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民亂隻是很有可能發生,但是有一個地方,已經發生民亂。


    四月十一日,南贛巡撫洪瞻祖上奏,南贛流賊奪天王偽號永興元年,率眾攻破安遠縣城,劫庫放囚,知縣沈堯封逃。


    朱由檢對此很是生氣,而且意識到如果民亂時常發生,會給人一種天下不穩的信號。所以他要用雷霆之勢,解決這起民亂。


    再加上前麵有福建道禦史李應期彈劾洪瞻祖政倦於年、智昏於利,朱由檢決定罷免洪瞻祖的官職,換其他人代替。


    四月十三日,朱由檢在常朝上正式罷免洪瞻祖,並且讓九卿準備人選,次日舉行廷推——


    這種臨時掉換的督撫,按照之前確定的廷推法,由九卿直接廷推。方便朝廷快速反應,派遣人員接任。


    對於此事,朝堂上許多官員都很興奮。四月九日確定的紫閣功臣,讓很多官員有了建功立業的心思。南贛的民亂規模雖然不大,但平定後也是功勞。


    王守仁就是因為南贛平亂起家,後來又平定寧王之亂、藤峽盜亂,得以成為紫閣功臣。


    誰又能說這次平亂的事情,不是又一位紫閣功臣發跡呢?


    所以那些自覺有軍事才能的官員,紛紛和朝堂上的九卿走動,希望他們能推薦自己。


    四月十四日,朱由檢召集四輔大臣、大小九卿和相關科道官員,舉行常參擴大會議。準備就各地的民亂和災荒,商討解決方案。


    首先是南贛巡撫,九卿在經過一日的考慮後,已經各有人選。


    不過朱由檢在知道群臣和九卿走動後,卻沒有給他們說話的機會,率先向群臣道:


    “三邊總督史永安,多有彈劾建祠者。”


    “朕因為其之前有功,所以降級留任。”


    “三邊總督今年就要更換,而且以史永安的級別,已經不適合留任。”


    “朕打算調任其為南贛巡撫,負責平定民亂。”


    史永安是貴陽保衛戰的功臣,因為這樁功勞,從貴州巡按升任太仆寺少卿、寧夏巡撫,然後又立下邊功,成為三邊總督。


    可以說他的能力是有的,要不然朱由檢也不會在他參與建祠後,仍舊留任此人。


    再加上史永安是從西南升去西北的,對南方的氣候環境也算熟悉。讓他去平定南贛民亂,群臣都覺得能勝任。


    但是能夠勝任,不代表就要推薦。畢竟南贛民亂在群臣看來不是什麽大亂子,很多人都有能力平定。這樣一個能立功的差事,怎麽能交給史永安這個閹黨餘孽?


    所以他們紛紛反對史永安轉任南贛巡撫,上個月被起複的兵科給事中許譽卿道:


    “李橒索金盆於安位,致使水西反叛。”


    “史永安當時是貴州巡按,有失察之罪。”


    “臣以為應該追查前罪,罷免史永安等人。”


    這話說出,群臣爭議更大。因為貴陽保衛戰的功臣,主要就是李橒和史永安。


    李橒因為金盆之事,一直在被閑置。哪想到金盆的事情,竟然還被牽扯到史永安。


    雲南道禦史毛羽健道:


    “金盆之說,為禦史蔣允儀所參。後奉旨回話,亦自認為風聞。”


    “李橒死守孤城為有功,應該起複重用。”


    這話說得刑部不滿意了,刑科給事中餘昌祚道:


    “金盆乃查有實據之事,先皇曾有旨意:”


    “李橒以需索金盆,激變至今,流禍無窮。”


    “所以一直未曾起複。”


    “毛禦史說僅是風聞,又是從何而來?”


    一眾科道言官,就金盆的事情,開始激烈爭論。


    朱由檢聽得頭疼,感覺讓言官參加常參會議就是一件錯事。這些言官在陸續就任之後,已經開始恢複戰鬥力,朝堂上任何事情,他們都能吵起來。


    所以他心中已經決定,以後還是少舉行常參擴大會議,多舉行處理某部事務的常參會議,隻讓該科給事中參加。這樣給事中想吵,也沒人和他吵起來。


    不過金盆這件事情,還是給了他提醒。認識到不能一味鼓勵群臣立功,還要考慮到他們故意挑事、然後立功的可能。


    例如這個李橒,他在貴陽保衛戰上當然有功勞,但如果索取金盆的事情是真,那麽水西安氏反叛,就有他挑動的因素。對於這種功勞,當然不能放任。


    所以朱由檢在群臣爭論一會兒後,決定道:


    “金盆之事,關乎李橒在貴陽保衛戰的功勞,也關乎他以後是否有機會成為紫閣賢臣。”


    “此事必須慎重,著刑部左侍郎李若珪再查,審閱相關卷宗、詢問所有人員。”


    “若是真有此事,李橒必須懲戒,告慰在貴州之亂中死難的軍民。”


    “若是空穴來風,要為李橒敘功。”


    又向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添注兵部右侍郎、負責監軍總署的趙紱道:


    “以後軍中的功勞,監軍禦史要認真記錄。”


    “各地發生變亂的原因,也要查問明白。”


    “朕會讓各級護軍和錦衣衛,同樣記錄這些。”


    “各地監督太監,也有這個責任。”


    一口氣給這四個機構,增加了監察職責。


    再加上負責監察的巡按禦史等官,就有了五個機構同時監察軍功。


    朱由檢不相信負責平亂的督撫,能同時搞定五方。


    如果有人能辦到,他也隻能認了——


    畢竟那可是代表著,文官、文職軍官、科道言官、近臣、太監,全部都被攻陷。


    群臣聽著皇帝的這番安排,紛紛認識到皇帝雖然語氣平穩、卻是動了真怒,不然不會給這麽多機構監察責任。


    按照他們對當今皇帝的了解,如果皇帝覺得某件事很嚴重,就會調整機構,從製度上解決。


    李橒金盆的事情,明顯讓皇帝覺得原本的監察係統不夠用,所以給四個機構增加監察責任。


    尤其是其中的監督太監,更是讓所有文官震恐,認識到皇帝如果對官員失去信任,會重新啟用太監。


    經曆過天啟年間魏忠賢當政的,都不想看到這個局麵,他們紛紛勸諫,讓皇帝不要啟用太監。


    但是朱由檢的決心卻很堅定,他要用這些太監,敲打一下群臣。免得這些人沒有製約,行事肆無忌憚。


    所以他直接獨斷專行,不想在這件事上和群臣討論:


    “監督太監本就有監督職責,監督各地發生變亂的原因,更是重點所在。”


    “諸卿反對這點,還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減少變亂?”


    “不要因為朕褒揚軍功,就有人想學李成梁,養寇縱寇自重!”


    這番話說得實在是重,群臣紛紛想到了李成梁在本朝的遭遇。


    無論是按軍功、還是按李家的起源,東李的代表都應該是李成梁。列入紫閣功臣的,應該是和戚繼光並稱、因功封爵的李成梁。


    但是皇帝卻硬是削了李成梁的爵位、把李如鬆抬出來作為李家的代表,列入紫閣功臣。


    其中原因,無非是李成梁養寇自重、棄地縱容建虜。


    如今李橒金盆的事情之所以要再查,也是要明確責任,看看水西安氏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反叛。


    如果真有這個原因,等待李橒的絕對不是封賞,可能還有懲戒。


    至於史永安,也因為可能存在的失察之罪、被暫且削去貴陽保衛戰的功勞,隻以僉都禦史身份,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


    群臣在意識到皇帝真的生氣後,也無心在這個職位上糾纏。九卿紛紛同意皇帝對史永安的任命,南贛巡撫一職,終於定了下來。


    然後就是史永安空出的三邊總督,這是更重要的職位。(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