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中午,馬家餃子館的人不多。


    宋思銘和何榮光到的時候,饒立言已經到了,為了方便談事,饒立言特意要了一個小包間。


    菜也點好了,四個家常菜外加兩盤餃子,三個人吃綽綽有餘。


    “饒書記,”


    “饒書記,”


    宋思銘和何榮光進屋後打招呼。


    “別客氣,坐。”


    饒立言一點領導的架子都沒有,招呼宋思銘和何榮光坐下。


    何榮光是饒立言的老部下了,一臉輕鬆,但第一次見饒立言的宋思銘,還是有著些許拘謹。


    畢竟,雙方的級別,差得有點兒多。


    饒立言主動緩解氣氛,對宋思銘說道:“小宋,我可是你的忠實粉絲,你網上的那些視頻,我可是一個不落地都看了。”


    “讓饒書記見笑了。”


    宋思銘欠了欠身,回道。


    “新時代有新時代的宣傳方式,我覺得你這條路,走得非常正確。”


    饒立言評價道。


    “但有時候也容易引發一些負麵輿論。”


    宋思銘誠懇地說道。


    “不要擔心負麵輿論,身正不怕影子斜。”


    “有些事,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做,那是典型的懶政。”


    饒立言鼓勵宋思銘。


    “饒書記說的是。”


    宋思銘連連點頭。


    有的領導,最害怕所謂的輿情,凡事都以穩妥為主,公開場合說句話,都要思量再三。


    這樣是安全了,但做事的效率,會大大降低。


    “聽說,你有份材料要交給我。”


    饒立言緊接著就奔向主題。


    很明顯,看過材料的何榮光,已經提前和饒立言通過氣了。


    “是。”


    宋思銘趕緊把材料拿出來,雙手遞到饒立言麵前。


    饒立言接下,卻並沒有直接打開,因為,材料的內容,他已經知道了。


    將材料往桌邊一放,饒立言轉而就對宋思銘說道:“來青山之前,安國書記特意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跟我說,青山的反腐工作離不開宋思銘,當時,我還不太相信,現在,我信了。”


    “饒書記,這份材料可不是我整理的,是有人匿名發給我的。”


    宋思銘解釋道。


    他沒提材料源自歐陽瑞,倒不是因為當初歐陽瑞強調過要保密,而是因為,歐陽瑞的父親歐陽辰,曾經是省紀委的***。


    而饒立言之前是省紀委常委。


    宋思銘擔心知曉實情,會影響饒立言的判斷。


    “這份材料不是你整理的,但市國資委前主任鄭元吉的犯罪線索,可是你提供的,沒有你,我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可燒不到那麽旺。”


    饒立言半開玩笑地說道。


    他上任之後,查了三名幹部,一個副局長,一個副縣長,一個國資委主任。


    前兩個屬於他還是督導組組長的時候,就收到了舉報材料。


    最後一個則要歸功於宋思銘。


    副書記王振,已經將前因後果跟他講了。


    要不是宋思銘一直盯著鄭元吉,就讓善於偽裝、天天蹬著一輛破自行車上班的鄭元吉蒙混過關了。


    也正是鄭元吉的落馬,幫饒立言迅速打開局麵,在市紀委內部樹立起絕對的威信。


    要知道,市紀委能查的最高級別就是正處,饒立言一起手就封頂了,還有誰敢不服?


    從這個角度上講,一個鄭元吉的意義,比十個二十個副局長,副縣長的意義還要大。


    哪怕沒有宋思銘遞材料這個事,饒立言也理應請宋思銘吃頓餃子,以示感謝。


    “饒書記,舉報違法違紀行為,是黨員幹部應盡的義務,您可千萬別給我戴高帽,我承受不起。”


    宋思銘不敢稱功,謙虛地解釋自己之前的行為。


    “這個年紀能有這樣的覺悟,了不起啊!”


    饒立言為宋思銘挑起大拇指。


    “沒有這樣的覺悟,也不可能通過安國書記的層層考驗。”


    何榮光在旁邊補充道。


    “榮光,你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安國書記的眼睛裏,可是不揉一點沙子,能入他法眼的,就不可能是一般人。”


    饒立言笑著說道。


    兩人這一唱一和的,相當於告訴宋思銘,“我們知道你是安國書記的乘龍快婿,和你有關的事,我們肯定認真幹。”


    而對於饒立言和何榮光,知曉自己和葉安國的關係,宋思銘一點兒都不意外。


    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饒立言和何榮光,還都是從省紀委出來的,屬於內部人士。


    估計他和葉如雲領證當天,就上了省紀委的特別名單了。


    “饒書記,何書記,你們別誇我了,再誇我就飄了。”


    宋思銘說道。


    “不會的,你要飄早就飄了,不會等到我們誇才飄。”


    何榮光跟宋思銘接觸多,最清楚宋思銘的為人。


    當然,他也在慶幸,慶幸當初倪文昭各種為難宋思銘的時候,站到了宋思銘的一邊,不然,會很麻煩。


    這時,菜和餃子一塊端上來了。


    三個人邊吃邊聊。


    吃到一半的時候,饒立言突然問宋思銘,“董天運這個人,你了解嗎?”


    “董天運……”


    宋思銘如實回答道:“沒接觸過,但聽說過他的事跡。”


    董天運在歐陽辰當青山市委書記的時候,考入青山市委組織部,歐陽辰卸任青山市委書記,調到省裏不久,董天運辭職下海。


    宋思銘參加工作的時候,董天運的天運谘詢公司,都已經開業七八年了。


    “你覺得董天運是騙子,還是真有能量?”


    饒立言又問宋思銘。


    “騙子的話,不太可能在一個地方,一騙就是十幾年。”


    宋思銘沒有正麵回答饒立言的問題,隻是根據邏輯分析道。


    主要是他對董天運,更多是道聽途說,而道聽途說的事,具體能有幾分可信度,誰也說不好。


    “確實。”


    饒立言微微點頭。


    他也傾向於董天運在青山編織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


    站在紀委的角度,這樣的關係網,是不應該存在的。


    作為關係網的中心,董天運肯定是為某些人權力變現,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因此,饒立言有意將董天運作為突破點,挖出更多蛀蟲。


    但是,他又擔心董天運的關係網過於龐大,貿然出手,會打草驚蛇,所以,才向宋思銘打聽董天運的情況。


    隻可惜,宋思銘對董天運也沒有足夠的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路浮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爭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爭渡並收藏官路浮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