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戚昌國在京城招待了幾天,鄭芝虎和鄭彩等人雖然極力防備,卻還是被錦衣衛摸清了底細。
朱由檢通過這件事,也認識到錦衣衛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已經開始蛻變。情報搜集能力,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在摸清鄭氏集團的打算後,朱由檢下達旨意,設立東寧公司。讓錦衣衛和鄭氏商談,分割海洋利益。
“司有官署之意,太祖曾下令編纂《諸司職掌》,確定各衙門的官製和職掌,後來被編入《大明會典》。”
“《會典》中有嘉興公司,負責征收嘉興一帶的鹽課鹽稅。”
“故而東寧公司,有征收稅課職權。”
向鄭芝虎解釋公司的含義,戚昌國又說道:
“不過這個公司,和嘉興公司並不完全相同。”
“陛下的意思是,公司是由公眾合力、成立的合夥機構。”
“然後在陛下的授權下,擁有一些朝廷諸司的權力。”
設立公司的事情,早在朱由檢的規劃中。
但是這時的公司,和後世的商業公司完全不同。
他要成立的,是類似東印度公司的機構。能夠行使一部分衙門的權力,方便海外開發。
在鄭氏集團要求朝廷允許他們在沿海活動,仍舊收取報水之後,他決定把征稅的權力授權給東寧公司,通過合夥方式,分享這部份利益——
據他所知,鄭芝龍靠著報水發家,每年歲入千萬,以此富可敵國。
如果能從中瓜分到一半甚至更多,內廷用度就不會缺少錢財,甚至能再練幾支兵馬,擴充自己權力。
這個用意,鄭芝虎和鄭彩等人,自然能揣摩到。
但是他們關心的,卻是皇帝允許他們繼續收稅。
這樣一來,他們和朝廷的最大分歧是沒有了,剩下的是利益分割問題:
“公司既然是合夥,收益該如何分?”
麵對鄭芝虎的詢問,戚昌國心中暗道粗鄙,卻按皇帝的吩咐,說道:
“陛下說了,東寧公司的權力是他授予的,內府監要占據五成股份。”
“然後東寧衛那邊,也要占據一成。”
“福建衛所一成,你們一成,公司職員一成。”
“剩下的一成備用,或可對外發售,募集所需資金。”
皇帝開口就瓜分一半,這點鄭芝虎等人沒有異議。
但是鄭氏集團隻有一成收益,他們就無法接受了,鄭芝虎道:
“一成實在太少,養不活那麽多兄弟。”
“兄弟們拿命收的銀子,不能隻留這麽點。”
戚昌國聞言微笑,說道:
“這一成,是專門留給你們兄弟、還有各位頭領的。”
“公司職員的薪金,算在公司成本裏。”
“收益按股分紅,有一成股份作為獎金分給職員。”
“其中高層管理人員分2%,其餘職員分3%。剩餘5%,作為醫療、養老、生育、工傷等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職員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公司管。”
“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養不活兄弟,他們以後不用你們養。”
這個說法,聽得鄭芝虎麵色一變。知道按這種方式的話,他們對手下的控製力,會有直線下降——
不用他們養活了,自然也不用聽他們的話。掌握薪金發放的公司管理層,才是他們的主人。
作為領兵將領,鄭芝虎對此本能地反對。
但是更注重商業利益的鄭彩,卻對所謂的股份極為豔羨:
“這可是和皇帝合夥,隻要皇帝不改變主意,東寧公司就能一直辦下去。”
“隻要東寧公司不倒,就能有世代富貴。”
作為海盜集團的一員,鄭彩知道海盜的更替有多快。對鄭氏集團是否能夠長存,並無十足信心。
但是和皇帝合夥成立公司,那就不一樣了。無論有多大的損失,都能依靠皇帝的支持重新崛起。
即使後輩子弟無能,也能拿著公司股份吃紅利。
可以說,他的心裏,對鄭家兄弟能獲得東寧公司股份羨慕至極。可惜於自己不是鄭芝龍的兄弟,也不是海盜頭領,大概率無緣股份。
為了顯示自己的價值,為了在將來分配時獲得一點股份,鄭彩積極爭取道:
“一成實在太少,戚將軍應該知道,我們那邊有十八芝。”
“一人分一個點,也該有十八點股份。”
“一成股份,對我們實在太少了!”
戚昌國聞言大笑,說道:
“鄭彩小兄弟,你是在欺負老夫不知嗎?”
“所謂的十八芝,和你們在一起的還有幾人?”
“楊六楊七已經接受招撫,劉香也不和你們一夥吧?”
“拿十八芝要十八個點,實在是太過分!”
又說道:
“而且所謂的股份,也不是最低一個點。”
“陛下說東寧公司的總股本,暫時按一千萬股計算。”
“一個點的股份,可以拆為十萬股。”
“貢獻小、實力弱的頭領,可以不到一個點。”
“鄭彩兄弟這樣的,也能要求分配個幾千股。”
對鄭氏集團內部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一點建議。
鄭彩卻是聽得心中一跳,知道自己的想法被戚昌國看穿了。
他爭取股份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
但是現在看來,他不用爭取再多,就能憑借鄭家族人的身份,分到幾千股甚至更多。
所以在此之後,立刻沉寂下來。
鄭芝虎卻仍有些不甘,說道:
“福建衛所打不過我們,為何給他們分一成?”
“還有東寧衛那邊,憑什麽獲得一成股份?”
聽得戚昌國麵色一肅,正色道:
“福建衛所的一成,那是不能改變。”
“如果你們不服氣,那就回去整軍備戰,和福建水師繼續打。”
“東寧衛那邊,是拿東寧島的港口入股。”
“隻要有港口和造船廠在,無論你們失敗多少次,都能重新再起。”
“這個條件,拿一成不算多吧?”
兩眼盯著鄭芝虎,看他還會不會提出異議。
鄭芝虎滿心不解,想把東寧衛算在福建衛所裏,兩者合占一成。
卻不料鄭彩在旁邊輕拉他的衣袖,讓他看對麵的錦衣衛。
這才發現戚昌國等人都在盯著他,似乎隻要他不同意,那就不用再談。
這讓他隻能放下爭奪的想法,借著上廁所的時間,和鄭彩商議:
“東寧衛隻是個空架子,憑什麽占據一成收益。”
“而且港口什麽的,都是我們建的,憑什麽讓他們用港口入股?”
鄭彩卻明白其中關竅,歎氣道:
“東寧衛是沒什麽,但它後麵的廠衛,我們卻惹不起。”
“現在被封東寧衛官職的有誰?大多出自太監和錦衣衛。”
“這些人能不能成事不好說,但是惹了他們,卻一定能壞事。”
“所以這一成股份,必須給東寧衛!”
鄭芝虎聞言一僵,知道這點沒法再爭了。太監和錦衣衛多可怕,他們這些日子已經見識了。
就是為了討好這些人,也得奉上一成股份。
所以他又對福建衛所提意見,認為俞谘皋那些人,不配和他們分股份:
“隻要給我們時間,一定能把俞谘皋等人打敗。”
“不用分給他們股份!”
鄭彩卻搖頭道:
“都要接受招安了,別再說這樣的話。”
“無論我們有沒有能力打敗福建官兵,在朝廷這邊看來都是僵持。”
“而且為了牽製我們,福建衛所也必須占據一成股份。”
“所以股份的事情,我看就這樣定了。”
“咱們能爭取的,是職員的一成,還有留著對外發售的一成股份。”
這是他心裏麵的想法,盯上了高管分配的2%股份。還打算在東寧公司的股份對外發售時,搶購一些股份。
鄭芝虎在他的勸說下,也終於放下了對股份分配的想法。決定按戚昌國的提議,定下這個劃分。
不過對手下的控製權,鄭芝虎實在不想放棄。也知道自己大哥鄭芝龍,不可能完全把手下交出去,所以他要求東寧公司要成立船隊,由他們兄弟掌管。現在那些船兵,仍舊由他們掌控。
對這種形同要兵的要求,戚昌國當然不敢答應。招安鄭氏集團的事情,開始卡在了這一點。
對此有心理準備,朱由檢知道鄭芝龍派鄭芝虎北來,要求絕對不簡單,思考之後,批示道:
“東寧公司是總公司,下麵可成立子公司,擁有專門權力。”
“例如港口經營,可成立東寧港口公司。商業經營,可成立東寧商貿公司。”
“東寧總公司占子公司五成到八成的股份,其餘的除了一成作為職員獎金池外,分配給有能力的人。”
“鄭家兄弟要帶兵,朕就允許他們成立東寧保險公司,設立保險總隊讓他們帶領。”
“東寧保險公司的股份,總公司占八成,鄭家兄弟等人占一成,職員占一成。”
“告訴他,這是最終條件,以後他們的船兵,要改為保險隊。”
“所謂的報水,也要改為保險,為海上出行的風險作保障。”
這是朱由檢的新想法,也是他成立東寧保險公司的原因。皇帝和海盜合夥收報水,說出去實在太難聽了。不如改為保險,為海上風險作保障。
以後,那些人向鄭芝龍上交的就是保險費。如果有海盜敢劫掠繳納保險費的船隻,東寧保險公司,就會懲治他們。
劉香等海盜團夥加入保險公司還好說,不加入還四處劫掠的話,就會被保險公司剿滅。
設立東寧保險公司這件事,戚昌國等錦衣衛高層極為讚同。他們內心之中,其實也對皇帝和海盜分成有意見。隻是朝廷缺錢,他們又不敢反抗皇帝,隻能對此聽任。
如今,皇帝改了個名義,設立保險公司。無論實質如何,至少說出去好聽了。
鄭芝龍等人擁有的也是保險隊,而非私人兵力。
為了讓鄭芝龍、鄭芝虎等人安心,朱由檢道:
“先前所承諾的封爵,同樣可以兌現。”
“讓鄭家兄弟知道,朕是允許他們世代富貴、和大明同休共戚的。”
“如果他們還懷著妄念,那就回去備戰!”
對鄭芝龍集團的戰鬥力,朱由檢其實是不太在意的。之所以招安他們,純粹是不想再開一條戰線,避免大明的精力分散,無法應對東北建虜和西北流民。
招安鄭芝龍團夥的目的,主要也是為了斂財,而非對他們的船兵多在意。
如果鄭芝龍等人不識趣、對招安條件欲壑難填,朱由檢不在乎拖著這件事,在朝廷騰出精力後,剿滅這夥盜賊。
鄭芝龍顯然也知道自己無力抗衡朝廷,所以一直謀求招安。這次派最重要的心腹鄭芝虎北上,已經顯示了接受招安的態度。對招安的條件,也要求隻保核心。
所以,在皇帝允許他們繼續帶兵收稅、而且以爵位承諾世代富貴後。鄭芝虎很快和戚昌國把條件談妥,確定接受招安。
到了這時,朱由檢才召見鄭芝虎,下達招安旨意,允許鄭芝龍等人,立功自贖其罪。
然後又親切地詢問鄭芝虎的經曆,以及個人狀況。
鄭芝虎哪想到皇帝如此親切,激動地不能自已,把自家的事情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比錦衣衛打探得還詳盡。
朱由檢見他憨直,又有心分化鄭家兄弟,說道:
“海軍提督俞谘皋,多次向朕請求,讓你到海軍那邊擔任參將。”
“你是怎麽想的?有沒有建功立業的念頭?”
鄭芝虎被皇帝的親切說得暈暈乎乎,哪裏會表示反對,當即就表態道:
“全聽陛下吩咐!”
“陛下讓我去哪,我就去哪任職。”
朱由檢龍顏大悅,當即就下令道:
“好!”
“朕這就應俞谘皋所請,任命你為海軍參將,率領三千船兵,駐紮威海基地。”
“你的兄長,同樣任命為參將,在福建打擊海盜、輔佐東寧衛的開辟。”
對此大喜過望,鄭芝虎實在沒有想到,皇帝把他們兄弟都任命為參將。比預想的遊擊將軍,要高出了一級。
這讓他覺得皇帝實在是大方,不像戚昌國那些錦衣衛,連一丁點的股份,都要斤斤計較。
尤其讓他欣喜的,是皇帝兌現了承諾,冊封鄭芝龍為男爵、他和其他頭領為爵士,允許在東寧島選擇封地——
這意味著,他們以後有可能成為擁有封地的世襲貴族,真正和大明與國同戚。(本章完)
朱由檢通過這件事,也認識到錦衣衛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已經開始蛻變。情報搜集能力,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在摸清鄭氏集團的打算後,朱由檢下達旨意,設立東寧公司。讓錦衣衛和鄭氏商談,分割海洋利益。
“司有官署之意,太祖曾下令編纂《諸司職掌》,確定各衙門的官製和職掌,後來被編入《大明會典》。”
“《會典》中有嘉興公司,負責征收嘉興一帶的鹽課鹽稅。”
“故而東寧公司,有征收稅課職權。”
向鄭芝虎解釋公司的含義,戚昌國又說道:
“不過這個公司,和嘉興公司並不完全相同。”
“陛下的意思是,公司是由公眾合力、成立的合夥機構。”
“然後在陛下的授權下,擁有一些朝廷諸司的權力。”
設立公司的事情,早在朱由檢的規劃中。
但是這時的公司,和後世的商業公司完全不同。
他要成立的,是類似東印度公司的機構。能夠行使一部分衙門的權力,方便海外開發。
在鄭氏集團要求朝廷允許他們在沿海活動,仍舊收取報水之後,他決定把征稅的權力授權給東寧公司,通過合夥方式,分享這部份利益——
據他所知,鄭芝龍靠著報水發家,每年歲入千萬,以此富可敵國。
如果能從中瓜分到一半甚至更多,內廷用度就不會缺少錢財,甚至能再練幾支兵馬,擴充自己權力。
這個用意,鄭芝虎和鄭彩等人,自然能揣摩到。
但是他們關心的,卻是皇帝允許他們繼續收稅。
這樣一來,他們和朝廷的最大分歧是沒有了,剩下的是利益分割問題:
“公司既然是合夥,收益該如何分?”
麵對鄭芝虎的詢問,戚昌國心中暗道粗鄙,卻按皇帝的吩咐,說道:
“陛下說了,東寧公司的權力是他授予的,內府監要占據五成股份。”
“然後東寧衛那邊,也要占據一成。”
“福建衛所一成,你們一成,公司職員一成。”
“剩下的一成備用,或可對外發售,募集所需資金。”
皇帝開口就瓜分一半,這點鄭芝虎等人沒有異議。
但是鄭氏集團隻有一成收益,他們就無法接受了,鄭芝虎道:
“一成實在太少,養不活那麽多兄弟。”
“兄弟們拿命收的銀子,不能隻留這麽點。”
戚昌國聞言微笑,說道:
“這一成,是專門留給你們兄弟、還有各位頭領的。”
“公司職員的薪金,算在公司成本裏。”
“收益按股分紅,有一成股份作為獎金分給職員。”
“其中高層管理人員分2%,其餘職員分3%。剩餘5%,作為醫療、養老、生育、工傷等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職員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公司管。”
“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養不活兄弟,他們以後不用你們養。”
這個說法,聽得鄭芝虎麵色一變。知道按這種方式的話,他們對手下的控製力,會有直線下降——
不用他們養活了,自然也不用聽他們的話。掌握薪金發放的公司管理層,才是他們的主人。
作為領兵將領,鄭芝虎對此本能地反對。
但是更注重商業利益的鄭彩,卻對所謂的股份極為豔羨:
“這可是和皇帝合夥,隻要皇帝不改變主意,東寧公司就能一直辦下去。”
“隻要東寧公司不倒,就能有世代富貴。”
作為海盜集團的一員,鄭彩知道海盜的更替有多快。對鄭氏集團是否能夠長存,並無十足信心。
但是和皇帝合夥成立公司,那就不一樣了。無論有多大的損失,都能依靠皇帝的支持重新崛起。
即使後輩子弟無能,也能拿著公司股份吃紅利。
可以說,他的心裏,對鄭家兄弟能獲得東寧公司股份羨慕至極。可惜於自己不是鄭芝龍的兄弟,也不是海盜頭領,大概率無緣股份。
為了顯示自己的價值,為了在將來分配時獲得一點股份,鄭彩積極爭取道:
“一成實在太少,戚將軍應該知道,我們那邊有十八芝。”
“一人分一個點,也該有十八點股份。”
“一成股份,對我們實在太少了!”
戚昌國聞言大笑,說道:
“鄭彩小兄弟,你是在欺負老夫不知嗎?”
“所謂的十八芝,和你們在一起的還有幾人?”
“楊六楊七已經接受招撫,劉香也不和你們一夥吧?”
“拿十八芝要十八個點,實在是太過分!”
又說道:
“而且所謂的股份,也不是最低一個點。”
“陛下說東寧公司的總股本,暫時按一千萬股計算。”
“一個點的股份,可以拆為十萬股。”
“貢獻小、實力弱的頭領,可以不到一個點。”
“鄭彩兄弟這樣的,也能要求分配個幾千股。”
對鄭氏集團內部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一點建議。
鄭彩卻是聽得心中一跳,知道自己的想法被戚昌國看穿了。
他爭取股份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
但是現在看來,他不用爭取再多,就能憑借鄭家族人的身份,分到幾千股甚至更多。
所以在此之後,立刻沉寂下來。
鄭芝虎卻仍有些不甘,說道:
“福建衛所打不過我們,為何給他們分一成?”
“還有東寧衛那邊,憑什麽獲得一成股份?”
聽得戚昌國麵色一肅,正色道:
“福建衛所的一成,那是不能改變。”
“如果你們不服氣,那就回去整軍備戰,和福建水師繼續打。”
“東寧衛那邊,是拿東寧島的港口入股。”
“隻要有港口和造船廠在,無論你們失敗多少次,都能重新再起。”
“這個條件,拿一成不算多吧?”
兩眼盯著鄭芝虎,看他還會不會提出異議。
鄭芝虎滿心不解,想把東寧衛算在福建衛所裏,兩者合占一成。
卻不料鄭彩在旁邊輕拉他的衣袖,讓他看對麵的錦衣衛。
這才發現戚昌國等人都在盯著他,似乎隻要他不同意,那就不用再談。
這讓他隻能放下爭奪的想法,借著上廁所的時間,和鄭彩商議:
“東寧衛隻是個空架子,憑什麽占據一成收益。”
“而且港口什麽的,都是我們建的,憑什麽讓他們用港口入股?”
鄭彩卻明白其中關竅,歎氣道:
“東寧衛是沒什麽,但它後麵的廠衛,我們卻惹不起。”
“現在被封東寧衛官職的有誰?大多出自太監和錦衣衛。”
“這些人能不能成事不好說,但是惹了他們,卻一定能壞事。”
“所以這一成股份,必須給東寧衛!”
鄭芝虎聞言一僵,知道這點沒法再爭了。太監和錦衣衛多可怕,他們這些日子已經見識了。
就是為了討好這些人,也得奉上一成股份。
所以他又對福建衛所提意見,認為俞谘皋那些人,不配和他們分股份:
“隻要給我們時間,一定能把俞谘皋等人打敗。”
“不用分給他們股份!”
鄭彩卻搖頭道:
“都要接受招安了,別再說這樣的話。”
“無論我們有沒有能力打敗福建官兵,在朝廷這邊看來都是僵持。”
“而且為了牽製我們,福建衛所也必須占據一成股份。”
“所以股份的事情,我看就這樣定了。”
“咱們能爭取的,是職員的一成,還有留著對外發售的一成股份。”
這是他心裏麵的想法,盯上了高管分配的2%股份。還打算在東寧公司的股份對外發售時,搶購一些股份。
鄭芝虎在他的勸說下,也終於放下了對股份分配的想法。決定按戚昌國的提議,定下這個劃分。
不過對手下的控製權,鄭芝虎實在不想放棄。也知道自己大哥鄭芝龍,不可能完全把手下交出去,所以他要求東寧公司要成立船隊,由他們兄弟掌管。現在那些船兵,仍舊由他們掌控。
對這種形同要兵的要求,戚昌國當然不敢答應。招安鄭氏集團的事情,開始卡在了這一點。
對此有心理準備,朱由檢知道鄭芝龍派鄭芝虎北來,要求絕對不簡單,思考之後,批示道:
“東寧公司是總公司,下麵可成立子公司,擁有專門權力。”
“例如港口經營,可成立東寧港口公司。商業經營,可成立東寧商貿公司。”
“東寧總公司占子公司五成到八成的股份,其餘的除了一成作為職員獎金池外,分配給有能力的人。”
“鄭家兄弟要帶兵,朕就允許他們成立東寧保險公司,設立保險總隊讓他們帶領。”
“東寧保險公司的股份,總公司占八成,鄭家兄弟等人占一成,職員占一成。”
“告訴他,這是最終條件,以後他們的船兵,要改為保險隊。”
“所謂的報水,也要改為保險,為海上出行的風險作保障。”
這是朱由檢的新想法,也是他成立東寧保險公司的原因。皇帝和海盜合夥收報水,說出去實在太難聽了。不如改為保險,為海上風險作保障。
以後,那些人向鄭芝龍上交的就是保險費。如果有海盜敢劫掠繳納保險費的船隻,東寧保險公司,就會懲治他們。
劉香等海盜團夥加入保險公司還好說,不加入還四處劫掠的話,就會被保險公司剿滅。
設立東寧保險公司這件事,戚昌國等錦衣衛高層極為讚同。他們內心之中,其實也對皇帝和海盜分成有意見。隻是朝廷缺錢,他們又不敢反抗皇帝,隻能對此聽任。
如今,皇帝改了個名義,設立保險公司。無論實質如何,至少說出去好聽了。
鄭芝龍等人擁有的也是保險隊,而非私人兵力。
為了讓鄭芝龍、鄭芝虎等人安心,朱由檢道:
“先前所承諾的封爵,同樣可以兌現。”
“讓鄭家兄弟知道,朕是允許他們世代富貴、和大明同休共戚的。”
“如果他們還懷著妄念,那就回去備戰!”
對鄭芝龍集團的戰鬥力,朱由檢其實是不太在意的。之所以招安他們,純粹是不想再開一條戰線,避免大明的精力分散,無法應對東北建虜和西北流民。
招安鄭芝龍團夥的目的,主要也是為了斂財,而非對他們的船兵多在意。
如果鄭芝龍等人不識趣、對招安條件欲壑難填,朱由檢不在乎拖著這件事,在朝廷騰出精力後,剿滅這夥盜賊。
鄭芝龍顯然也知道自己無力抗衡朝廷,所以一直謀求招安。這次派最重要的心腹鄭芝虎北上,已經顯示了接受招安的態度。對招安的條件,也要求隻保核心。
所以,在皇帝允許他們繼續帶兵收稅、而且以爵位承諾世代富貴後。鄭芝虎很快和戚昌國把條件談妥,確定接受招安。
到了這時,朱由檢才召見鄭芝虎,下達招安旨意,允許鄭芝龍等人,立功自贖其罪。
然後又親切地詢問鄭芝虎的經曆,以及個人狀況。
鄭芝虎哪想到皇帝如此親切,激動地不能自已,把自家的事情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比錦衣衛打探得還詳盡。
朱由檢見他憨直,又有心分化鄭家兄弟,說道:
“海軍提督俞谘皋,多次向朕請求,讓你到海軍那邊擔任參將。”
“你是怎麽想的?有沒有建功立業的念頭?”
鄭芝虎被皇帝的親切說得暈暈乎乎,哪裏會表示反對,當即就表態道:
“全聽陛下吩咐!”
“陛下讓我去哪,我就去哪任職。”
朱由檢龍顏大悅,當即就下令道:
“好!”
“朕這就應俞谘皋所請,任命你為海軍參將,率領三千船兵,駐紮威海基地。”
“你的兄長,同樣任命為參將,在福建打擊海盜、輔佐東寧衛的開辟。”
對此大喜過望,鄭芝虎實在沒有想到,皇帝把他們兄弟都任命為參將。比預想的遊擊將軍,要高出了一級。
這讓他覺得皇帝實在是大方,不像戚昌國那些錦衣衛,連一丁點的股份,都要斤斤計較。
尤其讓他欣喜的,是皇帝兌現了承諾,冊封鄭芝龍為男爵、他和其他頭領為爵士,允許在東寧島選擇封地——
這意味著,他們以後有可能成為擁有封地的世襲貴族,真正和大明與國同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