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還是不死心啊!”


    看著孔貞運的奏報,朱由檢感慨道。


    這次的事情是解決了,但是林丹汗一統草原的心思不改變,以後就仍舊會鬧出事來。


    不想和林丹汗糾纏的朱由檢,在思索之後下令道:


    “傳令長城提督滿桂,在張家口外擇地舉行會盟。”


    “所有被大明冊封的貴族,必須參加此會。”


    打算以會盟的形式,確立大明在草原上的地位。


    讓所有的草原權貴都知道,現在的草原局勢是大明在主導。


    如果有人還認不清形勢的話,大明會讓他們知道,什麽才是天威——


    能對他們封賞,就能同樣責罰。


    兼任理藩院掌院的內閣首輔黃立極,聞言立刻就讚道:


    “昔年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而稱霸天下。”


    “陛下會盟草原權貴,同樣能有此效。”


    朱由檢聽他這麽說,想到了草原上推舉大汗的忽裏台大會。


    這讓他心中一動,詢問黃立極道:


    “若是朕參與此次會盟,能不能像唐太宗一樣,被推舉為天可汗?”


    黃立極有些驚愕,萬萬沒想到皇帝想要出京去草原。


    這讓他急忙勸阻道:


    “陛下萬金之軀,如何能輕履險地?”


    “再說,唐太宗的天可汗,是四夷君長詣闕所上尊號。”


    “陛下若想為天可汗,可讓草原權貴來京覲見。”


    和其他理藩院官員一起,勸阻皇帝的想法。


    明英宗出征草原,遭遇土木堡之變的事情,對大明的教訓太深刻了。


    所有官員都不同意皇帝出京,更別說是去長城之外。


    朱由檢隻是忽然有這個想法,在群臣勸阻之後,很快就打消了。


    畢竟當前的大明周邊不安穩,他去長城之外的風險很大,國內也有可能出現政變。


    所以他罷了這個念頭,但是又升起了在長城北邊建立城池、召見草原貴族的想法。


    想到在大明和建虜之間搖擺不定的哈喇慎部,朱由檢詢問黃立極等人道:


    “察罕部雖然不太聽話,卻到底有些實力。”


    “哈喇慎部實力孱弱不說,內部還四分五裂,甚至有部落投靠建虜。”


    “如何調動他們,牽製建虜兵力?”


    群臣對哈喇慎部的現狀也一籌莫展,最終還是黃立極道:


    “草原上的部落,更加看重實力。”


    “他們打不過建虜,自然就投靠了。”


    “好在他們還需要市賞,哈喇慎三十六家,大多依附大明。”


    “陛下可讓長城護軍使王之臣,同樣出塞舉行會盟。”


    “讓依附大明的部落出兵,組成一支聯軍。”


    這是一個辦法,朱由檢頷首說道:


    “哈喇慎部確實應該舉行會盟,把兵力集中起來。”


    “讓虎大威和艾萬年從禦營選一百人出草原,統領這支兵馬。”


    “還有林丹汗那邊,讓猛如虎率一百人過去,統領順義王部出的兩千人,參與林丹汗北征。”


    用這些兵馬表示大明的支持,同時增強大明在草原上的影響力。


    甚至,朱由檢還打算仿照武道大會,在草原上舉行那達慕大會。把草原上的勇士,吸收入大明軍中。


    將來這些人立功後,大明還可以給他們冊封爵位和領地,支持他們建立小部落,分散草原上部落的實力。


    如此一來,會盟的任務就又多了一重:


    大明需要在大會上協調各部落的爭端,給各部劃分領地。


    朱由檢吩咐黃立極,讓滿桂、王之臣等人籌備這件事。


    同時還撥出一筆財物和武器,作為會盟時的賞賜。


    讓草原上的部落即使不歸心,也要在財物和武器的誘惑下,暫時臣服大明。


    將來再一步步增強影響力,徹底收伏草原。


    可以說,正是林丹汗的鬧騰,讓朱由檢對草原更多了幾分關注。從之前名義上的宗主,向實際的霸主轉變。


    ——


    得益於京城周邊建立的臂板通信係統,朱由檢的命令很快就傳到長城沿線。


    居庸關的通信兵在接到命令後迅速出動,帶到了在宣府的長城提督滿桂那裏。


    聽到皇帝讓自己在草原上舉行會盟,滿桂咧著嘴道:


    “還是陛下的辦法好!”


    “這樣誰不服從,那就一目了然了。”


    “本將的鐵甲都有些閑得生鏽了,正好打幾個部落立威。”


    被皇帝提拔為提督,卻什麽功勞都沒有新立。滿桂心裏麵早就躍躍欲試了,之前就想去打林丹汗。


    沒想到林丹汗是個外強中幹的,很快就在孔貞運的威脅下屈服了。這讓他心中實在遺憾,沒能立下大功勞。


    如今皇帝的指示傳來,他頓時就看到了機會。


    當即派士兵向草原各部傳令,傳達朝廷的指示:


    限於四月十五日前,參加張家口外舉行的會盟。


    並且命令所有被大明冊封的貴族,按封地和戶口帶著兵——


    這是滿桂私自下的命令,也是他故意采用的手段。


    他想用這個辦法,看看各部的服從度。


    如果有部落不服從,正好能出兵征討。


    相比之下,王之臣的做法就柔和多了,他是一家一家邀請,讓他們參與會盟。


    因為之前擔任遼東督師時和這些部落打過交道,在擔任長城護軍使後主要負責的也是和這些部落聯係。哈喇慎三十六家對王之臣頗為敬重,大多率人參加了會盟。


    但是對出兵組成聯軍、還是由大明將領率領,他們就很不樂意了。


    這些部落紛紛叫囂著,不答應這個命令。


    虎大威年前立了功勞,並且被皇帝賞賜,正是誌得意滿的時候。


    對這些草原部落的叫囂,心中很是不屑。


    出身草原的他,知道這些人多是欺軟怕硬。


    不顧其他人的目光,站出來大聲叫道:


    “本將虎大威,誰不服我統兵,那就站出來比比。”


    “哪個首領不服,是你剛才在叫嗎?”


    指著一個首領,向他發出邀戰。


    作為一部首領被如此挑釁,這個人臉上自然掛不住,氣得哇哇大叫,罵虎大威是逃奴。


    虎大威是從草原上投靠大明的,對此最是忌諱,沉著臉再次邀戰,要和他比摔跤。


    這個首領被虎大威一再邀戰,眼看再不答應就會被當成膽小鬼,隻能上場迎戰。


    但是他的實力怎比得上虎大威?經常在禦營和其他高手比試、武藝大有進展的虎大威,輕易就勝了他。


    然後虎大威又向其他首領邀戰,這些首領不好完全拒絕,紛紛派出部落中最強壯的勇士出戰。


    但是他們卻全都擺在虎大威手下,虎大威一連戰勝二十多個部落的好手,讓他們紛紛拜服。


    這下所有首領看虎大威的眼光都變了,知道這個人上了戰場,至少也會是一員猛將。


    有這樣的將領帶頭,確實可以和建虜鬥一鬥。


    擁有如此將領的大明,也不是他們輕易就能拒絕的。


    再加上這些首領貪圖大明的市賞,不想和大明完全鬧翻。


    所以在親近大明的部落領頭下,有的大部落出了幾百人、有的小部落出了幾十人,組成一支五千人的聯軍,負責對付建虜。


    這些人的任務,仍是以防守為主。


    首先是清除建虜的探子,避免建虜走這邊的道路,進犯長城一線。


    其次是協調各部爭端,劃分草場領地。


    可以說,不管過程如何,大明的目的是達到了。


    會盟的成功舉辦,還有草原聯軍的建立。讓大明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更加深入起來。


    至於滿桂那邊,因為順義王等貴族的支持,會盟同樣也很順利。尤其是在攻破周邊幾個不服從的小部落後,滿桂在草原上迅速樹立了威嚴。


    他對劃分領地什麽的不太關心,更想的是打個勝仗立功。


    所以在集結各部帶來的兵力後,滿桂沒有讓他們帶回去。


    而是向朝廷請求,由他率領這支兵馬,和林丹汗一起北征。(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