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提到了圖書編纂,朱由檢就問了一下簡史編纂的事情。


    他在登極後不久就確定使用黃帝紀元,讓黃立極、張瑞圖主持編纂《中國編年簡史》,施鳳來、李國普主持編纂《世界編年簡史》。


    現在都快三個月了,自然要問一下進度。


    黃立極等人身為內閣大學士,平時有數不清的事情要忙。編纂圖書的事情,他們雖然作為總裁官,卻不具體參與——


    別看朱由檢登極以來,把內閣權力削了很多,還用常參會議直接決定很多事情。但是內閣最核心的票擬權,朱由檢卻幾乎沒動。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奏疏,需要四位大學士批複,草擬出來票旨。


    尤其是朱由檢確定內閣首輔必須對每份奏疏做出批複、內閣的票擬至少要有兩條後,黃立極四人就更忙了,天天都忙著為那些奏疏寫票擬。


    這也是他們提議增加閣臣的原因,四個人處理那麽多奏疏,實在是有點扛不住。


    尤其是當今皇帝是個能折騰的,登極以來對朝堂事務做出很多調整。很多跨部門的事情,都需要內閣決定。


    黃立極等人為了減輕工作壓力、也為了減少外麵的彈劾,提議增加閣臣。


    如今皇帝提起編纂簡史的事情,黃立極想了一下,回道:


    “已經用黃帝紀元與曆朝年號和甲子紀年對照,正在挑選重大事跡編纂簡史。”


    “但是曆代史書浩瀚繁雜,臣恐今年之內,無法完成簡史。”


    朱由檢聽到已經編寫出年表,對此點頭讚許,說道:


    “能完成多少是多少,先把對照表印出來,爭取再印出第一卷,讓人們使用黃帝紀元。”


    “另外,中國編年簡史的內容,不要超過六卷,以防卷數太多,貧寒士子買不起。”


    “今後科舉的策論、詔誥表等涉及曆史的內容,都要從簡史中出題,不要超過範圍。”


    “要給學子減負,不要出那些怪題,故意讓學子答不出來。”


    大明的科舉是以四書五經為主,但是並非不考其它內容。


    例如鄉試,除了第一場的四書五經之外,第二場考禮樂論、詔誥表選答一道、判語五條,第三場考策論,有經、史、時務策五道。


    可以說考試內容非常廣泛,閱讀量不夠的人,根本不可能中舉。


    鑒於一些題目越出越怪,有可能把買不起圖書的貧寒學子篩選下去。朱由檢決定劃定考試範圍,把簡史當做曆史教科書,減輕學子負擔。


    同時也能推廣自己編纂的史書,把《皇明通紀》等野史排斥出去。


    以後學子即使再好奇這類禁書,也隻能忍著好奇不看,免得記錯曆史,考試出現差錯。


    作為一名在後世接受過教育的學生,朱由檢對這些體會很深。可以說,隻要考試不考的,學生就不會記。即使閑著沒事看了,也隻是作為消遣,不會用心記憶。


    考試題目被確定從簡史中出題後,大明的學子就會更多地翻看被定為考試相關的簡史。把這些簡史內容,翻來覆去記憶。《皇明通紀》等野史現在還有人熱心研究,以後就可能無人理會。


    黃立極聽到皇帝的命令,簡直要高興壞了。他是實在沒有想到,皇帝給自己送來這個大禮。


    和這相比,承受些壓力算什麽,以後所有的學子,都要學習他編纂的簡史。把這幾卷簡史,當成曆史方麵的四書五經學習——


    這是朱熹的《四書集注》才有的地位,以後他有可能成為曆史方麵的聖人。


    皇帝送來的禮物實在太大,以至於黃立極覺得,殿中群臣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自己。這讓他開始考慮要不要把功勞分給他們一點,免得自己太被人嫉妒,被他們彈劾下去。


    聽到群臣紛紛出言,說是簡史的編纂不能隻讓大學士參與。黃立極思索之後,同樣向皇帝請求,應該讓六部尚書等大臣,參與簡史編纂。


    朱由檢要做的是製定曆史教科書,並不在意誰獲得這個名聲。眼看群臣沒有反對這個命令,反而積極參與編纂,當即就下令道:


    “《中國編年簡史》,仍舊以黃立極、張瑞圖為總裁官,負責全書編纂。”


    “房壯麗、楊景辰、郭允厚、孟紹虞、王祚遠、袁可立、李若珪、孔貞運、薛鳳翔、呂圖南、張九德擔任副總裁官,參與相關內容編纂。”


    “這六卷簡史,除了按年份講述之外,還要按朝代講述各朝的政治、官製、財政、經濟、禮樂、軍事、法律、工程、技術等方麵的曆史,闡述那樣做的原因,讓學子知其所以然。”


    “另外,袁可立作為總纂官編纂《中國軍事簡史》,作為獨立分卷,同時供武舉士子學習。”


    這個任命的下達,讓群臣人人歡喜。這代表著他們的名字都能寫到書中,讓天下士子學習。


    至於學子是否願意學習,他們覺得沒什麽疑問。畢竟皇帝打的旗號還是減負,劃定曆史方麵的考試範圍。學子如果反對的話,就得去學習二十三部正史。那對他們來說,是更大的壓力。


    總之,在把編纂教科書的名聲分出去後,朱由檢對科舉的改革,再次邁出了一步。


    以後,他還打算把判語擴充為明法科的試題,再增加明算科的試題,把司法數算考試融入鄉試、院試、府試、縣試。


    這些曆史、司法、數算方麵的內容,作為行政職業能力測試,考察考生方方麵麵的能力。


    八股文則當做申論看待,考察考生寫文章的能力。這個文體受到的詬病雖然多,但是它作為一個考試標準,卻已經成為科舉考試的根基。朱由檢隻是了解相關內容後,就知道八股文根本不可能廢除,關係到大明選拔人才的標準。


    所以他的想法是降低八股文的地位,增加曆史、司法、數算方麵的內容。這樣就和後世公務員考試的申論和行測差不多,隻是錄取的人數少,要求會更高些。


    這些打算,現在他沒有向任何人提起,隻是讓群臣編纂簡史作為曆史教科書,以後在修訂法律時,再確定司法教科書和考試案例。


    數算方麵,朱由檢打算把後世的數學教科書回憶一下,結合現在的數學知識,編纂教科書籍。


    這方麵的內容,他不打算交給朝堂大臣。數學和曆史、司法不一樣,朝堂科舉出身的官員大多對此不熟悉。


    除了戶部、欽天監等衙門的官員以外,大多數官員不會特意學習數學。朱由檢要促進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的發展,隻能親自編寫。他學過的這些知識,很多方麵都遠超這個時代。


    現在,曆史簡史的編纂,邁出了製定教科書的第一步。除了四書五經和大明律之外,大明學子有了新的教科書籍。


    至於他們的負擔是減輕還是加重,那就要以後再看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