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提前知道皇帝要詢問宗教祭祀問題,曹思誠對這件事有所準備。


    在聽出皇帝對九蓮觀音菩薩的重視後,他當即就回應道:


    “北京南京皆有真武廟,祭祀北極佑聖真君。”


    “南京有天妃宮,永樂七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這些廟宇皆由太常寺官員祭祀。”


    “臣以為九蓮觀音菩薩祀典,當仿真武廟或天妃宮。”


    這個回答,讓朱由檢極為滿意。


    大明對北極佑聖真君極為崇敬,官方祀典非常重視。天妃媽祖同樣在南京有廟,列入官方祀典。


    曹思誠把九蓮觀音菩薩的祀典和兩者並列,朱由檢自然很是滿意。


    思索之後,決定道:


    “太後在人間為後,回歸為菩薩後也應有天後位格,祀典要高於天妃。”


    “就按真武廟的規格,由太常寺官員祭祀。”


    定下祀典規格,朱由檢安排曹思誠去辦,寫個奏疏闡明。


    同時,他還對北京城的廟宇有了興趣,詢問有哪些被官方祭祀。


    曹思誠不知皇帝的用意,一一列舉出來:


    “除了真武廟外,兩京皆有都城隍廟、關公廟、太倉神廟、司馬馬祖先牧神廟。”


    “北京另有東嶽泰山廟、洪恩靈濟宮、文丞相祠,一共八個廟宇祭祀。”


    “南京另有天妃宮、功臣廟等,一共十五個廟宇祭祀。”


    這些都是官方祭祀的正神,朱由檢聽著曹思誠的回複,心中暗自思索。


    除了太倉神廟和司馬馬祖先牧神廟這兩個專門的神廟外,北京南京都有的廟宇,就是真武廟、都城隍廟、關公廟——


    這三個信仰,在大明最被重視,並被官方推廣。


    真武廟和道教關聯比較大,朱由檢暫時沒有發現什麽操作空間。但是都城隍廟和關公廟,卻讓他看到了機會。


    尤其是都城隍廟,讓他想到了後世的香火神道小說中的城隍神係。這一神係可謂大名鼎鼎,被他們構築得非常完善。


    如果能把各地城隍整合起來,組成完整的城隍神係,再找一位至高神做代表,它是有可能穩定大明信仰、抵抗一神教入侵的。


    所以朱由檢就問道:


    “城隍神是誰管轄,最高神靈是誰?”


    曹思誠回道:


    “洪武二年,城隍神附祭於嶽瀆諸神之壇,太祖命加以封爵。”


    “京都為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為王。其餘府州縣城隍,封為威靈公、靈佑侯、顯佑伯,袞章冕旒俱有差。”


    “洪武三年詔去封號,止稱其府州縣城隍之神。”


    “京師城隍附饗山川壇,嘉靖九年罷山川壇從祀,遣太常寺官員祭祀。”


    “各地城隍,當按朝廷級別上下管理,最高為兩京都城隍。”


    朱由檢又詢問道:


    “兩京都城隍和各地城隍有姓名嗎?”


    “他們更往上的神靈是誰?”


    這個就比較難回答了,曹思誠斟酌道:


    “蕪湖城隍廟建於吳赤烏二年,城隍神為徐盛,據稱此為最早的城隍廟。”


    “其餘城隍有的有姓名,有的沒有姓名,未能詳知。”


    不清楚就好,真清楚了就沒有調整空間了。


    想著之前在黃帝紀年上的做法,朱由檢決定“溝通上天”,整理城隍神係——


    這是他身為天子的權柄,誰都無法奪取。


    作為上天之子,天子天然擁有冊封神靈的權力,可以代表上天封神。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軍事上的事情朱由檢現在擁有多少權力不好說,祭祀上的事情,他卻有很大的發言權。


    所以朱由檢已經打算在祭祀上發力,整理各個神係。


    考慮著這件事情,朱由檢又聽曹思誠道:


    “城隍原本從祀山川壇,如今山川壇已改為天神地祇壇。”


    “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之神,在地壇從祀皇地祇神。”


    “故而城隍之上的神靈,當為皇地祇神。”


    聞言若有所思,朱由檢道:


    “皇地祇神,就是後土皇地祇嗎?”


    “道家有四禦或六禦之說,其中之一為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是同一神靈嗎?”


    曹思誠道: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祇,為前宋所上徽號。”


    “四禦或者六禦之說,都是道家的牽強附會。”


    “自古天地並稱,稱為皇天後土。”


    “皇天者,皇天上帝也。舊稱昊天上帝,嘉靖十七年更為皇天上帝。”


    “後土者,皇地祇神也,禮如祀天。”


    這是朝廷祭祀的最高神祇,官方認定的至高神。


    其餘三清六禦、佛祖菩薩等等,並沒有納入官方祀典。甚至有儒家官員,直言“三清乃道家妄說”。


    朱由檢聽著曹思誠的解釋,對大明混亂的神係,了解逐漸加深。


    此時,他已經認識到朝廷祭祀的神祇雖然有些和佛道二教有關聯,卻完全不是一個體係。


    以皇天後土為至高神的神係,可以稱為儒教神係或國祀神係。佛道二教的神係,可以稱為佛教神係、道教神係。


    道教神係的三清六禦、大帝天尊等稱呼,並不被儒家承認。例如五嶽大帝,在官方祀典中隻是被稱為五嶽之神,從祀皇地祇神。


    朱由檢對道家亂七八糟的三清六禦、大帝天尊同樣很看不慣,覺得儒家製定的皇天後土至高神比之清晰得多。


    但是一個尷尬的事實是,雖然天地信仰很是廣泛,老天爺更是很多人的口頭禪。但是皇天上帝作為無形的天之化身,很難讓信徒堅信,擋不住宗教入侵。


    玉皇大帝作為人格神,讓人們感覺更親切些。並且因為宋朝曾經給玉皇大帝上徽號“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導致很多人把玉皇大帝和昊天上帝混淆,認為是同一個神。


    道家通過這一點,把皇天後土兩大國祀神係的至高神,納入六禦之中。又把三清置於六禦之前,讓三清成為更高一級神祇。


    這讓儒家士子很是不滿,直斥“三清乃道家妄說”,認為“以周柱下史李耳當其一,以人鬼列天神,矯誣甚矣”,揭道家的老底。


    但是儒家又信奉“敬鬼神而遠之”,根本不主動傳播信仰。所以道家的三清六禦說法,逐漸在世人觀念中紮根。例如《封神演義》之中,三清被列在昊天上帝前麵。《西遊記》之中,三清也在玉皇天尊前麵。


    可以說,三清已經在事實上成為更高等級的神祇,位在皇天後土之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