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由檢忙著印刷工業發展的時候,俞谘皋在京城中,和廠衛搭上了關係。


    這件事要從朱由檢設立東寧衛說起。


    先前,他為了處理錦衣衛五彪,把五人廢物利用,安排他們去海外開辟衛所,因此設立了東寧衛。


    東寧衛這個名字,是朱由檢根據後來鄭氏自稱的東寧國王而來。地點也被他定在澎湖東麵的島嶼,打算把這個島開發一下,探索海外經營製度,引導大明進入大航海時代。


    因為這個想法,他在後來處理閹黨,為了讓宮中太監安心、給他們弟侄世襲職位時,同樣都放在東寧衛。


    所以宮中太監和錦衣衛,對東寧衛的事情很是上心。


    尤其是朱由檢提出承天爵位設想、有意把世官改為世爵後。他們就更上心了,這些人都想獲得爵位,以後成為爵爺。


    如此一來,東寧衛的事情,更被他們關注。甚至一些知情的大臣,同樣也很關心。


    俞谘皋作為福建總兵,還曾經在收複澎湖時立功。他在進京之後,自然被廠衛關注,詢問東寧衛的事情。


    這讓俞谘皋很是驚喜,親家吳淳夫被免的擔憂,也消去了很多——


    吳淳夫雖是閹黨五虎之一,卻哪裏比得上王體乾。這可是實打實的閹黨二號人物,在閹黨僅次於魏忠賢。


    尤其是在外人看來,皇帝對王體乾很是看重。不但讓他繼續擔任司禮監掌印,以前由魏忠賢擔任的東廠提督,現在也是王體乾兼任。


    可以說,王體乾就是魏忠賢倒台後的閹黨核心,內廷第一號人物。東林黨現在最想打倒的,除了首輔黃立極外,就是這個王體乾。


    俞谘皋區區一個地方總兵,和這樣的人物搭上關係,如何能不驚喜。


    尤其是關心的人不止王體乾一個,高時明、王文政、劉若愚等宮中宦官,鄭士毅、劉僑等錦衣衛指揮,同樣都很關心。


    這讓他知道,福建開始受到重視,不再以前在朝堂上沒多少人關心的地方。


    這個局麵,讓俞谘皋既是歡喜又是擔憂。歡喜的是他作為福建總兵會因此水漲船高,擔憂的是廠衛介入後,會改變福建局勢。


    作為福建總兵,他以前在福建僅次於巡撫、甚至敢把巡撫的命令頂回去。但是廠衛關注後,他就不可能為所欲為了。


    尤其是東寧衛那個地方,以前是李旦和顏思齊經營的。兩人在兩年前死後,鄭芝龍繼承了他們的地位。但是福建一帶的商路,卻是許心素繼承。


    俞谘皋選擇支持許心素,一起組成海上利益集團,和鄭芝龍集團爭得不可開交,如今正在戰鬥中。


    進京之前,俞谘皋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件事。如今廠衛介入,明顯是個變數。這些人為了東寧衛順利開辟,極有可能招撫鄭芝龍。


    這對俞谘皋來說,利益會受到損害。


    但是朝廷經營東寧衛,又對他這個福建總兵是利好。以後他的地位,會變得更加重要。


    這讓俞谘皋糾結不已,思來想去之後,他覺得多想也是無益。作為朝廷的總兵,他不可能在朝廷還有權威時、違反朝廷的命令。如果朝廷選擇招撫鄭芝龍,他就隻能執行。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十一月二十五日,皇帝召開處理兵部事務的常參會議、順便召見他和毛文龍時,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他願不願意來到朝廷,擔任海軍提督:


    “海軍提督暫時駐紮在旅順,統領所有北方水師,從海上進攻後金。”


    “如今朝廷的水師有優勢,可以從海上任意發起進攻。”


    “海軍提督的任務,就是帶領水師,從海上解救遼東民眾。”


    “俞卿家,這個重任你能擔得起嗎?”


    提督相比總兵是升官,俞谘皋如何不願意。


    雖然有些不舍福建海上的利益,但是對他這個官員來說,明顯是朝廷的官職更重要。他不可能放著好好的官員不當,專注海洋上的利益。尤其是他是世官,以後有可能轉為世爵。


    想著海軍提督要和後金作戰,以後會有很多功勞可立,有可能把父親俞大猷被追贈的鎮海伯轉為世襲爵位,俞谘皋當即回道:


    “謝陛下看重,臣萬死不辭!”


    從福建總兵的職位上,轉任海軍提督。


    海軍提督確定了,自然要確定海軍護軍使。朱由檢提前跟袁可立打過招呼,袁可立提前做過準備,提出海軍護軍使的職位,可以由喻安性擔任:


    “喻安性擔任過遼東巡撫,還曾在擔任廣東巡海使時,和佛郎機人簽訂《海道禁約》,勒石永禁。”


    “此人熟悉遼東和海洋事務,先前又已被起複擔任山西巡撫,可以轉任海軍護軍使。”


    沒料到喻安性還做過這件事情,朱由檢詳細了解了一下,覺得確實是個人才。放在山西那個地方,顯不出他的能力。所以他下令道:


    “喻安性轉任海軍護軍使。”


    “山西巡撫的職位,有誰可以接任?”


    袁可立對此也有準備,說道:


    “前任甘肅巡撫李若星,曾擔任山西巡按,可以治理山西。”


    “其在甘肅巡撫任上,曾派將領出擊河套鬆山諸部鎮番,斬首二百四十餘級。”


    “但是朝中魏逆當政,因為有傳言說李若星將起義兵清君側之惡者,不但沒給他敘功,還把他給削職,杖刑一百、遣戍廉州。”


    “臣以為此等冤案,理當重審。李若星此人,可以起複在山西任職。”


    這又是一位東林黨,朱由檢推測可能是孫承宗向袁可立提起的。不過李若星的案子實在太冤,確實應該重審。


    尤其是看到袁可立呈上的李若星文章後,朱由檢讚賞道:


    “民之一絲一縷,皆民之命也。”


    “這句話說得很好,當讓所有官員牢記。讓廉政總署記著,寫成標語掛在衙門裏。”


    “李若星的案子重審,他本人回京待命。”


    “至於山西巡撫的事情,因為喻安性還沒上任,山西巡撫仍有三年任期,在常朝上廷推。”


    “二十九日常朝,廷推山西巡撫和南京官員。”


    沒有直接把李若星起複,而是把這件事推後。


    他相信,經過這幾日準備後,群臣一定會提出更多的人選,不可能都是東林黨。


    《清史稿》:


    北洋海軍規製,北洋海軍,設於光緒中葉,直隸總督李鴻章實總之。


    其官製,設海軍提督一員,統領全軍,駐威海衛。


    總兵二員,分左右翼,各統鐵艦,為領隊翼長。副將以下各官,以所帶船艦之大小,職事之輕重,別其品秩。


    總兵以下各官船居,不建衙署。副將五員,參將四員,遊擊九員,都司二十七員,守備六十員,千總六十五員,把總九十九員,經製外委四十三員。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