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廷推辦法和之前相比變化不大,而且參與人員和常朝官幾乎重疊。大部分常朝官員,對此沒有意見。


    隻有科道官員從全體參與變成部分參與,對此有點不滿。但是他們大多在等著被追究附逆罪行,根本不敢反對。


    就連剛剛站出來的吳尚默,此時也在沉默,沒有繼續站出來。


    確定這一條後,朱由檢繼續下令道:


    “其餘尚書和六部侍郎、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學祭酒,由三品以上、有承政使和四輔大臣加銜者廷推。”


    “地方有三年任期的常設督撫,以及布政使、按察使,同樣由大臣廷推。”


    這個同樣變化不大,但是卻完全沒有科道官員參與,也沒有提到都察院。


    吳尚默終於忍不住,說道:


    “陛下,廷推當有科道官員參與。”


    “都禦史也當廷推。”


    朱由檢考慮了一下,說道:


    “科道官員有僉都禦史以上實職或加銜者,同樣參與廷推。”


    “廷推的候選人,當由科道官員審核。”


    “有科道官員拿出證據質疑的,應當重新確認。”


    這是在讓科道官員參與廷推,但是對都禦史如何推選,卻並沒有定下來。


    吳尚默繼續追問,朱由檢道:


    “科道官員職責重大,一定要杜絕結黨營私。”


    “為了防止有人利用科道官員政爭,朕決定科道官員的選拔,另用一套辦法。”


    “以後科道官員,都由吏部和三法司部推,從有資格擔任科道的官員中推選,由朕最終決斷。”


    “僉都禦史以上,由群臣提出候選人,朕從其中挑選。”


    這是在說僉都禦史以上不再廷推,群臣對此議論紛紛。


    很多人表示都禦史應該廷推,和以前一樣推選。


    不過朱由檢卻很堅持,誓要掌握都禦史任命權。


    眼看陷入僵局,袁可立想著皇帝之前直接任命的僉都禦史、副都禦史,以及一直沒任命的都禦史,擔心這樣下去可能會繼續空缺,遂道:


    “臣以為都禦史推選,當按萬曆年間舊製,九卿各舉一人,類奏以聽上裁。”


    這個方法得到很多文臣讚同,認為相比完全由皇帝挑選更好。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認為還不如皇帝之前說的,群臣都可以提出候選人。


    朱由檢也不同意,因為九卿人數太少,由他們推選能選擇的人很少。所以他考慮之後,說道:


    “既然是廷推,那就由參與廷推的大臣各舉一人,朕從其中挑選。”


    這樣各退一步,勉強獲得通過。


    參與廷推的大臣各舉一人,說起來還算廷推,隻是不舉行投票,皇帝直接挑選。


    通過這個辦法,朱由檢很大程度上掌握了都禦史任命權——


    他要讓都察院成為自己監督群臣的助力,而非監督自己這個皇帝。


    這個爭議之後,接下來就順暢了。大理寺以下各寺部推,這是之前就定下的,此時正式確定,朱由檢道:


    “各寺正卿、少卿,由吏部和相關部門部推,承政使以上大臣推舉。”


    “地方督糧、提學、水利等分巡道員,同樣由吏部會同相關各部推舉。”


    “通參以下的弘政門會選,以後改為部推。吏部隻有五品以下官員任命權限,高於五品的高級官員,都要進行推選。”


    這是在限製吏部的權力,把高級官員任命權力分給群臣,群臣自然很樂意。


    房壯麗這個確定要在明年退下去的吏部尚書,則是老神在在。似乎一切都和他無關,對此不發一言。


    楊景辰是專督加銜推升侍郎,無論是廷推、部推,他的權力都很大。再加上這是皇帝提出來的,他不可能反對。


    文選司郎中周家椿轉任大理寺右少卿後,現在仍舊空缺。其它吏部官員和這個權力關聯並不大,沒有人冒著風險反對。


    可以說,朱由檢是在趁著掌權的機會,削奪吏部、尤其是文選司郎中的權力。免得再出現個顧憲成,在這個五品官位上,糾集出政治集團。


    現在隻是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命權奪到朝廷上,以後朱由檢還打算把掣簽法改變——


    這個選官辦法,在朱由檢看來很是兒戲。表麵上看似公平、實際上卻能動手腳,而且很難把優秀官員選拔出來。


    這些廷推和部推定下來後,最後剩下的就是九卿廷推了,朱由檢道:


    “督撫臨時調任,任期不滿三年的,由九卿廷推人員快速接任。”


    “其它臨時設置的職位,同樣由九卿推選。”


    “提督、總兵、副總兵,以及護軍使、護軍都尉這些軍職,因為軍情緊急,以後就在兵部常參會議上,直接由九卿廷推。”


    這個權力實在太大,九卿對此是十分滿意。但是其它的臣子,對此就很不滿了。


    吳尚默之前提出的質疑,就是針對九卿廷推。


    甚至就連大學士,對他們不能參與九卿廷推也很不滿。隻是當前在任的四位大學士,都不敢反對皇帝而已。


    麵對群臣的反對,朱由檢強硬地道:


    “九卿會推是廷推的來源,屬於朝廷舊製。”


    “臨時職位時間緊迫,需要快速決斷,當按這個舊製由九卿廷推。”


    “軍職如果不由九卿廷推,那就按萬曆五年之前推舉三邊總督、宣大總督的前例,由五軍都督府和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廷推。”


    這個說法,更讓文臣炸鍋。五軍都督府被排除出廷推,是在張居正執政期間完成的,文官的權力也由此達到鼎盛。現在的這些文官,當然不願意五軍都督府參與廷推。


    尤其是勳貴聽到皇帝的說法後,紛紛來了精神。他們實在沒有想到,自己還有可能獲得用人權。若非擔心這件事失敗,他們以後也會被文官盯上,有些人已經要出言支持皇帝了。


    朱由檢看著他們的表現,心中再次搖頭。這些勳貴連到手的機會都不把握,實在難堪大用。參與廷推都不敢,怎麽可能從文官手裏奪權?


    心中對勳貴參與廷推不抱希望,文官卻不這麽看。他們知道,皇帝提出這個說法後,一定會有勳貴躍躍欲試,說不定過些日子就有人冒出來。


    與之相比,讓九卿廷推這些職位,就沒有那麽大壞處了,至少都還在文官掌控下。


    所以爭論之後,朝臣大多退縮,認同這些職位,可以由九卿廷推——


    無論如何,不能讓五軍都督府參與廷推,不能讓勳貴和武將取得用人權。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