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種情況,負責政務署的劉理順強硬道:


    “不管議會是否通過禁限私租,以後官田的租稅加一起,最高就是三成,每畝最高七鬥。”


    “不配合這個政策的官田租種者,官府會收回官田,租給困難家庭。”


    出身底層的他,對於皇帝收回官田、租給困難家庭的提議非常認同。


    打算在涿鹿區實施,減少困難人口。


    那些家中有官田的議員聽到後,頓時如喪考妣。


    此時他們才認識到,不管官田的現狀如何,名義都歸朝廷所有。


    朝廷想要強行收回,他們並沒有反對的理由。


    而且劉理順的手段還不止一點,他知道涿鹿區的官田數量並不多,而且大多是衛所屯田。所以又繼續道:


    “民田為繳納賦稅之田,凡是沒有向朝廷繳納賦稅、登記在冊的田土,皆歸朝廷所有。”


    “涿鹿區明年要大造黃冊,重新確定各家的田地。”


    “凡是沒有納稅記錄、也沒有官府地契的,一律視為官田。”


    “本官希望得知此事的議員,盡快把自家田地登記造冊,補繳偷漏賦稅。”


    “以免審查議員資格時,因為偷稅漏稅喪失被選舉權。”


    這個政策,讓那些議員更是大為色變。


    因為他們家裏麵,大多有隱藏的田土,從不繳納賦稅。


    如果因為沒繳稅就被劃入官田,那可真是虧大了。


    但是補繳賦稅,同樣讓人很痛心。


    所以會場之中,一時議論紛紛。


    就連列席觀看的,對劉理順提出的這個政策,同樣很不滿意。


    因為他們認識到,如果這個政策在涿鹿區實施,以後就可能實施在其它地方。


    到時自家隱藏的田地,都要繳納賦稅。


    有些人忍不住要站出來質疑,卻見到張溥率先站出,詢問道:


    “難道自家開墾的,也要劃為官田嗎?”


    “還有官府丟失田冊沒有征稅,為何要懲罰民眾?”


    劉理順聞言正色道:


    “陛下有言,依法納稅是所有大明國人的義務。”


    “凡是不依法繳納賦稅的,不視為大明國人,剝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是國會籌建時,對選民最基本的要求。”


    這是朱由檢和劉宗周等人商議時,強行加上去的。他要讓每個大明人,都有依法納稅的觀念。


    不能因為朝廷的征稅機構有疏漏,你們就心安理得地逃避賦稅。那樣被發現後會開除出大明國人,不享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


    劉宗周認同這一點,在眾人看向他時,鄭重點了點頭。讓所有人都明白,繳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除非他們不想當大明國人,不想要政治權利。


    劉理順申明這點後,繼續道:


    “按照朝廷規定,荒閑土地全部屬於官田。”


    “但是朝廷也尊重現狀,對於天啟元年之前開墾、耕種十年以上的,在補繳十年賦稅之後,允許登記造冊為私田。”


    “希望所有議員盡快確定家中土地,確定自家田地。”


    “如果明年還有人隱瞞土地未登記,被發現後就取銷議員資格,剝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警告了這些議員後,他還補充說道:


    “這個規定,隻針對百畝以下土地的擁有者。”


    “如果已擁有百畝以上土地,不得以墾荒等名義繼續增加私田。”


    “而且朝廷的官田,也會陸續收回,分配給困難家庭租種。”


    這個規定,更讓那些擁有很多土地的地主心疼。因為他們隱藏的土地,是沒辦法以墾荒的名義,繳納十年賦稅後登記為私田了。


    有些人甚至想繼續隱瞞下去,但是劉理順之前的警告,又讓他們不得不在意——


    如果還繼續偷稅漏稅,一旦被官府察覺,他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就會剝奪,無法擔任議員。


    這讓剛嚐到甜頭的他們,如何能夠忍受?


    而且一些人還隱隱意識到,鄉間的權力分配,很可能被議員改變——


    以後,有監督權、能在議會議事的議員,才會被鄉民敬重。


    沒有議員身份的,隻是普通白身。


    就是有再多的財富,和官府對話時都可能沒有人理。


    所以他們一時間陷入糾結,既不舍得獻出土地,又不敢冒著無法擔任議員的風險。


    一位姓王的地主道:


    “老朽昔年頗是開墾了一些荒地,但是按劉翰林所說,不可能轉為自家私田。”


    “難道這些田就讓老朽白白讓出去,直接獻給衙門?”


    劉理順看著這位胡須花白的老人家,耐心道:


    “老丈稍安勿躁,朝廷沒有強奪人田地的打算。”


    “如果老丈家中的子女多,而且已經成家,可以讓他們單獨立戶,把超過一百畝的田地分配給他們。”


    “按照朝廷正在重製的禮法,隻要子女成家,或者年齡二十以上,就能單獨立戶,作為新的戶口看待。”


    “他所擁有的土地,和老丈擁有的土地分開看待,不計算在一起。”


    這個解釋,讓很多地主聽到後,都是長出口氣。


    之前他們還以為朝廷要逼著他們把田地獻出來呢,沒想到還可以分戶,把家中土地分散。


    一些擁有土地百畝以上、需要繳納有產稅的地主,甚至想到可以給自己的子女提前分家,把家中土地分了,以免繳納有產稅。


    列席旁聽的官民,也是紛紛讚揚。讓會場上之前箭拔弩張的氣氛,稍微緩和了一點。


    大部分地主擁有的土地也就幾百畝,通過分家析產,完全能規避有產稅。


    所以他們對分家這條禮法,那是雙手讚同。沒有人拿什麽“父母在,不分家”的古禮,說不應該分戶。


    這條旨在拆分大家族的政策,在此時輕易獲得認可,甚至沒有在朝堂上討論。


    劉理順講解這點後,又繼續道:


    “如果沒有子女可以分田,官府會按市價把多餘土地收回來,分配給困難家庭租種。”


    “對於獻出土地達到一定數量的,陛下還會特賜公士身份,允許擔任議員和官吏。”


    “陛下有言,合法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朝廷的目的是征稅,不會隨意奪取產業,諸位盡可放心。”


    “如果有人的財產被侵占,盡可在議會投訴,甚至提起訴訟。”


    這個承諾,讓在場的地主,更加安心了一些。


    尤其是皇帝說的“合法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更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裏。


    大明當前的現狀,就是以官僚為主,幾代出不了官員,家族就會衰敗。


    “破家縣令、滅門刺史”這種俗語,更是說明了官員的權力何等之大——


    一旦得罪了官員,就可能是家破人亡的結局。


    所以涿鹿區的議員麵對劉理順的強硬表態,才不敢公然反駁。還需要張溥開頭後,才有人敢發言。


    如今,皇帝明確表態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意味著隻要他們依法納稅、不觸犯到法律,自家的財產就會受到保護,不受官吏侵犯。


    這讓在場的議員如何不喜,尤其是那些曾受胥吏欺壓的人。


    以後,憑借議員的身份,他們就能震懾普通官吏。這些人如果敢胡作非為,他們就能在議會投訴。


    甚至更高級的官員,在他們的議員身份被剝奪前,輕易也無法動他們。


    這讓很多議員,對自己的議員身份更看重。很多人都下定了決心,要從現在的臨時議員,轉變為正式議員。


    他們都認識到議員身份的用處,覺得選上議員後,能維持自家富貴。


    還有人覺得一個議員不保險,打算讓家裏的人考取秀才或者捐納公士,取得被選舉成議員的權利。


    那些家中錢財不足、或者沒把握考取秀才的,甚至打算讓家中子弟從軍,謀個從九品少尉身份退役。


    可以說,因為議員的選舉資格限製,很多人的心中都躁動起來。朝廷調動的民間力量,也增加了一些。


    不過,這些人心中也不是沒有擔憂,那就是議員的權利如何維持。會不會因為得罪官員,就被以偷稅漏稅等罪名搞下去。


    對於這點,劉宗周起身回應道:


    “朝廷正在製定國會和議會選舉法,以後議員選舉,會按其中的規定來。”


    “議員身份的剝奪,也需要議會表決。根據選舉法的條文,剝奪議員資格。”


    “地方官吏無權直接剝奪議員身份,隻能發起提議。”


    “如果議員有異議,還可以向上級議會申訴,要求上級議會表決。”


    這個表態,讓眾多的議員放下了心。認識到議員的身份,受到很多保障。


    這讓他們更加熱烈地討論議員能做什麽,對涿鹿區議會這個機構,同樣重視起來。


    在這一個氛圍中,劉理順再提出禁限私租時,很多人就沒有反對了。


    他們一是擔心反對得太激烈,會被人針對性舉報以前的偷稅漏稅和違法犯罪事跡,喪失議員身份。


    還有就是從劉理順剛才宣讀的政策看,官府會查出很多隱田、並且征收到官田。他們如果不限製地租,那些佃戶會跑去租種官田。


    再加上劉理順提出的最高地租並不低,包含地租和賦稅在內最高比例是五成、每畝最高一石。


    這個數字,是一些地主收租時都沒達到的。隻要一些劣紳,才有可能超過。


    不過那些劣紳,大多沒選為議員。所以在場的地主出身的議員考慮後,大多予以默認。


    就連擁有很多世業田、需要雇傭人種地的軍官,也沒有反對這一點。


    就這樣,有產稅和限田限租的決議,成功在涿鹿區議會通過。


    在場的議員也正式計票表決,確定了這個決議。


    這個轟動的消息,很快就傳遍四方。不但參加的人口口相傳,京城的報紙更是連篇累牘地宣傳,把會上發生的一切,幾乎都披露出去。


    很多官員士子,都討論這個決議的影響。會對明年的北直隸,帶來哪些改變。


    至於涿鹿區的民眾,對此大多是歡呼雀躍。


    尤其是占據一半人口的貧困家庭,在知道劉理順在議會上的作為後,對這位為民做主的狀元大加稱讚。


    尤其是他們得知,議會中出身貧困家庭的議員,至少要有半成後。對於所謂的議會,同樣熱心起來。


    不過比較難辦的是,貧困家庭大多沒錢捐納公士,也供不起讀書人。以至於有被選舉權的人都不多,很可能湊不齊議員所需。


    對於這點,一些人的觀點是向皇帝提議,不特意為貧困家庭規定議員數量,秀才舉人等士人,完全能代表他們。


    劉理順則反對這點,在駁斥這些人的觀點後向皇帝上了一本奏疏,建議仿照國初的政策,由地方官府舉薦孝悌力田。


    這些被舉薦的人,自然不是做官。而且授予公士身份,讓他們擁有被選舉權。


    朱由檢對這份奏疏頗為讚賞,認為能解決貧困家庭議員代表的問題,而且能發掘一些人才。


    在和劉宗周等人綜合討論後,他決定道:


    “貧困家庭的議員代表,可以由官府從貧困家庭中,挑選兩倍議員數量的孝悌力田之士,讓當地貧困家庭推選。”


    “選上之後以臨時議員身份履職三年,沒有出現大錯的,朕會賜予公士身份,轉為正式議員,並且擁有以後的議員選舉權。”


    “但是這些人如果發家致富,下一屆就不能作為貧困家庭代表,需要推舉新的孝悌力田。”


    這樣就能保證貧困家庭在議會中一直有代表存在,而且有和官府對話的渠道,不至於走投無路之後,隻能被逼造反。


    而且朱由檢還想到了工商行業,認為某些地方如果工商行業的代表數量不足,同樣能如此推舉議員。


    對於提出這點的劉理順,朱由檢刮目相看。


    尤其是對劉理順在議會上的表現詳細了解後,更認為這個狀元,是個可造之材。


    不管是劉理順是不是利用身份強壓,他能讓有產稅和限田限租政策通過,都表示這是一個意誌堅定、能夠說服他人的人。


    以後建立國會,需要這樣的人才。


    所以朱由檢讓吏部給劉理順記功,並且考核文震孟、史可法等人的工作,給有功官員減磨勘。(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