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虎的船隊,在規定的三月十五日前,抵達了大淩河口。


    然後轉而用槳,逆流進入內河——


    為了這個,他特意選擇用槳帆船,以便船隻在內河中航行。


    所用的船隻也限製了大小,以便能順利駛入大淩河。


    因為建虜對大淩河一帶的破壞,此時的大淩河上少有船隻。


    即使冰封期和淩汛期已過,也沒有多少船往來。


    這給鄭芝虎的進兵提供了方便,他隻需要考慮航行時的危險,完全不用擔心敵人。


    大淩河古稱白狼水,是遼東最負盛名的水係之一,古時曾一度舟楫往來。


    後來因為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不是水量不足、就是發生洪災,航運條件自然不如以前。


    好在霍維華選擇修建的大淩河堡,就在錦州東麵、原本的大淩河城旁邊。


    這裏是大淩河的下遊,航運條件比較理想。


    不需要等到雨季,就有充沛的河水。


    鄭芝虎小心警惕,一路上也沒遇到危險。


    把從天津獲得的物資,順利運到了大淩河堡所在。


    霍維華此時早已得到了消息,知道鄭芝虎的船隊已經出發,甚至收到了物資清單,知道自己能用的東西有多少。


    他早已根據這些物資,命令士兵做好了築堡準備。


    在清點物資之後,立刻邀請總工程師韓雲,確定堡壘設計。


    把大淩河堡修成棱堡,就是霍維華最初提議的。


    他在看到熱蘭遮城之後,提出了這個築堡方案。


    所以他選擇的地方,自然是仿照熱蘭遮城。


    熱蘭遮城臨海,他則選擇了一處臨近大淩河、卻又不會在汛期被淹沒的高地。


    他打算在旁邊建立一個碼頭,方便從河上接受補給。


    韓雲在觀看了霍維華選擇的城堡位置後,對此很是稱讚。


    然後他根據京西棱堡的修築經驗,主持具體築堡。


    船上運過來的水泥、鋼筋、竹子、木材、磚塊、石塊,以及霍維華讓士兵準備的石子、黃土等材料,都開始用了起來。


    甚至,為了防備建虜可能得進犯。韓雲和營造研究所的工程師,還利用木材等材料,把霍維華、何可綱修建的臨時營地,改造成半永固營寨。


    使之防禦能力更強,能在建虜進犯時,及時撤到裏麵。


    可以說,營造研究所這一年多,也沒有完全吃閑飯。他們按皇帝“結硬寨,打呆仗”的要求,把大明原本就擅長的安營紮寨,又完善了一遍。


    靠著這座營寨,即使建虜來攻,不花費十天半個月也不可能攻下來。


    那時鄭芝虎就能來援,用火炮驅散建虜,把他們從河上撤回去。


    也因為此,這座營寨修建後,之前惴惴不安的士兵,都放心了許多。


    知道朝廷並沒有徹底把他們當成敢死隊,他們在遇到建虜時還有機會撤回去——


    這也是朱由檢在明令遼東兵馬不許大規模出擊的情況下,給霍維華等人的退路。


    他們想要撤退,就隻能通過大淩河。


    也因為此,霍維華對鄭芝虎的船隊很關心,甚至詢問他航行中遇到什麽困難,要不要疏浚航道、修建燈塔?


    鄭芝虎隊霍維華的客氣,那是受寵若驚。


    當上大明的武官後,他才知道什麽是文貴武賤。


    但凡一個有功名的地方官,對他這個參將都是頤指氣使。


    甚至還有人當著他的麵,稱呼他為海賊。


    若非海軍被皇帝獨立了出去,鄭芝虎還真要承受那些人的壓力。他在威海的時候,對地方官基本是眼不見心不煩。


    在得知朝廷向各支兵馬派遣護軍、專門負責和地方官交流後,鄭芝虎更是向朝廷主動請求,給他也派去護軍。


    如今負責通訊的黃培,就在他的軍中,臨時擔任護軍。


    正因為經曆了這些事,鄭芝虎對霍維華的客氣,感受自然就不一樣了。


    之前在東寧島上,霍維華和他客客氣氣地商量,他是覺得對方有求自己,也不覺得一個落難的官員那樣有什麽不妥。


    如今再遇到這一幕,鄭芝虎隻覺得霍維華這個人,當真能屈能伸——


    不愧是曾經的兵部尚書、閹黨核心人員。


    這樣的人把前途賭在大淩河堡的修建上,鄭芝虎如何能敢怠慢。


    他在霍維華提到碼頭和補給的事情後,拍著胸膛保證道:


    “霍先生盡管放心!”


    “隻要大淩河堡需要的,末將都會運過來。”


    “先生有什麽需要,也可寫信向天津巡撫申請。”


    “末將可以幫您帶回去!”


    霍維華連連道謝,對鄭芝虎的尊重,感覺很是滿意。


    事實上,正是因為覺得鄭芝虎實誠,他才敢把後勤,交到這個人手裏。


    如今他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用鄭芝虎通過水運補給,要比向錦州城申請補給方便多了。


    而且後續的物資,還會源源不斷地運過來。


    心中高興之下,霍維華向鄭芝虎透露了一點自己的計劃,向他悄聲說道:


    “鄭將軍回去之後,可以搜集一下遼河的資料。”


    “如果大淩河堡修建順利,霍某打算下一步在遼河岸邊築堡。”


    “到時我等就能沿遼河、三岔河,深入牛莊一帶。”


    鄭芝虎聽到霍維華的打算,心中吃了一驚。


    不是他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他從另一個人那裏,聽過同樣的策略。


    登萊巡撫兼山東巡撫、遼南護軍使孫國禎,在他駐紮在威海之後,就曾向他提過打算從旅順出發,海陸並進。


    陸兵從金州衛、複州衛出發,在海軍協助下收複蓋州衛。再由遼河而上,收複牛莊驛和海州衛。


    這樣就能把遼南四衛完全收複,和東江鎮一起,建立穩固的防線。


    甚至通過渾河,直接威脅遼陽和沈陽。


    為完全收複遼東,打下穩固根基。


    如今從霍維華口中聽到同樣的計劃,鄭芝虎頓時感覺到:英雄所見略同——


    霍維華和孫國禎,都是有能力的人材。


    所以他也悄聲道:


    “孫巡撫也有這個打算。”


    “他在之前修建南關嶺城牆時,就向朝廷提過。”


    “隻是那時條件還不成熟,朝廷隻下令修築南關嶺城牆。”


    “如果大淩河堡能築成,能抵禦住建虜,估計條件就成熟了。”


    霍維華聞聽此言,同樣大吃一驚。


    既心驚於朝廷還有其他能人,又為自己和對方不謀而合而欣喜:


    孫國禎同樣有這個想法,代表著他將來去遼河築堡,會得到對方支持。


    這對將來的戰事,可謂頗為有利。


    但是麻煩的地方也在於此,孫國禎作為遼南護軍使有這個想法,說明遼南有很多將領,可能也有這個打算。


    如果他的動作慢一點,說不定收複遼東的事情,就被遼南的官兵完成了。


    到時他的功勞,如何能顯出來?


    所以他現在的心情,更急迫了一些。


    催促士兵盡快修成大淩河堡,還希望建虜在堡壘築成後及時過來,驗證他的能力。


    ——


    向霍維華透露這個消息後,鄭芝虎率領船隊,返回天津繼續運輸物資。


    同時寫了封奏疏,向朝廷匯報這件事。


    朱由檢看到這封奏疏後,並沒怎麽在意。


    因為己巳方案中,就有這個預案。


    甚至還有人提出直接越過大淩河,在遼河沿岸築堡。


    隻是因為風險太大,沒有在參謀部通過——


    大淩河再怎麽說,也在錦州城附近。


    建虜將來進攻時,不可能不考慮錦州城的增援。


    守衛大淩河堡的士兵,同樣會因此底氣更足。有助於他們在建虜進攻下,堅定守城信念。


    如果他們能依靠棱堡,在建虜進攻下穩穩堅持一年。那麽將來在遼河築堡時,就會有更多的士兵願意堅守了。


    不至於守著守著,信心突然崩潰,殺了主戰派投敵。


    可以說,大淩河堡就是積攢經驗的行動。同時用此堡掌控大淩河穀,讓建虜難以順著大淩河穀,繞道草原對京城造成威脅。


    更進一步的在遼河一帶築堡、以及收複遼南四衛等行動,都要看後續的安排。


    在不確定大明官兵是否有能力和建虜野戰的情況下,朱由檢覺得還是要穩一手,先把封鎖圈建立起來。


    所以,他一麵安排巡捕營去天津和劉興祚訓練的女真牛錄演練,一麵催促毛文龍,盡快在春耕完成後向義州和鳳凰城、寬甸六堡一帶出兵,吸引建虜的注意力。


    同時命孔貞運出使草原,催促林丹汗對依附建虜的蒙古部落發起進攻。讓建虜兩麵受敵,難以安穩南下。


    ——


    孔貞運接到命令後,又一次前往草原。


    不過年前說好出兵、對科爾沁部極為痛恨的林丹汗,這時卻又推脫了。


    因為在大明的幫助下彌合教派爭端、還買到了鐵甲,林丹汗自感兵強馬壯,起了一統草原的心思。


    現在他更想打的,是右翼蒙古的順義王等部落。而非返回祖地,與科爾沁部開戰。


    這個想法,他沒有向孔貞運明說。隻是以春天馬瘦不宜出兵,想要推到秋天。


    孔貞運覺得奇怪,向交好的察罕部貴族打探了一下,才知道林丹汗的打算。


    這讓他又驚又怒,衝到林丹汗賬裏,大喝道:


    “大汗真要違抗朝廷命令嗎?”


    “你是大明冊封的順禮王,若是和順義王部開戰,那就是藩國之間擅自動兵。”


    “朝廷會毫不猶豫地出兵,維護宗藩秩序!”


    林丹汗被他的喝問嚇了一跳,又感覺受到冒犯,同樣大聲喊道:


    “我是草原上至高無上的大汗,所有部落都要聽我命令。”


    “哪個部落不聽話,本汗就打哪個。”


    “本汗要先一統草原,再去對付女真人。”


    孔貞運對此簡直氣急,不知道林丹汗腦子生了什麽病,又想和右翼蒙古打起來。


    他知道自己必須盡快打消林丹汗的想法,氣憤憤地說道:


    “大汗擅動刀兵,就等著朝廷的製裁吧!”


    “以後察罕部別想得到一粒糧食,賣出一匹牛羊。”


    當即命人傳信,封鎖張家口的市場。


    並且讓長城提督滿桂準備兵馬,幫順義王部抵抗察罕部入侵。


    同時,他還以自己的權限,讓宣府鎮和大同鎮撥出兩千鐵甲,表示對順義王部的支持。


    準備以最強硬的姿態,把不聽話的林丹汗給打回去。


    這番動作,有沒有嚇到林丹汗不好說。察罕部的貴族,可是嚇了一跳。


    這一年多他們依靠互市,日子是前所未有的快活。不用擔心饑荒災害不說,還能依靠轉手貿易,從草原上其他部落賺錢。


    也因為此,這些貴族的實力,都膨脹了很多。


    再加上大明朝廷刻意扶持,明著冊封了爵位,暗地裏還給鐵甲等支持。


    他們麵對林丹汗時,底氣充足了許多。


    這些人紛紛反對林丹汗西征,要求返回祖地。


    就連林丹汗的鐵杆、他的妹夫貴英恰,也直截了當地勸諫道:


    “若是不能奪回祖地,大汗就是擊敗右翼諸部,在草原上也樹立不了威嚴。”


    “右翼諸部更不會臣服,隻會在大明的支持下抵抗。”


    “大汗要一統草原,首先要奪回祖地,把從建虜那裏丟失的尊嚴找回來。”


    這麽揭短的話,讓林丹汗聽了很是惱怒。


    但是他在看到其他貴族也是這個態度、甚至比貴英恰更是激烈後,也不得不思索自己是不是真的想錯了:


    收回故地的重要性,是不是高於西征?


    有了這個想法,再想到大明斷絕貿易之後,妻子和兒女的抱怨。林丹汗西征的心思很快動搖,最終決定按照大明的命令,北上收回祖地。


    孔貞運對此也鬆了一口氣,下令放開封鎖,重新恢複互市。


    不過作為對察罕部的製衡,送給順義王部的鐵甲,那是不可能收回了。


    但他也要求順義王派出兩千兵,由大明將領率領,參與對科爾沁部作戰。


    這樣既能監視林丹汗,還能滿足他的虛榮心:


    率領各部蒙古,一起出擊科爾沁。


    至此,在大淩河、東江領兩處兵馬之後,又一路兵馬加入對建虜的圍攻。


    樞密院緊鑼密鼓地聯係江陵公國和高迎祥等將領,讓他們沿著黑龍江,從北麵打擊建虜。


    十麵張網的前奏,從四麵出擊展開。(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