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技術 革新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明輝趴在木材廠車間的地板上,耳朵緊貼著鋸機底座。齒輪咬合的震動通過骨骼傳到耳膜,他閉眼感受著頻率變化,指尖在水泥地上畫出波浪線——這是他獨創的“聽震辨機”法,能通過震動頻率判斷機械故障。
“明輝,”沈明遠遞來一杯靈泉茶,“廠長說下午要開‘技術革新小組’成立會,點名要你參加。”
少年抬頭,工裝褲膝蓋處磨出毛邊,露出裏麵的金屬護膝——那是用空間的鈦合金廢料打的補丁。“掃描儀的原型機還差個核心部件,”他轉動指尖陀螺,“需要一種能感應靈泉波動的材料,又不能讓別人看出異樣。”
沈明遠皺眉:“靈泉波動?你不是說要用‘聲波檢測法’嗎?”
“聲波法是幌子,”沈明輝從口袋裏掏出一塊黑色晶體,“真正的核心是這個——用靈泉浸泡過的隕石碎片,能感知木材中的靈泉殘留。”他指向遠處的空間鬆木堆,“隻要木材接觸過靈泉,碎片就會產生微電流,通過這個線圈轉化為電信號。”
兄弟倆正說著,車間廣播突然響起:“全體職工注意,下午三點在會議室召開技術革新動員大會……”
會議室裏,劉主任拍著桌子:“咱們廠要評‘省級先進企業’,就靠明遠的技術革新小組了!”他指向沈明遠,“聽說你弟弟搞了個‘木材掃描儀’,趕緊拿出來亮亮!”
沈明輝起身,從帆布包裏取出一個鐵盒,裏麵是用舊收音機改裝的“聲波木材掃描儀”。他按下開關,儀表盤上的指針開始擺動:“這是根據1972年《林業科技》的聲波檢測原理改良的,能通過敲擊聲波判斷木材密度。”
他拿起一塊空間鬆木,用錘子敲擊,指針跳到紅色區域:“看,密度高,適合做承重梁。”又敲了塊普通鬆木,指針停在綠色區域,“這個適合做板材。”
“真神了!”副廠長驚歎,“比老技工的經驗還準!”
沈明遠注意到人群中有人冷笑——是車間的趙師傅,趙鐵柱的遠房親戚。他不動聲色地擋在掃描儀前,手指在桌下敲出摩斯密碼:“注意趙,可能偷拍。”
散會後,沈明輝故意將掃描儀留在會議室,躲在門後觀察。果然,趙師傅假裝回來拿帽子,迅速掏出相機對著掃描儀拍照。少年立刻衝進房間,撞翻椅子製造聲響,趙師傅慌忙收起相機:“小輝啊,這機器真不錯,叔想仔細看看……”
“趙師傅想看,明天來實驗室吧,”沈明輝微笑著撿起掃描儀,“不過今天不行,我得給它做‘聲波校準’。”
深夜的實驗室裏,沈明輝將掃描儀拆解,替換掉關鍵部件。沈明遠站在門口望風,看著弟弟熟練地焊接線路,忽然想起十年前,少年用廢鐵絲做的第一台簡易電動機。
“哥,”沈明輝頭也不抬,“趙師傅的相機裏有微型膠卷,我在他口袋裏放了消磁器,照片洗不出來。”
“做得好,”沈明遠遞來一個信封,“這是老周搞到的《木材檢測設備原理》,你參考著把掃描儀改得更‘科學’些。”
接下來的一周,沈明輝將掃描儀偽裝成“超聲波木材檢測儀”,外殼貼上“國營江南無線電廠監製”的標簽——那是老周偽造的商標。他在儀器內部加裝了錄音裝置,能模擬超聲波發射的“嘀嘀”聲,實則用靈泉隕石碎片檢測木材。
“明輝,”沈默軒通過對講機叮囑,“掃描儀隻能在空間木材上用,普通木材要故意報錯——比如把杉木說成鬆木。”
“明白,”少年調試著誤差旋鈕,“誤差率設定為40%,看起來更像手工改裝的老機器。”
掃描儀正式投入使用那天,縣木材檢查站的王科長親自來驗收。沈明輝故意讓儀器在普通鬆木前“誤報”,在空間鬆木前“準確”,王科長摸著下巴:“有點意思,但誤差太大,隻能當輔助工具。”
“沒辦法,”沈明遠歎氣,“畢竟是手工改的,比不上進口設備。”
王科長走後,沈明輝擦著儀器笑了:“他越覺得是破爛,我們越安全。”他忽然皺眉,“哥,你聞見沒?有燒焦味。”
兩人循著氣味找到鍋爐房,發現有人故意破壞電路,濃煙滾滾中,沈明輝看到趙師傅的背影閃過。他立刻啟動滅火器,靈泉水製成的滅火劑瞬間撲滅大火,卻在地麵留下一片晶瑩的水漬——那是他特意添加的熒光劑,在紫外線下會發光。
“趙師傅,”沈明遠堵住去路,“這麽晚還來加班?”
趙師傅渾身發抖:“我……我來看看鍋爐……”
“看看鍋爐需要帶汽油?”沈明輝舉起從火場撿到的汽油瓶,瓶身上還沾著趙師傅的指紋,“或者說,你想燒掉掃描儀,順便嫁禍給我們?”
當晚,趙師傅被保衛科帶走。沈明輝在他的工具箱裏發現了微型攝像頭和竊聽器,還有一張紙條:“木材掃描儀圖紙,換五千塊。”
“五千塊,”沈明遠冷笑,“趙鐵柱還真看得起我們的破機器。”
“破機器才能保命,”沈明輝將攝像頭扔進靈泉,看著它瞬間分解,“真正的寶貝,”他拍拍心口,那裏藏著隕石碎片製成的吊墜,“在這裏。”
危機過後,沈明輝接到新任務:改良紡織廠的染整設備。他在空間裏搭建了小型染整實驗室,用靈泉水調配染料,發現能讓布料顏色更鮮豔,且永不褪色——當然,對外要說是“傳統植物染色工藝”。
“明輝,”沈默蘭摸著染好的布料,“外商說這顏色像‘凝固的彩虹’,要下十萬米訂單。”
少年謙虛地低頭:“是二姐調的色號好,我隻是改良了攪拌器。”他指向染缸旁的銅製攪拌器,表麵刻著複雜的花紋——那是他根據空間穹頂的星圖設計的,能讓染料混合更均勻。
深夜,沈明輝躺在農場宿舍的床上,望著天花板上的掃描儀圖紙。指尖陀螺轉出殘影,他忽然坐起,在圖紙背麵寫下:“靈泉不是工具,是謎題。當所有人都在解一道假題時,真正的答案藏在題麵裏。”
沈明遠推門進來,手裏拿著沈默軒的批注:“二叔說,掃描儀可以申請‘縣科技進步獎’,但要把核心技術寫成‘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少年微笑,“這不就是我們沈家的生存之道嗎?把一個人的天才,變成所有人的功勞。”
窗外,木材廠的夜班燈亮如白晝,鋸機的轟鳴聲中,沈明輝摸出一塊新的隕石碎片。他知道,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是一次偽裝,每一個發明都是秘密的盾牌。而他,終將在這些偽裝與發明中,找到讓秘密與時代共舞的節奏。
“明輝,”沈明遠遞來一杯靈泉茶,“廠長說下午要開‘技術革新小組’成立會,點名要你參加。”
少年抬頭,工裝褲膝蓋處磨出毛邊,露出裏麵的金屬護膝——那是用空間的鈦合金廢料打的補丁。“掃描儀的原型機還差個核心部件,”他轉動指尖陀螺,“需要一種能感應靈泉波動的材料,又不能讓別人看出異樣。”
沈明遠皺眉:“靈泉波動?你不是說要用‘聲波檢測法’嗎?”
“聲波法是幌子,”沈明輝從口袋裏掏出一塊黑色晶體,“真正的核心是這個——用靈泉浸泡過的隕石碎片,能感知木材中的靈泉殘留。”他指向遠處的空間鬆木堆,“隻要木材接觸過靈泉,碎片就會產生微電流,通過這個線圈轉化為電信號。”
兄弟倆正說著,車間廣播突然響起:“全體職工注意,下午三點在會議室召開技術革新動員大會……”
會議室裏,劉主任拍著桌子:“咱們廠要評‘省級先進企業’,就靠明遠的技術革新小組了!”他指向沈明遠,“聽說你弟弟搞了個‘木材掃描儀’,趕緊拿出來亮亮!”
沈明輝起身,從帆布包裏取出一個鐵盒,裏麵是用舊收音機改裝的“聲波木材掃描儀”。他按下開關,儀表盤上的指針開始擺動:“這是根據1972年《林業科技》的聲波檢測原理改良的,能通過敲擊聲波判斷木材密度。”
他拿起一塊空間鬆木,用錘子敲擊,指針跳到紅色區域:“看,密度高,適合做承重梁。”又敲了塊普通鬆木,指針停在綠色區域,“這個適合做板材。”
“真神了!”副廠長驚歎,“比老技工的經驗還準!”
沈明遠注意到人群中有人冷笑——是車間的趙師傅,趙鐵柱的遠房親戚。他不動聲色地擋在掃描儀前,手指在桌下敲出摩斯密碼:“注意趙,可能偷拍。”
散會後,沈明輝故意將掃描儀留在會議室,躲在門後觀察。果然,趙師傅假裝回來拿帽子,迅速掏出相機對著掃描儀拍照。少年立刻衝進房間,撞翻椅子製造聲響,趙師傅慌忙收起相機:“小輝啊,這機器真不錯,叔想仔細看看……”
“趙師傅想看,明天來實驗室吧,”沈明輝微笑著撿起掃描儀,“不過今天不行,我得給它做‘聲波校準’。”
深夜的實驗室裏,沈明輝將掃描儀拆解,替換掉關鍵部件。沈明遠站在門口望風,看著弟弟熟練地焊接線路,忽然想起十年前,少年用廢鐵絲做的第一台簡易電動機。
“哥,”沈明輝頭也不抬,“趙師傅的相機裏有微型膠卷,我在他口袋裏放了消磁器,照片洗不出來。”
“做得好,”沈明遠遞來一個信封,“這是老周搞到的《木材檢測設備原理》,你參考著把掃描儀改得更‘科學’些。”
接下來的一周,沈明輝將掃描儀偽裝成“超聲波木材檢測儀”,外殼貼上“國營江南無線電廠監製”的標簽——那是老周偽造的商標。他在儀器內部加裝了錄音裝置,能模擬超聲波發射的“嘀嘀”聲,實則用靈泉隕石碎片檢測木材。
“明輝,”沈默軒通過對講機叮囑,“掃描儀隻能在空間木材上用,普通木材要故意報錯——比如把杉木說成鬆木。”
“明白,”少年調試著誤差旋鈕,“誤差率設定為40%,看起來更像手工改裝的老機器。”
掃描儀正式投入使用那天,縣木材檢查站的王科長親自來驗收。沈明輝故意讓儀器在普通鬆木前“誤報”,在空間鬆木前“準確”,王科長摸著下巴:“有點意思,但誤差太大,隻能當輔助工具。”
“沒辦法,”沈明遠歎氣,“畢竟是手工改的,比不上進口設備。”
王科長走後,沈明輝擦著儀器笑了:“他越覺得是破爛,我們越安全。”他忽然皺眉,“哥,你聞見沒?有燒焦味。”
兩人循著氣味找到鍋爐房,發現有人故意破壞電路,濃煙滾滾中,沈明輝看到趙師傅的背影閃過。他立刻啟動滅火器,靈泉水製成的滅火劑瞬間撲滅大火,卻在地麵留下一片晶瑩的水漬——那是他特意添加的熒光劑,在紫外線下會發光。
“趙師傅,”沈明遠堵住去路,“這麽晚還來加班?”
趙師傅渾身發抖:“我……我來看看鍋爐……”
“看看鍋爐需要帶汽油?”沈明輝舉起從火場撿到的汽油瓶,瓶身上還沾著趙師傅的指紋,“或者說,你想燒掉掃描儀,順便嫁禍給我們?”
當晚,趙師傅被保衛科帶走。沈明輝在他的工具箱裏發現了微型攝像頭和竊聽器,還有一張紙條:“木材掃描儀圖紙,換五千塊。”
“五千塊,”沈明遠冷笑,“趙鐵柱還真看得起我們的破機器。”
“破機器才能保命,”沈明輝將攝像頭扔進靈泉,看著它瞬間分解,“真正的寶貝,”他拍拍心口,那裏藏著隕石碎片製成的吊墜,“在這裏。”
危機過後,沈明輝接到新任務:改良紡織廠的染整設備。他在空間裏搭建了小型染整實驗室,用靈泉水調配染料,發現能讓布料顏色更鮮豔,且永不褪色——當然,對外要說是“傳統植物染色工藝”。
“明輝,”沈默蘭摸著染好的布料,“外商說這顏色像‘凝固的彩虹’,要下十萬米訂單。”
少年謙虛地低頭:“是二姐調的色號好,我隻是改良了攪拌器。”他指向染缸旁的銅製攪拌器,表麵刻著複雜的花紋——那是他根據空間穹頂的星圖設計的,能讓染料混合更均勻。
深夜,沈明輝躺在農場宿舍的床上,望著天花板上的掃描儀圖紙。指尖陀螺轉出殘影,他忽然坐起,在圖紙背麵寫下:“靈泉不是工具,是謎題。當所有人都在解一道假題時,真正的答案藏在題麵裏。”
沈明遠推門進來,手裏拿著沈默軒的批注:“二叔說,掃描儀可以申請‘縣科技進步獎’,但要把核心技術寫成‘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少年微笑,“這不就是我們沈家的生存之道嗎?把一個人的天才,變成所有人的功勞。”
窗外,木材廠的夜班燈亮如白晝,鋸機的轟鳴聲中,沈明輝摸出一塊新的隕石碎片。他知道,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是一次偽裝,每一個發明都是秘密的盾牌。而他,終將在這些偽裝與發明中,找到讓秘密與時代共舞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