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高曉佳的話,大家都睜大了眼睛等下文。尤其是張之義,他不知道莊敬和他曾經關照的下屬們有什麽糾葛,莊敬從來沒有說過。
高曉佳問莊敬:“到底說,還是不說?”
莊敬無奈地說:“你能憋住嗎?”
高曉佳興奮地在屋裏走來走去:“憋不住啊。不讓我說,我太難受了。”
張之義聲音涼涼地說:“那你就說吧。”
屋裏沒有人製止她,高曉佳看著莊敬,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眨了兩眨,維妙維肖地學著她的語氣:“爛德性,什麽玩意兒,白長了兩個蔫茄子。”
屋裏安靜了一會兒,爆發出哄堂大笑。除了張之義,其他人都發出很大的笑聲。
陳總擦著眼角流水的淚,聲音一抽一抽地說:“太有才了,太有才了。”
張之義感覺自己已經咬住了後槽牙,聲音發狠:“那又是為什麽罵吳良呢?總不能也是因為看電影吧。”
莊敬自己也笑了,她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完急忙擺擺手,解釋說:“罵吳良可不是因為我,是因為高曉佳。”
看了一眼高曉佳:“說不說?”
高曉佳想了兩秒,看著張之義:“我自己說。你們單位組織元旦活動,家屬可以參加,你不在家,李雲程帶我、莊敬和孩子們一起去玩兒,李雲程被人叫走打牌,吳良非要和我一起唱歌,我看他的眼神不舒服,不想和他唱,他過來摟住我的肩膀把我往台上拽。莊敬說我們要走了,讓他找別人唱,吳良還是拉住我的手不放,有人過來拉開他,我才掙脫開。我們本來是想找到李雲程就走,但老李聽說後回去找到吳良,打了他一頓。莊敬在回去的路上罵的。我覺得罵得挺好的。”
張之義回想一下,是有這麽一回事,但是他隻知道李雲程打了吳良,不知道原因。那時候他是部門主任,李雲程還是科長,領導讓他出麵調解,他還譏誚李雲程越活越回去了。李雲程當時怎麽答複的,他忘記了。現在聽高曉佳這麽一說,覺得吳良確實該打。他看著莊敬,心想要是莊敬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麽處理?會不會告訴他?他自嘲地笑了,不會的,大概率不會告訴他,莊敬遇到再大的難題都會自己處理,處理不了就切割掉,從不拖泥帶水。
孩子們聊這些話題,莊天聞和王富花都不參與,坐在一邊默默地聽,時不時對視一眼,開心一笑,更加覺得住康養中心的選擇正確了,天天被一幫喜歡的孩子圍著,心情格外好。莊天聞知道這些話語是莊敬參加工作以後跟車間師傅們耳濡目染學會的,雖然好說不好聽,但是也無傷大雅。心裏多少還是有點兒遺憾,如果當年回到渭南,在他當校長的學校裏當一名語文老師,該多好。他安慰自己: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現在這樣也很不錯了。
回到家後,張之義把莊敬摟在懷裏,聲音沉悶:“我心裏不舒服,很不舒服。”
莊敬深深地歎息,又來了,又來了,找後賬的又來了。她極其不情願地拍著張之義的後背:“曉佳長得漂亮,吳良每次見到她都色眯眯地盯著看,那次更是動手動腳,李雲程揍一頓,以後就老實了。你心裏為什麽不舒服?”
張之義用力摟緊莊敬:“我心裏不舒服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你。我以為我在單位人緣好,同事也都會尊重你,沒想到會有那些汙糟人。”
莊敬說:“人和人相處哪有這麽簡單,如果你對別人好,別人就對你好,這個世界哪還會有戰爭。我們隻能做好自己,管不了別人怎麽做。”
張之義餓了,和莊敬一起在廚房做麵條,高曉佳打電話來說周六父親家裏有家族聚會,讓她值一天班,莊敬答應下來:“行,高主任安排工作,我必須執行。”
電話裏傳來高曉佳得意的聲音:“少值多少班,你心裏有數就行。”
莊敬應付到:“有數,有數,當然有數。高主任高風亮節,率先垂範,是康養中心人人學習的典範。”
掛掉電話,張之義納悶高曉佳為什麽一副給莊排工作的語氣,莊敬無所謂地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憋了二十多年的官癮發作期長點兒,可以理解,我和陳總都讓著她,哄著她多幹活,我們也樂得輕鬆一些。”
張之義不高興了:“你為什麽要讓著高曉佳?你處處照顧她,她應該處處讓著你啊。”
莊敬拍拍他的手,安撫他:“我要是和一個孩子一般見識,那我得多幼稚啊。”
“你不是說誰都得改變嗎?高曉佳為什麽就不改變?”
“她有不改變的資本。”
“什麽資本?”
“李雲程無條件接納嗬護是資本,李雲程全家無底限維護是資本,她父母的資產是資本,她自身隻追求自己心情好,其它一概不論是資本”,說完兩攤,得意地說:“我都沒有。所以人得識實務,識實務者為俊傑,我是俊傑,我才不會和高曉佳一般見識。”
張之義吃著麵條,忍不住想那些年自己都在忙什麽,忙得顧不上家,不知道莊敬經曆了什麽。他能想起來的不是在投標,就是在投標的路上,曾經一個星期之內飛了五座城市,跨越中國東西南北。他有點兒心疼自己,也有點兒替自己不值,職務的提升付出了太大的代價,還不如李雲程那樣穩穩當當地坐在主任的位置上,能力綽綽有餘,工作輕輕鬆鬆,生活安安穩穩。
莊敬不知道張之義在想什麽,收拾好廚房以後,開始看書。張之義買的海靈格的書,在家裏放了兩本,莊敬有時間就翻一翻,覺得比看小說有意思。
*
有的人生活一直在軌道上平穩向前,有的人生活卻頻繁出現各種事故。
林心在旅行社找了一份英語導遊的工作,每天領著外國遊客在青島各大景點轉悠,她的計劃是借著這個機會練好口語,然後再找其它工作,但是新鮮勁頭過去後,她開始厭煩了。幾乎每天都要去八大關,每周爬三次嶗山,雖然收入還說得過去,不用再看哥哥臉色,但她想想自己的碩士學位,意不平的情緒升上來,再也壓不下去。
正應了“心不平則氣必偃,意不平則事必偏”,林心本來可以在正常軌道上運轉的生活,很快又出現了偏差。
高曉佳問莊敬:“到底說,還是不說?”
莊敬無奈地說:“你能憋住嗎?”
高曉佳興奮地在屋裏走來走去:“憋不住啊。不讓我說,我太難受了。”
張之義聲音涼涼地說:“那你就說吧。”
屋裏沒有人製止她,高曉佳看著莊敬,一雙漂亮的大眼睛眨了兩眨,維妙維肖地學著她的語氣:“爛德性,什麽玩意兒,白長了兩個蔫茄子。”
屋裏安靜了一會兒,爆發出哄堂大笑。除了張之義,其他人都發出很大的笑聲。
陳總擦著眼角流水的淚,聲音一抽一抽地說:“太有才了,太有才了。”
張之義感覺自己已經咬住了後槽牙,聲音發狠:“那又是為什麽罵吳良呢?總不能也是因為看電影吧。”
莊敬自己也笑了,她是不好意思地笑。笑完急忙擺擺手,解釋說:“罵吳良可不是因為我,是因為高曉佳。”
看了一眼高曉佳:“說不說?”
高曉佳想了兩秒,看著張之義:“我自己說。你們單位組織元旦活動,家屬可以參加,你不在家,李雲程帶我、莊敬和孩子們一起去玩兒,李雲程被人叫走打牌,吳良非要和我一起唱歌,我看他的眼神不舒服,不想和他唱,他過來摟住我的肩膀把我往台上拽。莊敬說我們要走了,讓他找別人唱,吳良還是拉住我的手不放,有人過來拉開他,我才掙脫開。我們本來是想找到李雲程就走,但老李聽說後回去找到吳良,打了他一頓。莊敬在回去的路上罵的。我覺得罵得挺好的。”
張之義回想一下,是有這麽一回事,但是他隻知道李雲程打了吳良,不知道原因。那時候他是部門主任,李雲程還是科長,領導讓他出麵調解,他還譏誚李雲程越活越回去了。李雲程當時怎麽答複的,他忘記了。現在聽高曉佳這麽一說,覺得吳良確實該打。他看著莊敬,心想要是莊敬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怎麽處理?會不會告訴他?他自嘲地笑了,不會的,大概率不會告訴他,莊敬遇到再大的難題都會自己處理,處理不了就切割掉,從不拖泥帶水。
孩子們聊這些話題,莊天聞和王富花都不參與,坐在一邊默默地聽,時不時對視一眼,開心一笑,更加覺得住康養中心的選擇正確了,天天被一幫喜歡的孩子圍著,心情格外好。莊天聞知道這些話語是莊敬參加工作以後跟車間師傅們耳濡目染學會的,雖然好說不好聽,但是也無傷大雅。心裏多少還是有點兒遺憾,如果當年回到渭南,在他當校長的學校裏當一名語文老師,該多好。他安慰自己: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現在這樣也很不錯了。
回到家後,張之義把莊敬摟在懷裏,聲音沉悶:“我心裏不舒服,很不舒服。”
莊敬深深地歎息,又來了,又來了,找後賬的又來了。她極其不情願地拍著張之義的後背:“曉佳長得漂亮,吳良每次見到她都色眯眯地盯著看,那次更是動手動腳,李雲程揍一頓,以後就老實了。你心裏為什麽不舒服?”
張之義用力摟緊莊敬:“我心裏不舒服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你。我以為我在單位人緣好,同事也都會尊重你,沒想到會有那些汙糟人。”
莊敬說:“人和人相處哪有這麽簡單,如果你對別人好,別人就對你好,這個世界哪還會有戰爭。我們隻能做好自己,管不了別人怎麽做。”
張之義餓了,和莊敬一起在廚房做麵條,高曉佳打電話來說周六父親家裏有家族聚會,讓她值一天班,莊敬答應下來:“行,高主任安排工作,我必須執行。”
電話裏傳來高曉佳得意的聲音:“少值多少班,你心裏有數就行。”
莊敬應付到:“有數,有數,當然有數。高主任高風亮節,率先垂範,是康養中心人人學習的典範。”
掛掉電話,張之義納悶高曉佳為什麽一副給莊排工作的語氣,莊敬無所謂地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憋了二十多年的官癮發作期長點兒,可以理解,我和陳總都讓著她,哄著她多幹活,我們也樂得輕鬆一些。”
張之義不高興了:“你為什麽要讓著高曉佳?你處處照顧她,她應該處處讓著你啊。”
莊敬拍拍他的手,安撫他:“我要是和一個孩子一般見識,那我得多幼稚啊。”
“你不是說誰都得改變嗎?高曉佳為什麽就不改變?”
“她有不改變的資本。”
“什麽資本?”
“李雲程無條件接納嗬護是資本,李雲程全家無底限維護是資本,她父母的資產是資本,她自身隻追求自己心情好,其它一概不論是資本”,說完兩攤,得意地說:“我都沒有。所以人得識實務,識實務者為俊傑,我是俊傑,我才不會和高曉佳一般見識。”
張之義吃著麵條,忍不住想那些年自己都在忙什麽,忙得顧不上家,不知道莊敬經曆了什麽。他能想起來的不是在投標,就是在投標的路上,曾經一個星期之內飛了五座城市,跨越中國東西南北。他有點兒心疼自己,也有點兒替自己不值,職務的提升付出了太大的代價,還不如李雲程那樣穩穩當當地坐在主任的位置上,能力綽綽有餘,工作輕輕鬆鬆,生活安安穩穩。
莊敬不知道張之義在想什麽,收拾好廚房以後,開始看書。張之義買的海靈格的書,在家裏放了兩本,莊敬有時間就翻一翻,覺得比看小說有意思。
*
有的人生活一直在軌道上平穩向前,有的人生活卻頻繁出現各種事故。
林心在旅行社找了一份英語導遊的工作,每天領著外國遊客在青島各大景點轉悠,她的計劃是借著這個機會練好口語,然後再找其它工作,但是新鮮勁頭過去後,她開始厭煩了。幾乎每天都要去八大關,每周爬三次嶗山,雖然收入還說得過去,不用再看哥哥臉色,但她想想自己的碩士學位,意不平的情緒升上來,再也壓不下去。
正應了“心不平則氣必偃,意不平則事必偏”,林心本來可以在正常軌道上運轉的生活,很快又出現了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