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瑜之前在陝西擔任按察副使,對陝西的情況還是有所了解的。
聽到朱童蒙的訴苦,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陛下在去年就豁免了陝西今年的稅收,朱撫台要監察好這件事,不要讓地方官吏去收夏糧。”
“秋糧已經絕收,陝西的百姓隻能靠夏糧活下去了。”
“這是我在離京前,陛下一再囑咐的。”
朱童蒙早就接到過這個旨意,當時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如今被陳奇瑜再次提起,他才認識到皇帝真的有遠見,佩服道:
“陛下明見萬裏,體恤陝西災民。”
“但是陝西今年的情況,是不賑災不行啊!”
“夏糧和秋糧都免征,官府靠什麽賑災?”
陳奇瑜出發前明確得到旨意,回應道:
“陛下已經在南洋,采購了價值百萬兩銀子的糧食。”
“但是陝西的情況朱撫台應該知道,糧食運到北直隸海邊,也很難運到陝西。”
“所以陛下的旨意是,陝西這邊移民,把災民遷移到海邊。”
“一路沿著驛道,設立各個賑濟點。”
朱童蒙聽得“啊”了一聲,萬萬沒想到皇帝要這麽做。
慌得他急忙說道:
“不至於此!”
“不至於此啊!”
“陝西的情況雖然困難,卻沒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沒必要遷移災民。”
“要是戶口少了,地方官可不答應啊!”
戶口多少是官員的主要考核指標之一,還是收稅的依據。
無論哪個地方官,都不願治下戶口減少。
至於各地亂跑的流民,他們大部分根本不在戶口上。
畢竟大明估測人口近兩億,實際統計上的,隻有九百八十多萬戶、五千一百多萬口。
所以陳奇瑜聽到朱童蒙的說法,輕笑道:
“朱撫台這就欺我了!”
“戶口上有多少問題,難道撫台不知?”
“無論在不在戶口上,災民都要吃飯。”
“朝廷不賑濟的話,這些人就可能被人鼓動作亂。”
“到時候朝廷問起罪來,板子可是要落在你頭上。”
“難道這個時候,朱撫台還要幫他們瞞戶口?”
朱童蒙這下沒話說了,因為朝廷的旨意,已經明說了以戡亂救災為第一要務。如果他的治下發生動亂,就算平定下去,也要被朝廷問罪。
所以他心裏是支持把災民移走的,但是作為地方官員,為了讓治下官員好好幹,他不能不說幾句:
“戶口少了,來年的稅收就會少。”
“我就怕這個旨意下去,有些官吏不配合啊!”
“沒有了人口,來年他們往哪裏收稅?”
陳奇瑜冷哼一聲,說道:
“還想著來年收稅!”
“告訴你,不可能!”
“陛下在臨行前告訴我,陝西未來十幾年,都可能發生旱災。”
“隻要旱情嚴重到一定程度,陛下就打算免稅。”
“陝西最重要的是預防動亂,而非收繳稅賦!”
對皇帝這個預測,陳奇瑜之前不敢信。但是皇帝今年的旱災預測成功後,他是不敢不信了。
而且若不是遇到這樣大的旱災,皇帝又何必一直免稅?
畢竟免除稅賦後,朝廷還需要撥款養活陝西官吏。
朱童蒙同樣如此,他在聽到陳奇瑜的說法後,徹底明白皇帝為何一定要移民了。
如果隻是一兩年的旱災,朝廷還能勉強運來糧食賑濟。持續十幾年的旱災,那是非移民不可了。
朝廷再有錢財,也不可能一直往陝西運糧,救濟這裏災民。
更何況,朝廷現在的錢糧很緊張,九邊欠餉都沒有完全解決。
心中對皇帝的預測有疑慮,但是朱童蒙卻不敢說出來。畢竟皇帝這時候,已成功預測了今年的陝西旱災。
所以他隻能一再訴苦,訴說地方官吏的為難。
陳奇瑜聽得皺眉,看著朱童蒙道:
“朱撫台,你莫非是覺得我好言好語,就覺得能抵製朝廷的命令?”
“實話告訴你,我對你之所以這麽客氣,不是因為你是上官。而是臨行之前,陛下說了一段話。”
“說你當年前往遼東,在那個情況下為熊廷弼說話,是有勇氣、有責任心的。”
“尤其是‘數十萬生靈皆廷弼一人所留’這句話,最被陛下讚賞,認為你心裏麵有百姓。”
“所以無論你怎麽受東林黨人攻擊,陛下都一直留用你。”
“怎麽你在現在這樣的時候,還一直為官吏說話?”
“旱災之下百姓如何,你心裏難道沒數嗎?”
朱童蒙聞聽此言,一時汗流浹背,而後又熱淚盈眶,明白了自己在閹黨倒台的大形勢下,自己一直被留用的原因。
想到前幾年的所作所為,再想到這幾年的蠅營狗苟、為魏忠賢建的生祠,朱童蒙一時泣不成聲,麵向京城伏地道:
“陛下……”
“臣……有愧啊!”
陳奇瑜默然不語,讓隨從取來了自己攜帶的一匣文書。
這都是臨行之前,皇帝讓他轉交給朱童蒙的,都是東林黨彈劾朱童蒙奏疏。
可以說,朱童蒙是被留用的閹黨餘孽中,被彈劾最多的一位。
畢竟他建祠的罪行實實在在,而且也沒有什麽特別顯著的大功績。但凡東林黨人想挑事,都會彈劾他一下。
朱童蒙看到這些文書,更加明白了皇帝留用自己的壓力有多大。自己被皇帝如此恩遇,不思報效皇帝,反而為地方官吏考慮,實在是豬油蒙了心。
所以他跪在地上,恭敬道:
“陛下還有什麽旨意,臣一定竭盡全力。”
陳奇瑜見他這個態度,心中暗自點頭,說道:
“聖諭:朱童蒙守邊有功,蔭一子東寧衛百戶。若辦好移民之事,可轉為海外世爵。”
“這是陛下的口諭,也是對你的許諾。”
“隻要你能辦好移民這件事,將來能不能成為諸侯不好說,一個封地百裏的男爵,那是可以肯定的。”
“海外都是戒嚴區,陛下能一言而決,是否能夠兌現,朱撫台應該知道!”
海外分封的事情,朱童蒙是有所耳聞的。畢竟韓王移封海外這件事,陝西的高層官員現在都知道。
聽到皇帝為自己蔭一子百戶,以後還有可能獲得世爵。即使他看不上海外的土地,也不由銘感於心——
畢竟這可是封爵,他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
所以他現在對皇帝,是發自內心地擁戴。下決心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要辦好移民。
隻是想到自己的任期即將到期,朱童蒙期期艾艾地道:
“陳少卿,想必你也知道,延綏巡撫今年要更換。”
“這個職位的候選人,已經接到通知書寫施政綱要,也包括我在內。”
“正因為這個,我才不想有大動作。而且我即使想做,地方官員也不聽話——”
“他們都覺得如今東林黨當道,我這個延綏巡撫,今年是不可能留任的。”
“你看這件事情,陛下有何旨意?”
任期即將結束,而且留任的可能性極小,這是朱童蒙不願操心移民這件事的原因。
畢竟他都要離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要民變不在他離任前爆發就行。
陳奇瑜聽到他的顧慮,笑著道:
“這點不用擔心,陛下在推動陝西戒嚴。”
“如果戒嚴成功,會繼續任命你擔任延綏巡撫。”
“如果戒嚴沒成功,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陛下打算讓我競選延綏巡撫。”
“這次來到陝西,就是向朱撫台求助來了。”
“寫施政綱要的事情,還需要朱撫台幫忙!”
“走了這一遭後,我也算是對陝西情況最了解的朝堂大臣了。”
有些自嘲地笑著,陳奇瑜實在沒想到,陝西的旱災這麽嚴重。否則他在皇帝說出這個想法時絕對不會接受,甚至會極力推辭。
隻恨自己當時被巡撫的位子迷了眼,隻看到了升職。
朱童蒙聽到之後,臉上擠出了笑容,強笑道:
“恭喜陳少卿了!”
“你有什麽需求,朱某都會安排!”
陳奇瑜的笑容同樣有些勉強,說道:
“延綏什麽樣子,朱撫台是最清楚。”
“如今這個時候,說實話我是不願來的。”
“現在我就希望,陝西大旱的消息傳到京城後,陝西能順利成為戒嚴區。”
“這樣朱撫台就能繼續立功,我也不用挑這副重擔。”
來陝西的路上,陳奇瑜對陝西的惡劣情況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但是真正見到後,他才發覺自己還是低估了這場旱災。
畢竟禾苗盡枯,已經確定是絕收。今年秋天的糧食,那是一粒都收不上來。
隻要夏糧吃完,災民得不到賑濟的情況下就會生亂。賑災和移民的事情,現在就要準備。
想著這裏麵的難處,陳奇瑜向朱童蒙道:
“移民的事情,不但關係陝西,還關係到海外。”
“陛下的意思是,陝西的災民盡量向海外遷徙。”
“為了安置移民,陛下命令韓王、江陵公、寧遠伯去海外開國,還決定設立安東巡撫,如今由駐朝大臣洪承疇兼任。”
“如果陝西戒嚴沒在朝堂上通過,陛下對朱撫台的下一個任命,就是安東巡撫——”
“畢竟海外是戒嚴區,陛下可直接任命官員。”
“陝西移民的事情,還是離不開朱撫台!”
朱童蒙聽到這個許諾,知道自己和陝西移民是分不開了,皇帝就是要用他去辦這件事。
雖然他不願前往海外,但是皇帝的看重、以及朝中東林黨的彈劾,讓他知道自己隻要還想當官,就隻有這條道路可選——
否則在東林黨反對下,朝廷需要廷推的職位,他都別想擔任。
想到完成移民的男爵封賞,朱童蒙覺得無論如何要拚一把,給子孫留個富貴、讓自己列入宗廟。(本章完)
聽到朱童蒙的訴苦,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陛下在去年就豁免了陝西今年的稅收,朱撫台要監察好這件事,不要讓地方官吏去收夏糧。”
“秋糧已經絕收,陝西的百姓隻能靠夏糧活下去了。”
“這是我在離京前,陛下一再囑咐的。”
朱童蒙早就接到過這個旨意,當時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如今被陳奇瑜再次提起,他才認識到皇帝真的有遠見,佩服道:
“陛下明見萬裏,體恤陝西災民。”
“但是陝西今年的情況,是不賑災不行啊!”
“夏糧和秋糧都免征,官府靠什麽賑災?”
陳奇瑜出發前明確得到旨意,回應道:
“陛下已經在南洋,采購了價值百萬兩銀子的糧食。”
“但是陝西的情況朱撫台應該知道,糧食運到北直隸海邊,也很難運到陝西。”
“所以陛下的旨意是,陝西這邊移民,把災民遷移到海邊。”
“一路沿著驛道,設立各個賑濟點。”
朱童蒙聽得“啊”了一聲,萬萬沒想到皇帝要這麽做。
慌得他急忙說道:
“不至於此!”
“不至於此啊!”
“陝西的情況雖然困難,卻沒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沒必要遷移災民。”
“要是戶口少了,地方官可不答應啊!”
戶口多少是官員的主要考核指標之一,還是收稅的依據。
無論哪個地方官,都不願治下戶口減少。
至於各地亂跑的流民,他們大部分根本不在戶口上。
畢竟大明估測人口近兩億,實際統計上的,隻有九百八十多萬戶、五千一百多萬口。
所以陳奇瑜聽到朱童蒙的說法,輕笑道:
“朱撫台這就欺我了!”
“戶口上有多少問題,難道撫台不知?”
“無論在不在戶口上,災民都要吃飯。”
“朝廷不賑濟的話,這些人就可能被人鼓動作亂。”
“到時候朝廷問起罪來,板子可是要落在你頭上。”
“難道這個時候,朱撫台還要幫他們瞞戶口?”
朱童蒙這下沒話說了,因為朝廷的旨意,已經明說了以戡亂救災為第一要務。如果他的治下發生動亂,就算平定下去,也要被朝廷問罪。
所以他心裏是支持把災民移走的,但是作為地方官員,為了讓治下官員好好幹,他不能不說幾句:
“戶口少了,來年的稅收就會少。”
“我就怕這個旨意下去,有些官吏不配合啊!”
“沒有了人口,來年他們往哪裏收稅?”
陳奇瑜冷哼一聲,說道:
“還想著來年收稅!”
“告訴你,不可能!”
“陛下在臨行前告訴我,陝西未來十幾年,都可能發生旱災。”
“隻要旱情嚴重到一定程度,陛下就打算免稅。”
“陝西最重要的是預防動亂,而非收繳稅賦!”
對皇帝這個預測,陳奇瑜之前不敢信。但是皇帝今年的旱災預測成功後,他是不敢不信了。
而且若不是遇到這樣大的旱災,皇帝又何必一直免稅?
畢竟免除稅賦後,朝廷還需要撥款養活陝西官吏。
朱童蒙同樣如此,他在聽到陳奇瑜的說法後,徹底明白皇帝為何一定要移民了。
如果隻是一兩年的旱災,朝廷還能勉強運來糧食賑濟。持續十幾年的旱災,那是非移民不可了。
朝廷再有錢財,也不可能一直往陝西運糧,救濟這裏災民。
更何況,朝廷現在的錢糧很緊張,九邊欠餉都沒有完全解決。
心中對皇帝的預測有疑慮,但是朱童蒙卻不敢說出來。畢竟皇帝這時候,已成功預測了今年的陝西旱災。
所以他隻能一再訴苦,訴說地方官吏的為難。
陳奇瑜聽得皺眉,看著朱童蒙道:
“朱撫台,你莫非是覺得我好言好語,就覺得能抵製朝廷的命令?”
“實話告訴你,我對你之所以這麽客氣,不是因為你是上官。而是臨行之前,陛下說了一段話。”
“說你當年前往遼東,在那個情況下為熊廷弼說話,是有勇氣、有責任心的。”
“尤其是‘數十萬生靈皆廷弼一人所留’這句話,最被陛下讚賞,認為你心裏麵有百姓。”
“所以無論你怎麽受東林黨人攻擊,陛下都一直留用你。”
“怎麽你在現在這樣的時候,還一直為官吏說話?”
“旱災之下百姓如何,你心裏難道沒數嗎?”
朱童蒙聞聽此言,一時汗流浹背,而後又熱淚盈眶,明白了自己在閹黨倒台的大形勢下,自己一直被留用的原因。
想到前幾年的所作所為,再想到這幾年的蠅營狗苟、為魏忠賢建的生祠,朱童蒙一時泣不成聲,麵向京城伏地道:
“陛下……”
“臣……有愧啊!”
陳奇瑜默然不語,讓隨從取來了自己攜帶的一匣文書。
這都是臨行之前,皇帝讓他轉交給朱童蒙的,都是東林黨彈劾朱童蒙奏疏。
可以說,朱童蒙是被留用的閹黨餘孽中,被彈劾最多的一位。
畢竟他建祠的罪行實實在在,而且也沒有什麽特別顯著的大功績。但凡東林黨人想挑事,都會彈劾他一下。
朱童蒙看到這些文書,更加明白了皇帝留用自己的壓力有多大。自己被皇帝如此恩遇,不思報效皇帝,反而為地方官吏考慮,實在是豬油蒙了心。
所以他跪在地上,恭敬道:
“陛下還有什麽旨意,臣一定竭盡全力。”
陳奇瑜見他這個態度,心中暗自點頭,說道:
“聖諭:朱童蒙守邊有功,蔭一子東寧衛百戶。若辦好移民之事,可轉為海外世爵。”
“這是陛下的口諭,也是對你的許諾。”
“隻要你能辦好移民這件事,將來能不能成為諸侯不好說,一個封地百裏的男爵,那是可以肯定的。”
“海外都是戒嚴區,陛下能一言而決,是否能夠兌現,朱撫台應該知道!”
海外分封的事情,朱童蒙是有所耳聞的。畢竟韓王移封海外這件事,陝西的高層官員現在都知道。
聽到皇帝為自己蔭一子百戶,以後還有可能獲得世爵。即使他看不上海外的土地,也不由銘感於心——
畢竟這可是封爵,他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
所以他現在對皇帝,是發自內心地擁戴。下決心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要辦好移民。
隻是想到自己的任期即將到期,朱童蒙期期艾艾地道:
“陳少卿,想必你也知道,延綏巡撫今年要更換。”
“這個職位的候選人,已經接到通知書寫施政綱要,也包括我在內。”
“正因為這個,我才不想有大動作。而且我即使想做,地方官員也不聽話——”
“他們都覺得如今東林黨當道,我這個延綏巡撫,今年是不可能留任的。”
“你看這件事情,陛下有何旨意?”
任期即將結束,而且留任的可能性極小,這是朱童蒙不願操心移民這件事的原因。
畢竟他都要離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要民變不在他離任前爆發就行。
陳奇瑜聽到他的顧慮,笑著道:
“這點不用擔心,陛下在推動陝西戒嚴。”
“如果戒嚴成功,會繼續任命你擔任延綏巡撫。”
“如果戒嚴沒成功,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陛下打算讓我競選延綏巡撫。”
“這次來到陝西,就是向朱撫台求助來了。”
“寫施政綱要的事情,還需要朱撫台幫忙!”
“走了這一遭後,我也算是對陝西情況最了解的朝堂大臣了。”
有些自嘲地笑著,陳奇瑜實在沒想到,陝西的旱災這麽嚴重。否則他在皇帝說出這個想法時絕對不會接受,甚至會極力推辭。
隻恨自己當時被巡撫的位子迷了眼,隻看到了升職。
朱童蒙聽到之後,臉上擠出了笑容,強笑道:
“恭喜陳少卿了!”
“你有什麽需求,朱某都會安排!”
陳奇瑜的笑容同樣有些勉強,說道:
“延綏什麽樣子,朱撫台是最清楚。”
“如今這個時候,說實話我是不願來的。”
“現在我就希望,陝西大旱的消息傳到京城後,陝西能順利成為戒嚴區。”
“這樣朱撫台就能繼續立功,我也不用挑這副重擔。”
來陝西的路上,陳奇瑜對陝西的惡劣情況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但是真正見到後,他才發覺自己還是低估了這場旱災。
畢竟禾苗盡枯,已經確定是絕收。今年秋天的糧食,那是一粒都收不上來。
隻要夏糧吃完,災民得不到賑濟的情況下就會生亂。賑災和移民的事情,現在就要準備。
想著這裏麵的難處,陳奇瑜向朱童蒙道:
“移民的事情,不但關係陝西,還關係到海外。”
“陛下的意思是,陝西的災民盡量向海外遷徙。”
“為了安置移民,陛下命令韓王、江陵公、寧遠伯去海外開國,還決定設立安東巡撫,如今由駐朝大臣洪承疇兼任。”
“如果陝西戒嚴沒在朝堂上通過,陛下對朱撫台的下一個任命,就是安東巡撫——”
“畢竟海外是戒嚴區,陛下可直接任命官員。”
“陝西移民的事情,還是離不開朱撫台!”
朱童蒙聽到這個許諾,知道自己和陝西移民是分不開了,皇帝就是要用他去辦這件事。
雖然他不願前往海外,但是皇帝的看重、以及朝中東林黨的彈劾,讓他知道自己隻要還想當官,就隻有這條道路可選——
否則在東林黨反對下,朝廷需要廷推的職位,他都別想擔任。
想到完成移民的男爵封賞,朱童蒙覺得無論如何要拚一把,給子孫留個富貴、讓自己列入宗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