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編年簡史》和《國朝紀事簡史》獲得這樣的地位,讓編纂《世界編年簡史》的施鳳來、李國普很是羨慕。


    但是兩人卻知道,他們編纂的世界簡史,不可能作為劃定出題範圍的書籍。學子大多不關心中國以外的曆史,認為那些地方都是夷狄所居——


    太祖的北伐檄文,明明白白地寫著“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世界史的地位,當然不能和中國史相比。


    如果他們敢要求把世界史作為考試內容,別說參加科舉的學子,朝堂上的大臣都能噴死他們。


    這讓兩人很豔羨黃立極、張瑞圖的運氣,哀歎自己沒有那樣的好運,被皇帝安排修世界史。


    但是朱由檢也沒有忽視他們,他知道現在西方文明正在迅猛發展,已經開啟大航海時代。如果大明不迎頭趕上,就會落後世界。


    所以這部《世界編年簡史》,是朱由檢讓大明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步,類似於魏源《海國圖誌》的地位。


    和《海國圖誌》是私人編纂、錯漏很多不同,《世界編年簡史》作為官方史書,被朱由檢要求所有來源務必來自信史,不能把道聽途說的內容加進去。


    這就難住了施鳳來、李國普,因為大明根本沒有多少外國的史書,如何能把世界簡史編出來。


    甚至,兩人連世界史的範圍都不確定,不知道要不要把中國史加進去。


    施鳳來想到這其中的困難,向皇帝道: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


    “不知這個世界史,是否包含中國史?”


    朱由檢理所當然地道:


    “中國有專門的中國史,不需要在世界史中特意寫出來。”


    “除非是與中國對照,或者引用中國史書中,與之相關的記載。”


    “例如大秦、安息的曆史,都可以引用史書中相關的記載,和這些國家的曆史對照,然後加以完善。”


    “中國和外界的交往,可以記錄在世界史。”


    這就更讓施鳳來、李國普為難了,因為這涉及到中國和外界劃分問題。


    傳統上,中國人秉承的是天下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是中央之國,其它國家都是藩屬。


    如今皇帝的意思,明顯認為大秦、安息等國不是藩屬,所以漢朝和海西大秦的交往,可以編入世界史。


    那麽其它國家,要不要編入世界史?


    對於這個問題,朱由檢皺了皺眉,因為他已經認識到,現在不是後世那種國界明確的時候,中國和世界的劃分,可謂很不明確。


    所以他思考之後,下令道:


    “把《坤輿萬國全圖》取出來。”


    “今天就商議一下,哪些地方的曆史是世界史,哪些是中國史。”


    趁著內侍去取地圖,朱由檢仔細想了一下,要把那些劃分在中國,那些劃分為外界。


    現在的藩屬國,還有傳統的藩屬國,肯定是要劃分在中國的。自己不可能把那些國家劃出去,不承認對那些屬國的宗主權。


    所以曆史上中原王朝的活動範圍,以及向中原王朝朝貢的國家,都要劃分到中國。


    和中原王朝沒有藩屬關係的,才能劃分為世界。


    看著《坤輿萬國全圖》,朱由檢發現它的名氣很大,其實錯誤卻很多。而且很多譯名,也讓他很不習慣。


    甚至,他自己都想繪個經緯圖,把自己高中練習的手繪地圖本領拿出來。隻要經緯線劃分明確,他敢肯定自己繪製的世界地圖,一定會更精確。目前沒發現的澳洲等地,同樣能劃出來。


    但是這個的圖的名氣大,隻能先用著了,朱由檢指著上麵“亞細亞”道:


    “這是西方對我們的稱呼,意思是日出之地。”


    “咱們不能用他們音譯的稱呼,以後就按傳統,稱為赤縣神州,簡稱神州。”


    “神州的曆史,都是中國史,不用在世界史中書寫。”


    群臣看著地圖,李國普指著小西洋附近的國家道:


    “這些國家,是否屬於神州?”


    “鄭和出使西洋時,有些國家臣服。”


    朱由檢想了一會兒,說道:


    “神州之外也有中國的藩屬國,不必全劃分到神州來。”


    “這些國家在西域以西,大概是以前的安息所在,就仿照小西洋的稱呼,稱為小西洲,簡稱西洲。”


    確定了這一點後,朱由檢指著更往西的地方,說道:


    “西洲再往西,上麵寫的是歐羅巴,就簡稱為歐洲。”


    “歐洲西邊的大洋,可以稱為大西洋。”


    “歐洲南麵的大陸,上麵稱為利未亞,也被稱為阿非利加,以後就稱為非洲。”


    “再往南的這一塊大陸,是南極所在,可以稱為南極洲。”


    “南極洲東邊往北,是南亞墨利加、北亞墨利加,也被譯為阿美利加,可以稱為南美洲、北美洲。”


    “再往北是一片大洋,被冰雪覆蓋。這並不是蘇武牧羊的北海,以後稱為北冰洋。”


    “北冰洋向南,這一片大洋最大,上麵分為大明洋、小東洋、大東洋、寧海等海洋,又被統稱為滄溟宗。朕取天下太平之意,稱之為太平洋。”


    仿照後世的七大洲四大洋,把中國能影響的地域稱為神州、把亞洲其餘部分稱為西洲、把印度洋稱為小西洋後,朱由檢總結道:


    “太平洋、北冰洋、小西洋、大西洋,就是四大洋。”


    “神州、西洲、歐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就是七大洲。”


    “世界史就寫神州以外的曆史,南極洲沒人不用寫,那就寫西洲、歐洲、非洲、美洲四卷。”


    “臣服中國的藩屬國單列,要劃分到中國史。”


    “其它的土地被什麽國家占據,這些國家古稱什麽,現在的製度是什麽,統治的人是誰,都要仔細寫出來來。”


    “大明要開眼看世界,向佛郎機等國家學習他們擅長的技術,師夷長技以製夷,永遠引領世界。”


    這樣一個說法,讓群臣再次感覺到,皇帝對大明以外的事情,遠比他們關心。


    很多人更是第一次直觀地認識到,天下之大遠遠不止大明,還有很多國家,存在於大明之外。


    甚至,雖然大明是中央之國,地圖上的國土麵積也很大。但是一些國家,卻不見得比大明小多少,尤其是占據美洲很多地方和呂宋的佛郎機。


    這個國家遠在歐洲的最西麵,讓群臣很是驚訝。尤其是想到佛郎機炮源自他們,呂宋也被他們侵占,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大明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國家。


    再看利瑪竇等人來自的意大裏亞,從海路來看,要比佛郎機更遠。


    他們紛紛從萬裏之外來到大明,這代表他們確實有長技,在航海等方麵勝過大明。


    難怪皇帝說要開眼看世界,讓人編纂世界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