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畝產翻倍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鹽堿地的麥穗在秋風中搖晃,金斑麥芒在陽光下閃爍,卻被沈秀蘭用槐葉汁提前染成普通的土黃色,隻在穗尖保留極淺的金黃——這是空間作物的天然印記,此刻卻成了“科委抗蟲基因”的最佳證明。沈默軒握著鐮刀的手在發抖,不是因為勞累,而是看見公社王主任帶著各隊隊長走來,李富貴的割尾隊緊跟其後,手裏拎著算盤和量鬥。
“老誠,”趙鐵柱的旱煙袋在田埂上敲出急促的節奏,“畝產過三百了吧?”他的目光掃過麥穗,比普通麥稈高出兩指,“縣農技站的人,盯著麥穗的紋路看了三回。”
沈默誠抹了把汗,故意讓鐮刀磕在空間鬆木製成的犁具上,木屑紛飛中露出極淺的麥穗紋:“叔,按您記的《科學種田日誌》,”他指向田頭的木牌,“每畝下種十八斤,出苗率九成,現在穗粒數——”
“沈默誠同誌!”王主任的聲音蓋過秋風,“聽說你們的鹽堿地,畝產比去年翻兩番?”他的目光落在麥穗上,“縣革委會的張副主任,一會兒來現場觀摩,”他忽然壓低聲音,“可別讓我在領導麵前丟臉。”
沈秀蘭立刻迎上去,懷裏抱著剛割的麥穗,穗尖的金斑在陽光下一閃:“主任,您看這麥粒,”她掰下顆麥粒,用指甲掐開,裏麵的麥芯泛著微光,“縣科委的陳科長說,這叫‘鹽堿地特攻蛋白’,”她指向遠處的曬穀場,“我們留了五穗做標本,準備送省農科院。”
李富貴的算盤珠子打得山響,忽然插話:“光看穗粒不行,”他指向量鬥,“得實打實收,按公社的標準過秤。”他的目光落在沈默軒腰間的銅鑰匙——那是縣物資局倉庫的仿製鑰匙,“聽說你們用了‘秘密肥料’,是不是資本主義的尿素?”
沈默軒立刻從口袋裏摸出個陶罐,裏麵裝著腐葉土和槐葉渣:“李隊長,這是‘革命堆肥’,”他晃了晃陶罐,“後山的野艾、老鴰筋,加上公社的牲畜糞,”他忽然提高聲音,“鐵柱叔親自翻的堆肥,您聞聞,比資本主義的化肥香多了!”
趙鐵柱配合地掏出《堆肥日誌》,上麵蓋著第三生產隊的公章,每筆記錄都精確到時辰:“李隊長,這堆肥,我按‘八字憲法’翻了九遍,”他指向陶罐,“農技站的同誌化驗過,說含氮量比普通堆肥高兩成。”
張副主任的吉普車在田邊停下,皮鞋碾過新翻的土地,忽然彎腰撿起粒麥穗:“不錯,”他的目光落在沈默軒袖口的麥穗紋補丁,“聽說你們用了‘神泉水’灌溉?”
沈默軒心裏一緊,麵上卻憨厚地笑:“領導,這是後山的露水,”他指向岩縫間的陶罐,“陳科長說,露水沾著毛主席語錄的精神,”他忽然指向趙鐵柱,“鐵柱隊長每天天亮前接露水,念著‘愚公移山’接滿三罐。”
張副主任笑了,拍著趙鐵柱的肩膀:“老柱啊,這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他望向麥田,“畝產多少?”
趙鐵柱立刻掏出算盤,劈啪打得山響:“領導,按保守估計,”他故意看了眼沈默軒,“每畝320斤,比去年的150斤,正好翻倍!”
李富貴的算盤珠子突然卡住,他盯著趙鐵柱的賬本:“老柱,你這統計,把田埂的麵積都算進去了吧?”
沈秀蘭適時地遞過搪瓷缸,裏麵是靈泉泡的麥茶,清香混著槐葉的苦:“李隊長,您嚐嚐這茶,”她壓低聲音,“縣醫院的張大夫說,喝了能治‘數據不清’的毛病。”
張副主任的目光在茶杯上停留,想起去年冬天喝的沈家“野藤茶”,療效比西藥還快。他忽然擺手:“別爭了,”他指向麥田,“這麽壯的麥苗,就算畝產300斤,也是全公社的榜樣,”他望向王主任,“組織各隊來學習,就叫‘第三生產隊鹽堿地革命經驗’。”
正午的曬穀場上,麥穗堆成小山,沈默軒看著公社會計用木鬥量麥,故意讓前幾鬥露出普通麥粒,最後幾鬥才混入空間的飽滿麥粒:“會計同誌,”他遞過個油紙包,裏麵是靈泉烤餅,“陳科長說,數據要‘留有餘地’,”他指向賬本,“畝產就記280斤,剩下的40斤,算‘公社儲備糧’。”
會計的手在紙包上頓住,想起沈家送的靈泉蜜,默默將算盤上的數字改小。李富貴盯著賬本,忽然發現“儲備糧”的編號,與沈家雞窩的腳環一一對應,卻在看見趙鐵柱的私章蓋在頁腳時,終於閉嘴。
更深露重時,沈家三兄妹在地窖裏清點真正的收成,空間黑土培育的麥粒在油燈下泛著金斑,每穗粒數比普通麥種多三成:“小軒,”沈默誠摸著新打的木囤,“咱留了五百斤作種籽,”他指向囤底的暗格,“黑土埋在第三層,用腐葉土蓋著。”
沈秀蘭正在給空間麥粒染色,金斑在槐葉汁中漸漸淡化:“我在每粒種子上刻了極小的‘柱’字,”她望向趙鐵柱家的方向,“鐵柱叔要是敢私留,種子會自動發黴。”
沈默軒點頭,翻開從老周那裏換的《糧食統計手冊》,目光落在“超產糧處理”章節:“二姐,明早讓明珠在學校教唱《豐收歌》,就說‘沈家的麥穗,是毛主席思想結的果’,”他望向大哥,“哥,你在林場放話,說‘鹽堿地的麥種,能抗八級大風’,傳得越神乎,越沒人敢細查。”
五更天,沈默軒蹲在曬穀場的麥囤前,看著月光下的金斑麥粒,忽然聽見玉佩輕響,麥穗紋在掌心發燙。他知道,這場畝產翻倍的豐收,不過是空間饋贈的冰山一角,卻被沈家織進了時代的集體敘事——當趙鐵柱在慶功會上揮舞紅寶書,當王主任將“科學種田”寫進報告,秘密,便在這畝產數據的跳躍中,在慶功酒的香氣裏,悄然成為了集體的榮耀。
張副主任的吉普車聲從遠處消失,伴隨著他的指示:“趙鐵柱同誌,準備在全縣勞模會上發言!”沈默軒笑了,摸了摸胸前的玉佩,麥穗紋在暗處閃爍,想起《農正秘典》的“豐篇”:“豐者,藏於眾也。以眾為盾,以豐為餌,眾目睽睽之下,秘不可察。”
晨霧漫過曬穀場,會計的算盤聲再次響起,這次算的是沈家的“特殊工分”。沈默軒知道,當空間的黑土與靈泉,化作畝產翻倍的政績,化作趙鐵柱的勞模獎狀,化作公社的經驗報告,沈家的秘密,便在這時代的豐收鑼鼓中,找到了最安全的藏身之所。
“老誠,”趙鐵柱的旱煙袋在田埂上敲出急促的節奏,“畝產過三百了吧?”他的目光掃過麥穗,比普通麥稈高出兩指,“縣農技站的人,盯著麥穗的紋路看了三回。”
沈默誠抹了把汗,故意讓鐮刀磕在空間鬆木製成的犁具上,木屑紛飛中露出極淺的麥穗紋:“叔,按您記的《科學種田日誌》,”他指向田頭的木牌,“每畝下種十八斤,出苗率九成,現在穗粒數——”
“沈默誠同誌!”王主任的聲音蓋過秋風,“聽說你們的鹽堿地,畝產比去年翻兩番?”他的目光落在麥穗上,“縣革委會的張副主任,一會兒來現場觀摩,”他忽然壓低聲音,“可別讓我在領導麵前丟臉。”
沈秀蘭立刻迎上去,懷裏抱著剛割的麥穗,穗尖的金斑在陽光下一閃:“主任,您看這麥粒,”她掰下顆麥粒,用指甲掐開,裏麵的麥芯泛著微光,“縣科委的陳科長說,這叫‘鹽堿地特攻蛋白’,”她指向遠處的曬穀場,“我們留了五穗做標本,準備送省農科院。”
李富貴的算盤珠子打得山響,忽然插話:“光看穗粒不行,”他指向量鬥,“得實打實收,按公社的標準過秤。”他的目光落在沈默軒腰間的銅鑰匙——那是縣物資局倉庫的仿製鑰匙,“聽說你們用了‘秘密肥料’,是不是資本主義的尿素?”
沈默軒立刻從口袋裏摸出個陶罐,裏麵裝著腐葉土和槐葉渣:“李隊長,這是‘革命堆肥’,”他晃了晃陶罐,“後山的野艾、老鴰筋,加上公社的牲畜糞,”他忽然提高聲音,“鐵柱叔親自翻的堆肥,您聞聞,比資本主義的化肥香多了!”
趙鐵柱配合地掏出《堆肥日誌》,上麵蓋著第三生產隊的公章,每筆記錄都精確到時辰:“李隊長,這堆肥,我按‘八字憲法’翻了九遍,”他指向陶罐,“農技站的同誌化驗過,說含氮量比普通堆肥高兩成。”
張副主任的吉普車在田邊停下,皮鞋碾過新翻的土地,忽然彎腰撿起粒麥穗:“不錯,”他的目光落在沈默軒袖口的麥穗紋補丁,“聽說你們用了‘神泉水’灌溉?”
沈默軒心裏一緊,麵上卻憨厚地笑:“領導,這是後山的露水,”他指向岩縫間的陶罐,“陳科長說,露水沾著毛主席語錄的精神,”他忽然指向趙鐵柱,“鐵柱隊長每天天亮前接露水,念著‘愚公移山’接滿三罐。”
張副主任笑了,拍著趙鐵柱的肩膀:“老柱啊,這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他望向麥田,“畝產多少?”
趙鐵柱立刻掏出算盤,劈啪打得山響:“領導,按保守估計,”他故意看了眼沈默軒,“每畝320斤,比去年的150斤,正好翻倍!”
李富貴的算盤珠子突然卡住,他盯著趙鐵柱的賬本:“老柱,你這統計,把田埂的麵積都算進去了吧?”
沈秀蘭適時地遞過搪瓷缸,裏麵是靈泉泡的麥茶,清香混著槐葉的苦:“李隊長,您嚐嚐這茶,”她壓低聲音,“縣醫院的張大夫說,喝了能治‘數據不清’的毛病。”
張副主任的目光在茶杯上停留,想起去年冬天喝的沈家“野藤茶”,療效比西藥還快。他忽然擺手:“別爭了,”他指向麥田,“這麽壯的麥苗,就算畝產300斤,也是全公社的榜樣,”他望向王主任,“組織各隊來學習,就叫‘第三生產隊鹽堿地革命經驗’。”
正午的曬穀場上,麥穗堆成小山,沈默軒看著公社會計用木鬥量麥,故意讓前幾鬥露出普通麥粒,最後幾鬥才混入空間的飽滿麥粒:“會計同誌,”他遞過個油紙包,裏麵是靈泉烤餅,“陳科長說,數據要‘留有餘地’,”他指向賬本,“畝產就記280斤,剩下的40斤,算‘公社儲備糧’。”
會計的手在紙包上頓住,想起沈家送的靈泉蜜,默默將算盤上的數字改小。李富貴盯著賬本,忽然發現“儲備糧”的編號,與沈家雞窩的腳環一一對應,卻在看見趙鐵柱的私章蓋在頁腳時,終於閉嘴。
更深露重時,沈家三兄妹在地窖裏清點真正的收成,空間黑土培育的麥粒在油燈下泛著金斑,每穗粒數比普通麥種多三成:“小軒,”沈默誠摸著新打的木囤,“咱留了五百斤作種籽,”他指向囤底的暗格,“黑土埋在第三層,用腐葉土蓋著。”
沈秀蘭正在給空間麥粒染色,金斑在槐葉汁中漸漸淡化:“我在每粒種子上刻了極小的‘柱’字,”她望向趙鐵柱家的方向,“鐵柱叔要是敢私留,種子會自動發黴。”
沈默軒點頭,翻開從老周那裏換的《糧食統計手冊》,目光落在“超產糧處理”章節:“二姐,明早讓明珠在學校教唱《豐收歌》,就說‘沈家的麥穗,是毛主席思想結的果’,”他望向大哥,“哥,你在林場放話,說‘鹽堿地的麥種,能抗八級大風’,傳得越神乎,越沒人敢細查。”
五更天,沈默軒蹲在曬穀場的麥囤前,看著月光下的金斑麥粒,忽然聽見玉佩輕響,麥穗紋在掌心發燙。他知道,這場畝產翻倍的豐收,不過是空間饋贈的冰山一角,卻被沈家織進了時代的集體敘事——當趙鐵柱在慶功會上揮舞紅寶書,當王主任將“科學種田”寫進報告,秘密,便在這畝產數據的跳躍中,在慶功酒的香氣裏,悄然成為了集體的榮耀。
張副主任的吉普車聲從遠處消失,伴隨著他的指示:“趙鐵柱同誌,準備在全縣勞模會上發言!”沈默軒笑了,摸了摸胸前的玉佩,麥穗紋在暗處閃爍,想起《農正秘典》的“豐篇”:“豐者,藏於眾也。以眾為盾,以豐為餌,眾目睽睽之下,秘不可察。”
晨霧漫過曬穀場,會計的算盤聲再次響起,這次算的是沈家的“特殊工分”。沈默軒知道,當空間的黑土與靈泉,化作畝產翻倍的政績,化作趙鐵柱的勞模獎狀,化作公社的經驗報告,沈家的秘密,便在這時代的豐收鑼鼓中,找到了最安全的藏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