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事!”


    “禍事啊!”


    武清侯李誠銘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有被廠衛包圍的那一天。


    而且還傳來了皇帝諭旨,不上繳罰沒財產,那就等著抄家。


    這讓他實在不敢相信,不明白當今皇帝為何這麽狠,一點親戚情分都不顧,竟然要抄他的家:


    “李家是孝定太後的外家,陛下身體裏還流淌著李家的血脈。”


    “難道陛下真的不顧親戚情分,查抄武清侯府?”


    作為大明最有權勢的太後之一,孝定李太後在大明的影響力,絕對是數得著的。


    當年的國本之爭,也是因為李太後發了話,泰昌皇帝朱常洛才被定為太子。


    作為太後的外家,武清侯家是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這一脈的功臣。


    武清侯李誠銘怎麽都想不到,自己竟然有被抄家的那一天。


    王永祚好不容易重獲皇帝信任,並且被任命為東廠提督。對皇帝的命令當然是忠實執行,絲毫不顧武清侯家的影響力,冷笑道:


    “武清侯打得好算盤,當了大明的外戚還不夠,還想當魏逆的親戚。”


    “你是不是想著,魏逆篡位之後,武清侯還是外戚?”


    “陛下容不得這樣的貳臣!”


    對皇帝的心思揣摩得很清楚,王永祚在知道武清侯李誠銘前幾日上了奏疏,請求解除和魏家的婚約,皇帝卻一直沒有回複後。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心思,知道當今陛下容不下這樣的外戚。


    想想也是,外戚之所以封爵,原因就是他們和大明與國同戚,是皇帝天然的忠臣。


    武清侯李誠銘在魏忠賢謀逆時有跳船的心思,皇帝怎麽會容得下?


    這樣的外戚留著已經沒用,當然要及時處理。


    聽到王永祚所言,李誠銘“啊”了一聲,有些悔不當初。


    之前他見魏忠賢勢大,不但建生祠巴結這個人,還把自己三歲的女兒,與魏良卿之子聯姻。


    哪想到魏忠賢有謀逆的心思,這下可把他坑了進去——


    他如今的身份不再是皇帝最可靠的外戚,而是魏逆親戚。


    這讓他如何辯解,說自己對皇帝依然很忠心?


    別說皇帝會不會信,就是其他勳貴,也會覺得他罪有應得,活該被皇帝查抄。


    王永祚剛剛的那些話,不止是對武清侯李誠銘說的,還是在向其他勳貴表明,查抄武清侯府的原因。


    數百年傳承下來,大明的勳貴相互聯姻,關係早已經盤根錯節。


    像是李誠銘,他有個姑姑嫁給了平江伯陳王謨,還有個姐妹嫁給了成國公後人。


    皇帝下令查抄武清侯,有可能引起整個勳貴集團的反擊。必須要有個正當理由,說明這件事不會波及到他們。


    王永祚作為太監,善於揣摩人心,所以在查抄之前,就把這個理由說了出來,告訴各家勳貴。


    不出他的預料,查抄武清侯府這樣的大事,京城各家勳貴都在關注。在王永祚的話說出後,很快便有探子傳回各家。


    在得知武清侯是因為附逆被查後,他們大多放下了心。知道當今皇帝不是窮瘋了要查抄勳貴補窟窿,而是在追查逆案。


    這件事情,和大多數勳貴的牽連並不大。因為皇帝定下的勳貴附逆領頭人,是武清侯、博平侯、保定侯、豐城侯、靈璧侯、襄城伯六家。


    如今六家中的五家已經上繳罰金,唯有武清侯家一直負隅頑抗,不繳罰金不說,還在圖謀免罪——


    也不想想,皇帝就是靠著附逆案威懾群臣,才掌握了朝堂權力。


    怎麽可能因為武清侯家的一點情分,放棄這樣的武器。


    所以武清侯家是完定了,甚至還要被從重處置,當成被殺雞儆猴的那隻雞。


    博平侯、保定侯等五家,此時也驚出了一身冷汗。知道他們若是像武清侯一樣頑抗的話,說不定也在被抄家。


    相比武清侯李家,他們和皇家的關係更淡,保定侯參與附逆的行為還更深。若不是武清侯李家在前麵頂著,他們真有可能陷進去。


    尤其是博平侯郭振明,心中更是慶幸,幸好他沒有聽一些勳貴的提議,上大街上變賣家產繳罰金。


    否則今日的抄家,說不定也有博平侯,皇帝對於外戚,可沒有功臣那樣容忍。


    那些功臣勳貴真是拿他們當先鋒,想要用外戚勳貴試探皇帝。


    不過這個時候,他心中仍舊不安,擔心武清侯倒了之後,外戚勳貴弱勢:


    外戚勳貴,在嘉靖年間革了一次之後,現存的都是在萬曆之後冊封的。從武清侯家開始,重新成為世襲。


    如今武清侯家要倒下,皇帝又明顯表現出對外戚的不信任。說不定以後外戚爵位就會像嘉靖年間那樣,變成隻能終身擁有,無法傳給子孫。


    那對所有外戚勳貴,都不是一件好事。


    郭振明想到這件事,就有些痛恨李誠銘:


    皇帝現在缺錢,要罰金繳納上去也就是了。


    何必一直頑抗,弄成這個樣子?


    武清侯李誠銘不知道他的想法,直到現在,還打算頑抗一二。


    他是真的不敢相信,皇帝會不顧孝定李太後的麵子、不顧武清侯家的功勞,要查抄了他們。


    王永祚早就接到命令,武清侯家隻要不接受最後通牒,那就強製查抄。


    所以他按皇帝的吩咐把通牒念了三次後,當即就向廠衛下令,進入武清侯府,查抄一切家產。


    麵對如狼似虎的廠衛,武清侯府的家丁,如何敢於抗衡,他們很快作鳥獸散。武清侯李誠銘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底氣。


    此時,他終於認識到,皇帝是在動真格,真的要查抄李家。


    想到武清侯家三代的富貴,就這麽斷送在自己手裏,李誠銘嚎啕大哭,說自己是個罪人:


    “陛下,我有罪,我有罪啊!”


    “我不該阿附魏忠賢,讓李家和魏家和聯姻啊!”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魏忠賢要謀逆。”


    “早知道他有這樣的膽子,我怎麽也不敢答應啊!”


    哭著還在辯解,卻已經沒有人聽。


    不過,或許是這一幕傳到了宮裏,也或許是皇帝記起了李太後的情分。沒過多久,宮中又傳來一道命令:


    武清侯爵位削去,李誠銘嫡子李國瑞、庶長子李國臣,冊封為東寧衛指揮僉事。限於年前離京,前往福建就任。


    李家財產和田宅,全部上交內庫。所有男丁女眷,隻準帶隨身物品。


    《明史·薛國觀傳》


    帝初憂國用不足,國觀請借助,言:“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內戚畹,非獨斷不可。”


    因以武清侯李國瑞為言。國瑞者,孝定太後兄孫,帝曾祖母家也。國瑞薄庶兄國臣,國臣憤,詭言“父貲四十萬,臣當得其半,今請助國為軍貲”。


    帝初未允,因國觀言,欲盡借所言四十萬者,不應則勒期嚴追。或教國瑞匿貲勿獻,拆毀居第,陳什器通衢鬻之,示無所有。


    嘉定伯周奎與有連,代為請。帝怒,奪國瑞爵,國瑞悸死。有司追不已,戚畹皆自危。


    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宮妾,倡言孝定太後已為九蓮菩薩,空中責帝薄外家,諸皇子盡當殀,降神於皇五子。


    俄皇子卒,帝大恐,急封國瑞七歲兒存善為侯,盡還所納金銀,而追恨國觀,待隙而發。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