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夜收野糧
青磚下的秘密:靈泉守護者 作者:一隻頹廢的大肥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山的野棗開始泛紅。沈默軒蹲在空間的畜圈前,看著新出生的四隻小豬崽拱著母豬的奶頭,鼻尖縈繞著靈泉水混合著草木灰的清香——這是他新學的農家肥配方,用靈泉浸泡過的秸稈燒成灰,拌上豬糞,撒在黑土邊緣的試驗田裏,竟催生出比人高的玉米稈,拳頭大的玉米棒子墜得秸稈彎了腰。
“小軒,鎮上供銷社貼告示了!”沈秀蘭掀開地窖石板,衣襟上沾著新紡的棉線,“公社林場招伐木工人,要三個名額,隊長說咱大哥能去!”
沈默軒心頭一震,這正是他等待的機會。原主記憶裏,林場工人每月能多領半斤糧票,還有機會轉成城鎮戶口。他迅速從空間裏砍了兩根碗口粗的鬆木——不過拇指粗細的樹苗,在空間裏隻長了半個月,竟比普通鬆木堅硬三倍,切口泛著琥珀色的樹脂光。
“哥在生產隊扛了十年鋤頭,論體力,沒人比他強。”沈默軒將鬆木塞進背簍,用槐葉蓋住,“二姐,你去把空間裏的棉線染成靛藍色, tomorrow 我拿去送給林場主任,就說後山的野棉紡的,結實耐用。”
當晚,沈默誠帶著兩根鬆木和一匹染布,摸黑進了鎮林場。主任李建國正在煤油燈下記賬,看見鬆木的瞬間,鋼筆尖在賬本上劃出一道墨痕:“老誠,你從哪兒弄的好鬆木?這紋理,比縣木材廠的優等材還好!”
沈默誠按照弟弟教的台詞,憨厚地笑:“後山深處有片老林子,樹都長在岩縫裏,長得慢,可結實。主任,您要是看得上,我每周送兩根來,給林場充充數?”
李建國眯起眼,盯著那匹靛藍布:“聽說你家老二會紡布?這布給我婆娘做身衣裳,招工的事,我心裏有數。”
三日後,公社張榜公示,沈默誠赫然在列。趙鐵柱蹲在榜前,指甲掐進掌心:“好你個沈默誠,平日裏裝窮,敢情把好木材都藏著給幹部送禮!”他啐了口唾沫,轉身往公社走,褲腳帶起的土坷垃砸在“糧食標兵戶”的木牌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沈默軒早料到會有這一劫,提前讓老陳在黑市放出風聲:“沈家的野鬆木,能治風濕,縣醫院的大夫都搶著要。”果然,趙鐵柱還沒走到公社,就被鎮衛生院的王大夫攔住:“鐵柱兄弟,聽說你和沈家相熟?給我弄根鬆木熬藥,我婆娘的腿疼了半年了。”
這一鬧,趙鐵柱的舉報信沒遞成,反而成了“鬆木中介”,每天蹲在村口替衛生院收木材。沈默軒趁機塞給他兩根空間鬆木,低聲道:“叔,這是最後兩根了,後山的林子快砍光了,您老多擔待。”
八月中秋,沈默誠正式成為林場工人,領回的糧票比往年多出一倍。沈秀蘭用空間棉花給他做了雙新布鞋,鞋幫繡著麥穗圖案——這是玉佩上的紋路,家人默契地將其視為“吉祥紋”。
“林場的食堂有玉米糊糊喝。”沈默誠啃著空間烤的紅薯,聲音發悶,“就是住集體宿舍,夜裏不能幫你們種地了。”
沈默軒拍拍他的肩膀:“哥,你在林場盯著木材指標,我和二姐能應付得來。再說了——”他神秘一笑,從空間裏抱出一隻半大的山羊,“咱開始養羊了,羊毛能紡線,羊奶能給姑姑們補身子。”
三姑沈張氏摸著山羊光滑的皮毛,笑得合不攏嘴:“當年你爹說,等攢夠錢就買隻羊,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喝上羊奶。”她忽然咳嗽一聲,壓低聲音,“小軒,昨兒我看見東廂房的地窖冒光,是不是空間又變大了?”
沈默軒點頭,最近他發現,隨著空間作物的豐收,黑土麵積擴大到兩畝,靈泉井也深了三尺,就連畜圈都多出半間。玉佩上的穀穗紋路愈發清晰,在月光下竟能投出 faint 的光影,像極了《農正秘典》裏記載的“五穀豐登圖”。
九月重陽,鎮上突然來了輛吉普車,縣供銷社王主任陪著一位戴眼鏡的幹部,直奔沈家而來。沈默軒心頭一緊,卻見對方笑著遞上紅紙:“沈默軒同誌,你家的‘神仙地瓜幹’和野雞蛋,被評為‘縣優質農產品’,現在供銷社要和你簽長期收購合同!”
眼鏡幹部推了推鼻梁上的鏡架:“根據上級指示,允許個別生產隊開展‘家庭副業試點’,你家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後山種植特色作物,但要向公社繳納一成收成作為‘技術推廣費’。”
沈默軒裝出受寵若驚的樣子,心裏卻明鏡似的——這是王主任在借機拉攏,既得了好處,又給沈家套上“集體”的保護罩。他當場應下,又從空間裏取出兩壇靈泉泡的藥酒:“領導嚐嚐,後山的野果子泡的,祛風濕最管用。”
送走幹部,沈秀蘭看著合同上的“每月供應十斤野雞蛋”,皺眉道:“小軒,空間裏的母雞才八隻,就算每天下六個蛋,也不夠啊。”
“二姐,別忘了咱還有山羊。”沈默軒指著正在啃空間苜蓿的山羊,“羊奶能當補品,比雞蛋更金貴。另外——”他翻開《齊民要術》,“我打算試試‘一雞多蛋’法,用靈泉水拌酒糟喂雞,說不定能讓母雞兩天三蛋。”
十月小陽春,小妹沈明珠的機會來了。公社小學缺識字教員,她因能背《三字經》和《百家姓》,被推薦去試課。沈默軒特意讓她帶了空間裏的蜂蜜,送給校長:“校長,這是後山的野蜂蜜,治咳嗽比西藥還靈。”
校長嚐了口蜂蜜,喉嚨裏的痰鳴立刻輕了:“沈明珠同學字寫得工整,又懂禮貌,明天就來上課吧,每月五斤糧票,兩尺布票。”
明珠蹦蹦跳跳回家,辮梢沾著空間裏的蒲公英:“哥,我看見教室的玻璃碎了,等咱攢夠布票,給學校糊層新窗紙吧。”
沈默軒看著妹妹發亮的眼睛,想起原主當年因餓暈在課堂,被老師勸退的場景。如今,沈家的孩子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走進學校,甚至成為教員,這在三個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隨著天氣轉冷,空間裏的作物進入冬藏期。沈默軒開始嚐試釀酒,用空間玉米和靈泉水,按照《農正秘典》的古法,蒸出的酒醇香撲鼻,連滴酒不沾的大姑都忍不住抿了一口:“比你爹當年在大食堂偷的米酒還香。”
他把酒裝在陶罐裏,讓老陳帶去縣城,很快傳來消息:“縣招待所的大廚說了,這酒能當‘特供品’,一斤酒換五斤糧票,還能搭著換工業票!”
十二月初八,沈家迎來雙喜臨門:二姐沈秀蘭被公社婦聯評為“紡織能手”,獲得推薦去鎮供銷社當售貨員;三姑的眩暈症在靈泉調理下徹底痊愈,能幫著照看空間裏的山羊了。
年夜飯上,沈默誠從林場帶回半塊臘肉——這是用空間豬肉和李主任換的。沈秀蘭用空間麵粉蒸了饅頭,雪白的饅頭在油燈下泛著柔光,巧兒咬了一口,突然指著饅頭驚呼:“哥,饅頭裏有金光!”
眾人望去,隻見掰開的饅頭芯裏,竟有細碎的金芒閃爍,轉瞬即逝。沈默軒知道,這是靈泉的饋贈,是空間對用心耕種者的嘉獎。他舉起用空間泉水泡的棗茶,向家人致意:“爹娘在天之靈,看著呢,咱沈家,熬出頭了。”
夜深人靜,沈默軒獨自進入空間,發現黑土已擴大到三畝,新增的土地上,竟自動長出了茶樹和果樹——這是他從未播種過的。玉佩在胸前發燙,他忽然聽見耳畔響起模糊的低語,像是古老的農歌,又像是爹娘的叮嚀。
他摸著新長出的茶樹,葉片上的絨毛在月光下泛著銀光,想起白天在鎮上看見的標語:“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沈默軒知道,沈家的“上遊”,不是爭名奪利,而是在這災年裏,守住秘密,護住家人,讓每一粒空間產出的糧食,都成為活下去的希望。
趙鐵柱的腳步聲再次在後山響起,卻在靠近山洞時被新布置的荊棘叢擋住。沈默軒冷笑,這一年來,對方從敵人變成“合作夥伴”,卻始終賊心不死。但他不怕,因為空間在成長,家人在成長,而他,早已不是初來乍到的陌生人,而是這片黑土地的新主人。
雪開始飄落,空間裏的靈泉卻熱氣騰騰,仿佛在抗拒寒冬。沈默軒捧起泉水,看見自己的倒影裏,玉佩的紋路愈發清晰,麥穗和穀穗交織成環,像是給沈家戴上的加冕冠冕。
“小軒,鎮上供銷社貼告示了!”沈秀蘭掀開地窖石板,衣襟上沾著新紡的棉線,“公社林場招伐木工人,要三個名額,隊長說咱大哥能去!”
沈默軒心頭一震,這正是他等待的機會。原主記憶裏,林場工人每月能多領半斤糧票,還有機會轉成城鎮戶口。他迅速從空間裏砍了兩根碗口粗的鬆木——不過拇指粗細的樹苗,在空間裏隻長了半個月,竟比普通鬆木堅硬三倍,切口泛著琥珀色的樹脂光。
“哥在生產隊扛了十年鋤頭,論體力,沒人比他強。”沈默軒將鬆木塞進背簍,用槐葉蓋住,“二姐,你去把空間裏的棉線染成靛藍色, tomorrow 我拿去送給林場主任,就說後山的野棉紡的,結實耐用。”
當晚,沈默誠帶著兩根鬆木和一匹染布,摸黑進了鎮林場。主任李建國正在煤油燈下記賬,看見鬆木的瞬間,鋼筆尖在賬本上劃出一道墨痕:“老誠,你從哪兒弄的好鬆木?這紋理,比縣木材廠的優等材還好!”
沈默誠按照弟弟教的台詞,憨厚地笑:“後山深處有片老林子,樹都長在岩縫裏,長得慢,可結實。主任,您要是看得上,我每周送兩根來,給林場充充數?”
李建國眯起眼,盯著那匹靛藍布:“聽說你家老二會紡布?這布給我婆娘做身衣裳,招工的事,我心裏有數。”
三日後,公社張榜公示,沈默誠赫然在列。趙鐵柱蹲在榜前,指甲掐進掌心:“好你個沈默誠,平日裏裝窮,敢情把好木材都藏著給幹部送禮!”他啐了口唾沫,轉身往公社走,褲腳帶起的土坷垃砸在“糧食標兵戶”的木牌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沈默軒早料到會有這一劫,提前讓老陳在黑市放出風聲:“沈家的野鬆木,能治風濕,縣醫院的大夫都搶著要。”果然,趙鐵柱還沒走到公社,就被鎮衛生院的王大夫攔住:“鐵柱兄弟,聽說你和沈家相熟?給我弄根鬆木熬藥,我婆娘的腿疼了半年了。”
這一鬧,趙鐵柱的舉報信沒遞成,反而成了“鬆木中介”,每天蹲在村口替衛生院收木材。沈默軒趁機塞給他兩根空間鬆木,低聲道:“叔,這是最後兩根了,後山的林子快砍光了,您老多擔待。”
八月中秋,沈默誠正式成為林場工人,領回的糧票比往年多出一倍。沈秀蘭用空間棉花給他做了雙新布鞋,鞋幫繡著麥穗圖案——這是玉佩上的紋路,家人默契地將其視為“吉祥紋”。
“林場的食堂有玉米糊糊喝。”沈默誠啃著空間烤的紅薯,聲音發悶,“就是住集體宿舍,夜裏不能幫你們種地了。”
沈默軒拍拍他的肩膀:“哥,你在林場盯著木材指標,我和二姐能應付得來。再說了——”他神秘一笑,從空間裏抱出一隻半大的山羊,“咱開始養羊了,羊毛能紡線,羊奶能給姑姑們補身子。”
三姑沈張氏摸著山羊光滑的皮毛,笑得合不攏嘴:“當年你爹說,等攢夠錢就買隻羊,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喝上羊奶。”她忽然咳嗽一聲,壓低聲音,“小軒,昨兒我看見東廂房的地窖冒光,是不是空間又變大了?”
沈默軒點頭,最近他發現,隨著空間作物的豐收,黑土麵積擴大到兩畝,靈泉井也深了三尺,就連畜圈都多出半間。玉佩上的穀穗紋路愈發清晰,在月光下竟能投出 faint 的光影,像極了《農正秘典》裏記載的“五穀豐登圖”。
九月重陽,鎮上突然來了輛吉普車,縣供銷社王主任陪著一位戴眼鏡的幹部,直奔沈家而來。沈默軒心頭一緊,卻見對方笑著遞上紅紙:“沈默軒同誌,你家的‘神仙地瓜幹’和野雞蛋,被評為‘縣優質農產品’,現在供銷社要和你簽長期收購合同!”
眼鏡幹部推了推鼻梁上的鏡架:“根據上級指示,允許個別生產隊開展‘家庭副業試點’,你家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後山種植特色作物,但要向公社繳納一成收成作為‘技術推廣費’。”
沈默軒裝出受寵若驚的樣子,心裏卻明鏡似的——這是王主任在借機拉攏,既得了好處,又給沈家套上“集體”的保護罩。他當場應下,又從空間裏取出兩壇靈泉泡的藥酒:“領導嚐嚐,後山的野果子泡的,祛風濕最管用。”
送走幹部,沈秀蘭看著合同上的“每月供應十斤野雞蛋”,皺眉道:“小軒,空間裏的母雞才八隻,就算每天下六個蛋,也不夠啊。”
“二姐,別忘了咱還有山羊。”沈默軒指著正在啃空間苜蓿的山羊,“羊奶能當補品,比雞蛋更金貴。另外——”他翻開《齊民要術》,“我打算試試‘一雞多蛋’法,用靈泉水拌酒糟喂雞,說不定能讓母雞兩天三蛋。”
十月小陽春,小妹沈明珠的機會來了。公社小學缺識字教員,她因能背《三字經》和《百家姓》,被推薦去試課。沈默軒特意讓她帶了空間裏的蜂蜜,送給校長:“校長,這是後山的野蜂蜜,治咳嗽比西藥還靈。”
校長嚐了口蜂蜜,喉嚨裏的痰鳴立刻輕了:“沈明珠同學字寫得工整,又懂禮貌,明天就來上課吧,每月五斤糧票,兩尺布票。”
明珠蹦蹦跳跳回家,辮梢沾著空間裏的蒲公英:“哥,我看見教室的玻璃碎了,等咱攢夠布票,給學校糊層新窗紙吧。”
沈默軒看著妹妹發亮的眼睛,想起原主當年因餓暈在課堂,被老師勸退的場景。如今,沈家的孩子終於能堂堂正正地走進學校,甚至成為教員,這在三個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隨著天氣轉冷,空間裏的作物進入冬藏期。沈默軒開始嚐試釀酒,用空間玉米和靈泉水,按照《農正秘典》的古法,蒸出的酒醇香撲鼻,連滴酒不沾的大姑都忍不住抿了一口:“比你爹當年在大食堂偷的米酒還香。”
他把酒裝在陶罐裏,讓老陳帶去縣城,很快傳來消息:“縣招待所的大廚說了,這酒能當‘特供品’,一斤酒換五斤糧票,還能搭著換工業票!”
十二月初八,沈家迎來雙喜臨門:二姐沈秀蘭被公社婦聯評為“紡織能手”,獲得推薦去鎮供銷社當售貨員;三姑的眩暈症在靈泉調理下徹底痊愈,能幫著照看空間裏的山羊了。
年夜飯上,沈默誠從林場帶回半塊臘肉——這是用空間豬肉和李主任換的。沈秀蘭用空間麵粉蒸了饅頭,雪白的饅頭在油燈下泛著柔光,巧兒咬了一口,突然指著饅頭驚呼:“哥,饅頭裏有金光!”
眾人望去,隻見掰開的饅頭芯裏,竟有細碎的金芒閃爍,轉瞬即逝。沈默軒知道,這是靈泉的饋贈,是空間對用心耕種者的嘉獎。他舉起用空間泉水泡的棗茶,向家人致意:“爹娘在天之靈,看著呢,咱沈家,熬出頭了。”
夜深人靜,沈默軒獨自進入空間,發現黑土已擴大到三畝,新增的土地上,竟自動長出了茶樹和果樹——這是他從未播種過的。玉佩在胸前發燙,他忽然聽見耳畔響起模糊的低語,像是古老的農歌,又像是爹娘的叮嚀。
他摸著新長出的茶樹,葉片上的絨毛在月光下泛著銀光,想起白天在鎮上看見的標語:“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沈默軒知道,沈家的“上遊”,不是爭名奪利,而是在這災年裏,守住秘密,護住家人,讓每一粒空間產出的糧食,都成為活下去的希望。
趙鐵柱的腳步聲再次在後山響起,卻在靠近山洞時被新布置的荊棘叢擋住。沈默軒冷笑,這一年來,對方從敵人變成“合作夥伴”,卻始終賊心不死。但他不怕,因為空間在成長,家人在成長,而他,早已不是初來乍到的陌生人,而是這片黑土地的新主人。
雪開始飄落,空間裏的靈泉卻熱氣騰騰,仿佛在抗拒寒冬。沈默軒捧起泉水,看見自己的倒影裏,玉佩的紋路愈發清晰,麥穗和穀穗交織成環,像是給沈家戴上的加冕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