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並不是一份固定的報紙,而是京城抄發的邸報的統稱。很多報房都打著這個名字,向外人販賣報紙。


    在《京報》專刊發行後,京城抄報行一片震動。各個報房的人都在打探,哪一家的膽子這麽大,竟然敢打著《京報》的旗號販賣科舉內容。這件事一旦出問題,就會牽聯到整個抄報行。


    也因為此,各家報房的人聚在一起,商討這件事情:


    “前幾科的會試題目,還有明法科和明算科的習題。”


    “誰的膽子這麽大?打著《京報》的旗號賣這個?”


    京城抄報行名聲遠揚,但是並沒有多少人。這些人聚在一起一討論,就知道不是行內的人做的。


    而且抄報行的各家,也沒有人能做到這一步。


    有人小聲說道:


    “《京報》專刊用的是宮裏的開花紙,聽說是宮裏印的,讓錦衣衛販賣。”


    “張家老三去打探消息,就被錦衣衛巡警抓了,現在還在掏糞呢!”


    這消息傳得不廣,很多人聽到之後,都是吃了一驚:


    “張三爺都被抓了,還被派去掏糞。”


    “他不是號稱滾刀肉嗎?怎麽這次栽了?”


    那人低聲說道:


    “他在打探消息時,對賣報的報童動作大了點。”


    “巡警說他用暴力恐嚇,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勞動矯正一旬。”


    “被抓後直接派去掏糞,都沒讓他掃地。”


    尋常的勞動矯正,掃大街的時候居多,掏糞隻是偶爾。


    但是張三被抓後,直接被派去掏糞。可見他的行為,多被衛尉署恨。


    不過,在聽到一些人說那些報童是錦衣衛子弟後,眾人也就不奇怪了——


    衛尉署就是錦衣衛的一部分,整治欺負錦衣衛子弟的張三,那是理所當然。


    甚至,很多人還提起了小心。知道那些在街上亂跑的報童,不能隨意欺負。招惹到了他們,就是招惹到錦衣衛。


    這些消息匯集在一起,讓一個猜測更廣泛的傳播起來:


    “《京報》專刊的事情,據說和宮裏麵有關。”


    “就是不知是宮裏的太監私自做的,還是那一位的指示?”


    “如果是那一位,事情可就難辦了!”


    那一位指的是誰,眾人都很明白。


    如果皇帝下了命令,他們這些小商家,隻有服從的份兒。


    否則京城衛尉署成立後,那些被打擊的糞頭、糞霸,就是他們的下場。


    凡是敢對抗的,都被衛尉署打擊了。甚至衛尉署還編寫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把他們作為案例,向京城的人講解。


    如果他們不想成為新增條例上的案例,那就最好老實點。


    所以,在《京報》專刊的背景被指出後,眾人默契地不再談論這件事。


    一位在抄報行做了幾十年,在印刷上很有經驗的老人道:


    “開花紙也就罷了,咱們不是搞不到這種紙。”


    “但是《京報》專刊賣了上萬份,字跡還一模一樣,這就太奇怪了。”


    “以我的對比來看,它是一次都沒有換版。”


    “這是怎麽做的,什麽雕版能這麽用?”


    蠟版隻能印幾百份,木質雕版印刷的次數更多點,能達到千份以上。但是在超過千份後,通常質量會下降,有些字跡會模糊不清。所以印刷行業重視初印本,認為印刷質量最高。


    但是這次的《京報》專刊則不同,雖然質量有高有低,但主要是因為墨跡的問題。字跡則一模一樣,似乎使用的雕版絲毫沒有磨損。


    這讓抄報行很多人都想不通,不知道是如何印的。


    他們尤其擔心的是,這種方法會不會用在邸報上,大量印製邸報?


    如果朝廷的邸報用這種方法印製,並且對普通人販賣,他們整個抄報行,就會受到毀滅性打擊——


    都去看邸報了,誰還看他們抄寫的?他們增加的新聞傳說,可沒那麽大吸引力。


    所以,《京報》專刊出現後,京城抄報行各家,盡皆生出憂慮。


    既擔心這種做法帶來災難,又擔心這種印刷方法推廣後,京城抄報行會不複存在。


    今日眾人聚在一起,便是商討這些問題。


    他們期待抄報行的首領,能夠拿個主意。


    不過,抄報行的首領謝六爺,卻一直沒有來到這裏。


    直到各家報房的人都到來了,謝六爺才姍姍來遲,向眾人告了聲罪,說道:


    “諸位恕罪則個!”


    “剛才遇到了一件事,有些怠慢了大夥兒。”


    “現在各報房的人都在,那就商量一下這件事。”


    說著,他取出一份請柬,亮在眾人麵前。


    眾人在抄報行工作,大多是認識字的。眼尖的人已經看到,這是有內府監印信的請柬,邀請他們在二月九日,去拍賣行議事。


    “這麽說,真是宮裏的主意了?”


    連印信都用上了,而且還邀請他們去拍賣行議事。有人開始認識到,這是宮裏那一位的主意——


    太監私底下的做法,是不會這麽正式的。


    現在他們需要商議的,就是該怎麽辦?


    要不要接受請柬,去拍賣行議事?


    “抄報行有什麽值得盯上的?”


    “咱們本小利微,萬曆爺連納銀都免了。”


    “當今皇上看上了咱們什麽?”


    京城抄報行的名聲不小,《京報》更是全國聞名。但是要說他們多有錢,卻還真算不上。


    畢竟他們是蠟版印刷,一次印製幾百份,每份賣個幾十文,收入也就在萬文錢左右。


    再加上邸報不是每天印刷,也沒有那麽多新聞。各個報房每年也就掙幾十兩銀子,稱得上本小利微。


    所以萬曆十年議寬鋪稅等銀時,抄報行和刊字行、圖書行、豆腐行、豆粉行、裁縫行、燒煤行等三十二行一起,被順天府免於納銀。


    皇帝盯上了這個行業,讓他們著實想不到。


    但是有人卻想到了,說道:


    “《京報》會試專刊一兩銀子一份,禮法數算專刊五兩銀子一份。”


    “你們猜宮裏這次賺了多少錢?”


    眾人紛紛估算,然後嚇了一跳:


    “這次參加會試的舉人有五六千,大部分都買了會試專刊,有的人還買了不止一份,至少能收入五六千。”


    “還有參加明法科和明算科,大約有兩三千人,五兩銀子一份,能收入一萬多兩。”


    “加起來就是一萬五千兩以上,咱們整個抄報行,需要好幾年才能賣出來!”


    抄報行各家報房有大有小,但是通常也就幾個或十幾個人,掙個百十兩銀子,偶爾能被人發賞銀。


    一次收入一萬多兩,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


    算清楚這點之後,他們才明白皇帝為何會關注這一行。


    “會試三年一次,而且這是第一次,所以才賣得這麽貴。”


    “以後還能賣得這麽好嗎?皇上難道把這個當常事?”


    對此憂心忡忡,有些人擔心皇帝以後不可能收入這麽多,會盯上整個抄報行。


    也有些人不這麽擔心,認為免了僉商采買的皇帝,不可能為難他們這些小商人。


    最終討論下來,整體的意見是應邀赴會。畢竟他們這些人,沒資格拒絕內府監的請柬。


    到了二月九日,會試第一場開始時,謝六爺帶著抄報行各個報房的人,前往拍賣行所在。


    拍賣行是個新事物,是今年內府監新建的。在什刹海一帶選了一個大宅子,作為拍賣場地。這裏離贓罰庫很近,宮中贓罰庫的東西,能夠很方便地運出來。宮裏的太監前來這裏,同樣也很方便。


    但是抄報行的人來到這裏,就不是很方便了。這裏畢竟在北城,沒多少人聚集。抄報行的報房,大多在人口更多的南城區。


    好不容易等人聚齊,謝六爺帶著他們進入拍賣行,被守在外麵的小太監迎入後,頓時嚇了一跳。


    隻見拍賣行裏,陳列著各種書畫珍玩,每一個都是需要小心對待,全副身家都可能買不起。


    很多人感到手腳無處安放,有些不知所措。隻能在小太監的指引下,在一排排座椅上小心落座。


    等了許久,才有一群太監,擁著一個大太監出來。


    眾人急忙起身行禮,領頭的大太監王承恩道:


    “都坐下吧!”


    “咱家內府監掌印王承恩,被皇爺任命,負責京報事宜。”


    “你們都是怎麽想的,願不願加入京報集團?”


    眾人麵麵相覷,有些不明所以,謝六爺壯著膽子問道:


    “京報集團是什麽?”


    “請王公公示下!”


    王承恩打了個哈欠,拍了拍腦袋,說道:


    “看我,連這件事都忙得快忘了。”


    “你們先看看這個,京報集團的招商文書。”


    讓身邊的小太監,把招商文書遞給這些人。


    這些文書是蠟版印刷的,每人都能拿到一份。眾人仔細觀看,總算明白了什麽是京報集團。


    原來,這是內府監設立的整合京城報業的機構,下麵設《京報》編輯室、京城通訊社等,專門發行《京報》。


    以後《京報》這個名字就是京報集團的,其它報房不能擅用。他們如果想用,就必須加入京報集團,設立《京報》子刊。


    所以這次招商,實際就是收編。把京城抄報行的報房,全部收編進京報集團。


    這種霸道的做法,自然讓一些人不滿,張三的哥哥張大道:


    “京報是京城抄報行的,怎麽被你們霸占了?”


    “就算你們是宮裏的,也不能這樣無理?”


    王承恩瞥了他一眼,不疾不徐地道:


    “《京報》這個名字,雖然是京城抄報行用的,但是你們卻沒有注冊商標,沒有獨占這個品牌。”


    “京報集團在商務司注冊了商標,以後這個名字就是京報集團專用的,其他人不能使用。”


    “官司打到大理寺,同樣也是這個理。”


    說著,他讓身邊的小太監,解釋一下商務司。


    商務司這個機構,京城報房的人都是知道的。正是這個機構的采購,讓僉商采買變成曆史。


    所以作為小商人,他們對商務司很有好感。一問才知道,商務司成立了商標廳,專門負責商標、品牌事宜。


    被注冊的商標,受到法律保護。未被注冊的,除非是已經使用很多年、眾所周知的知名品牌,能被直接認定為馳名商標,否則不被保護。


    像是饊子王這個品牌,即使不去注冊,也會受到保護。但是饊子張之類的,那就不受保護了。


    不過,如果饊子王遲遲不注冊商標,有可能被人偽冒。他想維權會很麻煩,最好還是去商標廳注冊,獲得法律保護。


    這番解釋,讓京城抄報行認識到,“京報”這個商標,已經被京報集團注冊。他們若是還使用,那就是在侵權。官司打到大理寺,他們也不占理。


    “這是什麽事啊!”


    “京報難道不是知名品牌嗎?”


    各報房的人都感覺委屈,認為不該這樣。


    王承恩淡淡地道:


    “京報是知名品牌不錯,卻是依靠抄寫邸報、侵犯版權建立的品牌,所以不受保護。”


    “再說了,帶大明、京城、朝廷、邸報這些字樣的,都會嚴格審核,防止冒用朝廷名義。”


    “你們就是去注冊,商標廳也不會批!”


    這讓抄報行的人心中一涼,知道京報這個品牌,是不可能要回了——


    朝廷的法律都是這些人定的,他們怎麽說理?


    像是商標廳,之前就沒聽說過,成立不會太久。人家直接把京報品牌搶注,就此奪了過去。他們就是打官司,也不可能推翻《暫行商標條例》。


    條例中的規定,明顯有針對他們的。如果他們再鬧下去,就會像那些糞頭糞霸一樣,成為條例中的案例。


    想清楚了這點,他們隻能繼續看招商文書,看看有無出路。


    王承恩見他們認命,心中鬆了口氣。商標廳是這幾天才成立的,他花了一段時間才明白,商標和品牌是什麽東西。


    皇帝說商標和專利、版權一樣,是最主要的三種知識產權之一。


    也因為此,在命人製定專利法的時候,製定商標法、版權法,合為知識產權法律。


    現在這些法律都在製定中,隻有一些暫行條例。這些人若是鬧起來,事情真不好辦——


    打贏官司一定沒問題,但是誤了事情,會被皇帝看輕。


    好在抄報行的人沒底氣,對京報這個商標被搶注的事情,沒敢提出異議。他也因此免了一樁麻煩事,繼續收編抄報行。(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