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68章 吃了不幹淨的大寒之物
娘娘人間清醒,宮鬥步步為贏 作者:安春暖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順妃答道:“皇後娘娘說稍後就趕來。娘娘今日也有些身體不適,所以來得慢了些。”
旁邊德妃點頭:“是,我已經叫人稟告皇後娘娘了。隻是娘娘最近籌備過年事宜,累著了,身上正不爽快……”
正說著,外頭響起腳步聲。
是晏後到了。
“妹妹,你也來了,臉上今日可好些了?”她見到緋晚,立刻關心緋晚的臉。
“一日比一日好,姐姐放心。”
兩個人在外殿暖和了身子,去掉了寒氣,再往內殿裏去。
皇帝躺在龍床上,麵色暗黃,唇色黯淡,看上去像是重病了。
晏後上前叫了兩聲“陛下”,他任何反應沒有,隻是昏睡。
“定了病因麽?”晏後問。
旁邊伺候的太醫們互相看看。
一個說,是身上有傷,身體虛弱時期勞累著了。
另一個說,怕是吃了不幹淨的東西,脾胃失和。
另一個說,是受了驚嚇,傷了心神導致。
晏後不等他們說完,問道:“不管什麽緣故,你們商量個用藥的章程來,總不能放任陛下在這裏發熱,隻用濕帕子降溫有什麽用。”
和慶貴妃在旁問:“文院判還沒來麽?”
一個太醫道:“回娘娘,今日文院判原本輪值,但是午後忽然頭疼,說是昨夜不小心吹了風,便告假回去休息了。”
晏後沉下臉:“文院判不在,你們就不能統一意見了麽。各執己見,沒個頭緒,太醫院養著你們做什麽!下去,速速開方用藥!”
太醫們惶恐告退。
“微臣鄭淼,太醫院傷寒科醫士,已煎好‘苓術散’一劑,請為陛下服用。”
門外進來一個太醫。
帶著一個助手,端一碗藥。
蓋碗的氣孔冒出熱氣,想是剛煎好不久,還燙著。
太醫們還沒出門,有人便說:“鄭太醫,陛下病因尚無有定論,你倉促用藥,萬一出了差錯……”
“不會出差錯,若有事,我一人承擔。”
“陛下龍體貴重,你承擔得起嗎?”
鄭淼不理會同僚,上前行禮,當眾說道:
“啟稟各位娘娘,今日微臣當值,第一個趕來診脈,判斷陛下病情為身體虛弱加勞累,外加受驚,神魂失守。倘若靜養還可應付,但陛下脈象浮滑,脾虛濕滯,升降失調,顯然食用了極其寒涼之物,導致龍體不協,高熱昏迷。因此需要升清降濁,補其虛,消其寒。臣以人參、白術、茯苓、薏苡仁等等八味藥物配伍,導其滯,調其氣。待陛下服用之後,不出半個時辰,便能上下泄出體內寒氣,清醒之後再加溫補調養,三五日便可痊愈了。”
其他太醫問他,若是半個時辰陛下不醒怎麽辦?
鄭淼道:“那便是陛下體虛到極致,不能自動運化,下官會輔以針灸,助陛下行氣。”
“你又不是文院判,怎敢擅用針術!”
“下官雖然針灸不如文院判精妙,但也是自幼習學,進入太醫院後又多得文太醫指點教導,行調理脾胃之針,十拿九穩。”
晏後臉色一沉:“這是你們爭論的地方麽?鄭太醫,你很有把握?”
“臣有。”
“好,那你就來治。”
晏後發了話,其他太醫不敢再多言。
這時又趕來兩個太醫。
乃是晏後慣用的心腹,從宮外被臨時召來的。
上前驗過鄭淼端來的藥,沒有問題,晏後便命用藥。
曹濱上前,帶著禦前宮人,在鄭淼的指導下,給昏迷的皇帝灌下了藥。
而後鄭淼和另一個太醫守著,幾個禦前宮人在側,其他人全都退出了內殿。
和慶貴妃叫曹濱回話。
“陛下今日怎麽受的驚嚇,又吃了什麽不幹淨的大寒之物?你向來最是穩妥,如何能讓陛下在養傷的時候發生異常?”
曹濱連忙跪下:“奴才伺候不周,等陛下醒了,奴才會跟陛下請罪領罰!”
這是認錯。
卻也是讓和慶貴妃不要多言處置他,畢竟他是禦前的,隻有皇帝能處置。
但到底沒說出皇帝為什麽受驚又食寒。
和慶貴妃看了看他,語氣緩和幾分,讓他起來。
“大家都是擔心陛下,並沒責怪你。接下來你仔細照料,讓陛下快點好起來,比什麽都強。”
“奴才明白。”
曹濱叩首起身,便回到內殿伺候去了。
一群宮妃在外廳裏坐等。
沒多久,在京城居住的兩個隔宗的老王爺來了。又有幾個閣臣入宮探病。
鎮國公也來了。
都被安排在偏殿等候消息,免得衝撞了宮妃們。
等待漫長,中途緋晚起身去後殿更衣之所。
侍女趁機悄聲稟報。
“問過鄭太醫了,他說陛下沒有大礙,隻是吃了寒冷東西壞了腸胃,又趕上身子正虛著,才受不住昏迷的。”
緋晚問:“吃了什麽,打聽清楚了嗎?”
“小林子在禦前的朋友說,下午那會子,皇後娘娘來探望過陛下,帶了兩個食盒,走的時候食盒都空了。不過那人不在殿內伺候,所以不知具體吃了什麽。”
走出更衣處,和慶貴妃迎麵過來。
周圍沒旁人,和慶貴妃輕聲道:“皇後娘娘今晚神色不對。”
“是。”
緋晚也看出來了。
以晏後的性子,今晚不會來晚,來了也不會不責罵追問太醫病因。而且曹濱承認錯誤的時候,往晏後那邊飄過眼神。
皇帝的昏迷,和晏後有關。
隻是,什麽關係呢?
晏後有意,還是無心之失?
因一時摸不準,和慶貴妃叫侍女去備幾樣點心,給偏殿等候的王公朝臣們送去。
實則為了探一探鎮國公的情況。
回去繼續等待。
沒多久,內殿就傳來動靜。
皇帝醒了!
隻是,上吐下瀉,弄得禦前宮人忙碌得團團轉。
折騰了一陣,他喝了幾口米湯,體力不支繼續睡下。
但高燒卻神奇地退了。
太醫們輪番上前診脈,確定他症狀已經緩解,隻需靜養。
“鄭太醫有功,重賞!”
晏後沉了一晚上的臉終於有所緩和,直接賞了鄭淼幾錠沉甸甸的金子。
緋晚察言觀色。
發現晏後是真的鬆了口氣的樣子。
看來,應該不是她故意給皇帝食用不好的東西。
跟和慶貴妃對視一眼,彼此都放了心。
隻是,皇帝到底吃了什麽呢?
旁邊德妃點頭:“是,我已經叫人稟告皇後娘娘了。隻是娘娘最近籌備過年事宜,累著了,身上正不爽快……”
正說著,外頭響起腳步聲。
是晏後到了。
“妹妹,你也來了,臉上今日可好些了?”她見到緋晚,立刻關心緋晚的臉。
“一日比一日好,姐姐放心。”
兩個人在外殿暖和了身子,去掉了寒氣,再往內殿裏去。
皇帝躺在龍床上,麵色暗黃,唇色黯淡,看上去像是重病了。
晏後上前叫了兩聲“陛下”,他任何反應沒有,隻是昏睡。
“定了病因麽?”晏後問。
旁邊伺候的太醫們互相看看。
一個說,是身上有傷,身體虛弱時期勞累著了。
另一個說,怕是吃了不幹淨的東西,脾胃失和。
另一個說,是受了驚嚇,傷了心神導致。
晏後不等他們說完,問道:“不管什麽緣故,你們商量個用藥的章程來,總不能放任陛下在這裏發熱,隻用濕帕子降溫有什麽用。”
和慶貴妃在旁問:“文院判還沒來麽?”
一個太醫道:“回娘娘,今日文院判原本輪值,但是午後忽然頭疼,說是昨夜不小心吹了風,便告假回去休息了。”
晏後沉下臉:“文院判不在,你們就不能統一意見了麽。各執己見,沒個頭緒,太醫院養著你們做什麽!下去,速速開方用藥!”
太醫們惶恐告退。
“微臣鄭淼,太醫院傷寒科醫士,已煎好‘苓術散’一劑,請為陛下服用。”
門外進來一個太醫。
帶著一個助手,端一碗藥。
蓋碗的氣孔冒出熱氣,想是剛煎好不久,還燙著。
太醫們還沒出門,有人便說:“鄭太醫,陛下病因尚無有定論,你倉促用藥,萬一出了差錯……”
“不會出差錯,若有事,我一人承擔。”
“陛下龍體貴重,你承擔得起嗎?”
鄭淼不理會同僚,上前行禮,當眾說道:
“啟稟各位娘娘,今日微臣當值,第一個趕來診脈,判斷陛下病情為身體虛弱加勞累,外加受驚,神魂失守。倘若靜養還可應付,但陛下脈象浮滑,脾虛濕滯,升降失調,顯然食用了極其寒涼之物,導致龍體不協,高熱昏迷。因此需要升清降濁,補其虛,消其寒。臣以人參、白術、茯苓、薏苡仁等等八味藥物配伍,導其滯,調其氣。待陛下服用之後,不出半個時辰,便能上下泄出體內寒氣,清醒之後再加溫補調養,三五日便可痊愈了。”
其他太醫問他,若是半個時辰陛下不醒怎麽辦?
鄭淼道:“那便是陛下體虛到極致,不能自動運化,下官會輔以針灸,助陛下行氣。”
“你又不是文院判,怎敢擅用針術!”
“下官雖然針灸不如文院判精妙,但也是自幼習學,進入太醫院後又多得文太醫指點教導,行調理脾胃之針,十拿九穩。”
晏後臉色一沉:“這是你們爭論的地方麽?鄭太醫,你很有把握?”
“臣有。”
“好,那你就來治。”
晏後發了話,其他太醫不敢再多言。
這時又趕來兩個太醫。
乃是晏後慣用的心腹,從宮外被臨時召來的。
上前驗過鄭淼端來的藥,沒有問題,晏後便命用藥。
曹濱上前,帶著禦前宮人,在鄭淼的指導下,給昏迷的皇帝灌下了藥。
而後鄭淼和另一個太醫守著,幾個禦前宮人在側,其他人全都退出了內殿。
和慶貴妃叫曹濱回話。
“陛下今日怎麽受的驚嚇,又吃了什麽不幹淨的大寒之物?你向來最是穩妥,如何能讓陛下在養傷的時候發生異常?”
曹濱連忙跪下:“奴才伺候不周,等陛下醒了,奴才會跟陛下請罪領罰!”
這是認錯。
卻也是讓和慶貴妃不要多言處置他,畢竟他是禦前的,隻有皇帝能處置。
但到底沒說出皇帝為什麽受驚又食寒。
和慶貴妃看了看他,語氣緩和幾分,讓他起來。
“大家都是擔心陛下,並沒責怪你。接下來你仔細照料,讓陛下快點好起來,比什麽都強。”
“奴才明白。”
曹濱叩首起身,便回到內殿伺候去了。
一群宮妃在外廳裏坐等。
沒多久,在京城居住的兩個隔宗的老王爺來了。又有幾個閣臣入宮探病。
鎮國公也來了。
都被安排在偏殿等候消息,免得衝撞了宮妃們。
等待漫長,中途緋晚起身去後殿更衣之所。
侍女趁機悄聲稟報。
“問過鄭太醫了,他說陛下沒有大礙,隻是吃了寒冷東西壞了腸胃,又趕上身子正虛著,才受不住昏迷的。”
緋晚問:“吃了什麽,打聽清楚了嗎?”
“小林子在禦前的朋友說,下午那會子,皇後娘娘來探望過陛下,帶了兩個食盒,走的時候食盒都空了。不過那人不在殿內伺候,所以不知具體吃了什麽。”
走出更衣處,和慶貴妃迎麵過來。
周圍沒旁人,和慶貴妃輕聲道:“皇後娘娘今晚神色不對。”
“是。”
緋晚也看出來了。
以晏後的性子,今晚不會來晚,來了也不會不責罵追問太醫病因。而且曹濱承認錯誤的時候,往晏後那邊飄過眼神。
皇帝的昏迷,和晏後有關。
隻是,什麽關係呢?
晏後有意,還是無心之失?
因一時摸不準,和慶貴妃叫侍女去備幾樣點心,給偏殿等候的王公朝臣們送去。
實則為了探一探鎮國公的情況。
回去繼續等待。
沒多久,內殿就傳來動靜。
皇帝醒了!
隻是,上吐下瀉,弄得禦前宮人忙碌得團團轉。
折騰了一陣,他喝了幾口米湯,體力不支繼續睡下。
但高燒卻神奇地退了。
太醫們輪番上前診脈,確定他症狀已經緩解,隻需靜養。
“鄭太醫有功,重賞!”
晏後沉了一晚上的臉終於有所緩和,直接賞了鄭淼幾錠沉甸甸的金子。
緋晚察言觀色。
發現晏後是真的鬆了口氣的樣子。
看來,應該不是她故意給皇帝食用不好的東西。
跟和慶貴妃對視一眼,彼此都放了心。
隻是,皇帝到底吃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