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墨書回來,宋濂已經在養濟院的食堂裏吃過了飯。


    他雖想不通,也不是非要鑽牛角尖之人,既然那殷靈毓,給他們爭取了更好的待遇,克製了上位的臭脾氣,所作所為大多為民,愛民,也不是惡人。


    那也沒有必要恐慌什麽,總歸不是什麽惡人,何必刨根問底。


    別說,養濟院東西挺好吃,據說是和點心鋪子一樣,有殷靈毓拿的方子的。


    他們辦公時的點心茶水都換了新奇點心之後,有些同僚還會偷偷打包一點,不過這個是沒人管的,誰家沒有點困難或者饞孩子了。


    “大人好!”墨書過來匆匆一禮。


    宋濂壓了壓手,示意墨書坐下,然後將帶來的一刀紙,一方硯,幾條墨,和一支不錯的筆送給了他,算做勉勵。


    “若他日你從這院子裏出去了,可以去找老夫。”宋濂含蓄道。


    這是有意指點,墨書當即一個頭磕下去把事情定下來,宋濂把人扶起來,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


    不錯,好苗子,一點即通。


    宋濂回去後,依靠自己的影響力,幫殷靈毓壓製了士紳一番。


    畢竟朱元璋宣布政策時,就將那天晚上他和朱標算的那筆賬說的清清楚楚。


    宋濂雖然因此而感到不舒服,卻也得承認,是的,這樣一來,他們簡直是商業不豐的另一個宋。


    而宋……算了,想到靖康恥,嶽王爺,那都得腦仁兒疼。


    誰也不想亡國,大臣們也在那之後大多安靜了下去。


    話自然也關不住,往外傳著傳著,工坊鋪開了,商人不受太大限製了,一定條件下可以去走科舉了,再加上有那鬧的狠的,都被丟去修路當苦役了,眾人也就在新的利益裏慢慢消停了一些。


    對於商人而言,哪怕是新稅法割肉呢?可有權,有新蛋糕,能不被看低,也是他們需要的東西啊。


    殷靈毓這女子吧,挖他們根,卻給找了新路,那也就沒有把他們徹底逼到底,再看那沈家春風得意,還有她那各種利國利民的,水泥肥皂什麽的好東西,他們中不乏心思靈活之人轉了口風與做派。


    而且,當今不是那會妥協的性子,他們不讓步,他們也得去治水修路攪合水泥去。


    新商稅與土地的改革也就慢慢的推行了下去。


    洪武八年春,墨書正式拜宋濂為師。


    宋卓文在滄州做的還不錯,已經升到了應天府來,一來就看見自己的老上司跟沐英在打架,猛然一摔,把人給甩開了。


    宋卓文啞然。


    不是說,殷大人當的是文官嗎?


    怎麽……怎麽看著還跟當年似的?


    殷靈毓擦了把汗。


    好險,差點兒要輸。


    沐英站穩身子平息了一下氣息,苦笑著搖頭道:“不打了不打了,沒力氣了。”


    表麵雲淡風輕,實則也快站不穩了的殷靈毓沉穩點頭:“好。”


    宋卓文是被送過來給殷靈毓幫忙打下手的,殷靈毓之前埋頭開始鑽研火繩槍,那用水泥修橋鋪路的事情就都丟了出去,她自己則一頭紮在京郊的校場裏。


    朱元璋對此也很關注,因此看見升遷官員時,隨手點了個眼熟的,還不錯的,過來幫忙來了。


    畢竟剿滅殘元的時候,火器可是出了大力的,而且很多元人最後心甘情願為大明放牧養牛羊賺錢,現在那裏純粹就是大明的牧場。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元璋拿殷靈毓沒辦法。


    且,也樂見於她不抓著政務權勢。


    沐英也不是第一次和殷靈毓約架了,有輸有贏,更多時候平局,殷靈毓的技巧不錯,力量也不小,還有一往無前的狠勁兒,沐英,藍玉,還有一些二代都和她打過,殷靈毓身手不低。


    坐到一邊喝了幾口淡鹽水,又擦了把汗,沐英呼出一口氣:“舒坦。”


    殷靈毓也往一邊一坐,聽著宋卓文的匯報,若有所思。


    這些年來,大明主要的力量都用在了基建上,現在的水泥路已經鋪到了村縣這個級別,卓有成效。


    養濟院和工坊也差不多,結合了各地的情況,特色,什麽水果罐頭工坊,花香肥皂工坊,點心吃食的,織羊毛衫的,紡布匹的,燒玻璃的,製藥的,印刷的,應有盡有。


    商業比大明初立時繁華了不知多少,商稅源源不斷流入國庫,再分發出去再次投入大明的運轉和建設,寶鈔一直沒重啟,但看著估計也快了。


    但欣欣向榮裏,大明也開始隱隱有些產能過剩的苗頭,是時候該出海了。


    等到把馬克沁給研究了個差不多,殷靈毓就給朱元璋連著機槍一起上了一道折子,順便讓沈萬三重提了寶鈔一事,


    她提的是義務教育,加上寶鈔,一麵燒錢,一麵定下鈔票的性質,正適合順勢開海。


    朱元璋自從得到沈萬三的船隊後,加上自己的船隻,居然隻清剿了一次沿岸倭寇,剩下的就是打擊張士誠的舊部,還有拿下了方國珍。


    因為這次他們還沒來得及多作亂,加上之前就看過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最好開始出海,朱元璋倒是沒提海禁的事,然而也不積極主動。


    折子遞上去,朱元璋沒兩天就在早朝上提了出來,讓大臣們感到激動又惶恐不安。


    一部分大臣激動不已,認為開海能讓大明的商品遠銷海外,增加國庫收入,還能宣揚大明國威,他們紛紛列舉大明的藩國,那裏的市場還未經開發,而且,他們中也有不少人在對殘元的削弱裏學會了貿易戰。


    不過這次的洪武四年,在殷靈毓的影響下,朱元璋並未設立不征之國。


    也有大臣求穩,怕人口流失,認為藩屬國既然尊敬有加,自當庇佑而非敲骨吸髓,何況……有些人,可是從海運上撈了錢的。


    若是朝廷參與進來,他們可有些舍不得放手。


    雙方爭論激烈,互不相讓,可朱元璋自己卻是打定了主意的,朝廷上需要新鮮血液,義務教育他覺得還是必要的,商業現在也的確是開始有些後繼無力,寶鈔還能用來收割一番外藩蠻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音冰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音冰兒並收藏快穿:每次都是地獄開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