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職位晉升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明遠站在木材廠的車間裏,工裝口袋裏的調度組長任命書被汗水浸透。周圍的工人拍著他的肩膀,笑聲中混著木屑的味道:“遠哥,以後調度室的暖氣可得開足啊!”他笑著點頭,目光落在車間盡頭的巨型原木上——那是空間裏生長了二十年的速生鬆,直徑足有一米二,樹皮卻偽裝成普通鬆木的紋理。
“明遠,”廠長辦公室的劉主任招手,“來談談生產計劃。今年的國家指標提高了20%,可咱們的鋸機效率跟不上……”
沈明遠心中一緊,表麵卻鎮定:“我弟弟明輝正在改良鋸機傳動係統,下周就能測試。另外,”他壓低聲音,“我發現後山的‘老林子’有幾棵枯樹,說不定能解燃眉之急。”
劉主任眼睛一亮:“早聽說你家在西山有‘關係’,趕緊弄幾棵來,算你‘特批木材’。”
當天深夜,沈明輝蹲在木材廠的廢料堆裏,用焊槍切割空間鬆木的樹皮。火星濺在他護目鏡上,映出弟弟專注的側臉:“哥,這種鬆木的密度比普通木材高40%,鋸機齒輪可能撐不住。”
“所以才讓你改裝,”沈明遠遞來一個齒輪箱,“用空間的鎢鋼做軸,靈泉淬火的齒輪,強度能提升三倍。”他忽然注意到弟弟袖口的燒傷痕跡,“昨天調試激光切割器又受傷了?”
沈明輝搖頭:“是焊槍回火,不礙事。”他轉動新組裝的齒輪,聽著咬合聲點頭,“明天試運行時,我會在鋸機旁放台攝像機,用慢動作分析切削力。”
淩晨三點,改裝後的鋸機開始試運行。沈明輝躲在監控室裏,看著屏幕上的鋸片切入鬆木,木屑飛濺的速度比平時快了一倍。他按下記錄鍵,傳感器顯示切削溫度比預期低15c——這是靈泉冷卻係統的效果。
“明輝,”沈明遠的聲音從對講機傳來,“廠長他們來了,準備演示。”
少年深吸一口氣,走進車間。劉主任帶著幾個科長站在安全線外,鋸機的轟鳴聲中,沈明輝舉起分貝儀:“改裝後噪音降低12分貝,符合勞保標準。”他指向儀表盤,“切削力下降27%,預計產能提升35%。”
廠長拍著沈明遠的肩膀:“好小子,怪不得能當調度組長!說說,這改裝花了多少錢?”
“廢料堆裏撿的零件,”沈明輝搶答道,“就買了些焊條,總共不到五十塊。”他指向齒輪箱,“關鍵是調整了傳動比,您看這齒輪咬合度……”
中午的慶功宴上,沈明遠被推到酒桌中央,酒杯遞到嘴邊時,他忽然看到窗外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趙鐵柱的遠房侄子,正拿著相機對著車間方向拍照。
“明輝,”他低聲對弟弟說,“去把監控錄像調出來,看看剛才誰在車間外晃悠。”
少年假裝去洗手間,實則繞到車間後巷。他摸出微型望遠鏡,看到牆頭殘留的腳印,泥土中混著幾根黃草——那是空間後山特有的植物。他迅速采集樣本,通過對講機說:“哥,是熟人,可能和趙鐵柱有關。”
“知道了,”沈明遠放下酒杯,“今晚去西山砍幾棵‘枯樹’,記得走地道。”
深夜的空間裏,沈明輝操作著自動伐木機,激光束精準切割鬆木。他設計的機器能在十分鍾內完成伐木、去皮、切割全流程,木屑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空間的沼氣池。
“明輝,”沈明遠檢查著原木的年輪,“這批木材要做‘百年老鬆’的樣子,表麵得有蟲眼。”
少年點頭,摸出一個金屬盒,裏麵裝著他培育的“仿生蟲”——用機械零件和昆蟲屍體製作的假蟲,能在木頭上啃出逼真的蟲洞。他將仿生蟲放在原木上,齒輪轉動聲中,蟲洞逐漸成型。
“這些蟲洞的分布規律,”沈明輝解釋,“我參考了《中國木材昆蟲圖譜》,每個蟲眼間距精確到三厘米。”
木材運抵工廠那天,劉主任親自驗收。他敲著原木讚歎:“這紋理,這蟲眼,簡直是現成的古董料!明遠,這批木材做仿古家具正好,算你‘技術革新貢獻’,下個月給你漲工資!”
沈明遠微笑著致謝,目光與遠處的沈明輝交匯。少年正在給仿生蟲上發條,金屬蟲在陽光下閃爍,像極了真正的甲蟲。
然而,麻煩接踵而至。縣木材檢查站突然突擊檢查,帶隊的王科長敲著改裝後的鋸機:“聽說你們廠有‘新型設備’,怎麽沒在科委備案?”
沈明輝立刻上前,遞上自製的《設備改裝說明書》:“科長,這是手工改裝的舊機器,您看這齒輪,還是五十年代的老貨。”他轉動齒輪,故意讓鐵鏽落下,“我們就是想省點電費,沒想到鬧這麽大動靜。”
王科長狐疑地翻看說明書,裏麵夾著幾張泛黃的《機械工人》雜誌剪報,還有沈默軒偽造的“老技工”簽名。“下不為例,”王科長扔下說明書,“再搞這種‘創新’,小心被當成資產階級尾巴!”
危機化解後,沈明遠在調度室裏發現一張匿名紙條:“鋸機改裝圖紙,五百塊買。”他立刻燒掉紙條,對講機裏傳來沈明輝的聲音:“哥,監控拍到有人潛入過車間,腳印和上次的一樣。”
“知道了,”沈明遠望向窗外的鋸機,新刷的綠漆還未幹透,“明天開始,鋸機每天隻運行四小時,其餘時間拆解保養——讓他們看看‘老舊設備’的真實狀態。”
月底的生產總結會上,沈明遠正式就任生產調度組長。他在報告中特別提到“工人自主改良設備”,卻隻字不提空間鬆木的事。廠長滿意地拍板:“下個月給改良小組發獎金,明遠,你牽頭搞個‘技術革新小組’,專門解決生產難題。”
散會後,沈明輝跟著沈明遠走進後山,少年的工裝褲口袋裏露出半截齒輪:“哥,我設計了一種能自動識別木材密度的掃描儀,用靈泉的光敏特性……”
“不行,”沈明遠打斷他,“光敏特性太敏感,容易暴露。”他摸出一塊靈泉冷卻過的金屬,“用這個做傳感器,偽裝成普通的紅外裝置。記住,所有技術都要‘有跡可循’,最好能在舊雜誌上找到理論依據。”
少年點頭,指尖陀螺在掌心轉動:“我看過1972年的《林業科技》,裏麵提到過‘木材聲波檢測法’,可以借鑒。”
暮色中,兄弟倆並肩走回工廠,遠處的鋸機在夕陽下投下長長的影子。沈明輝忽然想起小時候,哥哥背著他穿過饑荒的田野,用樹皮做口哨哄他開心。現在,他們背的是更大的秘密,卻依然像小時候一樣默契。
“哥,”他輕聲說,“等我做出木材掃描儀,你就能當真正的‘技術大拿’了。”
沈明遠笑了,揉了揉弟弟的頭發:“我們明輝,本來就是大拿。不過記住,大拿的本事,要藏在‘土辦法’裏。”
星空下,木材廠的煙囪冒出淡淡青煙,那是空間鬆木燃燒的味道。沈明輝摸出齒輪,在月光下轉動,齒紋間殘留的靈泉結晶發出微弱的光芒——那是秘密的光,也是希望的光。
“明遠,”廠長辦公室的劉主任招手,“來談談生產計劃。今年的國家指標提高了20%,可咱們的鋸機效率跟不上……”
沈明遠心中一緊,表麵卻鎮定:“我弟弟明輝正在改良鋸機傳動係統,下周就能測試。另外,”他壓低聲音,“我發現後山的‘老林子’有幾棵枯樹,說不定能解燃眉之急。”
劉主任眼睛一亮:“早聽說你家在西山有‘關係’,趕緊弄幾棵來,算你‘特批木材’。”
當天深夜,沈明輝蹲在木材廠的廢料堆裏,用焊槍切割空間鬆木的樹皮。火星濺在他護目鏡上,映出弟弟專注的側臉:“哥,這種鬆木的密度比普通木材高40%,鋸機齒輪可能撐不住。”
“所以才讓你改裝,”沈明遠遞來一個齒輪箱,“用空間的鎢鋼做軸,靈泉淬火的齒輪,強度能提升三倍。”他忽然注意到弟弟袖口的燒傷痕跡,“昨天調試激光切割器又受傷了?”
沈明輝搖頭:“是焊槍回火,不礙事。”他轉動新組裝的齒輪,聽著咬合聲點頭,“明天試運行時,我會在鋸機旁放台攝像機,用慢動作分析切削力。”
淩晨三點,改裝後的鋸機開始試運行。沈明輝躲在監控室裏,看著屏幕上的鋸片切入鬆木,木屑飛濺的速度比平時快了一倍。他按下記錄鍵,傳感器顯示切削溫度比預期低15c——這是靈泉冷卻係統的效果。
“明輝,”沈明遠的聲音從對講機傳來,“廠長他們來了,準備演示。”
少年深吸一口氣,走進車間。劉主任帶著幾個科長站在安全線外,鋸機的轟鳴聲中,沈明輝舉起分貝儀:“改裝後噪音降低12分貝,符合勞保標準。”他指向儀表盤,“切削力下降27%,預計產能提升35%。”
廠長拍著沈明遠的肩膀:“好小子,怪不得能當調度組長!說說,這改裝花了多少錢?”
“廢料堆裏撿的零件,”沈明輝搶答道,“就買了些焊條,總共不到五十塊。”他指向齒輪箱,“關鍵是調整了傳動比,您看這齒輪咬合度……”
中午的慶功宴上,沈明遠被推到酒桌中央,酒杯遞到嘴邊時,他忽然看到窗外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趙鐵柱的遠房侄子,正拿著相機對著車間方向拍照。
“明輝,”他低聲對弟弟說,“去把監控錄像調出來,看看剛才誰在車間外晃悠。”
少年假裝去洗手間,實則繞到車間後巷。他摸出微型望遠鏡,看到牆頭殘留的腳印,泥土中混著幾根黃草——那是空間後山特有的植物。他迅速采集樣本,通過對講機說:“哥,是熟人,可能和趙鐵柱有關。”
“知道了,”沈明遠放下酒杯,“今晚去西山砍幾棵‘枯樹’,記得走地道。”
深夜的空間裏,沈明輝操作著自動伐木機,激光束精準切割鬆木。他設計的機器能在十分鍾內完成伐木、去皮、切割全流程,木屑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空間的沼氣池。
“明輝,”沈明遠檢查著原木的年輪,“這批木材要做‘百年老鬆’的樣子,表麵得有蟲眼。”
少年點頭,摸出一個金屬盒,裏麵裝著他培育的“仿生蟲”——用機械零件和昆蟲屍體製作的假蟲,能在木頭上啃出逼真的蟲洞。他將仿生蟲放在原木上,齒輪轉動聲中,蟲洞逐漸成型。
“這些蟲洞的分布規律,”沈明輝解釋,“我參考了《中國木材昆蟲圖譜》,每個蟲眼間距精確到三厘米。”
木材運抵工廠那天,劉主任親自驗收。他敲著原木讚歎:“這紋理,這蟲眼,簡直是現成的古董料!明遠,這批木材做仿古家具正好,算你‘技術革新貢獻’,下個月給你漲工資!”
沈明遠微笑著致謝,目光與遠處的沈明輝交匯。少年正在給仿生蟲上發條,金屬蟲在陽光下閃爍,像極了真正的甲蟲。
然而,麻煩接踵而至。縣木材檢查站突然突擊檢查,帶隊的王科長敲著改裝後的鋸機:“聽說你們廠有‘新型設備’,怎麽沒在科委備案?”
沈明輝立刻上前,遞上自製的《設備改裝說明書》:“科長,這是手工改裝的舊機器,您看這齒輪,還是五十年代的老貨。”他轉動齒輪,故意讓鐵鏽落下,“我們就是想省點電費,沒想到鬧這麽大動靜。”
王科長狐疑地翻看說明書,裏麵夾著幾張泛黃的《機械工人》雜誌剪報,還有沈默軒偽造的“老技工”簽名。“下不為例,”王科長扔下說明書,“再搞這種‘創新’,小心被當成資產階級尾巴!”
危機化解後,沈明遠在調度室裏發現一張匿名紙條:“鋸機改裝圖紙,五百塊買。”他立刻燒掉紙條,對講機裏傳來沈明輝的聲音:“哥,監控拍到有人潛入過車間,腳印和上次的一樣。”
“知道了,”沈明遠望向窗外的鋸機,新刷的綠漆還未幹透,“明天開始,鋸機每天隻運行四小時,其餘時間拆解保養——讓他們看看‘老舊設備’的真實狀態。”
月底的生產總結會上,沈明遠正式就任生產調度組長。他在報告中特別提到“工人自主改良設備”,卻隻字不提空間鬆木的事。廠長滿意地拍板:“下個月給改良小組發獎金,明遠,你牽頭搞個‘技術革新小組’,專門解決生產難題。”
散會後,沈明輝跟著沈明遠走進後山,少年的工裝褲口袋裏露出半截齒輪:“哥,我設計了一種能自動識別木材密度的掃描儀,用靈泉的光敏特性……”
“不行,”沈明遠打斷他,“光敏特性太敏感,容易暴露。”他摸出一塊靈泉冷卻過的金屬,“用這個做傳感器,偽裝成普通的紅外裝置。記住,所有技術都要‘有跡可循’,最好能在舊雜誌上找到理論依據。”
少年點頭,指尖陀螺在掌心轉動:“我看過1972年的《林業科技》,裏麵提到過‘木材聲波檢測法’,可以借鑒。”
暮色中,兄弟倆並肩走回工廠,遠處的鋸機在夕陽下投下長長的影子。沈明輝忽然想起小時候,哥哥背著他穿過饑荒的田野,用樹皮做口哨哄他開心。現在,他們背的是更大的秘密,卻依然像小時候一樣默契。
“哥,”他輕聲說,“等我做出木材掃描儀,你就能當真正的‘技術大拿’了。”
沈明遠笑了,揉了揉弟弟的頭發:“我們明輝,本來就是大拿。不過記住,大拿的本事,要藏在‘土辦法’裏。”
星空下,木材廠的煙囪冒出淡淡青煙,那是空間鬆木燃燒的味道。沈明輝摸出齒輪,在月光下轉動,齒紋間殘留的靈泉結晶發出微弱的光芒——那是秘密的光,也是希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