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文臣的交鋒中不但沒有吃虧,反而奪取了都禦史任命權,把軍職定為九卿廷推。


    朱由檢更加確定,此時此刻,就是他在掌權。


    不管文官是真的順從,還是暫時沉默、準備以後翻盤。朱由檢都不給他們機會,下令道:


    “內閣大學士擬旨,將廷推法確定,作為詔令下發。”


    “以後廷推官員,就按這個辦法。”


    直接把剛剛商定的條例定為廷推法,以詔令形式固定,不給文官改動的機會。


    以後隻要他不鬆口下達新的詔令,就沒有人能改變。


    這個決定,讓參加朝會的群臣,再次議論紛紛。


    如同朱由檢所料,有些人就是等起複官員進京,然後提出改變。


    有些官員則認為皇帝確定廷推法是好事,不會像以前魏忠賢當權時那樣,根本不尊重廷推。


    但是不管如何,剛剛確定的事情,皇帝下達詔令沒有任何不對。除非他們現在就反悔,不把之前確定的條例當回事兒。


    但是那樣的話,今天的朝會就變成了笑話。文官不尊重朝會,皇帝會更不尊重。參加朝會的群臣,沒有人願意看到這一點。


    所以不管群臣的想法如何、不管他們如何議論,廷推法的這幾個條例,算是確定下來。


    盯著內閣首輔黃立極擬定旨意,朱由檢看著這些內容,又加了一句:


    “閣臣不參與廷推,此為慣例,在詔令上一並寫進去。”


    “內閣大學士隻是輔佐朕處理事務,並無用人權力。”


    “翰林院掌院以後像太學祭酒一樣廷推,翰林院官員遷轉,除了按磨勘法序遷之外,由吏部和禮部大臣部推。”


    這是在剝奪內閣對詹事府的任命權後,剝奪了他們對翰林院官員的任命權力。


    甚至還明確表示,內閣沒有用人權,隻能輔助皇帝處理事務。


    四位內閣大學士,對此當然不滿。但是他們沒有能力反抗,隻能在皇帝注視下把這個條例寫進去。


    其餘朝臣,對此則極為樂見。因為閣臣不參與廷推,就是他們一步步爭取的。


    如今皇帝明確禁止內閣的用人權,他們怎麽會不滿?


    可以說,朱由檢這是趁著如今的內閣弱勢,在新的閣臣上任前,對內閣的權力進一步削弱。通過加強九卿廷推權,抗衡內閣票擬權。


    至此,他對內閣和九卿的權力調整,算是基本完成。九卿從之前的幾乎淪為內閣下屬,轉變為擁有決策權力。尤其是在用人上,擁有很大發言權。


    擬定旨意,宣讀詔令。在磨勘法、戒嚴法之後,廷推法作為新的製度,被皇帝以詔令形式確定。


    一個月頒布三條重大法令,幾乎稱得上變法了。這讓朱由檢知道,自己接下來不能再調整了,否則群臣真的會受不住。


    雖然他還想完善廷議製度,仿照後世的民主集中製確定集議製。但是想想這個改動牽扯的部門和權力更多,最終沒有改變。


    心中告誡自己不能急,朱由檢準備穩一段時間,專注於把各項調整落實。


    在此之前,他還需要任命南京官員,掌握對皇帝來說很重要的南京朝廷。在此之前,則需要廷推山西巡撫。


    今日的廷推,在經過少府寺和廷推法兩個插曲後,終於正式開始。


    群臣這時候有些累了,也有些被皇帝的態度給鎮住了,沒有再鬧出幺蛾子。


    在朱由檢表示山西巡撫以地方官員優先、需要盡快上任後,大臣廷推山西右布政使李養衝為山西巡撫。


    至於山西右布政使,朱由檢也命群臣現在廷推,看著吳尚默道:


    “山東道禦史吳尚默,曾經參劾魏逆,立下大功。”


    “他擔任禦史幾年,現在是什麽加銜?”


    摸不清皇帝的想法,都察院協理院事的僉都禦史許宗禮道:


    “吳尚默天啟二年擔任禦史,曾經巡按四川,立下許多功勞。”


    “但是他不附魏逆,身上沒有加銜。”


    朱由檢聽著都驚了,沒有加銜的禦史,那可真是少見。尤其是吳尚默擔任過四川巡按,按慣例要升官銜。


    不過想想吳尚默的東林背景,他又有些明白了。閹黨對這樣的禦史,當然很不待見。


    吳尚默能堅持留在朝廷,已經很是難得。


    看著吳尚默花白的須發,朱由檢詢問道:


    “吳卿今年多大年紀,做了多少年官員?”


    對皇帝如此關心,吳尚默也有些激動,穩住心情說道:


    “臣是嘉靖四十一年人,萬曆二十二年鄉試亞元,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


    “初授義烏知縣,天啟二年擔任禦史。”


    “今年六十六歲,已經為官十二年。”


    六十六歲,十二年,咀嚼著兩個時間,朱由檢心中感慨,科舉取士雖然相對公平,但真的有很多缺點。


    吳尚默這樣的人才,萬曆二十二年三十三歲時就考上了亞元,結果直到五十五歲,才考上進士當官。


    一個人最年富力強的時間,就這樣被考試浪費了。這種不合理的事情,以後要避免出現。


    想著吳尚默這麽大年紀,做官也做不了多久,朱由檢和顏悅色地道:


    “吳卿這樣立過功卻被魏逆壓製的官員,朝廷應該超擢。”


    “山西巡撫由本地官員升任,那麽空出來的右布政使,就該由朝廷派遣官員擔任。”


    “布政使、知府這樣主政一方的官員,當以有知縣經曆者優先。”


    “吳尚默列入候選,現在開始廷推。”


    讓楊景辰再提出幾個名字,放在一起廷推。結果自然不出所料,吳尚默這個被皇帝讚揚的人,順利成為正推。


    朱由檢當即下令,吳尚默升任山西右布政使,囑咐他道:


    “吳卿到了山西,就是一方大員。”


    “要注意山西流民,配合三省剿匪。”


    吳尚默老淚縱橫,實在沒想到自己這個年紀,還有這樣的際遇。


    他知道皇帝對自己反對九卿廷推不滿,現在把自己任命為山西右布政使,其實把自己從京城朝廷趕出去。


    但是從禦史超擢為布政使的恩遇,讓他不能不感恩戴德。他的一身所學,也有地方施展。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