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不得!使不得!”


    聽到孫傳庭的想法,陳奇瑜急忙勸阻道。


    萬一讓百姓知道了孫傳庭的想法,有可能立刻造反——


    畢竟這個年頭,哪有百姓願意當軍戶啊!


    陝西邊軍是什麽待遇,陝西的百姓都知道。


    那是比他們都要慘,前幾年就開始逃亡了!


    所以,陳奇瑜聽到孫傳庭要把整個陝西改為都司衛所,慌得他急忙勸阻,製止他的想法。


    畢竟他作為軍籍進士,知道外麵的人對軍戶怎麽看。


    但是孫傳庭這個想法,卻是深思熟慮。


    家中世襲百戶的他,對衛所製度最熟悉。認為如果衛所製嚴格執行的話,能像國初那樣,練出一支強軍。


    所以他對衛所製度的改變非常關注,對皇帝仿照軍民府設立軍民衛,可以說極為關心。


    前些時日,皇帝又一次提到軍民衛,並且決定在海外設立安東都司和安東護軍府後,他覺得這種措施,很適合開拓海外。


    得知陝西的主要移民方向就是安東都護府後,他心中就產生了在陝西建立都護府的想法,此時向陳奇瑜仔細道來:


    “陝西改成都護府,是為了方便民眾遷徙。”


    “以一個縣為一衛,下設千戶所、百戶所。一縣有多少戶,那是一目了然。”


    “陝西遷出去多少衛所戶口,安東又收到多少,都會有個準數。”


    “不至於讓民眾自行遷徙,完全自生自滅。”


    陳奇瑜聽他這麽解釋,知道孫傳庭把陝西衛所化的決定下,懷著的是對百姓的大仁。


    是的,就像孫傳庭所說,讓民眾自行遷徙,就是自生自滅。


    遷移出去多少、路上死了多少,可能完全就是一筆糊塗賬,沒有人能說清。


    組成衛所那就不一樣了,每個衛所有多少戶,又有多少人口,都需要統計清楚。遷移路上死的人太多,衛所軍官可能受罰不說,將來在海外開拓時,他們的手下也比不過其他人。


    所以陳奇瑜知道,這是個可行的辦法,能夠讓更多的人活下來。


    但他更是知道,百姓不會理解,在知道自己被征發為軍戶後,有可能立刻造反:


    “衛所軍戶,那可是世代受苦啊!”


    “難道孫製台不擔心,百姓知道後造反?”


    孫傳庭冷酷地道:


    “造反又能如何?”


    “有的是想當軍官的人鎮壓!”


    “朝廷世官世爵,哪個不想得到?”


    是的,這就是孫傳庭把整個陝西衛所化的底氣。


    軍戶是在受苦,但是世襲的軍官,那就是世代富貴了。


    世襲振武衛百戶的孫傳庭,非常清楚這一點。


    更別說皇帝要把世官改為世爵,冊封領地爵位,這讓衛所軍官,無疑更受歡迎。


    孫傳庭可以肯定,年初他通過武道大會招攬的武人,會很希望做世官。如果有災民想造反,這些被他任命為縣尉、巡檢的武人,會很積極鎮壓他們。


    提高這些人的地位,把整個陝西軍事化管理,也是他想成立陝西都護府的原因。


    陳奇瑜聽到孫傳庭的一整套想法,知道這位比他還小三歲、卻被皇帝重用的年輕人,確實是個幹才,敢為旁人所不為。也難怪被皇帝如此看重,三十六歲就摸到了總督高位。


    這讓他心中自愧不如,又問道:


    “製台如此,就沒想過以後嗎?”


    “須知把整個陝西改為都司衛所,會牽涉到多少人。”


    孫傳庭默然無語,過了好一會兒,才拱手對著京城方向,說道:


    “孫某世受皇恩,又肩負如此重任。惟有赤心報國,方能報陛下萬一。”


    “至於其它的那就不必想了,陛下若明白我的忠心,會給我留個紫閣席位!”


    對當今皇帝的信任,也是孫傳庭敢這樣做的原因。


    他相信明辨是非的皇帝,將來一定不會吝嗇個紫閣席位給自己。


    那樣無論自己受到多少毀譽,後代的富貴都能有個保障,最差也有振武衛的百戶能承襲。


    想著皇帝的軍民衛政策,孫傳庭道:


    “把縣改為軍民衛,也不見得有多少百姓會反對。”


    “畢竟軍民衛裏麵不但有軍戶,還有民戶存在。除了需要服役,和其他民戶沒差別。”


    “隻要向百姓解釋清楚,他們不會因為被編入衛所就造反。”


    陳奇瑜知道這件事,但他更是知道,這種事很難解釋清。一旦被有心人鼓動,那些不明所以的民眾,就可能會因為編入衛所造反。


    所以他搖頭道:


    “製台把事情想的太簡單!”


    “這種事解釋不清的,要不然東寧衛、金角衛那邊,為何沒有多少百姓主動前去?”


    “除了走投無路的,誰願意前往海外,還是編入衛所?”


    孫傳庭道:


    “所以我這次把陝西所有人,都編入都司衛所。”


    “他們知道軍民衛的民戶和以前沒有差別後,就不會心懷抵製了。”


    陳奇瑜道:


    “衛所的民戶要服兵役,怎麽沒有差別?”


    孫傳庭道:


    “朝廷哪需要這麽多人當兵?就是開拓海外也不需要!”


    “我打算把他們編為工兵,同樣視為服兵役。”


    “用這些工兵去修路,再向他們發糧餉,實際和以工代賑沒有多大區別。”


    “到了海外也是如此,讓他們屯田墾荒,同樣視為服兵役。”


    “挑選精銳之士,負責海外開拓。”


    這一整套措施,讓陳奇瑜越來越認識到,孫傳庭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真打算這樣辦。


    所以他提出了,最緊要的問題:


    “那些大戶、士紳,孫製台打算怎麽辦?”


    “能夠影響輿論,向災民解釋政策的,終歸還是他們啊!”


    整個陝西衛所化,影響最大的是富戶。


    陝西的災荒再大,一時也影響不到他們。


    但是整個陝西的民眾都被編入衛所,是在挖他們的根基。


    畢竟民眾都編入衛所裏麵了,誰給他們種地?


    即使他們的土地不被收入衛所,也會讓他們極力反對。


    但是陳奇瑜沒想到的是,孫傳庭不但盯上了整個陝西的民眾,還盯上了他們的土地,說道:


    “陝西這邊的政策,我打算效仿遼東,以後實行井田製。”


    “所有的土地屯田,實行統一管理。”


    “願意遷移去海外的,一畝土地換取海外十畝土地。”


    “不願去海外的,每年給他們一成土地做利息,在旱災結束後結算,重新分配土地。”


    陳奇瑜聽到這些話,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麽是好了——


    孫傳庭這是揣摩清楚了皇帝的所有政策,並且打算實施。


    當今皇帝知道後,一定會極力支持。


    很多朝堂官員,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


    畢竟實行井田製,是很多儒生的心願。


    在遼東那邊初步實行井田,統一開墾土地後。想必有更多的儒生,願意看到有地方實行井田。


    反對實施的人,可能大多是出自陝西的鄉紳。他們是現有局麵的受益者,不願做任何改變。


    想到皇帝向自己提過的一個想法,陳奇瑜道:


    “製台有沒有想過,把陝西鄉紳也拉進來?”


    “陛下曾考慮過,在陝西這邊民亂無法控製後,授權進士、舉人等有功名的人組建民團穩定地方。”


    “製台要成立都司和護軍府,那就更簡單了,可以讓這些人召集民眾,授予千戶、百戶。”


    “也可以根據他們提供的土地,授予護軍校尉。”


    這種組建民團的辦法,更合陳奇瑜的心意。用鄉紳對付流民,他覺得更加實際點。


    孫傳庭設立的都護府,原本是沒打算為這些鄉紳留位置的。他想的是大力清屯,清理被豪強地主侵吞的屯田。


    這樣他就能收獲一批土地,甚至處罰鄉紳,讓他們上繳糧食。


    但是陳奇瑜說的皇帝想法,也讓他不得不認真對待:


    “讓鄉紳擔任軍官和護軍,確有可行之處。”


    “就怕有些人不願遷徙,用得到的權勢抵製啊!”


    相比一無所有的貧民來說,這些地主鄉紳,更不願意遷徙。


    畢竟海外說得再好,在他們看來也是蠻荒之地。他們有家有業,不需要像貧民一樣遷徙。


    所以孫傳庭才沒把目光放在他們身上,而是更看重民間武人——


    畢竟他們以前幾乎是一無所有,收買起來更容易。


    陳奇瑜隻是轉述皇帝的想法,聽到孫傳庭有疑慮後,便沒有繼續再說。畢竟他和孫傳庭一樣是山西人,和陝西的士紳無關。


    無論要不要對陝西的士紳下狠手,孫傳庭都決定清理陝西的軍屯,根據國初原額,征集相應糧草。把那些士紳的罪名定下來,以後讓他們更服帖。


    同時,孫傳庭提出了一個請求,讓陳奇瑜轉達:


    “陝西各支宗室,最要緊的是秦藩。”


    “請陳少卿向陛下轉達,讓秦藩盡快移藩。”


    “以秦藩積蓄的錢糧,足以讓陝西災民撐過今年,並且開始搬遷。”


    “臣不求朝廷能撥來多少錢糧,隻求遷走秦藩!”


    把秦藩的錢糧視為囊中之物、這次救災的關鍵。


    陳奇瑜默然點頭,帶著孫傳庭請求設立陝西都護府的奏疏,以及陝西官員的救災奏疏,開始返回京城。


    至於隴海公路,他現在是不打算考察了。因為按孫傳庭所說,中原是天下中心,無論如何不能亂起來。所以陝西的災民最好是全部走山西去海外,而非讓他們走中原。


    所以陳奇瑜從陝西入山西,走山西南麵的驛道去太原,然後向京城回返。(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