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瓊覺得安武帝又在敷衍。
因為安武帝不止一次說過需要時間考察,最後都不了了之。
他舞著【抽龍鞭】顫顫巍巍向安武帝走去,想逼迫安武帝給個準信,否則就抽他丫的。
安武帝心中慌的一逼,趕緊搬出秦良瓊的死對頭、柱國大將軍劉知亮擋一擋:
“大將軍,出征北戎的事準備得怎麽樣啦?”
安武帝這一招還真管用,秦良瓊停住腳步,轉身虎視眈眈劉知亮。
劉知亮出列說道:“啟稟聖上,一切都準備妥當,唯獨戰馬數量還不夠。”
安武帝有些不悅,陰沉著臉質問兵部尚書楊興駿:
“楊大人,你這個兵部尚書是怎麽當的?怎麽這麽久了戰馬還沒準備夠?”
兵部尚書楊興駿推卸責任:“回聖上,與南疆交易戰馬主要是禮部在負責,兵部隻是協助。”
這種推諉說辭令安武帝更加不爽:
“協助協助,狗屁協助!朕看你是不死心,還想苟且求和是不是?”
楊興駿糾正安武帝說法:“聖上,是和談,不是求和,更不是苟且求和。”
安武帝怒斥楊興駿:“狗屁和談!”
劉知亮也怒斥楊興駿:“狗屁和談!別在這裏賣弄文字。
和談有單方麵不停送糧食、送錦緞布匹、送女人的嗎?
怎麽不見你把你十幾個妻妾和十幾個女兒送去和談?
敢情送的不是你的妻妾和女兒,你不心疼是不是?
不管送多少女人,隻要不影響你每兩三年就娶一房妾室就無所謂是不是?”
楊興駿很激動:“老匹夫!說國事就說國事,別他娘的扯老子的家事。”
劉知亮雖是武將,說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家事家事,你知道你有多少個小舅子不?知道他們都怎麽無法無天嗎?
把你這些小舅子的罪狀一一列出來,紙張長度恐怕都到京城北門外。
你個膽小如鼠的小雞雞玩意,家事都管不好,還舔著個大逼臉占著兵部尚書之職。
回家就知道躺到被窩裏睡女人,小雞雞玩意竟敢在老夫麵前稱‘老子’。”
“你……你,你個隻會嚶嚶狂吠的老東西,哪次打勝仗你帶的軍隊是主力?
每次打仗逃跑速度最快,靠苟延殘喘比其他武將久活得久才混上柱國大將軍。
自己有幾斤幾兩都不知道,還妄言掃平北絨。”
安武帝拍幾次額頭,邊搖頭邊歎息,最後重重靠著椅背看戲。
雖然他故意提出這個話題轉移秦良瓊的注意力,讓秦良瓊不再討論儲君的事。
但他沒想到會互噴這麽激烈。
他雖然早早拍板和北絨打,但他知道文官們並不死心,對和談還抱有希望。
因為能左右最終是打還是和談的內閣首輔張重威一直沒有明確表態。
張重威與安武帝是一條心,他也傾向於打。
隻是考慮到外部因素太複雜、危險,大安國又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倉促出征可是兵家大忌。
戰爭看似打的是軍隊,實際打的是錢糧。
而大安國的庫銀和糧倉並不充盈,一旦陷入拉鋸戰,後果很嚴重。
……
所以張重威遲遲不敢表態。
他遲遲不表態,文官們就猜測他是傾向於和談。
因為他一直都與安武帝一條心,每次安武帝做出重大決定,他都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這次沒有。
所以文官們對和談還抱有希望,就沒有全力以赴為北征做準備。
……
劉知亮和楊興駿還在激烈互噴,其他官員看得津津有味。
秦良瓊是最堅定的和談主義者,每次聽到好戰的劉知亮說話就想懟,這次也不例外。
安武帝就是根據這一點把劉知亮提溜出來擋秦良瓊的。
隻見秦良瓊揮舞著【抽龍鞭】恐嚇劉知亮:
“老東西!別以為你是柱國大將軍,地位比老夫尊崇老夫就不敢打你。
聖上不聽老夫的,老夫都敢打,何況是你這個老東西。”
劉知亮不知道哪根筋搭錯,竟然將他軍,讓他去打安武帝:
“整天就知道逼逼說要打聖上,打聖上,誰不知道你隻會嘴嗨?
現在聖上不聽你的話已經決定和北絨開戰,怎麽沒見你打聖上啊?”
安武帝心中一群羊駝奔騰而過:
兩個老東西,朕是希望你們互噴,不是讓你們聯合起來對付朕。
朕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被你們當做小孩教育,讓朕臉麵往哪擱?朕也是要臉麵的好不好。
安武帝的臉麵真不值幾個錢,因為他又看到秦良賢拿著【抽龍鞭】顫顫巍巍走向自己,瞬間嚇得臉色大變。
真要是在滿朝文武百官麵前被【抽龍鞭】打,他的臉麵和威嚴可就蕩然無存。
站在安武帝旁邊的李公公嗬斥秦良賢:“秦大人,莫非你真要打聖上不成?”
秦良賢愣一下,隨即站定激動說道:
“既然聖上決意和北絨開戰,那就請聖上在部隊開拔之前立下儲君。
這樣一旦兵敗,北絨鐵騎長驅直入京城的時候,活命的大臣們也好在其他地方擁立新君登基。”
安武帝勃然大怒:“老匹夫!軍隊還沒開拔你就說這種不吉利的話,信不信朕讓人把你的嘴撕爛。
朕又不是禦駕親征,就算兵敗朕還是好好的,你擁立狗屁新君!”
劉知亮也勸安武帝:“聖上,是該考慮立儲君了。”
安武帝實在頭大,怎麽總是饒不開侄子們?怎麽總繞不開立儲君這件事?
他又想找個理由糊弄過去:“現在立了儲君,等以後朕有了龍子,該如何安置現在的儲君?”
秦良賢說道:“聖上老二已經廢了,怎麽還能生出龍子?後宮如果有人懷有身……”
安武帝再次勃然大怒,把麵前的奏折往秦良瓊臉上甩:
“老匹夫!你怎麽不早點去死?!整天拿這條【抽龍鞭】張牙舞爪嚇唬誰?
每次一討論立儲君的事,你就把這種話掛嘴上,你就不能給朕留點麵子嗎?”
每當這時候安武帝一母同胞二弟、恬親王、太傅陳再任都會跳出來罵秦良賢。
這次也不例外:“老匹夫!老不死的玩意!
你別他娘的‘老二、老二’,每次都害得本官以為你說的是本官,都忍不住低頭看向褲襠。”
秦良賢一對二毫無畏懼:“老臣就是故意這樣說的,為的就是讓聖上難堪。
聖上如果不想難堪,那就盡快立下儲君,這樣老臣以後就不會再提這件事。”
安武帝氣到極致:“好好好,那你說說該立誰?”
劉知亮搶先給出候選人:“懷親王府三公子陳隆。”
因為安武帝不止一次說過需要時間考察,最後都不了了之。
他舞著【抽龍鞭】顫顫巍巍向安武帝走去,想逼迫安武帝給個準信,否則就抽他丫的。
安武帝心中慌的一逼,趕緊搬出秦良瓊的死對頭、柱國大將軍劉知亮擋一擋:
“大將軍,出征北戎的事準備得怎麽樣啦?”
安武帝這一招還真管用,秦良瓊停住腳步,轉身虎視眈眈劉知亮。
劉知亮出列說道:“啟稟聖上,一切都準備妥當,唯獨戰馬數量還不夠。”
安武帝有些不悅,陰沉著臉質問兵部尚書楊興駿:
“楊大人,你這個兵部尚書是怎麽當的?怎麽這麽久了戰馬還沒準備夠?”
兵部尚書楊興駿推卸責任:“回聖上,與南疆交易戰馬主要是禮部在負責,兵部隻是協助。”
這種推諉說辭令安武帝更加不爽:
“協助協助,狗屁協助!朕看你是不死心,還想苟且求和是不是?”
楊興駿糾正安武帝說法:“聖上,是和談,不是求和,更不是苟且求和。”
安武帝怒斥楊興駿:“狗屁和談!”
劉知亮也怒斥楊興駿:“狗屁和談!別在這裏賣弄文字。
和談有單方麵不停送糧食、送錦緞布匹、送女人的嗎?
怎麽不見你把你十幾個妻妾和十幾個女兒送去和談?
敢情送的不是你的妻妾和女兒,你不心疼是不是?
不管送多少女人,隻要不影響你每兩三年就娶一房妾室就無所謂是不是?”
楊興駿很激動:“老匹夫!說國事就說國事,別他娘的扯老子的家事。”
劉知亮雖是武將,說話卻是一套一套的:
“家事家事,你知道你有多少個小舅子不?知道他們都怎麽無法無天嗎?
把你這些小舅子的罪狀一一列出來,紙張長度恐怕都到京城北門外。
你個膽小如鼠的小雞雞玩意,家事都管不好,還舔著個大逼臉占著兵部尚書之職。
回家就知道躺到被窩裏睡女人,小雞雞玩意竟敢在老夫麵前稱‘老子’。”
“你……你,你個隻會嚶嚶狂吠的老東西,哪次打勝仗你帶的軍隊是主力?
每次打仗逃跑速度最快,靠苟延殘喘比其他武將久活得久才混上柱國大將軍。
自己有幾斤幾兩都不知道,還妄言掃平北絨。”
安武帝拍幾次額頭,邊搖頭邊歎息,最後重重靠著椅背看戲。
雖然他故意提出這個話題轉移秦良瓊的注意力,讓秦良瓊不再討論儲君的事。
但他沒想到會互噴這麽激烈。
他雖然早早拍板和北絨打,但他知道文官們並不死心,對和談還抱有希望。
因為能左右最終是打還是和談的內閣首輔張重威一直沒有明確表態。
張重威與安武帝是一條心,他也傾向於打。
隻是考慮到外部因素太複雜、危險,大安國又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倉促出征可是兵家大忌。
戰爭看似打的是軍隊,實際打的是錢糧。
而大安國的庫銀和糧倉並不充盈,一旦陷入拉鋸戰,後果很嚴重。
……
所以張重威遲遲不敢表態。
他遲遲不表態,文官們就猜測他是傾向於和談。
因為他一直都與安武帝一條心,每次安武帝做出重大決定,他都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這次沒有。
所以文官們對和談還抱有希望,就沒有全力以赴為北征做準備。
……
劉知亮和楊興駿還在激烈互噴,其他官員看得津津有味。
秦良瓊是最堅定的和談主義者,每次聽到好戰的劉知亮說話就想懟,這次也不例外。
安武帝就是根據這一點把劉知亮提溜出來擋秦良瓊的。
隻見秦良瓊揮舞著【抽龍鞭】恐嚇劉知亮:
“老東西!別以為你是柱國大將軍,地位比老夫尊崇老夫就不敢打你。
聖上不聽老夫的,老夫都敢打,何況是你這個老東西。”
劉知亮不知道哪根筋搭錯,竟然將他軍,讓他去打安武帝:
“整天就知道逼逼說要打聖上,打聖上,誰不知道你隻會嘴嗨?
現在聖上不聽你的話已經決定和北絨開戰,怎麽沒見你打聖上啊?”
安武帝心中一群羊駝奔騰而過:
兩個老東西,朕是希望你們互噴,不是讓你們聯合起來對付朕。
朕堂堂一國之君,竟然被你們當做小孩教育,讓朕臉麵往哪擱?朕也是要臉麵的好不好。
安武帝的臉麵真不值幾個錢,因為他又看到秦良賢拿著【抽龍鞭】顫顫巍巍走向自己,瞬間嚇得臉色大變。
真要是在滿朝文武百官麵前被【抽龍鞭】打,他的臉麵和威嚴可就蕩然無存。
站在安武帝旁邊的李公公嗬斥秦良賢:“秦大人,莫非你真要打聖上不成?”
秦良賢愣一下,隨即站定激動說道:
“既然聖上決意和北絨開戰,那就請聖上在部隊開拔之前立下儲君。
這樣一旦兵敗,北絨鐵騎長驅直入京城的時候,活命的大臣們也好在其他地方擁立新君登基。”
安武帝勃然大怒:“老匹夫!軍隊還沒開拔你就說這種不吉利的話,信不信朕讓人把你的嘴撕爛。
朕又不是禦駕親征,就算兵敗朕還是好好的,你擁立狗屁新君!”
劉知亮也勸安武帝:“聖上,是該考慮立儲君了。”
安武帝實在頭大,怎麽總是饒不開侄子們?怎麽總繞不開立儲君這件事?
他又想找個理由糊弄過去:“現在立了儲君,等以後朕有了龍子,該如何安置現在的儲君?”
秦良賢說道:“聖上老二已經廢了,怎麽還能生出龍子?後宮如果有人懷有身……”
安武帝再次勃然大怒,把麵前的奏折往秦良瓊臉上甩:
“老匹夫!你怎麽不早點去死?!整天拿這條【抽龍鞭】張牙舞爪嚇唬誰?
每次一討論立儲君的事,你就把這種話掛嘴上,你就不能給朕留點麵子嗎?”
每當這時候安武帝一母同胞二弟、恬親王、太傅陳再任都會跳出來罵秦良賢。
這次也不例外:“老匹夫!老不死的玩意!
你別他娘的‘老二、老二’,每次都害得本官以為你說的是本官,都忍不住低頭看向褲襠。”
秦良賢一對二毫無畏懼:“老臣就是故意這樣說的,為的就是讓聖上難堪。
聖上如果不想難堪,那就盡快立下儲君,這樣老臣以後就不會再提這件事。”
安武帝氣到極致:“好好好,那你說說該立誰?”
劉知亮搶先給出候選人:“懷親王府三公子陳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