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才白杆兵和京營是近戰,現在還沒有恢複體力。


    所以這次西南將士出戰的,是總兵許成名率領的一千人。


    禦營則仍舊是黃得功率領的四衛營,剛剛和巡捕營的演練並沒有消耗多少體力。


    不過規則上麵,禦營稍微有些優待。他們負責經常訓練的防守,許成名率領一千人攻擊。


    演練之前,首先是一場武器展示,同時讓四衛營士兵休息。


    主持演習的參謀部副部長楊嗣昌道:


    “火器演習的規則,是以木屑製作的空包彈代替實彈。”


    “弓箭則去箭頭,用布包裹起來。”


    “以能破甲殺死人的毀傷效果為基準,更遠距離要折算係數,更近距離則提高命中率,確定殺傷力指數。”


    “以參謀部製定的毀傷模型,判定演習傷亡。”


    向許成名和黃得功介紹演習規則,兩人表示明白。


    然後楊嗣昌命人帶來幾十套戰甲,這是按照劉興祚的描述打造的——


    建虜的戰甲本就源自大明,隻是稍有改變。


    裝備研究院根據劉興祚的描述、以及繳獲的戰甲,很快就仿製出建虜戰甲。


    甚至還發去朝鮮一批,供劉興祚使用,他現在正在仿照建虜八旗訓練一個牛錄女真軍隊。


    戰甲裏麵,裝上了一塊豬肉。隻要能穿透鎧甲再入肉三寸,就算是能夠殺死人。


    許成名親自射箭,和四衛營使用的重型火銃、輕型火銃等火器相比,確定了各種武器的殺傷力。


    (清弓威力和長弓接近,殺傷力指數36。明朝流行軟弓,殺傷力指數在20左右,和明末的17世紀滑膛槍相當)


    隨後就是兩軍之間的較量,禦營首先用大量輕型火炮轟擊。這種源自佛郎機炮的呂氏炮,不但射速很快,射程和殺傷力也比之前更強。


    西南將士還沒靠近禦營,就損失了不少將士。


    許成名按照參謀部判定的損傷,讓戰力弱的士兵,從場上撤下來一部份。


    好不容易衝到三百米左右,禦營火炮轉為發射霰彈,火銃也開始發射箭形彈。


    許成名黑著一張臉,隻能把“傷亡”的士兵繼續撤下來,命令士兵繼續衝。


    因為沒有真正看到死人,西南將士也憋著一股氣,很快就衝到了距離禦營百米處。


    這個距離,他們手上的弓箭已經能夠反擊,禦營終於開始出現傷亡。


    但是禦營的火力同樣也更強了,不但火炮在響,所有的火銃也在軍官命令下,開始進行齊射。


    三輪齊射下來,按照參謀部製定的毀傷模型,西南將士能夠衝到禦營前麵三十米的,可謂寥寥無幾。


    而且這還不是結束,到了三十米左右時,禦營擲彈兵會取出手榴彈,另一些人連弩和轉輪火銃,把火力密度又提高一個層次。


    直到參謀部判定西南將士全部“死亡”,許成名還有些不敢相信:


    自己麾下的精銳士兵,竟然沒能展開近戰,就在防線外全軍覆沒。


    不過殺傷力指數和毀傷模型都是他剛剛認可的,這時他自然沒有辦法抵賴。


    隻能黑著一張臉,在皇帝麵前請罪。


    朱由檢沒有怪罪他,因為他知道傳統的冷兵器軍隊,麵對火器化的新軍必然會吃大虧。


    尤其是禦營這支兵馬,是他花費了很多銀子、把最新式的武器裝備上打造的,西南將士打不過,也是情有可原。


    所以他安慰許成名道:


    “演習不是實戰,明日棱堡攻防,朕希望看到西南將士的表現。”


    “以後加入昌平鎮的西南將士,也會裝備火器,記得讓士卒好好訓練。”


    許成名默然無語,下決心明日的棱堡攻防演習要真正拿出本事來。


    否則還不被知道的官兵嘲笑,連昌平總兵都有可能坐不穩。


    事實上,哪有多少人敢嘲笑他?


    剛剛在演習中戰勝京營的秦良玉,就對許成名的遭遇心有戚戚。


    同是西南過來的,她知道許成名率領的一千人有多精銳。


    同樣數量的白杆兵遇到他們,都不敢說必勝。


    這樣一支兵馬,在和禦營作戰時連近戰都沒展開,就被判定覆沒。


    她的白杆兵遇到禦營,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


    這讓她對大明朝廷更加感到敬畏,同時決定向朝廷討要火器,提高白杆兵的戰力。


    可以說,朱由檢用這場演習,徹底擊碎了對火器化的質疑,確定大明的裝備,要向火器時代轉變。


    即使有些人對新軍在戰場上能否發揮這麽完美表示懷疑,但是對火器的威力,他們卻再也沒有疑問——


    之前的擊穿鎧甲試驗,已經充分表明了火器的威力。


    殺傷力指數和毀傷模型確定,更是讓他們耳目一新。


    很多文官更是從這一點想到了,皇帝為何設立文職軍官、鼓勵有文化的士人加入軍隊?


    實在是火器時代對知識的要求,遠勝冷兵器時代。


    文官掌軍的現狀,會隨著火器時代的到來更穩固。


    沒有文化知識、不懂得火器的武將,在火器時代很快會被淘汰。


    所以朝廷大臣,對火器化是一萬個支持——


    他們不想看到,武將有翻身的機會。


    在這樣的心思之下,眾人又看到禦營勇士營偵察大隊,和另一批西南有功將士進行近戰演練。


    這次的結果同樣很明顯,出身武道大會的勇士,很輕鬆地戰勝了西南將士。畢竟這些人都是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的勇士,在經過禦營的嚴格訓練後,已經成為合格軍人。


    他們在相互配合下,遠勝普通士兵。


    這讓西南將士,對禦營徹底服氣——


    遠戰近戰都不如對方,禦營不愧是皇帝直屬的軍隊。


    ——


    這一天演練結束後,朱由檢召集袁可立、徐光啟、楊嗣昌、朱燮元等大臣,討論心得體會。


    張永安和顧炎武作為他看重的人才,以基層軍官代表的身份與會。


    朱由檢率先說道:


    “諸位以為,禦營在演習中取勝的關鍵是什麽?”


    “每個人都說說自己的體會。”


    顧炎武在場中身份最低,被皇帝要求第一個說。


    他也沒有怯場,按照自己的體會說道:


    “臣以為最重要的是武器,禦營的火器遠勝其他軍隊。”


    “若是都裝備火器,禦營即使能勝,損失也不會小。”


    張永安隨後說道:


    “巡捕營的武器,相比禦營差不多。”


    “就是兵源差了點,還需要繼續訓練。”


    “臣以為禦營取勝的關鍵是訓練,在訓練時一定要嚴格要求。”


    “就像巡捕營的標語寫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徐光啟同樣如此說,認為巡捕營接下來的訓練要更嚴格。


    其他大臣也紛紛暢所欲言,從選兵、練兵,到武器、裝備,各方麵幾乎都說了一遍。


    這麽討論下來,他們才發現禦營的恐怖之處——


    那就是禦營這支兵馬,幾乎沒有短板。


    除了實戰經驗還有點缺乏外,禦營現在,妥妥地就是大明最精銳的軍隊。


    曆史上也證明了這一點,人稱“京軍十萬,能用者唯六千勇衛營而已”。在同流民軍和建虜的作戰中,勇衛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直到損失殆盡。


    在朱由檢采用新的辦法訓練後,這支兵馬顯得更加精銳,並且完成了火器化轉變。


    這也是朱由檢現在,最大的底氣來源——


    就算是其他軍隊全部覆沒了,他也有信心靠著禦營和效忠自己的衛所,把天下重新打下來。


    當然,現在還沒到這個地步。


    朱由檢希望群臣,能仿照禦營訓練出更多的精銳。


    但是群臣普遍認為不可能,因為禦營的戰力,是多方麵因素造成的。其他兵馬根本學不來,最能夠學的是巡捕營:


    “巡捕營雖然稍遜禦營,但也能稱為一支強軍。”


    “臣以為欲練火器新軍,應該仿照巡捕營。”


    袁可立的這個觀點,得到很多人讚同。


    朱由檢微微頷首道:


    “那麽袁卿以為,最應該學的是哪一點?”


    袁可立想說是訓練,但是皇帝對這點,明顯不置可否。


    最終他在思索後,向著似乎胸有成竹的皇帝道:


    “臣不知,還請陛下指示!”


    朱由檢當仁不讓,向群臣道:


    “朕以為,最應該學的是團隊。”


    “禦營之所以戰力強,白杆兵之所以成精銳,都因為將士有團隊觀念。”


    “他們不會因為爭功大打出手,也不會相互扯後腿。”


    “所以同樣是精銳,他們凝聚起來的戰力就是強,勝過普通軍隊。”


    “像是勇士營的將士,他們都認為現在的自己和戰友配合起來,遠勝以前的自己。”


    說著,他指著李邦華道:


    “京營的士兵不強嗎?他們都是從數萬京軍中選出的精銳。”


    “為何沒有打過白杆兵?是因為他們沒有團隊觀念。”


    “以後,每個營都要挑選一千左右的士兵做精銳,平時集中訓練,用在關鍵之處。”


    “他們的地位,就相當於邊軍將領的家丁,作為破局之用。”


    “他們的待遇要在普通士兵之上,作為突擊大隊,或者稱為選鋒軍。”


    這是朱由檢深入研究當前大明的軍製後,提出來的辦法。


    家丁製並非一無是處,它是大明的衛所製度崩潰後,在營兵製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家丁也並非歸將領私人所有,在嘉靖、萬曆年間,就已經成為被朝廷認可的官軍。朝廷有正式的政策,給家丁的待遇更豐厚,把他們納入大明軍製內。


    即使在將來改革軍製後,朱由檢也不可能完全廢除這個政策。隻是要把家丁改為親兵或警衛,對數量限製更嚴格。


    以前家丁在戰場上的任務,自然要交給選鋒軍。


    未來,大明軍隊的作戰方式就是甲等營作為主力和對方硬拚,乙等營敲邊鼓跟隨。在戰局有轉機的時候,選鋒軍作為最精銳的軍隊,負責一錘定音。


    各種兵馬都有自己的任務,合起來作為一個團隊。


    在場的臣子大多是精通軍事的,知道大明當前的主流戰法。


    對皇帝提出建設類似於家丁的選鋒軍,紛紛表示支持。


    尤其是文官對此最是支持,他們都不想看到武將有依附他們的軍隊。


    甚至很多文官表示,選鋒軍要仿照巡捕營新軍訓練,練成火器化的軍隊。


    提到這個,朱由檢又有話說了,他把自己對火器軍隊的認識,詳細道了出來:


    “火器新軍相比舊軍,就是他們的火力層次更明顯。”


    “就拿這次的演習來說,禦營從一千米開始發炮,三百米使用箭形彈,一百米全軍齊射,三十米擲彈和連射。”


    “火力層次清晰,相互搭配合理,這也是取勝的關鍵。”


    “如果有更強的火炮搭配,禦營能在三千米、五千米之外,就對敵人發起打擊。”


    “明日守城的時候,你們會看到這一點。”


    守城有紅衣大炮,這是一種非常重的遠程火炮,威力遠不是禦營今日用的輕便小炮可比。


    這讓群臣更是咋舌,認識到今日的禦營,尚且不是完全體。


    他們對火器新軍更加重視,期待明日的棱堡攻防演練。


    在這些大臣離去之後,朱由檢又留下了徐光啟、楊嗣昌、張永安、顧炎武等文士。給他們布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把自己提出的觀點總結,作為建軍指導。


    同時還提出了新軍和舊軍的不同,用方陣對比鴛鴦陣等軍陣。


    這些人對此各有感悟,寫出了很多文章。


    後來被朱由檢總結,用更直白的話語,編撰成一部書籍。


    這部書籍的名字,被定為《空間和團隊的勝利》,用各種案例說明了戰場空間、火力層次和團隊配合的重要性,作為火器軍隊建設的指導書籍。


    鴛鴦陣為何厲害,戚繼光在北方為何轉用車陣,空心方陣為何優於實心方陣,棱堡為何優於四四方方的堡壘……


    這部書都做出了解釋,甚至總結出戰鬥力公式。


    殺傷力指數和毀傷模型也被進一步優化,讓演習變得更精確。


    很多人開始認識到,戰爭是一門科學。數學在戰爭中的地位,遠非以前可比。


    朱由檢也順勢成立了軍事科學院,作為皇家科學院的又一個分院。


    科學在大明的地位,越來越高起來。(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