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蘇暖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做生意,隻收了村裏人一點雞蛋或者糧食,現在村裏家家戶戶都想要拍照,自然也不會傻到去舉報她。


    隻是這麽多訂單,蘇暖還得上班呢,她視線一移,落在正在擺弄相機的周向東身上。


    蘇暖擱下飯碗,挑眉問:“大表哥,你會用?”


    周向東點點頭,之前在公社參加通訊員培訓的時候,培訓老師有教過一點,不過他沒有親自上手試過就是了。


    這時候拍照其實沒什麽技術含量,隻要能把人拍清楚了就成。


    蘇暖走過去教他怎麽拍,還用家裏人練習拍了幾張。


    等差不多了後,就把相機交給了周向東。


    拿著相機,周向東一臉的不可置信。


    “我去拍照?真的讓我去拍照?”


    這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就砸他頭上來了?


    蘇暖點頭:“小心點別弄壞就成,大表哥不是想當通訊員嗎?這會正好可以練練手。”


    周向東遲疑,“可是我的腿還沒好...”


    蘇暖擺擺手道:“沒事,我跟他們說過了,就在咱家拍,不需要出門。”


    最後給村民們拍照的活就落到周向東身上去了。


    他也一躍成為整個上河大隊最受歡迎的小夥子。


    給他介紹對象的嬸子那叫一個絡繹不絕,都快把蘇家的門檻踏平了。


    看著這種情況,周姥姥是又高興又擔心,一直到後來和做媒的大嬸聊熟了,才沒忍住問了一句,“我這大孫子的腿,你們不擔心嗎?”


    那嬸子半點不放在心上,擺擺手道:“這不是有蘇暖在嗎?這腿啊,肯定很快就能好了。”


    蘇暖:我可真靠譜。


    ******


    吃完飯,蘇暖就和蘇友德一起出門了。


    兩人直接去的隊委會。


    隊委會是村裏唯一通電的地方,因為隊委會前兩年斥巨資安了電話,還有一個喇叭,平常用來發布通知,讀報紙,有時候公社還會安排放映員來放電影,這是村民們最喜歡的活動了。


    大隊長開會,隊委會幹部在這正常。令人意外的是,李國華和周海濤這些知青也都在,他們剛吃完飯,就被通知過來開會,很多人因為是第一次來,都很不適應。


    聽到動靜了,辦公室裏的人都看了過來,


    以前蘇友德是不把知青們當回事兒的,村裏的事除了種地,其他幾乎都不會讓知青參與,但是有了這次宣傳活動成功的例子,他對這群下鄉的娃娃們改變了不少看法,至少不是一無是處。


    蘇友德在位置上坐下,直截了當道:“今天主要是和大家商量一下村裏打算建衛生室的事。”


    雖然說是商量,但蘇暖知道這事兒基本是成了。


    這對於蘇暖一點懸念都沒有。


    就蘇友德那樣的性子,隻要是對大隊裏好的事,也不違背上麵規定,那肯定是毫不猶豫就會答應的。


    知青們:“……”這和我們有什麽關係。


    蘇友福看向蘇暖,示意接下來她來說。


    辦公室的人都齊刷刷的看著蘇暖。


    蘇暖也沒避嫌,笑著道,“今年衛生員培訓允許知青報名,隻要大隊裏開個介紹信就可以了。培訓是兩個月,考試在十月底。”


    “......”


    開完會,離開隊委會這邊,錢心心就和蘇暖道,“蘇暖,你覺得我可以參加嗎?”


    “你說衛生員?”


    錢心心點頭,然後歎氣,“你不知道,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醫生,治病救人感覺就非常有成就感。可是下鄉這麽多年,我都沒怎麽看書學習,也不知道參加培訓能不能行。”她沒什麽自信。


    “心心姐,衛生員培訓的內容都是很基礎的,不會很難,你一定可以。而且這個機會很難得。”蘇暖笑著道。


    “可我怕我學不會?”錢心心扁著嘴道。


    剛剛從後麵追上來,還喘著粗氣的李國華聽到這話,想都沒想就開口道:“我可以幫你。”


    蘇暖:我是不是又多餘了。


    其他知青在邊上聽了,差點笑出聲。


    ******


    晨曦日報編輯辦公室。


    幾個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坐在一塊兒,公用的辦公桌上堆了一大堆的稿子,看起來略顯淩亂。


    小周編輯甩了甩手裏的稿子當風扇,“怎麽樣了?你們那兒有合適的稿子嗎?”


    “要不然還是方老師那篇《我愛的土地》吧?”


    “不行,晚了,方老師那篇稿子三天前轉投城市晚報了,這會可能都已經刊登了。”


    “什麽?這一篇稿子怎麽能供兩家報社呢?”


    “哎,這也不能怪人家老師吧,是我們臨時修改主題,退了她的稿件,人家老師重新投稿別的報社也是正常。”


    為了加大報紙的上稿率,一稿多投是大多數作者心照不宣的“潛規則”。何況現在很多報社已經開始給作者發稿費了。


    他們報社小,給的潤筆費不多。外頭的大報上一期能給十幾塊呢,他們這就給三塊、五塊的還要上稿之後再壓一個月再發!


    弄得好幾個有實力的老作者都蠢蠢欲動的。特別是這個月,編輯去催稿,得到的回複不是說沒靈感,就是一字訣,拖,然後轉頭換個筆名就投給別家了。


    都是圓管的青蔥,你跟我裝什麽大蒜。


    正當辦公室裏頭幾個編輯嘀咕的時候,辦公室的門突然被推開,發出一陣聲響。


    幾個人反射性轉頭朝著門口看過去,就見一個黑發裏夾雜著不少白飯的中年人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著急喊道:“你們有誰看見一篇關於急救知識的文章了嗎?”


    聲音之大,響徹整個辦公室。


    小周編輯正好手裏用來扇風的就是,當下反應過來,連忙遞了過去,“主編,你看看是不是這個,我隻看了個開頭。”


    主編伸手接過,皺著眉頭,“紅旗公社上河大隊蘇暖、周向東?”又低聲嘀咕了一句,“好像是這個名字吧,不過怎麽多了一個人。”


    《關於急救知識宣傳演出報告》


    嗯?


    名字有點像作學術報告的。


    接著往下一看,眼睛一亮。


    不是常見的科普文,這篇文章把醫學知識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出來,就連他這種沒有接觸過這類知識的,也很快就記住了急救三步。另外上河大隊的知青們帶領社員們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也寫得妙趣橫生,看著心情都跟著輕鬆了。


    小周編輯等著主編看完,見他沒有說話,揣摩著主編的臉色道:“主編,怎麽樣?能用嗎?”


    主編沒提別的,隻是語氣輕鬆了不少,“你們也都看看吧。”說完將手裏的稿子遞給他們傳閱。


    “怎麽取了這麽個名字,像是作報告似的。”有人奇怪道。


    “不過文章內容寫的很好啊,文筆不輸咱們報社那幾個大作者了。”


    小周編輯插嘴,“這篇文章還配了照片,你看看,我覺得挺符合咱們這期一束陽光的主題的。”


    照片可是加分項。


    主編聽著其他編輯的意思,舒了一口氣,道:“行,那就定這篇了,登報吧,放新版頭條。明天就上!”


    老梁總算靠譜了一回,不像前幾次推薦的那些個人,供的那叫什麽稿子?不是華而不實的理想主義,就是無病呻吟,還美其名曰傷痕文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脫離劇情後,炮灰女配收租養老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粒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粒糖並收藏脫離劇情後,炮灰女配收租養老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