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虎帶著船隊北上,是來京城朝覲的。


    去年十一月底,朝廷決定把鄭芝龍等海盜團夥招安。詔書傳到福建,已是十二月下旬。


    福建巡撫朱一馮本就有招安想法,接到詔書之後立即執行,派人招撫鄭芝龍。


    鄭芝龍也早有接受招安的想法,甚至在劫掠時一直留著餘地。


    所以他看到朝廷的招安詔書,可謂大喜過望。又出於一些擔心,派遣弟弟鄭芝虎,打著朝覲的名義,來京城打探消息。


    鄭芝虎一路急趕,終於在正月中旬,趕到天津外海。


    天津海軍衙門剛組建起來的警備官兵收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告知海軍提督俞谘皋,請示如何對待。


    俞谘皋早就決定從福建那個泥潭脫身,沒有了阻攔鄭芝龍、鄭芝虎等人受招安的想法。甚至想讓他們帶船北上,幫自己建功立業。


    所以在聽到鄭芝虎前來的消息後,俞谘皋放下海軍提督的架子,親自前去迎接,向著鄭芝虎道:


    “鄭老弟,咱們這是他鄉遇故知啊!”


    “以後同在朝廷為臣,可要相互照應。”


    對鄭芝虎極為客氣,當做同鄉好友對待。


    一路趕來的鄭芝虎,實在沒想到俞谘皋說出這番話,一時茫然無措。


    他是實在不明白,俞谘皋這個老對頭,為何對自己如此客氣?


    懵懵懂懂之下,便被俞谘皋迎進海軍衙門,在不知情的人看來,當真是“同鄉故知”。


    作為一個直腸子,鄭芝虎打仗勇猛、武藝也稱得上過人,但是俞谘皋的官場手段,可謂毫無抵抗力。


    眼看兩個人都要稱兄道弟了,陪他一起來的鄭彩,終於忍耐不住,提醒鄭芝虎注意點,不要受了蒙騙。


    鄭芝虎這個時候,才有一點清醒,想到了和俞谘皋在福建交手的往事。對俞谘皋邀請他加入海軍衙門的邀請,沒有一口答應,推脫道:


    “我等受了招安,以後就要聽朝廷調遣。”


    “以後在哪任職,要看朝廷安排。”


    沒有把鄭芝虎騙過來為自己打仗,俞谘皋心中有些失望。


    但是在揣摩鄭芝虎的推脫之言後,還是感覺這個人有點嫩。


    以他在朝廷的關係,想把一個人調進海軍衙門很困難嗎?隻要上疏請求,鄭芝虎多半還會調過來。


    所以他麵上絲毫沒有失落,貌似推心置腹地向鄭芝虎道:


    “老弟啊!咱們以前雖然有點衝突,卻是不打不相識。”


    “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當個參將沒問題。”


    “隻要你肯來,參將能不能實授不好說,讓你當個遊擊將軍、獨領一營絕對沒問題。”


    向鄭芝虎拍著胸脯保證,讓他獨領一營,至少授個遊擊,甚至成為參將。


    這個官位,是以前的鄭芝虎不敢想象的,甚至鄭芝龍都不敢想。他這次北上的原因,就是鄭芝龍覺得朝廷的招安條件太豐厚,擔心是地方官員騙他上岸,所以讓鄭芝虎來京確認——


    他相信,京城的皇帝是不會為了他一個海盜破壞信譽的。不像地方官員,絲毫不講信譽,剛剛招撫就敢殺人。


    如今,聽到俞谘皋這個海軍提督都敢提出這個條件,鄭芝虎對朝廷的招安條件,已經信了幾分。所以他欣喜之下,說道:


    “俞老哥的心意,兄弟我是明白的。”


    “不管朝廷怎麽任命,我回福建以後,都會派五百船兵幫俞老哥。”


    “這些人來到北方,還請俞老哥照顧。”


    打算從麾下抽出五百人,派來海軍衙門。


    這點船兵,對於擁有兩三萬人的他們來說根本無關緊要,反而能盯著俞谘皋的動靜,而且交好此人。


    就連鄭彩,這次也沒有再提醒。認為派出這些人,對他們來說很劃算。


    俞谘皋麵對這個條件,則是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


    他麾下缺人是不錯,但是區區五百人,對他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就連派去當炮灰,人數都少了點。甚至因為鄭家兄弟的關係,還要對這些人多加注意。


    所以他的心裏,已經對麵似粗豪的鄭芝虎,重新提起了警惕。知道這個和自己在福建周旋數年的海盜,沒有那麽好蒙騙。


    不過越是如此,他越想把鄭芝虎調過來。認為有這個人膽大心細,是一個將領的好苗子。以後留在海軍,能夠幫自己建功立業。


    如今的俞谘皋,可謂一心想著立功封爵,把以前和鄭家兄弟的仇怨拋到一邊,想要招攬他們。


    所以在送走鄭芝虎一行人後,他當即寫了份奏疏,上報這件事的同時,請求把鄭芝虎調過來。


    朱由檢收到這份奏疏,頓時明白鄭芝虎是鄭芝龍派來談條件的。


    對於此事,他是頗感興趣。


    作為皇帝,他不怕鄭芝龍和自己談條件。無論官位爵位,他現在都舍得封出去。


    而且鄭芝龍要的越多,付出的代價就越多。他在這個過程中,會加強對鄭芝龍集團的影響力。


    所以,在過年期間閑來無事之下,朱由檢決定用海外戒嚴令的條款,親自插手這件事。命令錦衣衛打探清楚鄭芝虎來京的打算,然後做出應對。


    錦衣衛接到這個命令後,當即布下了天羅地網。在鄭芝虎進城之後,便盯住他的蹤跡。


    此時的錦衣衛,在朱由檢派出一千巡捕營官兵,充實城區衛尉署後,對於京城的掌控,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這次針對鄭芝虎的行動,便是一次檢驗。


    對此茫然不知,鄭芝虎來到京城之後,看什麽都覺得驚奇。


    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城的幹淨。來來往往的人群,絲毫沒有把這座城市弄亂。


    “不愧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


    “這麽多的人,都還這麽幹淨。”


    “月港沒這麽多人,卻比這髒多了。”


    鄭芝虎年齡不大,今年隻有二十三歲,但是卻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城市。


    不論是南方的澳門,還是日本的長崎,他都曾經去過。


    在他看來,這些城市沒一個比得上泉州,尤其是開埠的月港。


    就連天津,雖然頗為繁華,但是在鄭芝虎看來,卻認為最多和月港不相上下。在商人數量和貨物種類上,月港還要更勝些。


    所以在他看來,月港就是天下第一等的城市。


    如今來到京城,才發現月港根本不算什麽。大明京城的繁華,遠遠勝過月港。


    尤其讓他注意的,就是京城非常幹淨。不像月港那個港口,貨物胡亂堆積。


    這個疑問,很快就有了答案。


    似乎是聽到了他的感慨,一個京城本地人“嘁”了一聲,在旁邊道:


    “本來還沒這麽幹淨的,這不新皇登極嘛,當然要有新氣象。”


    “年前派了一千個錦衣衛,專門打掃京城。”


    “這一千人又號召了幾萬人,把全京城打掃了一遍。”


    “你說這樣下來,京城能不幹淨嘛!”


    鄭芝虎聞言大奇,實在沒想到在外地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在京城竟然會幹這種活計,詢問道:


    “錦衣衛會幹這種事嘛?”


    “而且年前到現在都十幾天了,怎麽還這麽幹淨?”


    “難道他們天天掃,不幹別的事情?”


    皇帝出行潑水淨街是常事,甚至官員出行這樣幹的都有不少。但是卻沒有維持下來的,過後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


    但是京城這邊,明顯是不一樣。在鄭芝虎看來,似乎是天天打掃。


    說著,他似乎發現了什麽,指著一個穿著紅衣、拿著掃帚、提著個用藤條編成的鏟鬥、正在掃地的人道:


    “那個掃地的人是誰?”


    “難道是錦衣衛?”


    這個京城人看了一眼,對此已見怪不怪了。帶著三分不屑、兩分羨慕的心思道:


    “他算什麽錦衣衛?”


    “是跟著錦衣衛幹活,現在派去衛生隊的。”


    “說是衛尉署的人,其實就是掃大街的,不算正經官吏。”


    似乎對這個活計頗為不屑,但是卻隱藏著一絲豔羨。因為這些人雖然辛苦,卻是在衛尉署有正式編製的,而且還有工資。他就是想要進去,都找不到門路。


    這個工作,被錦衣衛優先招收烈士家屬、以及在年前打掃衛生時積極響應的人士。他既不是烈屬,也沒有在年前大掃除時響應,當然不會招他。


    所以,在錯失了這個機會後,他在嘴上蔑稱這些人“掃大街的”,似乎頗為鄙視。


    其實內心之中,他對這些人卻有些羨慕。知道這些人找了個有皇糧的工作,遠比自己穩定。


    尤其是想到自己工作的店鋪,還要給他們交衛生費,他心裏更來氣了,也沒心情和鄭芝虎再說,邁步就要離去。


    鄭芝虎見此急忙攔住,這人被五大三粗的鄭芝虎嚇了一跳,色厲內荏地道:


    “怎麽?還想動手?”


    “也不想想這是什麽地方?”


    “那個紅馬甲雖然是掃地的,卻也是衛尉署的人。”


    “等他叫來巡警,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把那個掃大街的當成救命稻草,張嘴就要喊人。


    鄭芝虎聽得不明所以,鄭彩卻反應很快,塞了一塊碎銀子給這個人,笑嗬嗬地說道:


    “兄台不要激動,我們就是問問。”


    “你說的紅馬甲是什麽?衛尉署又是什麽?”


    “還有這巡警是誰?”


    把銀子強塞過去,顯示自己無惡意。


    這人接了銀子,又看他們沒有動手的想法,掂量了一下說道:


    “紅馬甲就是穿紅衣服的。他們穿的那個對襟罩甲,以前是在馬上穿的,所以被稱為馬甲。”


    “衛尉署的人,現在都穿這個。”


    “穿著紅馬甲拿著掃帚和垃圾鬥掃地的,就是衛生隊的人。”


    “拿著斧子、水桶的,是消防隊的人。”


    “拿著警棍、胳膊上纏著袖標的,是巡警隊的人。”


    “這些人最利害,誰敢在街上鬧事,他們就敢打誰。”


    似乎對巡警頗為懼怕,他又警告鄭芝虎等人道:


    “你們這些外地人,進京後都老實點。”


    “衛尉署的巡警都是巡捕營出來的,當官的還有錦衣衛。”


    “京城的盜匪都被他們抓了不少,你們也別想惹亂子。”


    鄭芝虎和鄭彩對視一眼,都是提起了小心。他們雖然沒想在京城惹事、更沒想過學習李逵來個元夜鬧東京,卻擔心手下人行為不檢,在京城惹出亂子。


    所以兩人心中,已決定約束好手下,不讓他們胡為。


    得到了有用的消息,鄭彩又塞了一塊銀子,詢問對方姓名,打算和他詳談。至少要摸清楚衛尉署、巡警是什麽,免得犯了忌諱。


    這人看在銀子份上,說了個王六的假名字,帶他們在一家茶館裏,仔細講解起來:


    “衛尉署這個衙門啊,是去年新建的。”


    “它的上頭,就是朝廷的衛尉寺。”


    “這個衛尉寺呢,其實是錦衣衛西司房,專門負責捕盜的。”


    “當今聖上以前是信王,知道京城的盜匪多。所以登極以後,就把巡捕營和錦衣衛西司房合並,成立了這個衛尉寺。”


    “所以衛尉寺的本職,其實就是捕盜。衛尉署的巡警,就是幹這個的。”


    一番話說清了衛尉署的來源,還有它的職責。鄭芝虎納悶道:


    “那它怎麽還掃大街?”


    “沒見過錦衣衛幹這個啊!”


    王六嘿嘿一笑,說道:


    “以前我也沒見過,但這不是新皇新氣象嘛!”


    “皇上讓他們掃地,他們還敢不掃?”


    “而且這掃地也是有錢賺的,所有扔垃圾的,都要給他們交錢。”


    說著,他指著店裏麵貼在牆上的文書,向鄭芝虎等人道:


    “看到沒有,門前三包協議。”


    “凡是臨街的門店和住戶,都要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


    “要打掃幹淨地麵、不亂堆放雜物、花草樹木要看好、有人鬧事要上報。”


    “反正店前出了事,都是店家的責任。協議上麵,明明白白地寫著責任人。”


    對此暗暗點頭,鄭芝虎覺得明白了京城為何這麽幹淨的原因。有著三包協議在,臨街的店家和住戶自然要維護門前衛生。京城打掃一遍後,幹淨能遺留這些。


    鄭彩是隨著鄭家兄弟經商的,對錢財更敏感些,詢問道:


    “那你說的收錢是怎麽回事?”


    “難道包了衛生,還得給他們錢?”(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