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為往聖繼絕學!
踐行橫渠四句!
沈自彰實在是想不到,自己不過是讓張載後人執掌橫渠書院,竟然被皇帝這麽高度評價。
而且把自己從光祿寺丞,調任為文選司郎中——
這兩個職位的品級雖然一樣,但是擁有的實權,卻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在參加會議之前,沈自彰絕對無法想到,自己會因為上朝自辯,得到這麽大機緣。
此時此刻,他都覺得自己該感謝門洞開了。若非這個人不知好歹、把自己的好意當成阻攔參劾,他又怎麽能得到進殿自辯的機會,進而得到機緣。
文華殿中,群臣看著沈自彰從一個冷衙門寺丞,成為了位卑權重的文選司郎中,都是羨慕至極。
當官為的是什麽,為名為利為權。
皇帝一番誇讚,名聲是送給沈自彰了。
文選司郎中的權力,可以說是中層官員之最。
有了這個權力,還怕沒有利嗎?就算沈自彰為官清廉,結下的善緣也能讓後代受益。
可以說,皇帝把官員所追求的,都送給了沈自彰。甚至連品級都提上去,給他加從三品參政銜。
這樣一個恩遇,沈自彰還不得誓死以報。他在文選司郎中上幹不好,如何抬起頭來?
想到這些事情,再想到皇帝特意提到登極前一晚的事情,把沈自彰定為從龍功臣。房壯麗心中苦笑,知道沈自彰已經被皇帝強行打上標簽,當成心腹使用:
以後這個沈自彰,算是陛下的人。
幸好兩人隻是同鄉,沒有其它關係。
房壯麗即將致仕,沒有在吏部攬權的想法。之所以推薦沈自彰,是因為前段時間他被黃立極提醒,以南方人為主的東林黨官員回歸朝廷後,北直隸官員可能會不好過。
所以他在推薦文選司郎中時,推薦了沈自彰這個北直隸人。
至於這個人是不是被皇帝拉攏走,他卻並不在意——
不管如何,沈自彰北直隸人的身份不會變,不可能冒著被家鄉人罵的風險,故意偏向南方人。
朱由檢之所以任命沈自彰,一是因為房壯麗的推薦。他知道這個老臣是中立派,推薦的也多半是中立派官員。這樣就能避免文選司被某一黨掌握,進而拉幫結派。
二是因為沈自彰的履曆比較好看,而且有地方主政經驗。這樣的官員在朱由檢看來,更加注重實幹。選拔官員的時候,自然以實幹為先。
文選司負責中低級官員任命,負責人的傾向,可以說非常重要。朱由檢想要多用實幹官員,自然要讓這樣的官員執掌文選司。
《韓非子》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如今九卿中的六部尚書實際被當成副總理使用,可以看做副相。
在內閣大學士非翰林不得入的情況下,九卿當然要多用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員。
朱由檢沒聽說過崇禎朝有什麽特別能幹的大學士,他覺得這些翰林院出身的官員不怎麽頂用。提高九卿地位的目的除了製衡大學士外,就是要選拔能臣——
用更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員,在朝堂上做決策。
大學士非翰林不得任,這個慣例已經維持了二百多年。朱由檢強行破除的話,帶來的阻力會很大。非翰林出身的大學士很可能得不到認可,下達的命令會被下麵的官員抵製。
所以朱由檢暫時沒改變這一點的想法,而是用常參會議增強九卿的決策權,讓九卿在相關事務上擁有更多發言權。
這個方法能不能行,朱由檢也沒把握。但是重視實幹官員的方針不會變,要多儲備這方麵的人才。
任用沈自彰這個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員擔任文選司郎中,就是為了這點。
勉勵了沈自彰幾句,朱由檢沒忘記開會的目的,處理工部事務。
但是在處理事情前,門洞開這個新上任的工科給事中,又開始對工部官員放炮,彈劾徐四嶽、範珍等官員。還根據皇帝處理附逆官員的指示,加上屯田司郎中葛大同,想把他彈劾下去。
這些中低層官員的名字朱由檢都不熟悉,他們幹了什麽當然是更不知道。隻能先把這些人先免職,讓三法司官員審查,然後具體定罪。
門洞開終於心滿意足,沒有再繼續噴。
其實皇帝在任命沈自彰擔任文選司郎中後,門洞開心中是有些不滿的。因為他主要彈劾的呂圖南、沈自彰、薛鳳翔、張文鬱四個人,皇帝都沒有拿下來。
尤其是沈自彰還實際上升官,讓他尤為不滿。隻是皇帝剛起複他擔任給事中,他不能立刻反對皇帝,讓皇帝下不來台。所以就瞄準徐四嶽、範珍、葛大同等人,把他們彈劾下去,維持給事中的威風。
皇帝這次很給麵子,把這些人都拿下了。今日會議之後,門洞開說自己掀翻了半個工部,也不會有人反對。
可以說,他是拿以前的同僚,奠定了自己聲威。
但是光彈劾人也顯不出本事,門洞開又說道:
“去年五月之時,盜入督理三山工部郎中何宗聖公署,斫傷何宗聖手足,劫去官錢五萬六千文、銀二百兩。”
“臣當時在工部任職,以為此事有蹊蹺。”
“二百兩銀子還好說,很容易就能帶走。”
“但是五萬六千文錢,卻有三四百斤。”
“盜賊有幾個人?如何帶走這些錢?他們如何知道衙門裏放錢的地方?都是可疑之處。”
“臣以為應該徹查,把這件事深究。”
沒想到京城的盜賊膽子這麽大,竟然敢去衙門裏搶錢、甚至砍傷官員。朱由檢真的感覺到,這是亂世將至,以至於有這個亂象——
盜賊已經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以至於如此大膽。
而且這裏麵很可能有內外勾結,所以在盜竊的時候,才會如此精準。
對此非常重視,朱由檢道:
“事情雖然過去一年多了,但是涉及官員受傷,還是要查清楚。”
“不管何宗聖有沒有附逆,他當時都是營繕司郎中,代表朝廷臉麵。”
“朕會讓衛尉寺徹查這件事,給何宗聖一個交待。”
然後又說道:
“以後工部各司,都要在順天銀行開賬戶,朝廷的撥款要從賬上走。”
“平時不要在衙門裏放太多錢,以免被盜賊惦記。”
把工部的財務,納入順天銀行監管。
《明熹宗實錄》:
天啟六年五月:盜入督理三山工部郎中何宗聖公署,斫傷宗聖手足,劫去官錢五萬六千文、銀二百兩,宗聖以傷重請代。得旨,大盜公行劫入官署,地方官疏玩至此,著分別議處,何宗聖料理采石事務,不準辭。
天啟六年六月:河南道禦史王業浩奏:近畿大盜橫行,乞嚴行捕緝。得旨,憲臣被盜已有旨了,還著中外巡緝衙門嚴加申飭,仍行各該撫按重捕官參罰之條、立連坐之法,以清盜源。
天啟六年閏六月:發周府儀封王恭櫪於鳳陽高牆,以窩盜分贓也。
天啟六年十月:以京師多盜,命五城禦史申飭兵馬司官,晝夜巡邏密緝嚴拏以靖地方,違者罪無赦。
(本章完)
為往聖繼絕學!
踐行橫渠四句!
沈自彰實在是想不到,自己不過是讓張載後人執掌橫渠書院,竟然被皇帝這麽高度評價。
而且把自己從光祿寺丞,調任為文選司郎中——
這兩個職位的品級雖然一樣,但是擁有的實權,卻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在參加會議之前,沈自彰絕對無法想到,自己會因為上朝自辯,得到這麽大機緣。
此時此刻,他都覺得自己該感謝門洞開了。若非這個人不知好歹、把自己的好意當成阻攔參劾,他又怎麽能得到進殿自辯的機會,進而得到機緣。
文華殿中,群臣看著沈自彰從一個冷衙門寺丞,成為了位卑權重的文選司郎中,都是羨慕至極。
當官為的是什麽,為名為利為權。
皇帝一番誇讚,名聲是送給沈自彰了。
文選司郎中的權力,可以說是中層官員之最。
有了這個權力,還怕沒有利嗎?就算沈自彰為官清廉,結下的善緣也能讓後代受益。
可以說,皇帝把官員所追求的,都送給了沈自彰。甚至連品級都提上去,給他加從三品參政銜。
這樣一個恩遇,沈自彰還不得誓死以報。他在文選司郎中上幹不好,如何抬起頭來?
想到這些事情,再想到皇帝特意提到登極前一晚的事情,把沈自彰定為從龍功臣。房壯麗心中苦笑,知道沈自彰已經被皇帝強行打上標簽,當成心腹使用:
以後這個沈自彰,算是陛下的人。
幸好兩人隻是同鄉,沒有其它關係。
房壯麗即將致仕,沒有在吏部攬權的想法。之所以推薦沈自彰,是因為前段時間他被黃立極提醒,以南方人為主的東林黨官員回歸朝廷後,北直隸官員可能會不好過。
所以他在推薦文選司郎中時,推薦了沈自彰這個北直隸人。
至於這個人是不是被皇帝拉攏走,他卻並不在意——
不管如何,沈自彰北直隸人的身份不會變,不可能冒著被家鄉人罵的風險,故意偏向南方人。
朱由檢之所以任命沈自彰,一是因為房壯麗的推薦。他知道這個老臣是中立派,推薦的也多半是中立派官員。這樣就能避免文選司被某一黨掌握,進而拉幫結派。
二是因為沈自彰的履曆比較好看,而且有地方主政經驗。這樣的官員在朱由檢看來,更加注重實幹。選拔官員的時候,自然以實幹為先。
文選司負責中低級官員任命,負責人的傾向,可以說非常重要。朱由檢想要多用實幹官員,自然要讓這樣的官員執掌文選司。
《韓非子》說: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如今九卿中的六部尚書實際被當成副總理使用,可以看做副相。
在內閣大學士非翰林不得入的情況下,九卿當然要多用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員。
朱由檢沒聽說過崇禎朝有什麽特別能幹的大學士,他覺得這些翰林院出身的官員不怎麽頂用。提高九卿地位的目的除了製衡大學士外,就是要選拔能臣——
用更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員,在朝堂上做決策。
大學士非翰林不得任,這個慣例已經維持了二百多年。朱由檢強行破除的話,帶來的阻力會很大。非翰林出身的大學士很可能得不到認可,下達的命令會被下麵的官員抵製。
所以朱由檢暫時沒改變這一點的想法,而是用常參會議增強九卿的決策權,讓九卿在相關事務上擁有更多發言權。
這個方法能不能行,朱由檢也沒把握。但是重視實幹官員的方針不會變,要多儲備這方麵的人才。
任用沈自彰這個有地方主政經驗的官員擔任文選司郎中,就是為了這點。
勉勵了沈自彰幾句,朱由檢沒忘記開會的目的,處理工部事務。
但是在處理事情前,門洞開這個新上任的工科給事中,又開始對工部官員放炮,彈劾徐四嶽、範珍等官員。還根據皇帝處理附逆官員的指示,加上屯田司郎中葛大同,想把他彈劾下去。
這些中低層官員的名字朱由檢都不熟悉,他們幹了什麽當然是更不知道。隻能先把這些人先免職,讓三法司官員審查,然後具體定罪。
門洞開終於心滿意足,沒有再繼續噴。
其實皇帝在任命沈自彰擔任文選司郎中後,門洞開心中是有些不滿的。因為他主要彈劾的呂圖南、沈自彰、薛鳳翔、張文鬱四個人,皇帝都沒有拿下來。
尤其是沈自彰還實際上升官,讓他尤為不滿。隻是皇帝剛起複他擔任給事中,他不能立刻反對皇帝,讓皇帝下不來台。所以就瞄準徐四嶽、範珍、葛大同等人,把他們彈劾下去,維持給事中的威風。
皇帝這次很給麵子,把這些人都拿下了。今日會議之後,門洞開說自己掀翻了半個工部,也不會有人反對。
可以說,他是拿以前的同僚,奠定了自己聲威。
但是光彈劾人也顯不出本事,門洞開又說道:
“去年五月之時,盜入督理三山工部郎中何宗聖公署,斫傷何宗聖手足,劫去官錢五萬六千文、銀二百兩。”
“臣當時在工部任職,以為此事有蹊蹺。”
“二百兩銀子還好說,很容易就能帶走。”
“但是五萬六千文錢,卻有三四百斤。”
“盜賊有幾個人?如何帶走這些錢?他們如何知道衙門裏放錢的地方?都是可疑之處。”
“臣以為應該徹查,把這件事深究。”
沒想到京城的盜賊膽子這麽大,竟然敢去衙門裏搶錢、甚至砍傷官員。朱由檢真的感覺到,這是亂世將至,以至於有這個亂象——
盜賊已經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以至於如此大膽。
而且這裏麵很可能有內外勾結,所以在盜竊的時候,才會如此精準。
對此非常重視,朱由檢道:
“事情雖然過去一年多了,但是涉及官員受傷,還是要查清楚。”
“不管何宗聖有沒有附逆,他當時都是營繕司郎中,代表朝廷臉麵。”
“朕會讓衛尉寺徹查這件事,給何宗聖一個交待。”
然後又說道:
“以後工部各司,都要在順天銀行開賬戶,朝廷的撥款要從賬上走。”
“平時不要在衙門裏放太多錢,以免被盜賊惦記。”
把工部的財務,納入順天銀行監管。
《明熹宗實錄》:
天啟六年五月:盜入督理三山工部郎中何宗聖公署,斫傷宗聖手足,劫去官錢五萬六千文、銀二百兩,宗聖以傷重請代。得旨,大盜公行劫入官署,地方官疏玩至此,著分別議處,何宗聖料理采石事務,不準辭。
天啟六年六月:河南道禦史王業浩奏:近畿大盜橫行,乞嚴行捕緝。得旨,憲臣被盜已有旨了,還著中外巡緝衙門嚴加申飭,仍行各該撫按重捕官參罰之條、立連坐之法,以清盜源。
天啟六年閏六月:發周府儀封王恭櫪於鳳陽高牆,以窩盜分贓也。
天啟六年十月:以京師多盜,命五城禦史申飭兵馬司官,晝夜巡邏密緝嚴拏以靖地方,違者罪無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