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體乾要辭去東廠職位,朱由檢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不允。這是他之前對待閹黨時常用的手段,先麻痹住他們。


    不過想想王體乾已經投靠了自己,甚至連家產都獻出來了,朱由檢就沒有對他使手段,和顏悅色地道:


    “怎麽突然就辭職了?”


    “是因為穀應選的事情嗎?”


    “朕之前已經說過,你的前罪一律赦免。”


    “無論做過什麽,朕都不會怪罪。”


    王體乾心中苦笑,哪裏敢相信這句話。


    皇帝之前還說過大學士和逆案無關、九卿原職留任。


    結果呢,九卿幾乎被換了一遍,大學士也有張瑞圖被定為第八等。


    對皇帝赦免前罪的承諾,他根本不敢相信。


    尤其是皇帝說過命案必究、人人過關,王體乾心中懼怕,擔心以前的事情被人翻出來,所以他再次請求道:


    “司禮監掌印和東廠提督都是要職,實在不宜兼任。”


    “臣請以後專職司禮監掌印,不再管東廠事務。”


    堅決要求辭去東廠職務,免得那些人用手段把他趕下去。


    朱由檢見他決心甚堅,考慮到內廷一二號職位確實不適合一個人擔任。所以他思考之後,決定答應王體乾的請求,說道:


    “辭去東廠職位,朕是可以答應。”


    “但是沒有王卿,誰能執掌東廠呢?”


    “東廠的人有沒有過關,現在有多少人?”


    王體乾小心回道:


    “臣以為可讓都知監掌印王文政,兼掌東廠印信。”


    “東廠原本就有監察錦衣衛職責,王文政提督錦衣衛監察司,可以兼領東廠。”


    對此沒有答應,因為朱由檢不想把監察職責,完全放在一個人身上。


    而且他對東廠的設置是另一個情報機構,不想讓王文政這個都知監掌印提督。


    所以考慮之後,朱由檢道:


    “王文政身上的任務夠重了,現在還在審查內廷人員。”


    “東廠的事情,就讓王永祚回來掌印吧!”


    “朕看他是個忠心的,對東廠事務又熟悉,讓他回來掌印。”


    之前因為受徐應元牽連,朱由檢讓王永祚轉任天壽山守備太監,監督陵工開支。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王永祚已經冷靜下來,做事時也任勞任怨。


    朱由檢想到自己最初接納他就是為了掌握東廠,就把他調了回來,擔任東廠提督。


    王體乾沒達成推薦王文政的目的,但是想想王永祚也不是高時明一係的人,他覺得這樣也不錯,沒讓那些人占便宜。


    而且皇帝任用王永祚,說明他還是念舊的。王文政這個潛邸舊臣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絕對要高於王永祚。


    作為把王文政安排去信王府的人,王體乾覺得自己的性命應該無憂。隻要皇帝還想任用王文政,就不會對自己下狠手。自己能夠從司禮監掌印上,安安穩穩退下來。


    想到退下來這個詞語,王體乾就有些不甘心,好不容易爬到這個位置,他怎麽甘心退下去?


    更何況,皇帝許諾了有功可以封爵,他還沒穿上子爵服飾、戴上子爵簪纓。這個時候退下去,豈不是錯失機緣?


    所以他心中決定,不管如何,要堅持在司禮監掌印上幹下去。而且要爭取立功,等到皇帝封爵。


    『立功,怎麽立功呢?』


    『劉永誠是軍功卓著,才讓侄子封爵。』


    『我沒有他那樣的本事,應該怎樣立功呢?』


    綢繆著立功封爵,王體乾想到了皇帝對海外的重視。


    或許,像三寶太監一樣出海,能夠立下功勞。


    懷著這個想法,王體乾決定多找些鄭和下西洋的事跡,看看能不能學習他,以後出使西洋。


    不知王體乾的想法,朱由檢因為剛才提到了王文政。想到自己還命令他和劉若愚審查內廷人員,所以就把兩人喚過來,詢問事情進展。


    這件事已經開展將近一月,宮中已經有很多人通過審查。朱由檢聽到內宮的人已經審查一遍,如今正在審查派遣在宮外的人,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


    “這件事你們有功,王文政蔭弟侄一人東寧衛副千戶。”


    “劉若愚升任內官監掌印太監,以後執掌內官監。”


    “其餘有功人員,你們擬定名單,待審查完成後封賞。”


    王文政、劉若愚聞言謝恩,知道皇帝是借著這個理由,封賞以前的功勞。


    之前封賞的登極世蔭,王文政已經給辭去了。畢竟那時是魏忠賢當政,各種封賞實在太高。王文政不主動辭去,皇帝也會削掉。


    如今蔭弟侄一人東寧衛副千戶,才是真正的封賞登極功勞。


    否則兩人辦的事情一樣,劉若愚怎麽沒有恩蔭?


    這讓王文政很是激動,又匯報了一件事,說道:


    “陛下,養心殿已經整修完畢。”


    “陛下要去看看嗎?”


    這是朱由檢在九月底吩咐的,如今已是十二月,兩個月時間確實應該整修完了。


    朱由檢想到那裏是自己以後經常居住的地方,當即在他們陪同下,前往養心殿查看。


    因為在整修時就安排得很仔細,甚至還親手繪製草圖。朱由檢看著養心殿現在的樣子,感覺很是滿意。


    這是嘉靖皇帝的便殿,朱由檢也打算作為以後經常來休息的地方,所以他又根據喜好具體安排了一下。


    又想到皇嫂張皇後必然要從坤寧宮搬走,如今也該準備了。詢問道:


    “皇嫂的住處選好了嗎?”


    “以後在什麽地方?”


    王文政回道:


    “按慣例是在慈寧宮,和劉太妃等人住一起。”


    劉太妃是萬曆皇帝的妃子,現在掌太後印。當初周皇後成為信王妃,還有她的讚成。所以朱由檢和周皇後對她很尊重,經常過去問安。


    慈寧宮在養心殿西邊,兩個地方挨得很近。不過朱由檢聽到張皇後要和劉太妃住在一個宮殿,皺著眉頭說道:


    “劉太妃掌太後印,皇嫂以後也要以太後對待。她們住在一起,有些不太妥當。”


    “朕以前和李莊妃住在慈慶宮,如今那裏沒人,就讓皇嫂去住吧!”


    “要有一個獨立宮殿,有皇後的體麵。”


    下令把慈慶宮作為張皇後的住所,宮裏的事務完全由她管轄。


    慈慶宮就是東宮,朱由檢出生的地方就在那裏。後來天啟皇帝登極後,讓他和李莊妃住在那裏。


    如今朱由檢沒有兒子,未來的太子大婚前也不會住進東宮,所以他就讓張皇後去慈慶宮居住,獨自擁有一座宮殿。


    至於以後太子長大成人了,估計慈寧宮的劉太妃那時候就會過世了,張皇後自然能搬過去,把慈慶宮給騰出來。


    安排了這件事情,朱由檢又讓人傳話周皇後,讓她陪皇嫂張皇後去慈慶宮看看,按張皇後的喜好布置宮殿。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