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澳和香江島自由貿易區設置的事情,最先得到消息的不是商人,而是耶穌會傳教士。


    有大學士徐光啟等信徒在朝中,耶穌會消息很靈通。在看到皇帝製定的自貿區政策後,他們頓時緊張起來。


    因為他們發現,在皇帝對自貿區的設置中,根本沒有他們的位置——


    他們在香山澳擁有的一切,都不被皇帝承認。


    “西班牙國王曾為香山澳賜名‘中國的上帝聖名之城’,但是中國皇帝不承認,現在要收回去設立自由貿易區,這可如何是好?”


    看著有關自貿區的消息,中國傳教團監督龍華民,有些驚慌地道。


    一個多月沒動靜,他還以為皇帝對傳教士的批評隻是說說,所以就當做沒有發生這件事,打算等風波平息。


    沒想到風波還沒完全平靜,皇帝就以實際措施,把傳教士排除在外。香山澳的事情,在他看來是一個警告。


    前麵已經說過,西方殖民入侵,通常以傳教士為先導。


    香山澳也是如此,教會開展活動,還要在議事會成立前。


    而且香山澳議事會的成立,就是耶穌會主教推動的。自從成立時起,就一直受耶穌會神職人員控製。


    耶穌會對香山澳的文化、教育、生活……有著方方麵麵的影響。甚至還設立宗教裁判所,影響行政、司法。


    香山澳的商業貿易活動,也是以服從和資助教會福音傳播為導向。耶穌會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香山澳。


    可以說,皇帝這突然一擊,打在了他們的命門上。


    如果香山澳改組成自貿區,議事會被自貿區議會和三署取代。耶穌會想獲得財政支持,是不可能的事情。教堂收到的捐獻,也因為權力的喪失會受損。


    這種斷財源的事情,由不得龍華民不驚慌。


    甚至他還想到了,皇帝對宗教場所、宗教學校的規範,很可能在香山澳實施。耶穌會在這個地方,將會徹底喪失影響力。


    認識到事情嚴重性的龍華民,很快召集京城的耶穌會傳教士,商議這件事情。


    得益於皇帝要舉辦宗教大會,以及對傳教士的批評。前來大明的傳教士,很多被召集到京城。


    他們在聽到大明皇帝有意在香山澳設立自貿區後,同樣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葡萄牙人陽瑪諾道:


    “香山澳的商人看似虔誠,向教會的捐獻也不少。”


    “但是隻要大明皇帝允許他們經商,這些商人就多半不會反抗。”


    “那些有錢財的,甚至會很欣喜地捐納大明公士,獲得擔任自貿區議員和官員的資格。”


    “我們不能讓香山澳按這個辦法改為自貿區!”


    對商人的本性很了解,其他傳教士紛紛認為陽瑪諾說得對。龍華民道:


    “葡萄牙任命了總督,還兼任王室大法官及官營貿易船隊隊長。”


    “他現在負責香山澳的防務,有沒有可能抵擋大明軍隊?”


    對這個西西裏人的想法,一眾傳教士都不看好,陽瑪諾對葡萄牙國內的狀況最了解,說道:


    “香山澳的總督現在隻能負責防務,他不可能為此獻出生命。”


    “而且現在的葡萄牙國王是西班牙國王兼任,香山澳的事情,並不受到重視,很難得到支持。”


    作為理論上的最高負責人,香山澳總督還兼任王室大法官,擁有行政、司法權力。


    但是這隻是理論上,實際香山澳的行政被耶穌會控製的議事會掌握。香山澳的司法事務,由宗教裁判所裁決。


    行政和司法權力都沒有,就負責香山澳的防務。讓香山澳總督為此拚命,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況,抵擋大明和抵擋從海上入侵的荷蘭人不同,大明想要動香山澳,首先會從陸地下手。


    憑香山澳那些士兵,根本擋不住大明官兵。要不然香山澳的城堡也不會數次被大明官員拆毀,現在還沒完全修複。


    可以說,隻要大明官方出手,香山澳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從法理上來說,他們原本就是賄賂大明官員租借的土地,現在大明皇帝允許他們租借、讓官員製定更完善的條約,這些人沒有任何理由反對。


    甚至,香山澳的商人麵對大明皇帝提出的條件,會很欣喜地接受。自由貿易區的設立,有助於他們貿易。


    如果他們不接受,新設立的香江島自貿區,會把很多人吸引去。


    可以說,大明皇帝用的是陽謀,逼迫香山澳轉為自貿區。


    探討明白這點,耶穌會傳教士都很沮喪。而且年輕的神聖羅馬帝國傳教士湯若望,說出了一件讓他們更驚恐的事情:


    “如果大明皇帝通過商人和泰西諸國建立聯係,他們有可能購買到各種書籍,不再經過傳教士。”


    “我們的傳教方式,要做出重大改變!”


    耶穌會在大明的傳教事業,是利瑪竇等人奠定的。主要就是穿上中國士人的儒服,把自己偽裝成儒士。


    利用文藝複興以來西方發展的各種學問,他們成功獲得了大明儒生的認可,被稱之為西儒。


    很多進士都欽佩他們的學問,甚至成為信徒。在這些進士的保護下,他們的傳教活動才能展開,帶動更多人信奉。


    大明的進士以為這些知識是教會的,但是傳教士們都知道,他們隻是壟斷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才造成這個假象。他們的很多知識其實不是來自教會,甚至是從教會的反對者那裏拿來的。


    如果被大明的進士知道,他們這些傳教士其實不是西儒,耶穌會的傳教事業,將迎來重大打擊——


    這個打擊比斷掉財源更可怕,是關乎根基的事情。


    那些想以西學補儒學的儒生,將會棄他們而去。


    龍華民想到這個情景,徹底沒言語了。別看他對利瑪竇的一些傳教策略不滿,但是在偽裝成西儒方麵,兩人是一致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起個中國名字,讓信徒更容易接受。


    艾儒略是利瑪竇傳教策略的支持者,他主要在福建傳教,甚至在泉州發現了景教碑刻。麵對這種情況,他提出了這段時間以來,耶穌會一直不敢麵對的問題:


    “大明皇帝因為新教和天主教的戰爭,決定除了耶穌會外,基督教其它教派,不得在大明傳播。”


    “我們要不要以這個旨意,請求大明皇帝保留香山澳教會的權力,防範其它教派?”


    眾多傳教士聞言,紛紛看向龍華民。作為中國傳教團監督,龍華民才是傳教事務的決策者。其他傳教士即使和他有矛盾,也要尊重這一點。


    龍華民對大明皇帝要求耶穌會改譯名,是持歡迎態度的。因為他的主張,就是采用拉丁文音譯。“陡斯”這個譯名,也是他提出來的。


    但是他不接受的是,大明皇帝在陡斯後麵加上天主、天尊這些中國宗教詞匯,甚至要以天子的名義冊封。


    這在他看來,絕對是在瀆神。


    正因為他和一些人的反對,大明皇帝雖然授與耶穌會傳教權,耶穌會傳教士卻沒接受。對於皇帝製定的有關耶穌會的政策,幾乎是在裝死。


    但是現在皇帝對香山澳下手,甚至有可能越過傳教士直接和泰西諸國聯係,這讓他們再也坐不住了,隻能討論這件事。


    龍華民還是持反對意見,認為更改譯名可以,但是不能在後麵加上天主或天尊,更不能接受大明皇帝冊封,成為諸神之一。


    艾儒略則反對他的這種看法,說道:


    “景教在中國傳教時,曾用天尊、法王等稱呼。”


    “為陡斯加上天尊稱號,愚以為並無不妥。”


    “deus的譯名,可以是陡斯天尊。”


    他的觀點,引來很多人讚同。甚至有人認為應該用陡斯天主或陡斯上帝做譯名,方便之前吸收的信徒接受。


    這些人想要通過這點讓步,換取大明皇帝授予耶穌會的傳教權。


    龍華民麵對這些人的反對,用傳教團監督的身份也壓不下,隻能道:


    “投票吧!”


    “咱們投票表決,選擇一個譯名。”


    這個決定,被眾多傳教士讚同。


    正當他們將要舉行投票時,年輕的傳教士湯若望道:


    “在這次投票之前,我必須告訴諸位一件事。”


    “陝西那邊傳來消息,自從五月以來,一直沒有下雨。”


    “那邊已確定發生大旱,甚至比京畿的旱災更嚴重。”


    “大明天子,有可能真的能溝通神靈!”


    這個消息,讓很多傳教士驚愕。那些不知情的傳教士,紛紛詢問這件事是否為真。


    龍華民、陽瑪諾等人,則是默然以對。


    別看表麵上在裝死,他們對陝西的事情,其實一直都很關注。不但從大明官方獲得消息,還讓陝西的信徒,一直給他們傳信。


    最初在得知陝西四月份曾經下雨,可能不會發生大旱後,他們還很高興,認為大明天子在胡言亂語。


    但是五月份之後書寫的信件,越來越顯示著,陝西在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旱,比京城還要嚴重。


    龍華民、陽瑪諾等人,正是知道這些。所以他們才認為,皇帝在香山澳設立自貿區,是對耶穌會的襲擊——


    在證明自身能溝通神靈的情況下,當今大明天子,就是在世真神。


    傳教士的一切反抗,對他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


    所以他利用這種有利形勢,逼迫耶穌會屈服。


    龍華民等人本來還想隱瞞這個消息,在確定譯名後再公布。


    但是接替金尼閣在陝西傳教的湯若望,則利用和陝西信徒的聯係,同樣得知了這件事。


    如今他在投票前公布這件事情,對很多傳教士的心理,帶來巨大衝擊:


    “大明天子能溝通神靈,甚至他在儒士的說法中,本身就是人間的至高神。”


    “難道我們要和這樣的神靈作對?”


    聽著一些傳教士的竊竊私語,龍華民心裏沮喪,知道投票雖然還沒舉行,自己卻已經敗了。麵對一位真正的神靈,他們這些依附神靈的人,有什麽能力反對?


    而且傳教士的說法,讓他意識到中國儒者在以西學補儒學的同時,一些傳教士受到他們影響,在以儒學補西學——


    他們正在接受儒教的說法,把天子視為人間至高神。


    這是龍華民所恐懼的事情,也是他之前反對用天主、上帝做譯名的原因。想以這個方式,隔絕儒學對耶穌會的影響。


    但是如今他卻發現,自己擔心的事情,已經成為現實。


    『即使我和一些人離開,大明天子也能用這些傳教士重組耶穌會。』


    『我現在應該怎麽辦?』


    心中默默祈禱,龍華民陡然有一種明悟:


    這次傳教士投票,就是deus的決斷。


    所以他什麽都沒有做,就這樣等著投票結果出來。


    他的這種不作為,和湯若望、艾儒略形成了鮮明對比。在艾儒略的大力推動下,陡斯天尊這個譯名,得到了最多的認可——


    很多人在心裏自我安慰,deus以前就接受了天尊的稱呼,沒有因為這點降罪景教的傳教士。他們用這個譯名,是在向前輩學習。


    這個譯名定下來,其它事情就簡單了。按照大明皇帝的意思,接下來就是接受冊封。


    不過對這一點,艾儒略和龍華民一樣表示反對。因為按他的說法,那就是西天佛祖沒有接受天子冊封,陡斯天尊同樣不需要。


    這讓龍華民的心裏好受了一些,向艾儒略和湯若望道:


    “既然如此,我們就一起向徐學士請求,覲見大明皇帝。”


    “我們耶穌會將按他的旨意傳教,約束所有在中國的傳教士。”


    徐光啟得到這個消息後,頓時大喜過望。事實上,他在這些日子裏,一直在受煎熬。


    一方麵是因為他被利瑪竇引導樹立的信仰,另一方麵是他認識到,皇帝的說法在漸漸成真——


    陝西確實發生了大旱不說,按照他的打探,傳教士在美洲等地確實是入侵的先導。甚至在日本都有這個傾向,以至於被禁教。


    這讓他對傳教士的西儒身份,產生了很大懷疑。甚至連信仰都受到衝擊,這些日子生活在痛苦之中。


    如今,耶穌會的傳教士打算部分接受皇帝的旨意。徐光啟當即發揮身為大學士的便利,向皇帝請求覲見。


    他希望能夠談出一個好結果,讓自己不要再夾在中間,遭受這種苦難。(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