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信王府中,徐應元迫不及待地為自己表功。


    把剛剛前往塗文輔外宅、說服對方支持的事情,得意地告知朱由檢。


    聽到徐應元所言,一直跪坐在神龕前、整理記憶的朱由檢,心中著實驚訝。


    他實在沒想到,自己身邊的這個太監竟然如此大膽,而且立下大功。


    禦馬監在內廷之中,權勢僅次於司禮監。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內廷之中,唯一掌軍的衙門。


    有了禦馬監掌印太監塗文輔的支持,朱由檢繼位的事情就穩當了——


    至少魏忠賢那邊,已經無力在內廷動兵。


    揣摩著這件事的影響,朱由檢有些懸著的心,又放下了許多。


    因為他從這件事已經看出,內廷並非是鐵板一塊。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對內廷的掌控力,遠不像外界認為的牢固——


    徐應元這個魏忠賢安插在自己身邊的棋子、塗文輔這個魏忠賢的心腹,都已心懷異誌。


    如此一來,他就能從容布置,利用這些人的矛盾,逐漸掌控內廷。


    對麵,徐應元生怕朱由檢看輕自己的功勞,繼續道:


    “塗文輔在宮中是我照管的,因此稱我老叔。他能攀上魏忠賢,就是我舉薦的。”


    “魏忠賢不通文理,各種文書都是王體乾、梁棟、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分投互看,朗誦講解。宮中發出來的中旨,草創者多是王體乾、李永貞、塗文輔。”


    “宮裏宮外有什麽動靜,塗文輔一定會知道。”


    微微點了點頭,朱由檢終於開口,讚賞道:


    “這件事做得很好,你立下了大功!”


    “告訴塗文輔,他的心意我知道了,讓他好生辦事。”


    “如今是非常之時,你們傳遞消息時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人發覺。”


    徐應元聞言大喜,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來日信王登極,一定會重用自己。


    但是朱由檢此時,心中卻著實有些後怕。徐應元這次聯絡的塗文輔對魏忠賢懷有異心,下一次聯絡的人立場就不好說了。


    他擔心徐應元膽大妄為,給自己帶來驚喜的同時、帶來什麽驚嚇,囑咐道:


    “這幾天你就不要出去了,找個可靠的人傳遞消息就行。”


    “還有,這幾日信王府閉門謝客,無論什麽人來,都不要見。”


    “我要在府中為皇兄祈福!”


    正想大展身手聯絡他人,徐應元哪想到自己這就被朱由檢禁足了,有些不甘心地說道:


    “殿下,我在外麵還有很多好友,李永貞、石元雅等人,或許能拉攏過來。”


    “明日百官覲見後,還要來拜見殿下。”


    “殿下為何在這個時候,閉門不出呢?”


    不為所動,朱由檢堅持以靜製動的策略,淡淡道:


    “打探消息一個人就足夠了。”


    “百官覲見之後,為何要來拜見我呢?”


    徐應元理所當然地道:


    “當然是陛下冊封殿下為皇太弟,百官進表箋慶賀,定下君臣名分。”


    朱由檢反問他道:


    “如果皇兄不冊封我為皇太弟呢?”


    不管是天啟皇帝還想著能痊愈也好、魏忠賢阻撓也罷,朱由檢都知道曆史上的崇禎皇帝,沒有當過皇太弟。


    這就決定了他在這個時候,不能跳得太歡。免得被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知道,事情出現變數。


    不是皇帝,也不是皇太弟,沒有和百官定下君臣名分,百官對朱由檢連道義上的忠君責任都沒有。


    他現在能夠指望的,隻有天啟皇帝“吾弟當為堯舜之君”這句話,以及《皇明祖訓》規定的“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


    這是他最危險的時候,一定要謹言慎行!


    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朱由檢當然不敢在這時候結交朝臣,更不敢放徐應元外出,給自己捅出簍子。


    被朱由檢的問題問得啞口無言,再想到塗文輔說的話。徐應元終於認識到:


    信王殿下不一定會當上皇太弟,繼承皇位的事情,也非十拿九穩。


    如果他還想成為九千歲,就不能在這時讓魏忠賢知道,迎來對方打擊。


    統一認識之後,徐應元很快按照朱由檢吩咐,命令王府的人閉門謝客,無論什麽人拜見,一律不用理會。他本人更是親自布置隔間,供朱由檢在祈福時歇息。


    王妃周氏在朱由檢入宮後,一直懷著擔心。但是朱由檢一回來就為皇帝祈福,讓她不敢打擾。眼看朱由檢吩咐閉門謝客,還要在神龕前為皇帝祈福,連歇息都在那裏。這讓她終於忍不住,詢問發生了什麽事。


    不知道如何麵對王妃,也擔心她從細微的生活習慣中發現自己變化,朱由檢道:


    “不用擔心,也不用做什麽事。”


    “皇兄今天召見我,對我說‘吾弟當為堯舜之君’,我心中有些惶恐,在此為皇兄祈福。”


    “伱把府中照看好,過些日子事情就會明朗了。”


    陡然聽到這些話,周王妃如何能不擔心?天啟皇帝這句話看似傳位,卻又沒有明確冊封皇太弟。萬一皇帝的身體好轉,以後再生下皇子,朱由檢這個信王就變得尷尬了。


    如今她也隻能期待這件事,能按預期發展了。


    “殿下一定要保重身體,家裏麵的事情,可都指著殿下呢!”


    和朱由檢說了會兒話,周王妃吩咐侍女和太監仔細布置隔間,又去安撫內眷,向府中再次下令,讓他們無事不得外出。避免這些人肆意妄為,給王府帶來災難。


    然後,她又親自下廚,給朱由檢準備飯食。


    從徐應元那裏知道周王妃的動作,朱由檢微微點頭,對此很是滿意。他不指望周王妃有什麽大才,隻要能執行自己命令、安穩內宅,就符合自己期待了。周王妃在這兩件事情上,顯然做得很好。


    現在,他隻需要等待天啟皇帝過世,自己繼任皇帝。


    一夜無話。次日,朱由檢仍舊在神龕前,為天啟皇帝祈福。


    百官再次覲見天啟皇帝的結果不出所料,天啟皇帝隻是說了“昨召見信王,朕心甚悅,體覺稍安”這句話,暗示他離世後由信王繼位,卻沒有明確冊封信王為皇太弟,更沒讓百官拜見,定下君臣名分。


    朱由檢對此早有預料,也沒覺得失望。隻是再次吩咐府中人員謹言慎行,不要惹出爭端。


    《皇明祖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


    《酌中誌》:而逆賢不識字,從來不批文書……


    至於一本一本口奏姓名、黨逆朋比者,王體乾也;


    幫助逆賢查姓名,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三人也……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重振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凰北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凰北鬥並收藏崇禎重振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