,袖口的補丁下藏著靈泉護腕。攝像機鏡頭對準她時,她正在給陳小花講解數學題,故意將一道簡單的乘法題算錯:“哎呀,我又粗心了!”
“小雨平時很細心的,”陳小花替她辯解,“可能是昨天幫圖書館搬書累著了。”
鏡頭轉向沈承誌,他正在木材廠幫工人搬磚,故意讓磚塊碰撞發出響亮的聲音:“爸爸說,搬磚能練臂力,將來當技術工人!”他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淡淡的曬痕——那是用靈泉調配的曬黑乳液,洗三次就會褪色。
電視台的記者被帶到農場參觀,沈默軒指著沼氣池說:“我們用木材廢料和靈——”他及時改口,“和林草廢料產氣,一盞沼氣燈能頂兩盞煤油燈。”
記者舉起攝像機:“能看看沼氣池內部嗎?”
“裏麵太臭了,”沈承雨適時拉住記者的衣袖,“上次我進去差點暈倒!”她指向沼氣池旁的檢測儀,膠體正在發出淡藍色光芒,“您看,燈亮了就是有沼氣,比火柴安全多了!”
當晚的新聞裏,沈家兄妹的“平凡生活”感動了許多觀眾。沈默軒看著電視,對沈明輝說:“記者拍到的‘曬痕’和‘補丁’,比千言萬語更有說服力。但要注意,”他指向屏幕,“承雨袖口的護腕反光了。”
沈明輝皺眉:“是靈泉護腕的金屬扣,明天讓她換布製的。”
三天後,縣科委突然宣布“例行抽檢”,重點檢查沈家企業的“能源數據”。沈承雨在木材廠的沼氣檢測儀旁安裝了微型幹擾器,能發射與靈泉頻率一致的電磁波,讓科委的設備讀取到“正常沼氣值”。沈承誌則在科委的檢測車必經之路上,用靈泉泥漿塗抹路麵——泥漿幹燥後會形成類似瀝青的物質,幹擾車載儀器的地磁場檢測。
“趙師傅也來了,”沈承誌通過對講機說,“他手裏拿著本《沼氣工程手冊》,正在和科委的人嘀咕。”
“啟動‘蜂巢計劃’,”沈明輝下令,“承雨,把圖書館的《沼氣手冊》換成我們的‘修訂版’,關鍵公式用靈泉墨水改寫,遇水顯影。”
沈承雨迅速行動,在圖書館的書架間找到趙師傅借過的那本書,用靈泉墨水在“沼氣成分分析”章節寫下錯誤的公式。當趙師傅再次查閱時,會發現自己記錄的筆記與書本“矛盾”,從而懷疑自己的判斷。
抽檢結果公布那天,沈家收到“數據合格”的通知。沈承雨和沈承誌在圖書館頂樓放飛仿生機械鴿,鴿子翅膀上的熒光條紋組成“慶祝”的圖案,在夜空中一閃而過。
“誌誌,”女孩望著鴿子消失的方向,“你說我們會一直這樣下去嗎?”
“會的,”少年堅定地說,“二叔說過,秘密就像種子,隻要埋在合適的土壤裏,就能長成參天大樹。我們的土壤,”他指向遠處的木材廠和紡織廠,“就是這平凡的生活。”
深秋的雨夜,沈承雨坐在窗前,聽著雨滴敲打太陽能板的聲音。她摸出機械鳥小翠,給它換上新的靈泉電池。小翠的眼睛忽然發出綠光——這是空間入口有異常的警報。
“爸爸!”她衝向地窖,“小翠顯示西山有異動!”
沈明輝立刻啟動監控,畫麵顯示三個黑影正在接近空間入口的偽裝岩石。他迅速按下按鈕,岩石下方的靈泉噴射係統啟動,形成一片泥濘的沼澤地,黑影們滑倒在地,咒罵著離開。
“是趙鐵柱的遠房親戚,”沈默軒看著回放,“他們以為西山有‘寶藏’,卻不知道,真正的寶藏是我們守護的秘密。”
沈承雨看著監控裏的泥濘,忽然想起白天在學校學到的自然課內容:“土壤是生命的搖籃。”她轉頭對沈默軒說:“二叔,我們的秘密,也是一種生命吧?”
沈默軒 smiled:“是的,承雨。它會在我們的守護下,慢慢長大,直到有一天,能真正造福這個世界。但現在,”他看向窗外的雨夜,“我們要做的,是讓它在黑暗中好好睡覺,等待合適的時機醒來。”
女孩點頭,將小翠放回鳥籠。窗外的雨漸漸停了,月光灑在圖書館的屋頂,太陽能板的藍色運行燈忽明忽暗——那是沈承誌在遠處用手電筒傳遞“安全”的信號。
沈承雨爬上床,摸著枕頭下的機械零件,漸漸入睡。夢中,她看到靈泉化作一條河流,流經木材廠的車間、紡織廠的織機、圖書館的書架,最後匯入西山的土壤,滋養出一片發光的森林。而她和哥哥,正在森林中奔跑,手裏捧著用靈泉種子培育的發光花朵,笑聲回蕩在秘密的山穀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