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兄,恭喜!”


    “今後要稱為會元啦!”


    作為崇禎元年進士科的第一,曹勳身邊聚集的人最多。不斷有人恭賀,稱呼他為會元。


    雖然如今的大明增加了明法科、明算科、明經科、明書科,但是最被認可的,仍舊是進士科。會元的稱呼,自然屬於進士科第一。


    其餘舉人也沒有提出異議,誰都不認為其它科的第一,能爭奪這個名分。


    作為河南開封府禹州人,曹勳能中會元,出乎很多人預料。


    但是這並不是朱由檢動的手腳,而是曹勳在施鳳來擬定的草榜上,本就被列為第一。


    在朱由檢下令重新閱卷後,施鳳來為了保住自己的麵子,仍是定曹勳為第一。袁可立、郭允厚不為已甚,沒有和他爭奪。


    曹勳的會元身份,最終得以保全。


    此時,看著周圍恭賀的舉人,曹勳可謂春風得意。他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參加此科會試,竟然能中會元。


    雖然說這個身份沒有多大用處,也不代表會成為能進翰林院的狀元。但是卻代表著,他成為三元之一。


    所以,曹勳笑嗬嗬地接受恭賀,和周圍的河南舉子,不斷招呼往來。


    沒過多久,這些河南舉子,又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曹勳當先領頭,向一位衣衫破舊、頭發花白的老人道:


    “劉兄,這次同樣要恭喜了!”


    “您這第八次會試,終於上正榜了!”


    這位舉人,正是他的同鄉,同樣出自河南開封府的劉理順。


    朱由檢之所以讓進士科的試卷重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沒有在正榜上看到劉理順——


    這樣的博學碩儒都無法登上榜單,閱卷哪還有什麽公平而言。


    所以他認為這次閱卷不公正,要求糊名重閱。


    在施鳳來、袁可立、郭允厚重新評定後,劉理順從副榜升入正榜,並且成為了重新閱卷後,名次提升最多的人。


    此次會試,他被列為第七。相比會元曹勳,中間隻隔了五人。


    聽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杏榜上,劉理順的眼中,不自覺地流出兩行清淚:


    八次,二十多年,他的青春年華,都耗費在了科舉裏。


    如今終於修成正果,讓他怎不感慨!


    回想這些年的艱辛,劉理順此時方才明白,什麽是苦盡甘來的滋味。


    若非修養足夠,他此時幾乎忍不住要痛哭,發泄心中情緒。


    牛金星第一次參加會試,沒有他這種感受。但是在知道劉理順是袁可立的弟子後,他就知道這次會試,劉理順十有八九上榜。


    因為皇帝讓三名考官重新閱卷的事情,早就有風聲傳出來。


    袁可立作為這一科的副考官,重新閱卷的評定人,他的弟子上榜,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就算不刻意照顧,劉理順的文章,也必然符合袁可立的口味。被他選入正榜,幾乎十拿九穩。


    事實上,在三位閱卷官相互牽製、相對公平的閱卷後,劉理順的試卷,得到三位考官讚許。


    所以他才能原先的勉強列入副榜,升到現在的正榜第七。


    周圍的舉人雖然不知道這些關節,但是他們對劉理順的名字,卻是多有耳聞。


    知道這位年少中舉、參加八次會試的老舉人是有本事的,如果不是太倒楣,早就應該上榜。


    所以,周圍聚著的河南舉人,在會元曹勳的帶領下,紛紛向他恭賀。


    登上杏榜的河南舉人,不止曹勳和劉理順兩位。不一會兒,便有很多人的名字被唱名。


    這些人盡皆喜氣洋洋,接受周圍道喜。沒有登上榜單的,則是如喪考妣。那些參加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試、或者有資格參加恩科的還好說,沒有這些機會的舉人,有的已經在哭出來。


    放在往年,這些痛哭的舉人,必然以老舉人占大部分。但是皇帝今年要開恩科,那些四十歲以上的舉人,還有考試機會。


    所以這些人沒有痛哭,貢院中的氛圍,遠比往年祥和。


    牛金星第一次參加會試,根本不知道這些。對進士科的放榜,也沒有什麽感受——


    因為他根本沒有參加進士科的會試,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參加明算科。


    在劉理順指出明算科最重要的就是刷題後,牛金星放棄進士科的三場考試,在客棧中一心刷題。隻參加了會試第五場、明算科的考試。


    所以進士科的榜單,絕對不會有他。反而是沒放榜的明算科,有可能出現他的名字。


    “明算科的榜單,不知會什麽時候公布?”


    “這次進士科放榜比往年晚了十多天,明法科和明算科,要拖到什麽時候?”


    惴惴不安地說著,牛金星雖然覺得自己的數算水平遠超尋常舉人。但是明算科的考試第一次舉行,他也不知道所有人的水平,對自己能否上榜,並無十分把握。


    劉理順已經登上進士科的榜單,心中鬱壘盡去。聽到小兄弟惴惴不安的話語,和顏悅色地安慰道:


    “你的數算水平在我認識的舉人中數得著,應該能上榜的。”


    “即使不入正榜,副榜也十拿九穩。”


    “按照剛才的舉人集議,明算科的副榜,能被賜明算出身,同樣可以當官。”


    “牛兄弟且放寬心,不用思慮過多。”


    牛金星聽著他的安慰,心情好受了點。


    的確,以他的數算水平,即使登不上正榜,副榜也十拿九穩——


    他可不會相信,全國有二百名舉人,數算超過自己。


    不過,想到明算科進士,和賜明算出身的區別,他心中胡亂思量,不知道登上明算科副榜後,要不要直接任官:


    『進士出身,和非進士出身的磨勘期相差太大了。』


    『沒有進士身份,幾乎不可能登上高位。』


    『如果有可能,盡量獲得進士身份。』


    深知非進士出身在官場的難處,牛金星在有機會成為進士的情況下,不免得隴望蜀,想謀個進士出身。


    所以,他開始思索,萬一自己被名列副榜,是直接去當官職,還是放棄後再考一次會試。


    在這種惴惴不安中,他很快聽到進士科的正榜和副榜名單都被公布。禮部的官員,在統計參加恩科的舉人。


    不過這件事和他沒有什麽關係,他今年才三十四歲,父親是魯王府正八品紀善,和四十歲以上、祖上三代白身都不挨邊,想要參加恩科,還等再等六年:


    『六年?』


    『似乎等一等也不錯。』


    『這樣我就能再參加兩次會試,還能在四十歲時得到恩科機會。』


    『如果這次考不上進士,那就等下一科,下一科考不上再考一科。』


    『直到四十歲還考不上時,參加恩科任官。』(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