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身世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 作者:音冰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該死的楚國王室,竟然放出風聲,質疑嬴政身世存疑,聲稱被看管起來的成蟜公子才是先秦王真正的血脈。
要說殺傷力吧,其實沒多大,但就是膈應人,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人想出來的招數。
反正嬴政是不算太在意的,隻是厭煩,楚人如此,與夏日裏的蚊蠅又有何異?
殷靈毓聽完也覺好笑,秦國現在上下恨不得把嬴政捧為絕世明主,這種時候,楚國居然以為一個血脈存疑就能讓大臣們放棄嬴政,改投成蟜?
那未免也太可笑了。
本來這件事當個笑話也就過去了,可是令嬴政意想不到的是趙姬。
她向來沒有那麽聰明,也沒有對於權力的渴望和認知,但她第一次動用了她作為一國太後所擁有的權力。
國書向來是由君主或丞相來起草,經手,因此趙姬的信其實還沒走出鹹陽宮,就被遞到了嬴政手中。
“聞楚國有小人散布謠言,汙我清白,疑我兒嬴政血脈,此等卑劣行徑,令人不齒!”
“楚國竟已無一人可稱之為人乎?專行此等下作之事,豈不貽笑大方?”
“楚國上下,莫非盡皆豺虎之徒?”
後麵越說越難聽,夾雜著很多重複的語句,根本不夠格稱為是一封國書,但嬴政並不生氣。
趙姬這樣做很莽撞,考慮不到政治,考慮不到輿論,考慮不到國家關係,可嬴政也不生氣。
誰會因為被人愛著,保護著而感到生氣呢?
放下帛書,嬴政轉頭問道:“太後現在在何處?”
那小官並不知曉,隻好搖搖頭。
趙姬去找了巴清。
雖然有一陣子趙姬喜歡巴清那樣穩重又大方的樣子,因此而模仿過巴清的穿著打扮,但她最後還是換回了自己的華美衣裙。
趙姬從來不委屈自己,有那麽點隨心所欲,尤其是在從趙國回來而嬴政又上位之後,更是將自己的性格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也還算有分寸,吃穿住行雖然精細奢靡一些,可自己本身也會賺錢,在政事上也不給嬴政找麻煩。
所以她生氣的想要給楚國一些教訓,哪怕需要她折騰自己的生意,為難自己的腦子,損害自己的利益,才能稍微出一口氣,也不會委屈自己。
和嬴政。
巴清起先還不明白太後找來是要做什麽,聽明白後便拉著趙姬一起將交易向楚國那邊的布匹和礦產一起斷了。
她初入朝堂,正愁沒有投名狀呢!
“夫人果然足智多謀。”趙姬氣鼓鼓的撕扯著手裏的錦帕,向來看了就喜歡的貌美小宮女也安撫不了她的火氣。
憑什麽!她憑什麽就要被編排!他們憑什麽這樣說她和政兒!
“太後莫惱,喝些梅子湯壓壓。”
巴清恰到好處的遞上一杯酸梅湯,趙姬接過喝了兩大口,壓著火氣,努力耐下性子。
“夫人再說說,若想成事,須得注意些什麽?”
看著趙姬詢問的目光,巴清也不吝嗇,掰開揉碎了一點點給趙姬講該怎麽做,趙姬頻頻點頭,時不時和巴清一起同仇敵愾的笑起來。
呂不韋當然也聽到了這一番流言,起先還有一點膽戰心驚,見嬴政壓根兒不屑,才打消了提前退休的打算。
主要是,天下一統這餅,他就差一點兒就能吃上了,那是真舍不得啊!
因此,趙姬和巴清一事,呂不韋也摻了一手。
三大商人圍堵,楚國雖然也有些東西能自給自足,但還是不便許多,楚王也明白怎麽回事,觸了黴頭,不敢再繼續煽風點火。
趙姬的國書倒是被嬴政截留了,畢竟這種事情,越是在意,回應,自證,越是落入對方的陷阱裏,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
如此回敬,已經足夠。
“斯卿。”
李斯一聽就明白過來,提起一旁的壺給嬴政添了杯水,然後坐下接著寫,嬴政則端起水飲下。
現下已經秋收了,雖然燕國那邊有水災,影響了糧食的收成和稅收,但韓魏之地卻好好的,還有趙國,算下來,哪怕去年安撫民心時用出去不少糧食,今年青黃不接時還有賑災時也讓各地倉廩儲量下降了一些,但總體看起來,還是賺了很多的。
算完大概數據,李斯雙手往上遞過去,同時開口道。
“王上,自采新製糧鬥以納稅收,我秦人並無異議,隻魏趙二國百姓稍有些不平,臣擬命郡丞現身說法,講解清楚,不知王上意下如何?”
嬴政伸手接過翻閱,李斯恰在這時沒忍住咳意,連忙以袖掩麵,輕咳幾聲,又端了水壓下。
“甚好,隻是怎麽斯卿也染了病?”嬴政抬起頭,眼中帶著些關懷之意。
李斯連忙道:“不妨事,隻是有些著了涼。”
殷靈毓前兩日似乎也染了風寒,有些咳嗽,暫時請了假,嬴政沉吟片刻,道:“斯卿不若也暫歇幾日?”
李斯猶豫一下,喉嚨裏確實有些癢,便拱手道:“多謝王上體恤。”
臨走前還不忘幫嬴政整理了一下桌子上的文書才走。
今年的冬日雪格外的大。
最開始那一處煤礦肯定是不夠用的,秦國上下陸陸續續又開發了六七處煤礦,才足以供應充足的煤球來給百姓取暖,隨著煉鐵產能逐漸增高,現在手有餘錢的人也能買得起煤爐子和煙道來取暖。
倒是讓墨家意外的賺了一筆經費,畢竟煤爐子不同於農具,屬於盈利性質的產品。
記仇的趙姬就沒再打開過和楚國的貿易,還從中得到了一些樂趣,美人兒也不看了,日日往鋪子裏跑,信誓旦旦和嬴政說要將自己的鋪子開遍天下。
嬴政笑著肯定自己的母親,背地裏又偷偷給趙姬多撥了幾個做生意的人才。
許久未出門的魏咎,在李牧帶著秦軍,因為季節與天氣而從邊疆撤回鹹陽的這一天,從屋子裏走了出來。
魏國已滅,魏人卻也還在,魏王尚且在被軟禁,畢竟他沒有那個考出來被重用的本事。
魏咎再怎麽硬氣,在諸多掛念之下,最終還是想通服軟了。
要說殺傷力吧,其實沒多大,但就是膈應人,也不知道是哪位神人想出來的招數。
反正嬴政是不算太在意的,隻是厭煩,楚人如此,與夏日裏的蚊蠅又有何異?
殷靈毓聽完也覺好笑,秦國現在上下恨不得把嬴政捧為絕世明主,這種時候,楚國居然以為一個血脈存疑就能讓大臣們放棄嬴政,改投成蟜?
那未免也太可笑了。
本來這件事當個笑話也就過去了,可是令嬴政意想不到的是趙姬。
她向來沒有那麽聰明,也沒有對於權力的渴望和認知,但她第一次動用了她作為一國太後所擁有的權力。
國書向來是由君主或丞相來起草,經手,因此趙姬的信其實還沒走出鹹陽宮,就被遞到了嬴政手中。
“聞楚國有小人散布謠言,汙我清白,疑我兒嬴政血脈,此等卑劣行徑,令人不齒!”
“楚國竟已無一人可稱之為人乎?專行此等下作之事,豈不貽笑大方?”
“楚國上下,莫非盡皆豺虎之徒?”
後麵越說越難聽,夾雜著很多重複的語句,根本不夠格稱為是一封國書,但嬴政並不生氣。
趙姬這樣做很莽撞,考慮不到政治,考慮不到輿論,考慮不到國家關係,可嬴政也不生氣。
誰會因為被人愛著,保護著而感到生氣呢?
放下帛書,嬴政轉頭問道:“太後現在在何處?”
那小官並不知曉,隻好搖搖頭。
趙姬去找了巴清。
雖然有一陣子趙姬喜歡巴清那樣穩重又大方的樣子,因此而模仿過巴清的穿著打扮,但她最後還是換回了自己的華美衣裙。
趙姬從來不委屈自己,有那麽點隨心所欲,尤其是在從趙國回來而嬴政又上位之後,更是將自己的性格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也還算有分寸,吃穿住行雖然精細奢靡一些,可自己本身也會賺錢,在政事上也不給嬴政找麻煩。
所以她生氣的想要給楚國一些教訓,哪怕需要她折騰自己的生意,為難自己的腦子,損害自己的利益,才能稍微出一口氣,也不會委屈自己。
和嬴政。
巴清起先還不明白太後找來是要做什麽,聽明白後便拉著趙姬一起將交易向楚國那邊的布匹和礦產一起斷了。
她初入朝堂,正愁沒有投名狀呢!
“夫人果然足智多謀。”趙姬氣鼓鼓的撕扯著手裏的錦帕,向來看了就喜歡的貌美小宮女也安撫不了她的火氣。
憑什麽!她憑什麽就要被編排!他們憑什麽這樣說她和政兒!
“太後莫惱,喝些梅子湯壓壓。”
巴清恰到好處的遞上一杯酸梅湯,趙姬接過喝了兩大口,壓著火氣,努力耐下性子。
“夫人再說說,若想成事,須得注意些什麽?”
看著趙姬詢問的目光,巴清也不吝嗇,掰開揉碎了一點點給趙姬講該怎麽做,趙姬頻頻點頭,時不時和巴清一起同仇敵愾的笑起來。
呂不韋當然也聽到了這一番流言,起先還有一點膽戰心驚,見嬴政壓根兒不屑,才打消了提前退休的打算。
主要是,天下一統這餅,他就差一點兒就能吃上了,那是真舍不得啊!
因此,趙姬和巴清一事,呂不韋也摻了一手。
三大商人圍堵,楚國雖然也有些東西能自給自足,但還是不便許多,楚王也明白怎麽回事,觸了黴頭,不敢再繼續煽風點火。
趙姬的國書倒是被嬴政截留了,畢竟這種事情,越是在意,回應,自證,越是落入對方的陷阱裏,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
如此回敬,已經足夠。
“斯卿。”
李斯一聽就明白過來,提起一旁的壺給嬴政添了杯水,然後坐下接著寫,嬴政則端起水飲下。
現下已經秋收了,雖然燕國那邊有水災,影響了糧食的收成和稅收,但韓魏之地卻好好的,還有趙國,算下來,哪怕去年安撫民心時用出去不少糧食,今年青黃不接時還有賑災時也讓各地倉廩儲量下降了一些,但總體看起來,還是賺了很多的。
算完大概數據,李斯雙手往上遞過去,同時開口道。
“王上,自采新製糧鬥以納稅收,我秦人並無異議,隻魏趙二國百姓稍有些不平,臣擬命郡丞現身說法,講解清楚,不知王上意下如何?”
嬴政伸手接過翻閱,李斯恰在這時沒忍住咳意,連忙以袖掩麵,輕咳幾聲,又端了水壓下。
“甚好,隻是怎麽斯卿也染了病?”嬴政抬起頭,眼中帶著些關懷之意。
李斯連忙道:“不妨事,隻是有些著了涼。”
殷靈毓前兩日似乎也染了風寒,有些咳嗽,暫時請了假,嬴政沉吟片刻,道:“斯卿不若也暫歇幾日?”
李斯猶豫一下,喉嚨裏確實有些癢,便拱手道:“多謝王上體恤。”
臨走前還不忘幫嬴政整理了一下桌子上的文書才走。
今年的冬日雪格外的大。
最開始那一處煤礦肯定是不夠用的,秦國上下陸陸續續又開發了六七處煤礦,才足以供應充足的煤球來給百姓取暖,隨著煉鐵產能逐漸增高,現在手有餘錢的人也能買得起煤爐子和煙道來取暖。
倒是讓墨家意外的賺了一筆經費,畢竟煤爐子不同於農具,屬於盈利性質的產品。
記仇的趙姬就沒再打開過和楚國的貿易,還從中得到了一些樂趣,美人兒也不看了,日日往鋪子裏跑,信誓旦旦和嬴政說要將自己的鋪子開遍天下。
嬴政笑著肯定自己的母親,背地裏又偷偷給趙姬多撥了幾個做生意的人才。
許久未出門的魏咎,在李牧帶著秦軍,因為季節與天氣而從邊疆撤回鹹陽的這一天,從屋子裏走了出來。
魏國已滅,魏人卻也還在,魏王尚且在被軟禁,畢竟他沒有那個考出來被重用的本事。
魏咎再怎麽硬氣,在諸多掛念之下,最終還是想通服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