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很快就有建議權了。”


    宋思銘對張孝儒說道。


    “很快有建議權?”


    “什麽意思?”


    張孝儒頓時來了精神。


    “昨天,我和江副市長通過電話,江副市長有意把運河開發公司劃歸市文旅局。”


    宋思銘簡明扼要地解釋道。


    “劃歸市文旅局?”


    “能實現嗎?”


    張孝儒問道。


    “我覺得問題不大。”


    宋思銘答道。


    運河開發公司本來就是為了打造運河景觀帶才設立,而運河景觀帶,又是為青山的文化旅遊事業服務。


    從邏輯上講,運河開發公司的主管單位,本來就應該是市文旅局。


    當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現階段,運河開發公司隻是一個空殼,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多少人。


    如果其體量,是青山銀行,青山建投那種級別的,原主管單位,肯定不會放手。


    而現在,甩掉運河開發公司,就等於甩掉一個包袱,畢竟,運河開發公司隻花錢,不掙錢,每天一睜眼就兩個字——要錢。


    “如果能劃歸市文旅局,那事情就簡單了。”


    張孝儒感覺看到了希望。


    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就運河景觀帶的事,和邊泰和溝通過好幾次了,但邊泰和始終沒有給出一個積極的態度。


    由於對運河開發公司沒有管轄權,事情就卡在了這裏。


    而一旦運河開發公司歸市文旅局,與邊泰和就不是溝通了,而是命令。


    “估計這幾天,就能有確切的消息。”


    宋思銘說道。


    從上會討論,到真正落實,中間是有一個過程的,但考慮到,市政府對運河景觀帶的重視程度,這個過程應該不會太長。


    雖然運河開發公司的人走了,但現場調研還要繼續。


    隨後的時間,宋思銘又和張孝儒一起,轉了轉南華樓和水雲寺的複建現場。


    和郎川樓差不多,南華樓和水雲寺,也隻是圍擋圍起來,人員設備並沒有進場。


    最後一站是青吟樓。


    不同於郎川樓、南華樓和水雲寺,青吟樓保存完整,樓的主體沒有問題,隻需內外修繕即可對外開放。


    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青吟樓附近的交通情況堪憂。


    青吟樓被兩個城中村包裹,城中村內私搭亂建嚴重,還有不少沿街的攤位占道經營,別說汽車了,電動三輪車往裏開,都容易被堵到裏麵。


    張孝儒和宋思銘一行,隻能步行進入,走了七八百米,才站到青吟樓下。


    “張局,這兩個村在舊城改造計劃裏嗎?”


    宋思銘問張孝儒。


    青吟樓不止是運河景觀帶的核心景觀,還是三樓一寺中唯一的一座古跡,開放後肯定會吸引大量的遊客。


    眼下這個狀態,不止是交通無法滿足需要,周邊破爛不堪的城中村,也有損青山的對外形象。


    “這我還真不太清楚。”


    舊城改造不是文旅局的活兒,張孝儒搖搖頭,說道。


    但辦公室主任裴廣興了解情況。


    “張局,宋局,南河口村和李家墳村,並不在舊城改造計劃裏。”


    裴廣興說道。


    “為什麽?”


    宋思銘皺了皺眉。


    圍繞青吟樓的兩個村,處於城市的核心區域,這個地理位置的城中村,又是這種髒亂差的環境,理應排在舊城改造的第一序列才對。


    “原本是在舊城改造計劃裏的,可是,過去五年三次入戶調查,沒有一次改造同意率超過百分之六十,青南區政府,就把這兩個村,從舊城改造計劃中劃掉了。”


    裴廣興到市文旅局之前,是青南區文旅局的副局長,再往前推,則是青南區政府舊城改造辦公室的副主任。


    因此,對於南河口村和李家墳村的情況非常了解。


    其中,有兩次入戶調查,就是裴廣興主持的,一般來說,入戶調查時,預簽約率達到百分之九十,才能正式啟動動遷程序。


    南河口村和李家墳村,三次調查中,預簽約率最高的一次,也就是百分之五十幾,與標準差得太多。


    根本就沒法繼續往下搞。


    而舊城改造每年要上報完成率,把南河口村和李家墳村留在計劃中,隻會一年又一年地拉低完成率。


    所以,青山區的區領導一商量,幹脆直接和南河口村和李家墳村,移出改造計劃。


    “不到百分之六十?”


    “不應該啊……”


    宋思銘雖然沒有直接參與過舊城改造,但每年各區縣報上來的數據,他都看過,正常的城中村改造,同意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畢竟,大多數人,還是希望改善生活條件的。


    “同意率這麽低,是不是有什麽特殊原因?”


    宋思銘進一步問裴廣興。


    “我之前在區舊城改造辦公室工作的時候,也總結過原因,比如無法原址安置,回遷房距離市中心較遠等,但總感覺不是真正的原因。”


    裴廣興解釋道。


    “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可就難辦了。”


    宋思銘有些頭疼地說道。


    “有沒有可能,不拆或者少拆?”


    張孝儒問宋思銘。


    拆遷是最容易扯皮的,有時候一扯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他們根本等不起。


    “這需要專業人員評定,但我的直觀感受是不太可能。”


    宋思銘一路走下來,發現村裏的建築雜亂無章,毫無規劃。


    局部改造的難度,可能比推倒重建的難度,還要大。


    “那還是聯係相關部門,看看能不能重啟舊城改造吧!”


    張孝儒歎了口氣,說道。


    本以為,無需重建的青吟樓,改造費用是最低的,沒想到,還要再加上拆遷,預算肯定會直線飆升。


    關鍵,能不能拆,還不一定。


    這時,時間已經來到了十一點。


    何榮光那邊也快散會了,宋思銘沒辦法再聊下去,隻能先去市委黨校接何榮光。


    緊趕慢趕,在中午十二點之前,來到市委黨校,何榮光剛好散會。


    “市委對麵有個馬家餃子館,你應該知道吧?”


    上車之後,何榮光問宋思銘。


    “知道。”


    馬家餃子館號稱市委第二食堂,宋思銘在市委上班的時候,沒少光顧。


    “去馬家餃子館,饒書記請咱倆吃餃子。”


    何榮光說道。


    “好。”


    從饒立言選的這個地方,就能看出這是一位非常接地氣的領導,宋思銘快馬加鞭,趕奔馬家餃子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路浮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爭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爭渡並收藏官路浮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