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嬴政這下子笑起來,姿態也閑適了一些:“寡人巴不得手下臣子為虎為狼,寡人既為爾等之君,又有何壓不住的?”


    “難不成,先生以為,欲統六國者,卻隻敢驅使黃犬逐兔嗎?若說功高震主……嗬,身為君主,連臣子都懼怕,那是無能。”


    “功臣不能全身,政何顏立於天下?”


    看著眼前的君臣相得,聽著秦君的言語,韓非手中的紙終於是紛紛滑落在地,他於是低頭去撿,將幾張沾染上濕痕的夾在中間,再開口時聲音帶著壓抑過後的平靜與穩定。


    “那,又為何,帶非來,卻不留。”


    你帶我來不就是想要留下我的嗎?為什麽不曾強留?


    殷靈毓支著下巴,腕上是那條淺紅褪色的發帶:“若留,你可願?”


    “自是,不願。”


    “你不願,便不強求,我尊重你的選擇,畢竟韓國無法改變,我們也無法分擔你的糾結與痛苦,何必叫你裏外當不上人。”


    韓非狼狽的扭過頭,將那些紙張緊緊按在胸口,向嬴政深深一揖,轉身離去時走得太快,青色衣角被吹的揚起,卻依舊不肯彎腰,像是隻折翼卻依舊挺拔的鶴。


    嬴政與殷靈毓相視一笑。


    攻心方為上上策。


    這是他們沒有商量過,卻默契十足的配合,而且,本也就是他們的真正想法。


    隻是他們沒有說出口的是,吃過了真正好吃的飯菜,再去吃以往的東西,會將十分難以下口。


    韓非,又會怎麽選呢?


    “方才說到何處了?”


    尉繚適時接上:“說到軍隊的思想與信仰教導,該如何與軍功製相輔相成。”


    嬴政滿意的點點頭:“我們繼續。”


    韓非走回到暫時的地方時,眼睛裏的水光已經散去,仿佛依舊是優雅端肅的公子非,隻是看著屍子和師兄正為著市井律法該如何劃分界定標準而爭辯時,韓非還是不由自主湊了過去。


    然後用秦國的鉛筆,在秦國的紙上,開始寫自己的感悟和字句。


    等他反應過來,不由苦笑。


    他該怎麽拒絕?他能怎麽拒絕?


    他想救的到底是誰?


    尤其是在半月後,他接到了韓國的來信。


    信中催促他啟程回國,言語中多有不滿,仿佛他已經投奔了秦國,隻待磨刀霍霍向韓國一樣。


    韓非知道出使的隊伍裏有韓王的人,可他沒想到韓王能糊塗到這個地步,他若是真想入秦,何必以出使的名義帶上這些他人的眼睛?他直接跟著老師走就是了。


    貴族與權臣們維係的,躲在秦國的不屑裏喘息的,寧肯維係著腐朽沒落統治,也不肯變革的,他的母國。


    給他的隻有冷漠,質疑,詰問,


    韓非問自己,是真的被破而後立,被嬴政和殷玨的陽謀給說動了嗎?還是,他本就對那些王室子弟足夠不滿?


    次日,韓非尋李斯,隻為編纂律法,不幹涉任何政事,不接受任何官職。


    韓王大怒,當即公然宣稱韓非叛國,彼時,韓非甚至連辦公的地方都尚未整理出來。


    韓非聽後放聲大笑,稱病抱恙,十日未出,隨後義無反顧,認下了這個罪名,且借了嬴政的勢,逼迫韓國送來自己的父母妻女。


    韓王不允,秦國兵臨城下,來將名曰王翦。


    韓非如願以償。


    當斷則斷,他韓非不是什麽任人捏打的泥人,韓國不肯自救,他陪葬就是了,可韓國想逼他死,他難道還要乖乖去死嗎?


    人性趨利避害,韓非也不能免俗。


    因秦君護短,韓國改口,稱韓非入秦,乃結兩國之好。


    韓非看著王翦給自己帶回來的消息,還有那些隱隱討好的話語,再無一絲期望。


    糜爛至此,的確不如推倒重來。


    是他們自己將路斷絕了的。


    韓非心有芥蒂,因此依舊隻修律法,但這次,他接受了官位。


    荀子年紀大了,加之殷靈毓的吩咐,紙的供應充足,便婉拒了為官之事,倒是給秦國的大秦官方學宮出麵站台。


    殷靈毓帶來的人才裏,不願入朝的,皆入了大秦學宮。


    大秦學宮門前,每日皆有各國士子求見,荀子坐鎮其中,雖已年邁,卻精神矍鑠,每每論道,皆引得滿堂喝彩。


    最重要的是紙,大秦學宮提供紙張,便於士子們抄錄眾家之言,雖然限製數量,可那輕薄柔韌的紙張有多好用,一試便知,誰又能輕易的舍棄了它?


    留下者,入學者,不知凡幾。


    天下士人的腳步,已不由自主地向鹹陽匯聚。


    當其餘六國君王發現,本國士子紛紛以“遊學”之名奔赴秦國,甚至往往是一去不返時,終於慌了。


    “秦人狡詐!竟以紙誘我士人!”


    “此物,比十萬大軍更可怕。”


    還有那蠢的,急急下令:“凡私藏秦紙者,以通敵論處!”


    政令一下,士人跑的更厲害了。


    不是沒有其他國家試圖仿製,可無論怎樣嚐試,造出的紙要麽粗糙易碎,要麽色澤暗沉,根本無法與秦紙媲美。


    秦國又對造紙工坊嚴防死守,一時之間,六國竟被一張薄薄的紙弄的焦頭爛額,更是深悔未能攔住強留那殷玨。


    這還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國境內的底細被摸了個透的情況下,否則,他們估計就要後悔怎麽沒直接派兵絞殺了。


    法令因紙而通達,政令因紙而迅捷,學說因紙而廣布,六國仍在竹簡上緩慢書寫時,秦國的文書已如雪片般飛向各地。


    短短幾月,秦國就一如既往的如風如火,越燒越烈,隻是這一次不是變法,不在出征,而是另一種形式的變革。


    嬴政聽著呂不韋的匯報,愉悅而饜足,隨後問道:“大秦學宮的考核,在明日?”


    “是。”呂不韋應道:“按王上與殷先生所言,分門別類,禮,法,工,商,數,民生,治水,練兵,應有盡有,隻待天下學子作答。”


    “想必會很精彩。”嬴政擺了擺手:“明日寡人當親至,呂相與殷卿斯卿作陪。”


    之所以不叫韓非,因為韓非就是考官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音冰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音冰兒並收藏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