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田等公田的設置,得到士人的熱烈擁護。


    京城的官員和學子,對此一片好評。


    尤其是那些學堂的大學生,之前因為想要通過議會參政議政、對於議會的決議不便反對。如今在朝廷設置公田後,終於發表了對有產稅的意見。


    大多數士子都表示了對有產稅和公田的擁護,並且響應朝廷的號召,去司農寺實習做吏員——


    這是朱由檢讓郭允厚推出的一個政策,用這些有隻是有文化的學子,幫助司農寺清丈土地。


    並且規定這些實習記入工作經曆,甚至計算磨勘期。用這些有廩米的廩生,作為臨時吏員。


    顧炎武就響應了號召,和同窗歸莊一起,去司農寺接受任務,丈量海澱區的土地。


    歸莊是歸有光的曾孫,也是名人之後。他一邊和顧炎武幹活,一邊詢問他道:


    “顧兄,你說這次清丈土地,能夠清丈幹淨嗎?”


    “還有你家裏的八百畝地,到底是怎麽打算的?”


    顧炎武沒有回答前一個問題,對於後一個問題回應道:


    “我打算寫信給母親,賣出去五十畝田地把銀子寄過來。”


    “這樣我家裏就隻有七百五十畝地,田產稅隻有兩成。”


    “賣出去的銀子也能貸出去,京城很多行業都需要錢。”


    作為被過繼給堂伯的嗣子,顧炎武的母親十六歲就未婚守節。顧炎武雖然依靠宗族不至於被欺負,卻自幼飽受人情冷暖,養成了特立獨行的怪脾氣。和性格相近的歸莊一起,並稱為“歸奇顧怪”。


    也因為自幼獨立,顧炎武對實務極為精通。別看他今年才十六歲,卻對農田、水利、礦產等事無一不通,是一位經世致用之才。


    他在來到京城後,便發現京城的報刊、煤炭等行業極為活躍,還有很多為皇宮提供產品的供應商,在皇室的扶持下也壯大起來。


    這些行業都需要資金,他相信自己如果能從家中拿到五百兩銀子,單靠每年的利錢,都能支撐在京城的花費。


    如果有什麽好機會,也能試著入股,在京城擁有產業。


    曆史上,他就是靠著這一手往來南北,從未缺過錢財。甚至有傳言說山西的票號,就是他和傅青主製定的規矩,被晉商遵行不廢,稱雄商界二百餘年。


    可以說,這是一位經世致用的大才,各方麵都很有能力。


    歸莊對他這一點也很佩服,聽到他這麽說,立刻道:


    “既然如此,我也寫信回家,勸家裏賣些田地。”


    “聽顧兄的意思,是有產稅一定會推行,田產也會量出來?”


    顧炎武點了點頭,說道:


    “其它地方不說,京城是一定能清丈好的。”


    “這麽多士子下去,又交叉著丈量,一定比以前量得更準確。”


    “更何況這次丈量之後,各家還需要主動申報,如果有田地遺漏,那就是故意偷逃賦稅。”


    “這種行為如果以後被發現,那是會取銷國人身份的。”


    “我看京城的百姓,大多數現在都不敢。”


    這是他的看法,也是他在涿鹿區考察後,所得出的結論。


    在議會顯示出作用後,民間對議會的看重,遠不是一般人能想的。


    他們大多都看重國人身份,看重這個身份擁有的選舉權。


    那些秀才、公士,更是對被選舉權十分看重。


    這些人大多不想因為一點稅款,被剝奪政治權利。


    甚至顧炎武自己,打算賣掉五十畝地繳納田產稅的原因,也是因為擔心被人舉報,丟失被選舉權。


    所以他打算在有產稅在南直隸實行時,立刻就交上去。不能因為這點錢,喪失政治權利。


    歸莊聽他這麽說,再想到京城現在的風氣,對此也點了點頭,認同他的判斷。


    在京城這個政治風氣濃厚的地方,喪失政治權利,那就和賤民無異。這邊的人對於偷稅漏稅,應該會很注意。


    但是江南就不一樣了,那邊的輿論向來不以偷稅漏稅為恥,甚至把官員催科,當做盤剝百姓。


    如果這種風氣不改變,估計有產稅的推行,隻能浮於表麵。


    歸莊作為一個還有政治抱負的人,當然是不想自家偷稅漏稅、影響自己前程的。但是他不像顧炎武是個當家人,所以隻能給家裏寫信闡明利害,讓家裏盡量根據規定納稅。


    兩人聊著朝堂上的政策,對於當今皇帝還是十分認同的。


    不同於朝堂大臣大多不願改變、有時還覺得皇帝很天真,他們這些年輕人大多擁護皇帝的改變,感覺當今皇帝的做法頗合他們心意。


    這不僅是因為張溥《明報》的宣傳,還因為皇帝登極之後除閹黨、撫察罕、放宮人、減太監等舉措,都讓他們覺得是明君。


    尤其是對師範學堂來說,皇帝把清華園開放,甚至把裏麵的宮殿撥給他們做教室。更讓師範學堂的師生銘感五內,對皇帝極為支持。


    要不然他們這些家中還算富裕的,也不會響應皇帝號召來實習。


    更讓這些年輕人興奮的,是他們來到京城之後,看到了一係列新事物。


    這裏不但有暢所欲言的報紙,還有能帶人飛上天空的熱氣球,以及各種各樣的拳賽和球賽。


    很多學子來到京城後,都沉迷於這些新事物,再不願回到狹小閉塞的家鄉去。


    顧炎武之所以想讓家裏寄錢來投資,也是打算在京城定居,擁有一些產業。


    他其實有著一個目標,來自於現在寄居的合院。


    這些合院是皇帝為遷來京城的宗室建造的,但是因為師範學堂的宿舍不夠,撥給了他們一些。


    顧炎武等人入住後,對於這種聯排合院都感到十分新奇,尤其是裏麵搭建的自來水和暖氣管,讓他們感覺很方便。


    雖然這些管道經常出故障,甚至有不止一位學生因此遭罪。但是顧炎武卻看出了它們的潛力,認為將來一定會大行於世。


    他和修管道的工匠,刻意建立起了聯係。打算借錢給他們開維修店,甚至合夥做生意——


    他相信,這個生意一定能掙錢,將來大有可為。


    ——


    朱由檢同樣是這個想法,認為自來水和暖氣片,是他推行的新式建築製勝的關鍵。


    隻有這兩個東西完善了,聯排合院才能更顯出它的便利性,取代當前的建築物。


    這樣他將來才能在內城推行房屋改造,用房地產行業再攬一批錢財。


    所以,他在宋應星回京後,讓這位《天工開物》的作者,去幫助兩件事務完善。


    宋應星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用他知道的材料,改進了這些管道。並且按皇帝的提示增加各種閥門,減少管道損壞後,所造成的損失。


    這讓自來水和暖氣管的故障率大大降低,更加被住在裏麵的學生接受。


    宋應星在完成這點後,才向皇帝匯報道:


    “以重油煉製的鋼鐵,品質比煤炭煉製的更好些。”


    “就是煉製方法還不成熟,而且重油不足,難以大量生產。”


    這是他改造水管的另一個目的,試驗用重油煉製的鋼鐵。


    在經過實際使用後,他發現這些鋼鐵有的品質很高,比用煤炭煉製的更好些。


    這讓他覺得重油煉鋼有很大潛力可挖,值得深入發展。


    但是當前的一個問題是,石油產地在陝北,煉化成重油後運到山西交城不容易。


    這讓重油煉鋼受到很大限製,一時間難以大量擴產。


    朱由檢聽到這個問題後,對於重油煉鋼能成功很欣喜,對於運輸的問題,他說道:


    “延滄公路正在修建。”


    “將來建成之後,陝北的重油運出去會方便些。”


    “朕會讓人在其它地方找石油,從海外用船運過來。”


    按照他的印象,中原的油田幾乎沒有埋藏淺的,以現在的技術很難開發出來。


    但是蘇門島、苦兀島卻都有後世有名的大油田,可以派皇家能源的工程師去這兩個島上找尋。


    將來用船運過來,比從陝北運過來更方便。


    所以,他又安排宋應星去遵化和遷安等地找鐵礦,並且在沿海擇地建鐵廠,方便海外石油運來後,煉化之後煉鐵。


    遵化早就有鐵廠,隻是因為木炭不足關閉,理論上隻要有燃料就能重新辦起來,但是這個鐵礦距離沿海比較遠。


    與之相比,朱由檢印象中的遷安鐵礦,距離沿海就比較近了。而且遷安境內還有一條灤河,能夠通過水運很方便地抵達沿海。所以他讓宋應星主要去遷安找鐵礦,規劃出運到沿海的路線。


    可以說,他和後世一樣,把永平府、也就是後世的唐山,作為鋼鐵工業所在。


    再加上新劃入北直隸的彰德府,這是朱由檢打算在北直隸建造的,兩個鋼鐵工業基地。


    宋應星接下這個任務,又期期艾艾地問道:


    “臣從交城帶來的鋼鐵,有一些交給裝備研究院造火銃。”


    “不知效果如何,能不能夠使用?”


    朱由檢對此也頗好奇,喚來呂祥等人詢問,並且詢問這些日子的火器進展。


    呂祥入宮之後,回應道:


    “用重油煉製的鋼鐵,好的和用木炭煉製出來的差不多,但是品質不穩。”


    “臣以為火銃和火炮用鐵還是要用南方運來的鋼鐵,北方用煤炭冶煉的鋼鐵不合適,重油煉製的鋼鐵也不成熟。”


    這是朝廷用鋼鐵製造火銃火炮的經驗,南方因為木材多,煉鋼方法成熟,煉製的鋼鐵品質更好。


    北方因為木炭少、而且炭火價格貴,多用煤炭煉鐵,品質要差很多。


    所以朝廷製造火銃火炮,大多用南方運來的鋼鐵,尤其是產自福建的建鐵,最適合製造火銃。


    呂祥雖然是木匠出身,但是在研製火器這麽長時間後,早已摸清楚這點,對皇帝提出建議。


    朱由檢對這種專業人士的建議還是十分尊重的,所以他沒有強製推行重油煉製的鋼鐵,點頭道:


    “既然重油煉製的鋼鐵不穩定,那就先用於其它方麵。”


    “待到穩定之後,再用於製造火器。”


    又向宋應星道:


    “重油煉鋼方法要改進,看看問題出在哪裏。”


    “還有鋼鐵檢測辦法也要改進,爭取把質量好的鋼鐵分出來單獨用。”


    宋應星無可奈何,隻能應了下來。


    他倒是想讓裝備研究院采用自己用重油煉製的鋼鐵,這樣自己的功勞會更大些。


    但是重油煉製的鋼鐵品質不穩定,他也不能昧著良心要求皇帝推行。隻能下決心盡快改進工藝,讓重油煉製的鋼鐵質量更好些。


    還有就是像皇帝所說,改進鋼鐵檢測辦法,把好鋼好鐵給挑出來。


    這樣裝備研究院以後就能使用,取代從南方運來的鋼鐵。


    朱由檢關心了一下這件事,又在宋應星離去後,詢問呂祥火器方麵的進展。


    呂祥獻寶地道:


    “陛下讓我等製造掣電銃,已經用輕型火銃改出來。”


    “昔年趙士禎就是用魯密銃製造的掣電銃,輕型火銃源自魯密銃,改出來非常容易。”


    讓人取來攜帶的一杆掣電銃,樣品已經造出來。


    朱由檢看著這杆掣電銃,果然配有子銃,能從火銃尾部裝填,用火繩點火發射。


    這讓他很是滿意,詢問道:


    “這種火銃有什麽優缺點?”


    “能不能大量裝備?”


    呂祥道:


    “這種火銃的優點是射速快。”


    “缺點是製造起來更麻煩,而且相比普通火銃,威力要小一點。”


    這就讓朱由檢皺眉了,詢問道:


    “威力小又怎麽說?”


    “它的子銃裏麵,裝的火藥更少嗎?”


    呂祥搖頭否認,說道:


    “不是火藥更少,是子銃要從後麵裝,發射時會漏氣。”


    “佛郎機等後裝火炮射程不如前裝炮,也是因為這一點。”


    這讓朱由聽明白了,知道了其中原因。


    這時候的後裝炮不如前裝炮,其實主要就是因為後裝火炮閉氣不嚴,發射時會漏氣。


    這樣火藥的能量會被浪費一些,發揮的能量自然不如前裝炮。


    掣電銃這樣的後裝火銃,原理和佛郎機炮相似,佛郎機炮漏氣的缺點,自然也被繼承過來。


    所以它相比正常從前麵裝填的魯密銃,射程和威力是有所不如的。這也是它裝填速度雖快,卻沒有大規模裝備的原因。(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