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回京城了!”


    滿麵風霜、頭發都變得有些花白的李尊祖,見到熟悉的京城,激動得大叫起來。


    在按皇帝要求開辟金角衛之前,李尊祖從未想過,從無到有地開辟一個衛所,會是那麽艱難。


    去年九月,他就在皇帝的鼓動下,主動請纓前去開辟衛所。


    為此,他先是和叔叔李性忠前往遼東,招攬了一些李家舊部。


    然後乘船去皮島,向毛文龍打探朝鮮那邊的消息。還順便勸說毛文龍,讓他去京城朝覲。


    通過皮島招募了一些朝鮮人做向導後,李尊祖帶著部下穿過朝鮮。按照皇帝所繪的地圖,在朝鮮的北方順利找到了金角灣,以及金角半島。


    直到這一步時,都還稱得上順利。李尊祖帶人修建了一個營寨,打算建立金角衛。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金角半島就迎來了風雪,和朝鮮的陸上聯係完全斷絕不說,海上也結了冰。


    更因為是在探路,李尊祖攜帶的補給並不多。他們一行人省吃儉用,還是免不了糧食斷絕。


    幸而李家舊部中有一些歸順的女真人,擅長在山林中打獵。而且在打獵時遇到了原本屬於雙城衛的女真部落,和和他們建立了聯係。


    李尊祖憑借自己的身份,用攜帶的糖和鹽等物資,和他們交換了食物,並且請教了很多生存技巧,勉強渡過冬天。


    到了二月底的時候,海上已經化凍,陸上道路卻還沒有暢通。李尊祖不願再等,和部下簡單造了幾條船隻,沿著海岸線南下。


    一路上幾次遇險,甚至損失了一條船,李尊祖終於重新抵達朝鮮。又走陸路去皮島,在皮島水師的護送下,成功回到天津。


    如今,他便從天津回到京城,見到了記憶之中,高大巍峨的城牆。


    想起這半年數次險死還生的經曆,李尊祖的眼淚,忍不住掉了出來。在這次離京之前,他是真的沒有想到,探個路都這麽難。


    好在金角灣那邊的女真部落,沒有完全臣服建虜。皇帝所說的收伏那些女真部落的生女真、從後方威脅建虜的想法,確實能夠實現。


    隻要能招攬到足夠的軍民戶,自己就能成功設衛,以後世鎮東北。


    想到這個前景,李尊祖鼓起剩餘的力氣,返回自己家裏。


    李家門前,寧遠伯的牌匾早就取了下來。但是皇帝並沒有收回賜下的宅院,仍舊讓他們在此居住。


    李順祖在聽說弟弟回來後,急忙迎了出來。看著年紀輕輕就有些頭發花白的弟弟,忍不住兩眼一熱,拍著弟弟的肩膀道:


    “二弟,你受苦了,也算曆練出來了!”


    “大哥這些日子已經想明白了,李家能否重振,要著落在你身上。”


    “明日我就向陛下上疏,請求讓你襲職!”


    李尊祖不明所以,不知道大哥為何會產生這個想法。


    在仔細詢問之後,才知道自己離京這半年多,發生了很多事情。


    皇帝已決定重啟分封,給宗室、功臣在海外和塞外封地。


    張居正的曾孫張同敞,便被冊封為江陵公。原本的奴兒幹都司衙門所在、以及東邊的苦兀島,都被封給了江陵國。


    這讓李尊祖驚得嘴巴張得大大的,實在不敢相信皇帝會這麽大方。


    繼而又有些緊張,因為他已經意識到,江陵公國的存在,會和金角衛形成競爭。皇帝在同時安排張同敞,從後方威脅建虜。


    之前他的開辟金角衛、以後世鎮東北的構想,已經迎來了競爭對手。而且是一位公爵,在封地內擁有很大的權力。


    如果他拿不出類似的待遇,以後東北的人才,毫無疑問會向江陵公國聚集。廟街那座城池,會成為東北的中心。


    所以,他現在已經明白,為何大哥又改變想法,把世職讓給自己。


    “二弟,這個世職,本就是你決定爭取的。”


    “大哥隻是靠著身份,得了這個便宜。”


    “如今陛下要實行分封,功臣後裔都能憑此獲得世襲爵位。”


    “大哥身體不好,開辟藩國的事情是做不來。”


    “你既然已經在金角衛紮下根基,那就幹脆襲職,向陛下申請封地。”


    “今後咱們李家,那就全看你了!”


    已經做了決定,李順祖一口氣把心中的話說了出來。


    並且把自己這幾天書寫的奏疏草稿,給李尊祖觀看。


    李尊祖看著這些稿件,對哥哥的決心再無懷疑。之前心中的一點埋怨,此時也消失無蹤。


    之前因為他的力爭,李家成功擺脫了李成梁留下的陰影,得到世襲職位。但是世職被皇帝按蔭敘製度給了哥哥,讓他頗為不忿。


    這也是皇帝稍微鼓動,他就離開京城、開辟金角衛的原因——


    當時他想的就是要爭口氣,獲得世襲職位。


    沒想到這次回來,哥哥主動讓職,而且把開辟藩國的權力,完全讓給了自己。


    這讓他感動之下,發誓道:


    “隻要我活一日,就不會讓大哥受委屈。”


    “大哥若有後人,我一定向朝廷申請冊封爵士,同自己兒孫看待!”


    說著,他還拍了拍腦袋,像是想起什麽。取出一個包裹,向大哥李順祖道:


    “大哥,這是陛下說的海參,藥性溫補,足以匹敵人參。”


    “大哥要多吃點,好好養養身子!”


    這個東西,是朱由檢在李尊祖出發前,特意向他叮囑的。


    金角衛那片地方,後世稱為海參崴。朱由檢從這個名字上,就知道那裏盛產海參。


    為了讓金角衛有個財源,朱由檢特意叮囑了一下,讓李尊祖捕撈些海參做貢品,通過皇店販賣。這樣或多或少能掙些銀兩,增強金角衛自足能力。


    李尊祖到了那裏後,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躲風雪,卻總有風和日麗的時候,鑿開冰麵捕撈了一些海參。


    這東西他在那邊都吃膩了,回程時帶了一些,獻給皇帝做貢品。


    李順祖聽到之後,雖然感動於弟弟的心意,卻並不敢擅收。讓他獻貢之後,自己才敢食用——


    作為錦衣衛南司房協理這幾個月,他已經知道錦衣衛最重要的就是忠誠,皇帝要求的貢品,當然要獻給皇帝。


    雖然他就是先把貢品吃了,以皇帝的寬容也不會在這種小事上責怪,但是在李家謀求寧遠伯國的現在,他不願節外生枝。


    所以,在李順祖的要求下,李尊祖寫了奏疏請求述職,帶回來的海參等貢品,都列在奏疏裏麵。


    這份奏疏,和李順祖的奏疏一起,很快就通過錦衣衛的渠道傳到了禦前。


    朱由檢得知李尊祖已經回歸、並且成功在金角灣開辟了營寨,很是高興地道:


    “倒真是個人才,可以重用一下!”


    在看到李順祖的讓職奏疏後,又沉默了一會兒。讓人把李順祖和李尊祖兄弟召過來,詢問李順祖道:


    “先前你就讓過職位,但是朕沒有答應。”


    “怎麽如今又要讓職,是為什麽考慮?”


    李順祖考慮良久,此時當即回道:


    “臣的身子太弱,無力上陣廝殺。”


    “甚至連處理南司房的事務,都經常感覺勞累。”


    “臣弟李尊祖有勇力,又有心為陛下立功,臣想把開辟藩國的機會讓給他,讓他更好發揮。”


    朱由檢聞聽此言,又看向李尊祖。在確定兄弟二人都是這個意見後,感歎道:


    “兄友弟恭,團結一心。”


    “李家有個好門風啊!”


    “怪不得曾有李門九將,撐起遼東邊防。”


    感歎了一下,朱由檢向他們道:


    “你們兄弟如此,朕也不能掃興。”


    “原本朕打算在金角衛成功開辟後授予李尊祖世職,現在就提前授了,作為世襲指揮僉事。”


    “然後你們兄弟二人的世職調換一下,李順祖以後世襲指揮僉事,李尊祖世襲指揮使、承襲寧遠伯爵位分封。”


    李家兄弟聞言,頓時都是大喜。感謝皇帝皇恩浩蕩,讓他們都有世襲職位。


    不過朱由檢卻沒想自己把兩個世職養起來,又取出來地圖,劃了兩塊地方,向他們道:


    “寧遠伯國的封地,最高仍是方三百裏,就放在金角衛一帶,由李尊祖開辟。”


    “李順祖的世襲指揮僉事以後會轉為世襲子爵,在寧遠伯國南方靠近朝鮮的地方建個子爵領,最高方二百裏。”


    “以後這兩塊地方,就作為李家的封地。”


    “伯國可設一衛,子爵領可設兩個千戶所,並且允許有一支不超過衛所兵力的艦隊。”


    李順祖和李尊祖聞言,相互對視一眼,都感到了驚喜。


    他們都沒想到,皇帝給李家也多封了一位子爵,並且分封了子爵領。


    以後兩兄弟相互扶持,封地更容易維係。


    這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覺得,皇帝是真大方,隨手就賜下這麽多的封地。


    其實朱由檢並不是真大方,而是他知道金角衛和朝鮮之間的地域,撐不起一個新藩國。


    如果冊封其他人在那裏設子爵領的話,又可能在朝廷無力支持的情況下,擋不住朝鮮人侵蝕。


    與其如此,還不如封給李家人,和寧遠伯國組成一個封地群。以金角衛為核心,穩固那塊地域。


    反正他不認為李家能從那塊地方崛起,威脅大明內地——


    畢竟那裏實在太遠了,離東北腹地都有一段距離。而且大多是山地和丘陵,養不起來很多人。


    更何況,他在北邊冊封了兵力更多的江陵公國。李家即使有反心,也得先解決他們。


    同樣對江陵公國也是如此,他們想要造反,需要先解決寧遠伯國,占據這塊要地。


    這兩個藩國,在朱由檢規劃中就是相互牽製。李家和張家隻要識相,關係就不會太親近。


    至於現在,朱由檢需要李尊祖幫忙,幫張家在廟街立足。趁著天氣暖和黑龍江能夠通航,沿黑龍江向西,探索東北腹地。


    所以,他把張同敞同樣召過來,讓他們通力合作,一同從建虜後方,威脅建虜腹地。


    李尊祖和張同敞都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麽,在消滅建虜之前,他們的封地始終不安穩。建虜在知道他們到了後方後,一定會派兵打擊。


    為了自己的封國,兩人一口答應,一定會通力合作,完全消滅建虜。


    甚至李尊祖心中,還有在平遼時立功的想法,把寧遠伯國變成寧遠侯國,獲得更大的封地。


    想到這裏,他對自己的曾祖李成梁,再次有些埋怨。因為如果不是李成梁的棄地養寇的話,正常來說,李成梁這個寧遠伯會被追贈侯爵,被列入紫閣功臣之後,後代能開辟侯國。


    但是在李成梁的騷操作下,他死後根本沒有被追贈。連紫閣功臣的席位,都被李如鬆取代。


    李如鬆隻是被追贈寧遠伯,他的後代自然隻能開辟伯國,無緣侯國地位。


    李尊祖想要擴大封地,就隻能自己立功,被皇帝授予更高的爵位。


    這也是李順祖在思索之後,把世職讓給他的原因——


    因為現在的李家他們這一脈,隻有李尊祖能立功、有能力開辟藩國、獲得更高的爵位。


    在這個分封製開啟、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下,李家想要不落後,家主就必須讓更強的人擔任。


    朱由檢從這件事上,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按照大明的蔭敘製度,爵位都是按繼承順序承襲,這在和平時期沒什麽,有利於傳承穩定。


    但是在開拓時期,就有些不合時宜。


    例如,他認為當今秦王的第四子朱存釜最強,最有能力開藩。但是在他的三個哥哥和子孫死光前,朱存釜根本就沒有繼承秦王的機會。


    因此秦藩分封的事情,朱由檢就隻能延後,甚至以後要派人,幫助秦王開藩。


    對李家兄弟的安排,讓他想到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在不改變當前繼承順序的情況下,給有能力的人,冊封獨立領地——


    讓這些人開藩,而非朝廷出力。


    這樣朝廷的壓力會小很多,宗室中的人才也能脫穎而出,開辟更多領地。


    這個思路,很快被他安排人寫成文件,發給抵達京城的藩王和世子。讓這些人仔細考慮,推薦合適的人才前來京城學習。


    一眾藩王和世子看到後,對此議論紛紛。(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