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察罕的孔貞運,自然不知道張獻忠等人已經和科爾沁部交上手,連冬天都沒閑著——
他們根據皇帝的提示,向這裏的土著交換了滑雪板和雪橇製作方法,派遣人不斷騷擾科爾沁。
科爾沁部苦不堪言,很多北邊的部落,知道江那邊來了一夥大明人,專門和他們為敵。
他們想要驅逐這夥人,卻因為冬天不適合大規模出兵,隻能暫時放棄。
打算開春之後,再調集兵力驅趕他們。
不過開春後黑龍江就能通航,高迎祥等人能得到張同敞支援,到時打得怎麽樣,還要看雙方戰力。
高迎祥對此是不怎麽擔心的,因為大明有水師,再不濟也能控製黑龍江,不讓科爾沁部打過來。
按照皇帝說的堅決打擊建虜、建立統一戰線的方針,他們對於和建虜結盟的科爾沁等部落堅決打擊。
對於沒有依附建虜、甚至和建虜為敵的部落,則是遣使交好,用貿易換取物資。
並且通過交流,獲得了這邊的土著在冬季生活的經驗。成功渡過了冬天,在黑龍江北岸紮下根來。
越來越多的部落知道,黑龍江北岸來了一夥大明人,專門打擊建虜的走狗,對其他部落卻會貿易。
因為這些人帶來的鐵鍋、瓷器、茶葉、大黃等希罕品,很多部落拿出珍藏的皮毛和東珠,選擇和他們交易。
隨軍的護軍校尉和內府監人員,用遠比建虜公平的價格,和這些人展開貿易。
並且約定在開春後,在這裏建立市集。
宣德皇帝撤銷奴兒幹都司後,時隔近二百年,大明的影響力又一次深入黑龍江流域。
這次就不會走了,而是會長久占據——
經過建虜之亂,大明君臣已經認識到,黑龍江一帶確實是成祖所說的“鎖鑰之地”,不能輕易放棄。
成祖相比仁宗和宣宗,確實更有遠見。
——
南邊察罕部中,孔貞運在會見察罕部的權貴後,終於和林丹汗見上麵。
時隔將近一年,孔貞運再次見到林丹汗,發現這個大明冊封的順禮王,沒有了之前的桀驁不馴,以及接受封貢時掩藏的不甘。
他現在整個人醉醺醺的,頗有些認命的意味。
看來,建虜雖然沒有打到這裏,興安嶺故地察罕浩特被劫掠,仍舊給林丹汗帶來很大打擊。
尤其是科爾沁等部落和建虜一起出兵,讓他認識到自己再也不是所有蒙古人的大汗。而是如同建虜所說,隻是所謂的“察哈爾汗”。
這讓致力於恢複祖上偉業的林丹汗,如何能夠忍受。
在無法改變現實的情況下,他選擇用大明皇帝賜下的美酒,喝醉麻痹自己。
接見孔貞運的時候,林丹汗還沒有完全醒酒。但是孔貞運的一句話,讓他一下子醒了過來:
“大汗還想不想成為全蒙古人的大汗?”
“聖上決定幫你!”
林丹汗以為自己沒聽清楚,不敢相信有這樣的美事,張著嘴巴說道:
“大明皇帝願意幫我?”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嗎?”
和大明敵對了這麽多年,林丹汗知道自己即使被封為順禮王,大明也不可能對自己放下戒心。
更是從來沒想過,大明皇帝會幫助自己,成為全蒙古人的大汗。
難道他不知道,草原強盛之後,就會和中原為敵嗎?
心裏懷疑著這件事,林丹汗聽到孔貞運道:
“大汗所獻的察罕部貴女,如今在宮中已經懷孕。”
“聖上頗為高興,不但應她的請求冊封生父為爵士,還派我來草原,幫助一下大汗。”
“這次我帶來的兩千副鐵甲,就是聖上特意從內府監兵仗局撥出的,供大汗和各位爵爺購買。”
“大汗可出錢購買一半,也就是一千副鐵甲。”
“您的鐵槊科諾特十蘇木,可真正成為鐵甲騎兵!”
林丹汗聽到這裏,已經徹底醒酒了,而且也沒有了懷疑。
再多安撫的話,都比不上實實在在的兵器。
大明皇帝願意賣給他鐵甲,還有什麽比這個支持更好的?
有了這些鐵甲,他損失的兵馬,能很快恢複元氣,甚至還會更強,遠遠勝過以前。
不過,大明皇帝隻把兩千副鐵甲賣給他一半,讓他頗不高興,說道:
“大明皇帝是以為我沒錢嗎?隻讓我買一千副?”
“兩千副鐵甲都要賣給我,不能賣給他人!”
孔貞運聽到之後,有些為難地道:
“大汗今日才接見我,有些鐵甲已經賣出去了。”
“要不大汗和他們商量商量,把份額都轉給您?”
林丹汗這下沒話說了,他可不敢在這時候,逼手下把鐵甲份額讓出來。
畢竟他麾下有損失是不假,那些人卻同樣有損失,有的比他還大。
如果他隻顧著補充自己而不管這些,估計他在察罕部中,都會眾叛親離。
所以,他隻能軟磨硬泡、威脅利誘,讓孔貞運請求大明皇帝再拿出一千副鐵甲份額,他可以拿馬匹尤其是戰馬交換。
孔貞運想到皇帝正在組建的騎兵,以及京津公路修建後需求急劇增加的馬車。答應了林丹汗的請求,說是會派人去京城請示——
其實他隻是做個樣子,因為皇帝給他的鐵甲份額,其實是五千副。
這五千副鐵甲,他隻打算賣兩千副給林丹汗,其它三千副他打算私下賣給草原上的貴族,尤其是那些和建虜作戰立下戰功的,鼓勵他們繼續奮勇作戰。
有這五千副鐵甲裝備的鐵甲騎兵為核心,這些草原上的部落,麵對建虜時多少能有點抵抗力。
不至於像這次這樣,很多部落幾乎是望風而逃、任由建虜劫掠。
談妥這件事情後,林丹汗的臉色好看多了,也再一次認識到有大明支持有多好,順義王的日子有多舒服。
像是這次,若非有和大明的貿易支持,他的察罕部被建虜劫掠後幾乎就撐不下去了,隻能去劫掠其他部落,以便渡過冬天。
但是大明皇帝及時派人運送物資貿易,讓他不用去劫掠,就能渡過冬天。
所以他才能安心待在開平,沒有再一次遷徙。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大明皇帝願意讓他買鐵甲,這讓他在戰敗後,能夠迅速恢複兵力,恢複在草原上的威信。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認識到,順禮王的名號不是虛名,而是真的能幫他坐穩汗位。
有了大明皇帝的支持,他說不定真的能成為全蒙古人的大汗,而非像現在這樣隻有察罕部。
心中高興之下,林丹汗同意了孔貞運提到的為皇嬪父親封爵士,還賞了十戶人家,給這個爵士做領民。
這件事情傳出後,越來越多的草原人家,在有了漂亮的女兒後,希望能獻給大明皇帝,受封成為貴族。
大明皇帝在草原上的名聲,也因此傳揚開來。
很多草原人都知道皇帝比大汗還要大,是草原真正的統治者。他會給自己的外戚,冊封爵位、領地和子民。
即使暫時沒有領民的,有爵位帶來的爵祿和貿易配額做依仗,他們也能成為內府監皇店的買辦——
從皇店購買物資,運到草原上販賣。或者直接作為中間人,把貿易配額用出去。
靠著這種貿易,他們很快就能發家,購買到足夠的領民,開辟出自己的領地。
這些外戚為主的買辦,也成了大明皇帝的堅定支持者,成為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根基之一。(本章完)
他們根據皇帝的提示,向這裏的土著交換了滑雪板和雪橇製作方法,派遣人不斷騷擾科爾沁。
科爾沁部苦不堪言,很多北邊的部落,知道江那邊來了一夥大明人,專門和他們為敵。
他們想要驅逐這夥人,卻因為冬天不適合大規模出兵,隻能暫時放棄。
打算開春之後,再調集兵力驅趕他們。
不過開春後黑龍江就能通航,高迎祥等人能得到張同敞支援,到時打得怎麽樣,還要看雙方戰力。
高迎祥對此是不怎麽擔心的,因為大明有水師,再不濟也能控製黑龍江,不讓科爾沁部打過來。
按照皇帝說的堅決打擊建虜、建立統一戰線的方針,他們對於和建虜結盟的科爾沁等部落堅決打擊。
對於沒有依附建虜、甚至和建虜為敵的部落,則是遣使交好,用貿易換取物資。
並且通過交流,獲得了這邊的土著在冬季生活的經驗。成功渡過了冬天,在黑龍江北岸紮下根來。
越來越多的部落知道,黑龍江北岸來了一夥大明人,專門打擊建虜的走狗,對其他部落卻會貿易。
因為這些人帶來的鐵鍋、瓷器、茶葉、大黃等希罕品,很多部落拿出珍藏的皮毛和東珠,選擇和他們交易。
隨軍的護軍校尉和內府監人員,用遠比建虜公平的價格,和這些人展開貿易。
並且約定在開春後,在這裏建立市集。
宣德皇帝撤銷奴兒幹都司後,時隔近二百年,大明的影響力又一次深入黑龍江流域。
這次就不會走了,而是會長久占據——
經過建虜之亂,大明君臣已經認識到,黑龍江一帶確實是成祖所說的“鎖鑰之地”,不能輕易放棄。
成祖相比仁宗和宣宗,確實更有遠見。
——
南邊察罕部中,孔貞運在會見察罕部的權貴後,終於和林丹汗見上麵。
時隔將近一年,孔貞運再次見到林丹汗,發現這個大明冊封的順禮王,沒有了之前的桀驁不馴,以及接受封貢時掩藏的不甘。
他現在整個人醉醺醺的,頗有些認命的意味。
看來,建虜雖然沒有打到這裏,興安嶺故地察罕浩特被劫掠,仍舊給林丹汗帶來很大打擊。
尤其是科爾沁等部落和建虜一起出兵,讓他認識到自己再也不是所有蒙古人的大汗。而是如同建虜所說,隻是所謂的“察哈爾汗”。
這讓致力於恢複祖上偉業的林丹汗,如何能夠忍受。
在無法改變現實的情況下,他選擇用大明皇帝賜下的美酒,喝醉麻痹自己。
接見孔貞運的時候,林丹汗還沒有完全醒酒。但是孔貞運的一句話,讓他一下子醒了過來:
“大汗還想不想成為全蒙古人的大汗?”
“聖上決定幫你!”
林丹汗以為自己沒聽清楚,不敢相信有這樣的美事,張著嘴巴說道:
“大明皇帝願意幫我?”
“天底下有這樣的好事嗎?”
和大明敵對了這麽多年,林丹汗知道自己即使被封為順禮王,大明也不可能對自己放下戒心。
更是從來沒想過,大明皇帝會幫助自己,成為全蒙古人的大汗。
難道他不知道,草原強盛之後,就會和中原為敵嗎?
心裏懷疑著這件事,林丹汗聽到孔貞運道:
“大汗所獻的察罕部貴女,如今在宮中已經懷孕。”
“聖上頗為高興,不但應她的請求冊封生父為爵士,還派我來草原,幫助一下大汗。”
“這次我帶來的兩千副鐵甲,就是聖上特意從內府監兵仗局撥出的,供大汗和各位爵爺購買。”
“大汗可出錢購買一半,也就是一千副鐵甲。”
“您的鐵槊科諾特十蘇木,可真正成為鐵甲騎兵!”
林丹汗聽到這裏,已經徹底醒酒了,而且也沒有了懷疑。
再多安撫的話,都比不上實實在在的兵器。
大明皇帝願意賣給他鐵甲,還有什麽比這個支持更好的?
有了這些鐵甲,他損失的兵馬,能很快恢複元氣,甚至還會更強,遠遠勝過以前。
不過,大明皇帝隻把兩千副鐵甲賣給他一半,讓他頗不高興,說道:
“大明皇帝是以為我沒錢嗎?隻讓我買一千副?”
“兩千副鐵甲都要賣給我,不能賣給他人!”
孔貞運聽到之後,有些為難地道:
“大汗今日才接見我,有些鐵甲已經賣出去了。”
“要不大汗和他們商量商量,把份額都轉給您?”
林丹汗這下沒話說了,他可不敢在這時候,逼手下把鐵甲份額讓出來。
畢竟他麾下有損失是不假,那些人卻同樣有損失,有的比他還大。
如果他隻顧著補充自己而不管這些,估計他在察罕部中,都會眾叛親離。
所以,他隻能軟磨硬泡、威脅利誘,讓孔貞運請求大明皇帝再拿出一千副鐵甲份額,他可以拿馬匹尤其是戰馬交換。
孔貞運想到皇帝正在組建的騎兵,以及京津公路修建後需求急劇增加的馬車。答應了林丹汗的請求,說是會派人去京城請示——
其實他隻是做個樣子,因為皇帝給他的鐵甲份額,其實是五千副。
這五千副鐵甲,他隻打算賣兩千副給林丹汗,其它三千副他打算私下賣給草原上的貴族,尤其是那些和建虜作戰立下戰功的,鼓勵他們繼續奮勇作戰。
有這五千副鐵甲裝備的鐵甲騎兵為核心,這些草原上的部落,麵對建虜時多少能有點抵抗力。
不至於像這次這樣,很多部落幾乎是望風而逃、任由建虜劫掠。
談妥這件事情後,林丹汗的臉色好看多了,也再一次認識到有大明支持有多好,順義王的日子有多舒服。
像是這次,若非有和大明的貿易支持,他的察罕部被建虜劫掠後幾乎就撐不下去了,隻能去劫掠其他部落,以便渡過冬天。
但是大明皇帝及時派人運送物資貿易,讓他不用去劫掠,就能渡過冬天。
所以他才能安心待在開平,沒有再一次遷徙。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大明皇帝願意讓他買鐵甲,這讓他在戰敗後,能夠迅速恢複兵力,恢複在草原上的威信。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認識到,順禮王的名號不是虛名,而是真的能幫他坐穩汗位。
有了大明皇帝的支持,他說不定真的能成為全蒙古人的大汗,而非像現在這樣隻有察罕部。
心中高興之下,林丹汗同意了孔貞運提到的為皇嬪父親封爵士,還賞了十戶人家,給這個爵士做領民。
這件事情傳出後,越來越多的草原人家,在有了漂亮的女兒後,希望能獻給大明皇帝,受封成為貴族。
大明皇帝在草原上的名聲,也因此傳揚開來。
很多草原人都知道皇帝比大汗還要大,是草原真正的統治者。他會給自己的外戚,冊封爵位、領地和子民。
即使暫時沒有領民的,有爵位帶來的爵祿和貿易配額做依仗,他們也能成為內府監皇店的買辦——
從皇店購買物資,運到草原上販賣。或者直接作為中間人,把貿易配額用出去。
靠著這種貿易,他們很快就能發家,購買到足夠的領民,開辟出自己的領地。
這些外戚為主的買辦,也成了大明皇帝的堅定支持者,成為大明在草原上的統治根基之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