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正誠留在北津,雖然不希望被打擾,但人生在世哪有暢意的時候,特別是想做些事情,必然就會遇到各種麻煩。
奇夢達同意溝槽式內存芯片專利授權,為國內合作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合作建立65nm工藝工廠。隱含在其中的是國內企業可以得到合作公司的控股權,萬一有一天,各國政策發生變化,合資公司可以回購奇夢達所占股份。
這麽做的好處是更加隱蔽,更加容易規避國際監管,還能夠為奇夢達賺些辛苦錢,比白白讓出好處要強不少。
這麽想也可以,但人與人的不同或許就在這細微的差距中,沒有大氣魄哪能夠做出大事業?
奇夢達在米國的工廠是200~300nm的工藝,技術算是比較落後,在灣灣的合作企業在08年賣給了鎂光,在德國的工廠最先進,但剛剛起步。為了擴充產能,所以會在國內選擇兩到三家企業合作,主要還是90~65nm製程的工藝。
其實65nm製程工藝進入國內還是有些麻煩,畢竟奇夢達在灣灣的代工廠也就達到這個水平,不過有中芯國際這個標杆,他們實現了的技術,基本上不會有太多限製。
紫光集團在今年入股中芯國際,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時候又想和奇夢達合作,肯定是不妥的,要知道在他計劃中奇夢達也要開拓代工業務。
“現在全球的代工企業有台積電,台聯電,格羅方德,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中芯國際,泡菜國三星半導體……
奇夢達進入這個行業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還要麵臨不確定的市場,風險很大……”
不隻是英飛淩、奇夢達的人反對他涉足晶圓代工業務,就連國內的人也不看好他。
ieim終究不是三星集團,大疆創新和聯發科、奇夢達之間隔著很遠的距離,企業的發展又自有起規律,賀正誠有錢,但這錢要怎麽用,就有很大的講究,總不能直接塞錢吧,如果把奇夢達變成ieim的獨資子公司,很多事情就不會這麽方便了。
而這時候全球晶圓代工行業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東土豪收購了amd晶圓製造業務,為了賺錢提升技術實力想要涉足晶圓代工行業,現在正準備收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這家全球第三的晶圓代工企業。
中芯國際現在的市場占有率更高,可惜技術底蘊差,後續發展潛力小,公司內鬥嚴重,方向不統一。最有潛力的除了台積電,就隻有現在剛剛起步的三星半導體了。
在強大的反對聲音下,賀正誠沒有堅持,但他堅持要持續研發先進製程,改善工藝,提供良品率,一句話,先有技術後求發展,反正聯發科、方舟科技有大量的業務需要代工。
至於技術研發的費用,可以由聯發科,英飛淩,奇夢達,大疆創新,ieim,弘毅多方一起分擔。
這就是財閥和集團的優勢所在,各大公司能夠分攤成本,共擔風險,而且因為同一個大股東,不用擔心因各種陰私造成內部分裂。可以說好處多多,也就職業經理人的權利會受到限製。
賀正誠有ieim,弘毅集團,大疆創新和易購,已經初步具備了財閥的雛形,如果能夠產生更加緊密的合作,未必不能形成類似東瀛財閥那樣的組織。
不過各國的法律不一樣,在東瀛可以做的事情,未必能夠在別的國家也能這麽做,就好比假設有東瀛企業在國內抱團,聯手打壓某國內知名企業,輿論發酵後,這些企業大多會受到懲罰。
賀正誠也不會因噎廢食,聯合研發還是可以的,不然技術怎麽進步?
賀正誠沒有出麵,讓ieim公司的人負責奇夢達與國內企業合作事宜,順便讓袁天發等人多一個說服國內對友邦開放的理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借機認識賀正誠,無語之下隻好離開,事業發展到這一步,可謂是進無可進了,此時的他有著諸多無法形容的情緒。雖然明明知道以後要做些什麽,就是感到彷徨。
一直都不是天才的賀正誠深感自身文化水平和修養不夠,漸漸有了力不從心,這世界不是古代皇朝,他也做不到幾十年不上朝,還能控製朝廷局勢。有些類似於崇禎皇帝,誌大而才疏。不同的是賀正誠擁有的產業如朝陽,遠不是日落西山的崇禎可比。
問題是賀正誠為了各家企業各自能夠有很好的發展,所以走的是西方企業那一套,放鬆了對企業的控製。所以現在有些四不像,既不是西方企業,也不是東方傳統的家族企業,更不是日韓的財閥集團。
他和李穎馨的離婚隻是一個誘因,更多的是想看清楚現在弘毅,ieim,大疆創新和易購,看清他所擁有的財富。留在北津的日子裏,也看了不少財經雜誌和節目,還讓狼教授做了一期關於他的節目。
以賀正誠此時的財富,相對清晰的發展,成長到現在一切似乎都有跡可循,但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麽真實。
比如弘毅集團,賀正誠在創業的同時,怎麽就成立了這麽一家頂級的金融公司,而且其中還隱藏了一家叫誇父基金的公司,和弘毅的關係若隱若現……
還有賀正誠早期成名之戰最出名的言論就是“賭國運”,可他這些年的發展似乎和國運關係並不大。
“在我看來,賀正誠是一個比巴菲特更加偉大的投資大師,他看準了一個機會就敢於下注,其中有失敗的,但更多都成功了。寰亞,健力寶和聯發科就是證明……
賀正誠不同於普通的香江富豪,他有自己的投資思想,最早在的成報連載的《貨幣之爭》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金融危機爆發後,這本書中不少預言都得到了證明。我不是說這本書的想法都對,但這說明了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比如說他分析易購模式優越性的文章,從邏輯上是能夠說得通的,但是敢於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投入巨資自建物流配送體係,連續虧損幾十億眼睛都不眨,這種勇氣不是一般人有的……
有人說他對房地產上漲不對,是為富不仁,這就有些離譜了,他旗下那麽多企業,就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
看到有人為他說好話,多少還是感到挺高興的,其實國內房價下半年已經開始上漲了,他的一些預測正在變成現實。比如說量化寬鬆的本質是普通人交稅補貼富人,會加劇全球的貧富差距;
“這些憑空多出來的錢要怎麽處理?放在銀行沒有利息,通貨膨脹會讓錢越來越不值錢。
除了繼續投資,幾乎沒有任何別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投資自己,但更多的人會選擇投資到股票,債券,房地產……”
“真的是投資大師嗎?難道就不能是創業者,企業家?”賀正誠有些不甘
奇夢達同意溝槽式內存芯片專利授權,為國內合作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合作建立65nm工藝工廠。隱含在其中的是國內企業可以得到合作公司的控股權,萬一有一天,各國政策發生變化,合資公司可以回購奇夢達所占股份。
這麽做的好處是更加隱蔽,更加容易規避國際監管,還能夠為奇夢達賺些辛苦錢,比白白讓出好處要強不少。
這麽想也可以,但人與人的不同或許就在這細微的差距中,沒有大氣魄哪能夠做出大事業?
奇夢達在米國的工廠是200~300nm的工藝,技術算是比較落後,在灣灣的合作企業在08年賣給了鎂光,在德國的工廠最先進,但剛剛起步。為了擴充產能,所以會在國內選擇兩到三家企業合作,主要還是90~65nm製程的工藝。
其實65nm製程工藝進入國內還是有些麻煩,畢竟奇夢達在灣灣的代工廠也就達到這個水平,不過有中芯國際這個標杆,他們實現了的技術,基本上不會有太多限製。
紫光集團在今年入股中芯國際,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時候又想和奇夢達合作,肯定是不妥的,要知道在他計劃中奇夢達也要開拓代工業務。
“現在全球的代工企業有台積電,台聯電,格羅方德,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中芯國際,泡菜國三星半導體……
奇夢達進入這個行業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還要麵臨不確定的市場,風險很大……”
不隻是英飛淩、奇夢達的人反對他涉足晶圓代工業務,就連國內的人也不看好他。
ieim終究不是三星集團,大疆創新和聯發科、奇夢達之間隔著很遠的距離,企業的發展又自有起規律,賀正誠有錢,但這錢要怎麽用,就有很大的講究,總不能直接塞錢吧,如果把奇夢達變成ieim的獨資子公司,很多事情就不會這麽方便了。
而這時候全球晶圓代工行業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東土豪收購了amd晶圓製造業務,為了賺錢提升技術實力想要涉足晶圓代工行業,現在正準備收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這家全球第三的晶圓代工企業。
中芯國際現在的市場占有率更高,可惜技術底蘊差,後續發展潛力小,公司內鬥嚴重,方向不統一。最有潛力的除了台積電,就隻有現在剛剛起步的三星半導體了。
在強大的反對聲音下,賀正誠沒有堅持,但他堅持要持續研發先進製程,改善工藝,提供良品率,一句話,先有技術後求發展,反正聯發科、方舟科技有大量的業務需要代工。
至於技術研發的費用,可以由聯發科,英飛淩,奇夢達,大疆創新,ieim,弘毅多方一起分擔。
這就是財閥和集團的優勢所在,各大公司能夠分攤成本,共擔風險,而且因為同一個大股東,不用擔心因各種陰私造成內部分裂。可以說好處多多,也就職業經理人的權利會受到限製。
賀正誠有ieim,弘毅集團,大疆創新和易購,已經初步具備了財閥的雛形,如果能夠產生更加緊密的合作,未必不能形成類似東瀛財閥那樣的組織。
不過各國的法律不一樣,在東瀛可以做的事情,未必能夠在別的國家也能這麽做,就好比假設有東瀛企業在國內抱團,聯手打壓某國內知名企業,輿論發酵後,這些企業大多會受到懲罰。
賀正誠也不會因噎廢食,聯合研發還是可以的,不然技術怎麽進步?
賀正誠沒有出麵,讓ieim公司的人負責奇夢達與國內企業合作事宜,順便讓袁天發等人多一個說服國內對友邦開放的理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借機認識賀正誠,無語之下隻好離開,事業發展到這一步,可謂是進無可進了,此時的他有著諸多無法形容的情緒。雖然明明知道以後要做些什麽,就是感到彷徨。
一直都不是天才的賀正誠深感自身文化水平和修養不夠,漸漸有了力不從心,這世界不是古代皇朝,他也做不到幾十年不上朝,還能控製朝廷局勢。有些類似於崇禎皇帝,誌大而才疏。不同的是賀正誠擁有的產業如朝陽,遠不是日落西山的崇禎可比。
問題是賀正誠為了各家企業各自能夠有很好的發展,所以走的是西方企業那一套,放鬆了對企業的控製。所以現在有些四不像,既不是西方企業,也不是東方傳統的家族企業,更不是日韓的財閥集團。
他和李穎馨的離婚隻是一個誘因,更多的是想看清楚現在弘毅,ieim,大疆創新和易購,看清他所擁有的財富。留在北津的日子裏,也看了不少財經雜誌和節目,還讓狼教授做了一期關於他的節目。
以賀正誠此時的財富,相對清晰的發展,成長到現在一切似乎都有跡可循,但一切似乎並沒有那麽真實。
比如弘毅集團,賀正誠在創業的同時,怎麽就成立了這麽一家頂級的金融公司,而且其中還隱藏了一家叫誇父基金的公司,和弘毅的關係若隱若現……
還有賀正誠早期成名之戰最出名的言論就是“賭國運”,可他這些年的發展似乎和國運關係並不大。
“在我看來,賀正誠是一個比巴菲特更加偉大的投資大師,他看準了一個機會就敢於下注,其中有失敗的,但更多都成功了。寰亞,健力寶和聯發科就是證明……
賀正誠不同於普通的香江富豪,他有自己的投資思想,最早在的成報連載的《貨幣之爭》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金融危機爆發後,這本書中不少預言都得到了證明。我不是說這本書的想法都對,但這說明了他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比如說他分析易購模式優越性的文章,從邏輯上是能夠說得通的,但是敢於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投入巨資自建物流配送體係,連續虧損幾十億眼睛都不眨,這種勇氣不是一般人有的……
有人說他對房地產上漲不對,是為富不仁,這就有些離譜了,他旗下那麽多企業,就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
看到有人為他說好話,多少還是感到挺高興的,其實國內房價下半年已經開始上漲了,他的一些預測正在變成現實。比如說量化寬鬆的本質是普通人交稅補貼富人,會加劇全球的貧富差距;
“這些憑空多出來的錢要怎麽處理?放在銀行沒有利息,通貨膨脹會讓錢越來越不值錢。
除了繼續投資,幾乎沒有任何別的選擇,最好的選擇是投資自己,但更多的人會選擇投資到股票,債券,房地產……”
“真的是投資大師嗎?難道就不能是創業者,企業家?”賀正誠有些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