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勳貴,對十二月二日的檢閱,同樣很是期待。


    皇帝繼位以來,對勳貴雖然稱不上冷淡,卻也談不上多看重。在他手上獲得新任命的,隻有英國公張維賢、恭順侯吳汝胤。


    反而是受到懲處的不少,大多是附逆罪名。保定侯梁世勳、豐城侯李承祚等人,已經定罪待審。


    對這些人,勳貴同情的或許有,卻不覺得皇帝的處置有問題。


    保定侯梁世勳身為總督京營戎政,在新皇帝登極後不去積極投靠,反而繼續依附魏忠賢。這在皇帝看來就是不忠,定罪理所應當。


    豐城侯李承祚疏引先朝徐達故事、請封魏忠賢兩公,以至於魏良卿成為俸祿第一的寧國公,讓勳貴很是不齒。


    也就是皇帝已經把魏良卿的爵位削去,否則魏忠賢倒台後,勳貴們一定會反擊。不可能讓一個閹人侄子,成為勳貴之首。


    所以對當今皇帝,勳貴總體是認可的,不認為皇帝對這些勳貴的處置有問題。


    而且前些日子的朝會上,皇帝流露出讓五軍都督府參與廷推的傾向,則是讓勳貴們很是振奮。覺得皇帝想大用他們,隻是被文官阻止。


    一些人在朝會結束後,已經後悔不迭。深恨當時沒有站出來支持皇帝,以至於這個機會在自己眼前失去。


    如今皇帝再次給勳貴機會,讓他們參加校閱。勳貴中但凡有心思的,都是積極參與。甚至還帶上自家子侄,想在皇帝麵前展現——


    人人都知道,皇帝是要從勳貴中選拔人才。以後是否能在崇禎朝得到重用,就看這次表現。


    因為是以校閱武學的名義,除了兵部武庫司督學主事李埏之外,兵部高級官員,同樣參與此事。


    督學主事李埏率先上奏道:


    “臣奉陛下旨意,在九月傳書九邊軍鎮,推薦有功將士到武學讀書。”


    “如今遼東、薊鎮、大同鎮推薦人員已到,懇請陛下檢閱。”


    已經在前幾天經曆過一次,朱由檢也算有了經驗,頷首道:


    “開始吧!”


    “眾卿一同觀看!”


    一眾武學將士,在李埏的指揮下,開始在皇帝麵前演練。


    雖然人數很少,現在隻到了一百多人,但在朱由檢看來,他們身上的氣勢,要比前幾天巡捕營那一千人強多了。


    讓這一百多人和那一千人對陣,勝利的一定是他們。


    這讓朱由檢很是滿意,覺得九邊軍鎮沒有隨意推薦人糊弄。其中或有一些關係戶,履曆上卻也立過功,都是上過戰場的。


    從他們中,或許能發現幾個人才,用於領兵作戰。


    一邊看著校閱,一邊詢問袁可立道:


    “袁卿上過戰場,覺得這些人如何,有沒有能力上陣?”


    袁可立道:


    “這是精兵強將,遠非尋常人可比。”


    “陛下若整訓京營,可以用這些人。”


    卻是他察覺到皇帝有任用勳貴的意思,委婉出言勸諫。


    用這些來自邊鎮的將領,總比京城的酒囊飯袋強。


    朱由檢同樣不覺得京城的勳貴還敢上陣,點頭認可此言,說道:


    “京營的將士,確實應該和邊鎮加強交流。”


    “這些武學將士,以後可以挑選優秀的留下來。”


    又問署理京營總督的張維賢道:


    “英國公覺得,這些人和京營將領比起來如何?”


    “能不能取代他們?”


    對皇帝整訓京營有些緊張,但是又不敢反對。人人都知道如今邊疆多事,皇帝重視兵事,京營必然要整頓的。


    但是京營士兵,又大多淪為勳貴、將帥的私役,關係到所有京城勳貴的利益。張維賢不想卷進去這件麻煩事,說道:


    “臣如今老眼昏花,看不清哪些人適合去京營。”


    “總督京營戎政一職,實在難以勝任。”


    “請陛下允許老臣辭任,另選京營總督。”


    張維賢不願意做事,這是朱由檢早就預料到的。有著輔佐三任皇帝登極的大功,又是自己認定的登極功臣。英國公一門的富貴,在崇禎朝已經有保證,他當然不願意卷入這件麻煩事。


    但是朱由檢如今又選不出靠譜的總督,隻能道:


    “張卿勉力留任,朕再加一個協理京營戎政輔佐你。”


    “袁尚書,京營舊製,應該有協理京營戎政吧?”


    袁可立回道:


    “舊製,用武臣一員總督,文臣一員協理,給戎政印。”


    “先帝曾增設協理京營戎政一人,陛下改為專督京營侍郎。”


    “不知新增設的協理京營戎政,以武臣還是文臣擔任?”


    朱由檢思考了一下,說道:


    “總督京營戎政,仍舊由勳臣擔任。協理京營戎政,由朕從文武官員中選任。”


    “專督京營侍郎,仍舊按兵部侍郎廷推。以後盡量從有護軍經曆的文官中挑選,視作京營護軍使。”


    “增設護軍都尉和護軍校尉,輔佐各級將領。總兵和都尉這些高級官員,就由九卿廷推。”


    袁可立仔細思索,覺得相比之前,就是增加個皇帝任命的協理京營戎政。掌管京營的官員,由兩位變成三位。


    這件事有過前例,卻無法改變局麵。京營的官員怎麽變,都改變不了糜爛的狀況,可以說無濟於事。


    與之相比,護軍體係深入軍營,才是影響京營的大事。至少在勳貴、將帥想私役士兵時,護軍有權阻止。


    但是這樣的話,勳貴很有可能反對,導致護軍體係無法在京營立足。


    袁可立斟酌了一會兒,說道:


    “如今適合擔任護軍的官員沒有那麽多,臣以為可以選一大營試行。”


    “待有成效之後,再推廣到其餘兩大營。”


    朱由檢點頭認可,覺得不能一下子把京營都改了,以免出了問題。說道:


    “那就選個營試行。”


    “如今京營有幾大營,各有多少官員?”


    袁可立回道:


    “京營有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三大營,各設總兵一,副將二。下有三十小營,以參將、遊擊、佐擊等官統領。”


    “三大營之前定的官數是,五軍營一百九十六員,神樞營二百八員,神機營一百八十二員,共五百八十六員。”


    “臣以為神機營官員最少,可以在神機營試行。”


    神機營這個名字不錯,而且擅用火器,朱由檢道:


    “那就從文武官員中挑選護軍,到神機營任職。”


    “神機營現任官員,酌情調遣到其餘兩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