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兄妹密議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山的積雪尚未化盡,空間裏的桑樹已抽出鵝黃色的嫩芽。沈默軒蹲在新擴出的桑田旁,用竹尺丈量葉片——每片桑葉都有成人手掌大,葉脈間流淌著淡淡的金紋,這是靈泉灌溉後的異變。他翻開《齊民要術》,對照“種桑篇”,發現古籍記載的“魯桑”特征竟與空間桑樹分毫不差,隻是生長速度快了三倍。
“小軒,該給蠶寶寶換葉了。”二姐沈秀蘭掀開地窖石板,懷裏抱著個藤編篩子,裏麵躺著二十條蠶蛹——這是她用空間棉花向老陳換來的“改良種”,比普通蠶蛹大出一圈,外殼泛著珍珠光澤。
沈默軒接過篩子,指尖觸到蛹殼時,突然聽見細微的“哢嚓”聲,一隻幼蠶正頂開繭口,身體白得發亮,比普通蠶多出一對腹足。他心頭一震,想起《農正秘典》裏的“靈蠶篇”:“得水土之精者,蠶生六足,繭出七彩。”
“二姐,把這些蠶寶寶放進空間裏的竹匾,用最新鮮的桑葉喂。”他特意交代,“千萬別讓姑姑們碰,就說後山的野蠶,見光就死。”
沈秀蘭點頭,忽然聽見東廂房傳來大姑的呼喚:“秀蘭,把新收的紅薯幹藏到灶膛裏!趙鐵柱那小子在村口盯著呢!”
自沈默誠進入林場,趙鐵柱便成了沈家的“常客”,三天兩頭以“檢查副業”為由上門,實則是想分一杯羹。沈默軒早有準備,在空間裏辟出半間石屋,專門存放“應付品”——略小的紅薯、帶蟲眼的棉花,還有用普通泉水泡的藥酒。
“哥在林場咋樣了?”沈秀蘭邊往篩子上鋪桑葉,邊問,“聽說他給李主任送了兩壇靈泉酒,現在能單獨進山伐木了?”
沈默軒笑了:“林場的優等鬆木都被咱包圓了,李主任巴不得哥多跑幾趟。不過——”他壓低聲音,“昨天老陳說,縣木材廠在招正式工,要‘特殊貢獻’證明,咱得攢夠十根空間鬆木,才能給哥換個城鎮戶口。”
正說著,地窖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小妹沈明珠掀開草簾,辮梢沾著雪花:“哥,公社小學的王老師病了,孩子們都在哭,說餓得沒法上課!”
沈默軒心頭一緊,空間裏的靈泉雖能治病,但直接拿出食物救濟全校,難免引人懷疑。他迅速裝了半袋空間玉米粉,又摘了些靈泉菠菜,用槐葉包好:“明珠,你去把這些煮成糊糊,就說後山的野玉米,熬湯能頂餓。記住,隻給孩子們喝,別讓老師看見。”
沈明珠走後,沈默軒取出《農正秘典》,翻到“荒政篇”,上麵記載著用靈泉改良貧瘠土地的方法:“取土三尺,拌以泉泥,百日成膏壤。”他決定在後山選塊荒地,用空間的腐葉土和靈泉泥改良,名義上是“公社試驗田”,實則為未來的公開種植做準備。
晌午,沈默誠從林場回來,懷裏揣著兩張工業票:“李主任說,隻要咱每月送兩根鬆木,年底就能推薦我去縣木材廠。”他看著空間裏新出生的羊羔,眼睛發亮,“小軒,咱把羊糞收集起來,摻合靈泉水,說不定能讓後山的石頭地長出莊稼。”
三姑沈張氏端著羊奶進來,瓷碗裏的奶皮足有半寸厚:“誠子,把這奶給林場的幹部嚐嚐,比牛奶還香,保管他們搶著要。”她忽然盯著沈默軒的玉佩,“小軒,昨兒夜裏我夢見你爹,他說玉佩裏的泉水,能洗去災星,可千萬別斷了香火。”
沈默軒心頭一暖,知道三姑是想起了父母。他摸了摸玉佩,發現麥穗紋路比冬日裏明亮許多,靈泉井的水位也上漲了,隱約能看見井底的玉簡浮現出“蠶桑”二字——這是空間在提示新功能。
傍晚,沈秀蘭從供銷社回來,懷裏抱著半匹的確良布:“王主任給的‘獎勵’,說我紡的布被縣百貨大樓選中,要當‘樣品布’。”她摸著光滑的布料,眼眶發紅,“咱娘要是看見,得多高興……”
沈默軒接過布,突然聽見院外傳來趙鐵柱的叫罵:“沈默軒!公社要收‘愛國糧’,你家的野地瓜幹,每戶攤派五斤!”
他迅速將的確良布塞進空間,出門時故意露出破棉襖:“鐵柱叔,您看咱家人均每天四兩糧,哪有五斤幹貨?要不這樣——”他壓低聲音,“明晚去後山,我給您兩斤靈泉醃的蘿卜幹,比肉還香。”
趙鐵柱的喉結滾動,罵罵咧咧地走了。沈默軒知道,這隻是暫時的拖延,隨著沈家“特殊”越來越多,遲早會引起更高層的注意。他決定加快計劃:讓二姐在供銷社建立情報網,大哥在林場打通木材渠道,小妹在學校培養“小耳目”,而他自己,則專注於空間的增產和保密。
三月初三,空間裏的首批蠶繭成熟了。沈秀蘭掀開竹匾,倒吸一口涼氣——蠶繭竟有鴿蛋大小,顏色從雪白到淡金不等,輕輕一扯,竟抽出近兩丈長的絲線,在陽光下泛著七彩光暈。
“這繭,比鎮上供銷社的特級繭還好十倍!”她顫抖著手指,“小軒,咱把金繭留給自己,白繭賣給供銷社,就說後山的野蠶,吃了靈芝草才變成這樣。”
沈默軒點頭,忽然聽見空間外傳來嘈雜的腳步聲,夾雜著公社幹部的喊話:“沈默軒!縣革委會有人來查‘資本主義尾巴’,把你家的副業統統交出來!”
他迅速將蠶繭收進空間,又讓二姐把紡車藏進地窖,自己則抱著半筐帶蟲眼的棉花迎出門。為首的幹部戴著紅袖章,劈頭蓋臉地罵:“聽說你家私藏高產作物,還搞黑市交易,跟我們去公社一趟!”
沈默誠從林場匆匆趕回,擼起袖子露出傷疤:“同誌,我弟弟在後山救過三個餓暈的老人,那些‘高產作物’,都是分給鄉親們的救命糧!”他指向牆角的野菜糊糊,“您看,咱自己還吃著野菜呢。”
幹部臉色稍緩,卻仍要搜查。沈默軒故意引他們去東廂房,三姑立刻開始咳嗽,吐在陶盆裏的“血沫”(其實是空間裏的紅莓汁)讓幹部們退了半步。趁亂,沈秀蘭將靈泉蠶繭塞進幹部的挎包,低聲道:“同誌,這是後山的野蠶繭,給您家閨女做個香囊吧。”
當晚,幹部們空手而歸,卻在第二天送來一張“家庭副業許可證”——這是縣革委會特批的,允許沈家在後山種植“珍稀作物”,前提是每月向公社衛生院供應兩斤“藥用蠶繭”。
沈默軒知道,這是靈泉蠶繭起了作用——繭絲煮水可治外傷,縣醫院的傷員用了都說好。他趁機與衛生院簽訂協議:“藥用蠶繭”換西藥和紗布,而普通蠶繭,則通過老陳的黑市,換成緊缺的化肥和種子。
四月穀雨,小妹沈明珠在學校辦了件大事。她用靈泉泡過的黃豆,磨成豆漿分給營養不良的學生,不出三天,孩子們的臉色竟紅潤起來。校長震驚之餘,要寫報告表揚“沈家秘方”,卻被沈默軒攔住:“校長,這是後山的野豆子,說破了就不靈了,您要是真想表揚,就給咱明珠多換兩本字典吧。”
隨著夏天到來,空間裏的茶樹開出潔白的花,沈默軒試著用靈泉水製茶,竟炒出了堪比龍井的綠茶。老陳嚐了後,差點把茶杯吞下去:“沈小哥,這茶,縣招待所的貴客喝了都說好,一兩茶換一斤糧票,咱直接走縣供銷社的特供渠道!”
七月流火,沈默誠終於拿到了縣木材廠的招工表,需要“家庭成分證明”和“特殊貢獻材料”。沈默軒偽造了後山“野生鬆木林”的調查報告,又讓李主任在“貢獻欄”裏寫下:“沈默誠同誌發現優質鬆木,支援國家建設,特推薦為產業工人。”
送大哥去縣城的那天,沈家全家出動。沈默誠穿著二姐做的新布鞋,胸前別著林場的“先進工作者”徽章,站在牛車旁遲遲不肯上車:“小軒,秀蘭,家裏就靠你們了。記住,玉佩千萬不能離身,遇到難處,就去林場找我……”
沈秀蘭抹著淚,往他兜裏塞了包空間炒的瓜子:“哥,到了縣城別舍不得吃,你那胃,得常墊著點。”
沈默軒看著牛車消失在土路上,忽然發現玉佩的麥穗紋路連成了環,靈泉井裏的玉簡完全浮現,上麵多了一行小字:“三載成聚,五載成邑,慎終如始,毋怠毋忽。”
他知道,沈家的“聚”已成,接下來便是“邑”——讓秘密繼續隱藏,讓家人在時代的浪潮中站穩腳跟。後山的風掠過新栽的茶樹,帶來空間裏的草木香,沈默軒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轉身看見趙鐵柱正背著竹簍,往公社方向走,簍裏露出半截金蠶繭的光澤。
他冷笑,悄悄摸出靈泉泡過的瀉藥,拌在給趙鐵柱的“好處”裏——這是給對方的警告,也是沈家在饑荒年代的生存智慧:恩威並施,秘不示人,方能在這土地上,耕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小軒,該給蠶寶寶換葉了。”二姐沈秀蘭掀開地窖石板,懷裏抱著個藤編篩子,裏麵躺著二十條蠶蛹——這是她用空間棉花向老陳換來的“改良種”,比普通蠶蛹大出一圈,外殼泛著珍珠光澤。
沈默軒接過篩子,指尖觸到蛹殼時,突然聽見細微的“哢嚓”聲,一隻幼蠶正頂開繭口,身體白得發亮,比普通蠶多出一對腹足。他心頭一震,想起《農正秘典》裏的“靈蠶篇”:“得水土之精者,蠶生六足,繭出七彩。”
“二姐,把這些蠶寶寶放進空間裏的竹匾,用最新鮮的桑葉喂。”他特意交代,“千萬別讓姑姑們碰,就說後山的野蠶,見光就死。”
沈秀蘭點頭,忽然聽見東廂房傳來大姑的呼喚:“秀蘭,把新收的紅薯幹藏到灶膛裏!趙鐵柱那小子在村口盯著呢!”
自沈默誠進入林場,趙鐵柱便成了沈家的“常客”,三天兩頭以“檢查副業”為由上門,實則是想分一杯羹。沈默軒早有準備,在空間裏辟出半間石屋,專門存放“應付品”——略小的紅薯、帶蟲眼的棉花,還有用普通泉水泡的藥酒。
“哥在林場咋樣了?”沈秀蘭邊往篩子上鋪桑葉,邊問,“聽說他給李主任送了兩壇靈泉酒,現在能單獨進山伐木了?”
沈默軒笑了:“林場的優等鬆木都被咱包圓了,李主任巴不得哥多跑幾趟。不過——”他壓低聲音,“昨天老陳說,縣木材廠在招正式工,要‘特殊貢獻’證明,咱得攢夠十根空間鬆木,才能給哥換個城鎮戶口。”
正說著,地窖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小妹沈明珠掀開草簾,辮梢沾著雪花:“哥,公社小學的王老師病了,孩子們都在哭,說餓得沒法上課!”
沈默軒心頭一緊,空間裏的靈泉雖能治病,但直接拿出食物救濟全校,難免引人懷疑。他迅速裝了半袋空間玉米粉,又摘了些靈泉菠菜,用槐葉包好:“明珠,你去把這些煮成糊糊,就說後山的野玉米,熬湯能頂餓。記住,隻給孩子們喝,別讓老師看見。”
沈明珠走後,沈默軒取出《農正秘典》,翻到“荒政篇”,上麵記載著用靈泉改良貧瘠土地的方法:“取土三尺,拌以泉泥,百日成膏壤。”他決定在後山選塊荒地,用空間的腐葉土和靈泉泥改良,名義上是“公社試驗田”,實則為未來的公開種植做準備。
晌午,沈默誠從林場回來,懷裏揣著兩張工業票:“李主任說,隻要咱每月送兩根鬆木,年底就能推薦我去縣木材廠。”他看著空間裏新出生的羊羔,眼睛發亮,“小軒,咱把羊糞收集起來,摻合靈泉水,說不定能讓後山的石頭地長出莊稼。”
三姑沈張氏端著羊奶進來,瓷碗裏的奶皮足有半寸厚:“誠子,把這奶給林場的幹部嚐嚐,比牛奶還香,保管他們搶著要。”她忽然盯著沈默軒的玉佩,“小軒,昨兒夜裏我夢見你爹,他說玉佩裏的泉水,能洗去災星,可千萬別斷了香火。”
沈默軒心頭一暖,知道三姑是想起了父母。他摸了摸玉佩,發現麥穗紋路比冬日裏明亮許多,靈泉井的水位也上漲了,隱約能看見井底的玉簡浮現出“蠶桑”二字——這是空間在提示新功能。
傍晚,沈秀蘭從供銷社回來,懷裏抱著半匹的確良布:“王主任給的‘獎勵’,說我紡的布被縣百貨大樓選中,要當‘樣品布’。”她摸著光滑的布料,眼眶發紅,“咱娘要是看見,得多高興……”
沈默軒接過布,突然聽見院外傳來趙鐵柱的叫罵:“沈默軒!公社要收‘愛國糧’,你家的野地瓜幹,每戶攤派五斤!”
他迅速將的確良布塞進空間,出門時故意露出破棉襖:“鐵柱叔,您看咱家人均每天四兩糧,哪有五斤幹貨?要不這樣——”他壓低聲音,“明晚去後山,我給您兩斤靈泉醃的蘿卜幹,比肉還香。”
趙鐵柱的喉結滾動,罵罵咧咧地走了。沈默軒知道,這隻是暫時的拖延,隨著沈家“特殊”越來越多,遲早會引起更高層的注意。他決定加快計劃:讓二姐在供銷社建立情報網,大哥在林場打通木材渠道,小妹在學校培養“小耳目”,而他自己,則專注於空間的增產和保密。
三月初三,空間裏的首批蠶繭成熟了。沈秀蘭掀開竹匾,倒吸一口涼氣——蠶繭竟有鴿蛋大小,顏色從雪白到淡金不等,輕輕一扯,竟抽出近兩丈長的絲線,在陽光下泛著七彩光暈。
“這繭,比鎮上供銷社的特級繭還好十倍!”她顫抖著手指,“小軒,咱把金繭留給自己,白繭賣給供銷社,就說後山的野蠶,吃了靈芝草才變成這樣。”
沈默軒點頭,忽然聽見空間外傳來嘈雜的腳步聲,夾雜著公社幹部的喊話:“沈默軒!縣革委會有人來查‘資本主義尾巴’,把你家的副業統統交出來!”
他迅速將蠶繭收進空間,又讓二姐把紡車藏進地窖,自己則抱著半筐帶蟲眼的棉花迎出門。為首的幹部戴著紅袖章,劈頭蓋臉地罵:“聽說你家私藏高產作物,還搞黑市交易,跟我們去公社一趟!”
沈默誠從林場匆匆趕回,擼起袖子露出傷疤:“同誌,我弟弟在後山救過三個餓暈的老人,那些‘高產作物’,都是分給鄉親們的救命糧!”他指向牆角的野菜糊糊,“您看,咱自己還吃著野菜呢。”
幹部臉色稍緩,卻仍要搜查。沈默軒故意引他們去東廂房,三姑立刻開始咳嗽,吐在陶盆裏的“血沫”(其實是空間裏的紅莓汁)讓幹部們退了半步。趁亂,沈秀蘭將靈泉蠶繭塞進幹部的挎包,低聲道:“同誌,這是後山的野蠶繭,給您家閨女做個香囊吧。”
當晚,幹部們空手而歸,卻在第二天送來一張“家庭副業許可證”——這是縣革委會特批的,允許沈家在後山種植“珍稀作物”,前提是每月向公社衛生院供應兩斤“藥用蠶繭”。
沈默軒知道,這是靈泉蠶繭起了作用——繭絲煮水可治外傷,縣醫院的傷員用了都說好。他趁機與衛生院簽訂協議:“藥用蠶繭”換西藥和紗布,而普通蠶繭,則通過老陳的黑市,換成緊缺的化肥和種子。
四月穀雨,小妹沈明珠在學校辦了件大事。她用靈泉泡過的黃豆,磨成豆漿分給營養不良的學生,不出三天,孩子們的臉色竟紅潤起來。校長震驚之餘,要寫報告表揚“沈家秘方”,卻被沈默軒攔住:“校長,這是後山的野豆子,說破了就不靈了,您要是真想表揚,就給咱明珠多換兩本字典吧。”
隨著夏天到來,空間裏的茶樹開出潔白的花,沈默軒試著用靈泉水製茶,竟炒出了堪比龍井的綠茶。老陳嚐了後,差點把茶杯吞下去:“沈小哥,這茶,縣招待所的貴客喝了都說好,一兩茶換一斤糧票,咱直接走縣供銷社的特供渠道!”
七月流火,沈默誠終於拿到了縣木材廠的招工表,需要“家庭成分證明”和“特殊貢獻材料”。沈默軒偽造了後山“野生鬆木林”的調查報告,又讓李主任在“貢獻欄”裏寫下:“沈默誠同誌發現優質鬆木,支援國家建設,特推薦為產業工人。”
送大哥去縣城的那天,沈家全家出動。沈默誠穿著二姐做的新布鞋,胸前別著林場的“先進工作者”徽章,站在牛車旁遲遲不肯上車:“小軒,秀蘭,家裏就靠你們了。記住,玉佩千萬不能離身,遇到難處,就去林場找我……”
沈秀蘭抹著淚,往他兜裏塞了包空間炒的瓜子:“哥,到了縣城別舍不得吃,你那胃,得常墊著點。”
沈默軒看著牛車消失在土路上,忽然發現玉佩的麥穗紋路連成了環,靈泉井裏的玉簡完全浮現,上麵多了一行小字:“三載成聚,五載成邑,慎終如始,毋怠毋忽。”
他知道,沈家的“聚”已成,接下來便是“邑”——讓秘密繼續隱藏,讓家人在時代的浪潮中站穩腳跟。後山的風掠過新栽的茶樹,帶來空間裏的草木香,沈默軒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轉身看見趙鐵柱正背著竹簍,往公社方向走,簍裏露出半截金蠶繭的光澤。
他冷笑,悄悄摸出靈泉泡過的瀉藥,拌在給趙鐵柱的“好處”裏——這是給對方的警告,也是沈家在饑荒年代的生存智慧:恩威並施,秘不示人,方能在這土地上,耕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