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高級官員調整,可以看做是去年調整的延續。
去年掀翻閹黨後,朱由檢趁著權力真空,推動了許多官員任命,其中有不少是任期一年,今年就需要調整的。
趁著這次八月選官,朱由檢打算一並調整,免得朝堂上的官員一直動蕩,無法盡心任事。
登極將近一年後,朱由檢的皇位已經稱得上坐穩,朝堂上的格局也大體穩定,按照他的意誌運轉。
朱由檢有足夠的信心,操持這次選官。
首先是吏部尚書一職,在楊景辰署理數月後,朱由檢在八月選官前,正式批準了房壯麗的辭呈,把他轉為首席資政大臣,負責主持資政院。
楊景辰在廷推時上,毫無疑問地被推舉為吏部尚書,正式成為九卿。
吏部右侍郎董其昌,同樣也遞交了辭呈,轉為資政大臣。
吏部添注右侍郎李若星,被去掉添注二字,成為正式的吏部右侍郎,專督考課磨勘。
空出來的吏部左侍郎,按照吏部兩侍郎必有一個出自翰林院的慣例,在朱由檢的示意下,被群臣廷推南京禮部尚書韓日纘擔任。
此人是朱由檢留任的南京官員,既不屬於東林黨,也稱不上閹黨餘孽。在吏部右侍郎李若星屬於東林黨的情況下,朱由檢讓他擔任吏部左侍郎,專督加銜推升。
吏部之後的戶部,專督軍餉侍郎李起元,因為有病在身實在不能上任,已經被朱由檢轉為資政大臣。
再加上戶部左侍郎一直空缺,朱由檢考慮之後,把兩個職位合二為一,由戶部左侍郎負責軍餉事宜。
這個人選,被朱由檢屬意南京工部尚書李長庚擔任。此人曾在天津督餉,而且曾被推舉為戶部尚書,隻是沒有就任。
朱由檢像對待韓日纘那樣,加正二品議政大臣銜,調到京城戶部——
可以說,在經過將近一年的考察後,被朱由檢認可的南京官員,這次被大規模調換到北京。
禮部變動最小,尚書溫體仁和右侍郎王祚遠沒變。因為附逆被降為署理左侍郎的孟紹虞,在完成拚音和印刷通用規範字表的製定後,去掉了署理二字,重新轉為實任。
兵部尚書袁可立,位置最是穩固。朱由檢登極以來的撫察罕、招海寇等功勞,都有他一份功績。他如今已經是九卿之首,和次輔相當的弼政大臣。
兵部左侍郎閔夢得因為西南戰事,也被繼續留任。畢竟朱燮元準備發動的西南決戰,大體就是按照他的策略。
朱由檢想到這點,就對頂了閔夢得位子的張鶴鳴恨得牙癢癢。此人沒有本事卻謀取川貴總督職位,讓水到渠成的平定奢安之亂向後拖延了兩三年。所以他囑咐逆案審判委員會,把張鶴鳴列入逆案,罰沒非法收入。
空缺的兵部右侍郎,被署理太仆寺卿和兵部右侍郎的秦士文轉任——
此人前段時間在崗位上累倒,朱由檢就是為了酬功,也得把他升官。
再加上秦士文曾擔任宣府巡撫,對北方邊事比較熟悉,和熟悉南方的閔夢得能夠互補,同樣符合條件。
他留下來的太仆寺卿和兵部添注右侍郎,被陳奇瑜繼續署理,在資格足夠後實任。
任命了左右侍郎後,朱由檢就要轉向其它部,但是兵部尚書袁可立,卻堅決要求任命專督京營侍郎,也就是以前的協理京營戎政:
“祖製以尚書、侍郎或右都禦史協理京營戎政,使京營不至太過敗壞。”
“陛下改為專督京營侍郎後,卻一直沒有任命。”
“如今京營之兵,多有虛冒,新設的護軍都尉不能製。”
“請陛下任命專督京營侍郎,或者護軍都尉之上的護軍使。”
對於這個職位一直空缺,文官是很不滿的。他們不允許京營這支力量,不受文官控製。
朱由檢想到曆史上明年發生的己巳之變,覺得無論還會不會發生,京營都需要整訓,至少要有守城能力。
所以他打算嚴加整訓京營,去年任命撫寧侯朱國弼擔任神機營提督,就是在為這個做準備。
但是朱國弼整頓神機營的效果,不能讓他滿意。朱由檢思索之後,覺得還是要用文官打破當前京營的格局,遂道:
“專督京營侍郎,改為京營護軍使,兼任兵部侍郎。”
“袁卿有沒有人選推薦?”
袁可立早就和左副都禦史李邦華商議過,屬意他擔任此職。李邦華聞言立刻站出,陳述治軍方略:
“京營之弊,首在虛冒占役。”
“臣以為當裁虛冒、清占役、補軍伍,使京營的士兵,能按定額滿員。”
“再則節馬差、省馬軍、煉神器、習飛石,使京營之軍,參照新軍編練。”
徐光啟練新軍的事情,京城官員多有關注。如今在訓練了數月後,漸有強軍氣象,得到很多官員稱讚。
李邦華的治軍方略,便有學習新軍之處。再加上他勇於任事,敢提出裁虛冒、清占役,這讓朱由檢頗為讚賞,說道:
“李卿在京營上用心了,這個京營護軍使,朕看你可以勝任。”
“按護軍使推舉辦法,由朝廷九卿廷推,兼任兵部右侍郎。”
把這個職位從之前需要大臣廷推的侍郎,轉為九卿廷推的護軍使,以便能更好把控,以後調換人選。
群臣因為專督京營侍郎一直以來的空缺,急著讓文官擔任此職,所以也沒有糾纏這一點。李邦華在袁可立等人推薦下,成為京營護軍使。
然後他又提議,請求從戶部、兵部、工部各派遣一員主事到京營任職,把錢糧、兵馬、器甲的事情,盡皆由文官負責。
朱由檢雖然覺得這樣或許有好處,卻還是毫不猶豫地否決。他不能讓京營的權力,完全被六部掌握。
對於失望的李邦華,朱由檢安撫道:
“京營護軍使可成立護軍司,與地方護軍府分成三署不同。護軍司仿照錦衣衛南司房,設立司務廳、職官廳、後勤廳、裝備廳、訓練廳,由護軍校尉負責,京營護軍使直管。”
“以後京營的日常事務、官員升降、編製員額、後勤裝備、訓練動員,都要經過護軍司。”
“各廳負責的護軍校尉,和六部相關衙門對接。”
沒有使用文官,而是用文職軍官替代。
李邦華對於這個變通也能接受,欣喜地接受旨意。下決心要整頓好京營,不負皇帝信任。
兵部的職位任命後,剩下的就是刑工二部。刑部尚書侍郎,沒有發生改變。
工部尚書薛鳳翔,繼續得到留任。署理右侍郎的張文鬱,因為建新城的功勞,重新轉為實任。
被朱由檢屬意負責商務司的工部左侍郎,被群臣廷推兩廣總督商周祚擔任。
至此,京城六部的尚書侍郎,終於徹底滿員,再也沒有空缺。
南京六部尚書,在韓日纘和李長庚被調到京城、黃克纘一再請求致仕的情況下,同樣被大規模調換。
黃克纘空出來的南京兵部尚書,被朱由檢屬意的南京戶部尚書崔景榮轉任。
崔景榮空出來的南京戶部尚書,被群臣廷推應天巡撫、也就是現在的江南巡撫李待問轉任。
韓日纘空出來的南京禮部尚書,被群臣廷推曾經擔任此職、此時在京城閑住的錢象坤擔任。
南京刑部尚書潘浚因病離職,被群臣廷推胡應台接任。胡應台是湖廣瀏陽軍籍進士,曾經擔任兩廣總督、南京刑部尚書,如今被重新起複。
李長庚空出來的南京工部尚書,被群臣廷推南京兵部左侍郎張鳳翔擔任。他空出來的位子,被群臣廷推原任陝西巡撫、兵部右侍郎孫居相擔任。
兩人都是屬於東林黨,他們這種做法,讓朱由檢心裏有些不快,讓孫居相仍舊擔任右侍郎,沒有提升品級。
這樣調整下來,南京六部尚書,隻有王在晉沒變,仍舊是南京吏部尚書。
隨後是任期結束、需要調換的督撫。因為陝西戒嚴,三邊總督和延綏巡撫提前就被任命。保定巡撫盧象升、福建巡撫朱一馮,則是確定留任。
兩廣總督商周祚,被推選為工部左侍郎。他空出來的兩廣總督一職,在朱由檢操縱之下,被群臣廷推原任福建巡撫、打贏澎湖海戰的南居益擔任。
江南巡撫李待問,被推選為南京戶部尚書。他空出來的職位,被群臣推舉山東右布政使曹文衡擔任。
此人在年初二月選官時,就被朝廷調任江西左布政使。但因為他在山東幹得太好,被當地百姓挽留。如今八月選官,被再一次升遷,擔任江南巡撫。
雲南巡撫謝存仁,因為黔國公沐啟元暴卒案,被朱由檢認為不稱職。在朱燮元的推薦下,朱由檢操縱推舉,任命袁崇煥擔任。
袁崇煥空出來的川貴五省護軍使,被九卿推舉原任四川巡按、曾經在守衛成都時立功的張論擔任。
湖廣巡撫一職,被改為兩湖總督。之前多次請求回鄉養病的閔洪學,也不知是不是適應了湖廣的氣候,已經不再生病,參與了兩湖總督競聘。
朱由檢因為他在湖廣這一年幹得還算不錯,讓他轉任此職。
新設的湖南巡撫,則被群臣推舉原任浙江巡撫王洽擔任——這又是一位東林黨人。
這些都是到期調換的督撫,還有沒規定任期、卻同樣需要更換的。長城督師王象乾,就是其中一例。
此人已經八十三歲,朱由檢去年就不怎麽願意起複他。但是因為王象乾和草原上的權貴熟悉,擅長招撫他們,所以起用此人。
如今眼看明年就是己巳年,建虜有可能像曆史上那樣,越過草原向長城入侵。朱由檢當然不能繼續留任他,以免誤了大事。
這個總督或督師人選,朱由檢非常慎重,讓袁可立等大臣,推選得力人才。
但是現在的朝廷,實在拿不出符合他需要的統帥人才。袁崇煥、洪承疇兩人朱由檢不敢放在這麽緊要的地方,孫傳庭、盧象升各有要任。陳奇瑜、楊文嶽還在培養。
最終,朱由檢在否決群臣提出的各個人選後,決定讓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兼任長城總督,用這個勤勉任職的官員,整修長城防禦。
他讓秦士文隔一段時間回京任職,匯報整修長城的事情,從京城獲得支援。
最後就是他需要的負責移民的官員,被群臣推舉河南左布政使張夢鯨擔任。此人為官十三任,每任皆有治績,是年初被推薦上來的天下卓異官員。
朱由檢按督撫的規格任命他為左副都禦史和戶部右侍郎,以這兩個身份欽差總督移民,賜下尚方寶劍,負責移民事務。
之前對這個職位不怎麽重視的官員,在聽到這個任命後,都是瞪大眼睛,有些悔之不及——
因為張夢鯨這兩個職銜都沒有加南京二字,被皇帝允許隨時回京匯報,代表著他和秦士文等人一樣其實是京官,隻是在出外差。
隻要移民的事情辦得好,隨時能轉任朝堂高官。
這讓之前對移民的事情畏難、感覺這件事吃力不討好的官員,都有些後悔莫及,沒有積極爭取。
朱由檢則不管他們怎麽想,在確定這些官員任命後,讓內閣和吏部擬旨,催這些人上任——
所有官員都規定了上任截止日期,過期重新任命。
早已來到京中,被皇帝不聞不問的韓爌,在得知這件事情後,更加感到坐蠟。
之前,他因為對自己被起複為次輔不滿、也為了讓皇帝對自己更重視,遲遲沒有上任。而是讓東林黨人尚書,在朝廷營造聲勢。
沒想到他營造的聲勢沒有打動皇帝,反而被皇帝厭惡。甚至專門點出他和李起元,責怪他們不上任。
如今,李起元已經確定患病,被轉任為資政大臣。
他這個次輔來到京城後,既沒有被皇帝轉任,也沒有獲得召見,讓他去內閣上任。
以至於這些日子拜訪他的賓客越來越少,從最初的車水馬龍,轉變為人少馬稀。
所以韓爌的心情,是越來越感到不安,不知皇帝會如何任用自己。
此時此刻,他真是悔不當初,認為自己不應該和當今皇帝玩心眼。
現在,袁可立已經實際成為次輔,甚至擁有首輔的權力。
他就是回到朝堂,也要排在後麵。(本章完)
去年掀翻閹黨後,朱由檢趁著權力真空,推動了許多官員任命,其中有不少是任期一年,今年就需要調整的。
趁著這次八月選官,朱由檢打算一並調整,免得朝堂上的官員一直動蕩,無法盡心任事。
登極將近一年後,朱由檢的皇位已經稱得上坐穩,朝堂上的格局也大體穩定,按照他的意誌運轉。
朱由檢有足夠的信心,操持這次選官。
首先是吏部尚書一職,在楊景辰署理數月後,朱由檢在八月選官前,正式批準了房壯麗的辭呈,把他轉為首席資政大臣,負責主持資政院。
楊景辰在廷推時上,毫無疑問地被推舉為吏部尚書,正式成為九卿。
吏部右侍郎董其昌,同樣也遞交了辭呈,轉為資政大臣。
吏部添注右侍郎李若星,被去掉添注二字,成為正式的吏部右侍郎,專督考課磨勘。
空出來的吏部左侍郎,按照吏部兩侍郎必有一個出自翰林院的慣例,在朱由檢的示意下,被群臣廷推南京禮部尚書韓日纘擔任。
此人是朱由檢留任的南京官員,既不屬於東林黨,也稱不上閹黨餘孽。在吏部右侍郎李若星屬於東林黨的情況下,朱由檢讓他擔任吏部左侍郎,專督加銜推升。
吏部之後的戶部,專督軍餉侍郎李起元,因為有病在身實在不能上任,已經被朱由檢轉為資政大臣。
再加上戶部左侍郎一直空缺,朱由檢考慮之後,把兩個職位合二為一,由戶部左侍郎負責軍餉事宜。
這個人選,被朱由檢屬意南京工部尚書李長庚擔任。此人曾在天津督餉,而且曾被推舉為戶部尚書,隻是沒有就任。
朱由檢像對待韓日纘那樣,加正二品議政大臣銜,調到京城戶部——
可以說,在經過將近一年的考察後,被朱由檢認可的南京官員,這次被大規模調換到北京。
禮部變動最小,尚書溫體仁和右侍郎王祚遠沒變。因為附逆被降為署理左侍郎的孟紹虞,在完成拚音和印刷通用規範字表的製定後,去掉了署理二字,重新轉為實任。
兵部尚書袁可立,位置最是穩固。朱由檢登極以來的撫察罕、招海寇等功勞,都有他一份功績。他如今已經是九卿之首,和次輔相當的弼政大臣。
兵部左侍郎閔夢得因為西南戰事,也被繼續留任。畢竟朱燮元準備發動的西南決戰,大體就是按照他的策略。
朱由檢想到這點,就對頂了閔夢得位子的張鶴鳴恨得牙癢癢。此人沒有本事卻謀取川貴總督職位,讓水到渠成的平定奢安之亂向後拖延了兩三年。所以他囑咐逆案審判委員會,把張鶴鳴列入逆案,罰沒非法收入。
空缺的兵部右侍郎,被署理太仆寺卿和兵部右侍郎的秦士文轉任——
此人前段時間在崗位上累倒,朱由檢就是為了酬功,也得把他升官。
再加上秦士文曾擔任宣府巡撫,對北方邊事比較熟悉,和熟悉南方的閔夢得能夠互補,同樣符合條件。
他留下來的太仆寺卿和兵部添注右侍郎,被陳奇瑜繼續署理,在資格足夠後實任。
任命了左右侍郎後,朱由檢就要轉向其它部,但是兵部尚書袁可立,卻堅決要求任命專督京營侍郎,也就是以前的協理京營戎政:
“祖製以尚書、侍郎或右都禦史協理京營戎政,使京營不至太過敗壞。”
“陛下改為專督京營侍郎後,卻一直沒有任命。”
“如今京營之兵,多有虛冒,新設的護軍都尉不能製。”
“請陛下任命專督京營侍郎,或者護軍都尉之上的護軍使。”
對於這個職位一直空缺,文官是很不滿的。他們不允許京營這支力量,不受文官控製。
朱由檢想到曆史上明年發生的己巳之變,覺得無論還會不會發生,京營都需要整訓,至少要有守城能力。
所以他打算嚴加整訓京營,去年任命撫寧侯朱國弼擔任神機營提督,就是在為這個做準備。
但是朱國弼整頓神機營的效果,不能讓他滿意。朱由檢思索之後,覺得還是要用文官打破當前京營的格局,遂道:
“專督京營侍郎,改為京營護軍使,兼任兵部侍郎。”
“袁卿有沒有人選推薦?”
袁可立早就和左副都禦史李邦華商議過,屬意他擔任此職。李邦華聞言立刻站出,陳述治軍方略:
“京營之弊,首在虛冒占役。”
“臣以為當裁虛冒、清占役、補軍伍,使京營的士兵,能按定額滿員。”
“再則節馬差、省馬軍、煉神器、習飛石,使京營之軍,參照新軍編練。”
徐光啟練新軍的事情,京城官員多有關注。如今在訓練了數月後,漸有強軍氣象,得到很多官員稱讚。
李邦華的治軍方略,便有學習新軍之處。再加上他勇於任事,敢提出裁虛冒、清占役,這讓朱由檢頗為讚賞,說道:
“李卿在京營上用心了,這個京營護軍使,朕看你可以勝任。”
“按護軍使推舉辦法,由朝廷九卿廷推,兼任兵部右侍郎。”
把這個職位從之前需要大臣廷推的侍郎,轉為九卿廷推的護軍使,以便能更好把控,以後調換人選。
群臣因為專督京營侍郎一直以來的空缺,急著讓文官擔任此職,所以也沒有糾纏這一點。李邦華在袁可立等人推薦下,成為京營護軍使。
然後他又提議,請求從戶部、兵部、工部各派遣一員主事到京營任職,把錢糧、兵馬、器甲的事情,盡皆由文官負責。
朱由檢雖然覺得這樣或許有好處,卻還是毫不猶豫地否決。他不能讓京營的權力,完全被六部掌握。
對於失望的李邦華,朱由檢安撫道:
“京營護軍使可成立護軍司,與地方護軍府分成三署不同。護軍司仿照錦衣衛南司房,設立司務廳、職官廳、後勤廳、裝備廳、訓練廳,由護軍校尉負責,京營護軍使直管。”
“以後京營的日常事務、官員升降、編製員額、後勤裝備、訓練動員,都要經過護軍司。”
“各廳負責的護軍校尉,和六部相關衙門對接。”
沒有使用文官,而是用文職軍官替代。
李邦華對於這個變通也能接受,欣喜地接受旨意。下決心要整頓好京營,不負皇帝信任。
兵部的職位任命後,剩下的就是刑工二部。刑部尚書侍郎,沒有發生改變。
工部尚書薛鳳翔,繼續得到留任。署理右侍郎的張文鬱,因為建新城的功勞,重新轉為實任。
被朱由檢屬意負責商務司的工部左侍郎,被群臣廷推兩廣總督商周祚擔任。
至此,京城六部的尚書侍郎,終於徹底滿員,再也沒有空缺。
南京六部尚書,在韓日纘和李長庚被調到京城、黃克纘一再請求致仕的情況下,同樣被大規模調換。
黃克纘空出來的南京兵部尚書,被朱由檢屬意的南京戶部尚書崔景榮轉任。
崔景榮空出來的南京戶部尚書,被群臣廷推應天巡撫、也就是現在的江南巡撫李待問轉任。
韓日纘空出來的南京禮部尚書,被群臣廷推曾經擔任此職、此時在京城閑住的錢象坤擔任。
南京刑部尚書潘浚因病離職,被群臣廷推胡應台接任。胡應台是湖廣瀏陽軍籍進士,曾經擔任兩廣總督、南京刑部尚書,如今被重新起複。
李長庚空出來的南京工部尚書,被群臣廷推南京兵部左侍郎張鳳翔擔任。他空出來的位子,被群臣廷推原任陝西巡撫、兵部右侍郎孫居相擔任。
兩人都是屬於東林黨,他們這種做法,讓朱由檢心裏有些不快,讓孫居相仍舊擔任右侍郎,沒有提升品級。
這樣調整下來,南京六部尚書,隻有王在晉沒變,仍舊是南京吏部尚書。
隨後是任期結束、需要調換的督撫。因為陝西戒嚴,三邊總督和延綏巡撫提前就被任命。保定巡撫盧象升、福建巡撫朱一馮,則是確定留任。
兩廣總督商周祚,被推選為工部左侍郎。他空出來的兩廣總督一職,在朱由檢操縱之下,被群臣廷推原任福建巡撫、打贏澎湖海戰的南居益擔任。
江南巡撫李待問,被推選為南京戶部尚書。他空出來的職位,被群臣推舉山東右布政使曹文衡擔任。
此人在年初二月選官時,就被朝廷調任江西左布政使。但因為他在山東幹得太好,被當地百姓挽留。如今八月選官,被再一次升遷,擔任江南巡撫。
雲南巡撫謝存仁,因為黔國公沐啟元暴卒案,被朱由檢認為不稱職。在朱燮元的推薦下,朱由檢操縱推舉,任命袁崇煥擔任。
袁崇煥空出來的川貴五省護軍使,被九卿推舉原任四川巡按、曾經在守衛成都時立功的張論擔任。
湖廣巡撫一職,被改為兩湖總督。之前多次請求回鄉養病的閔洪學,也不知是不是適應了湖廣的氣候,已經不再生病,參與了兩湖總督競聘。
朱由檢因為他在湖廣這一年幹得還算不錯,讓他轉任此職。
新設的湖南巡撫,則被群臣推舉原任浙江巡撫王洽擔任——這又是一位東林黨人。
這些都是到期調換的督撫,還有沒規定任期、卻同樣需要更換的。長城督師王象乾,就是其中一例。
此人已經八十三歲,朱由檢去年就不怎麽願意起複他。但是因為王象乾和草原上的權貴熟悉,擅長招撫他們,所以起用此人。
如今眼看明年就是己巳年,建虜有可能像曆史上那樣,越過草原向長城入侵。朱由檢當然不能繼續留任他,以免誤了大事。
這個總督或督師人選,朱由檢非常慎重,讓袁可立等大臣,推選得力人才。
但是現在的朝廷,實在拿不出符合他需要的統帥人才。袁崇煥、洪承疇兩人朱由檢不敢放在這麽緊要的地方,孫傳庭、盧象升各有要任。陳奇瑜、楊文嶽還在培養。
最終,朱由檢在否決群臣提出的各個人選後,決定讓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兼任長城總督,用這個勤勉任職的官員,整修長城防禦。
他讓秦士文隔一段時間回京任職,匯報整修長城的事情,從京城獲得支援。
最後就是他需要的負責移民的官員,被群臣推舉河南左布政使張夢鯨擔任。此人為官十三任,每任皆有治績,是年初被推薦上來的天下卓異官員。
朱由檢按督撫的規格任命他為左副都禦史和戶部右侍郎,以這兩個身份欽差總督移民,賜下尚方寶劍,負責移民事務。
之前對這個職位不怎麽重視的官員,在聽到這個任命後,都是瞪大眼睛,有些悔之不及——
因為張夢鯨這兩個職銜都沒有加南京二字,被皇帝允許隨時回京匯報,代表著他和秦士文等人一樣其實是京官,隻是在出外差。
隻要移民的事情辦得好,隨時能轉任朝堂高官。
這讓之前對移民的事情畏難、感覺這件事吃力不討好的官員,都有些後悔莫及,沒有積極爭取。
朱由檢則不管他們怎麽想,在確定這些官員任命後,讓內閣和吏部擬旨,催這些人上任——
所有官員都規定了上任截止日期,過期重新任命。
早已來到京中,被皇帝不聞不問的韓爌,在得知這件事情後,更加感到坐蠟。
之前,他因為對自己被起複為次輔不滿、也為了讓皇帝對自己更重視,遲遲沒有上任。而是讓東林黨人尚書,在朝廷營造聲勢。
沒想到他營造的聲勢沒有打動皇帝,反而被皇帝厭惡。甚至專門點出他和李起元,責怪他們不上任。
如今,李起元已經確定患病,被轉任為資政大臣。
他這個次輔來到京城後,既沒有被皇帝轉任,也沒有獲得召見,讓他去內閣上任。
以至於這些日子拜訪他的賓客越來越少,從最初的車水馬龍,轉變為人少馬稀。
所以韓爌的心情,是越來越感到不安,不知皇帝會如何任用自己。
此時此刻,他真是悔不當初,認為自己不應該和當今皇帝玩心眼。
現在,袁可立已經實際成為次輔,甚至擁有首輔的權力。
他就是回到朝堂,也要排在後麵。(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