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還是一如往常般的清靜,與牆外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過年的這幾日天氣晴朗,平地上的積雪早就融化了,隻是不知道山上是什麽個情況?
初四這日天還未亮,晏書穿上舊鞋子,戴了帷帽,背著背簍,又上山去了。
書傑本不想姐姐去山上,畢竟前幾日剛下了雪,山上的雪化的慢些,那道估計也難走。
隻是家裏姐姐說了算,拗不過她,隻得陪著了。
到了郊外,那路麵就泥濘起來,晏書從背簍裏拿出兩雙木屐,“咱們趕緊穿上,山路估計也泥濘的很,到時候鞋子髒得很了,母親又要罵的。”
姐弟二人將木屐套在舊布鞋外麵,將那草繩給綁牢了,朝著王喬鎮走去。
來到山腳下,姐弟二人往山上望去,隻見蒼翠的鬆柏長在山間帶來了一抹綠,那綠意上又浮了一抹白是那冬日裏的積雪。
景雖美,但山路難走,姐弟二人互相拉扯著,好不容才來到了山腰洞穴處。
那洞穴就像個天然的暖窖,無論外麵是否有風雪,洞內總是溫暖如春。
姐弟二人將那花盆移開,盆裏的韭黃已經長得有那一尺來高。
晏書內心激動,可麵上還帶著絲莊重,“看來我還是有那種菜的天賦的。小弟,你說我們是不是今日就將這韭黃給割了?”
書傑不想再來這山裏了,可不能明著說出來,不然姐姐又要說教了。
沉吟了片刻,方才開口道:“姐,這菜蔬好不容易長得這麽好,萬一這幾日再出什麽岔子就不好了。學裏放假前,我還特地問了同窗田裏作物的事前,他說這韭菜就是割了長長了割的,不如就收割了吧。”
晏書一聽,正合我意,“小弟說的是,這些日子咱們來來回回的跑,付出了多少?這菜終於給咱們種成了,不論如何也是要拿些給母親看看,好讓她知道咱們也沒有白折騰。”
說幹就幹,晏書直接從背簍裏拿出一個大剪刀,從根上一寸處,哢哢哢一頓剪,將所有的韭黃都給收了,然後用稻草給捆了,放在背簍裏。
別看隻種了兩個大花盆,晏書用手掂了掂估摸著也有八九斤重。
收割了韭黃,晏書又去用小花鋤取了些黑土,培在盆裏,打開攜帶的兩個水囊,將水澆灌進花盆裏,然後在將花盆反扣上。
等將一切都弄完了,姐弟二人趕緊往家趕。
回到家中,剛剛趕上飯點。張氏看著姐弟二人那髒兮兮的木屐,還有衣服上的塵土,已經懶得再說什麽,隻是讓姐弟二人在門外拍幹淨身上的塵土,換了鞋子和衣裳洗手吃飯。
進了屋,關了院門,晏書拿著背簍湊到張氏跟前,神神秘秘的:“母親,您看?”
張氏瞥了一眼晏書,方才低下頭去看背簍裏的東西。
“咦,這是什麽?有些像是韭菜,顏色又有些不一樣?”
晏書心裏雖得意,可也壓低聲音道:“母親,這是韭黃,聽說金貴的很呢?我前些日子三五不時的往外跑,就是侍弄這東西去了。可讓我給種成了。”
張氏知曉女兒辛苦,但也擔心長此以往,晏書的性子野了,就不好收了。
於是試探著問道:“你這種成功了,難道以後還要經常往山上跑?”
晏書道:“那哪能呢,再過一個月天暖和了,這蔬菜也就不金貴了,再往山上跑那也太費勁了。”
張氏這麽一聽,方才放下心來:“你啊,就在家裏抄抄書,種種花挺好的,還是要少往外麵跑。”
晏書嘴上應著,心裏還在想著怎麽把這韭黃給賣出了,變成銀子才是正理。
吃罷中飯,晏書留了一斤多的韭黃放在廚下,然後跟母親說要去書鋪子看看,就戴著帷帽,背著背簍出門了。
晏書來到相熟的喜慶酒樓,她家莊子上的雞鴨什麽的都是賣與這家酒樓,見過那負責後廚采買的管事的兩次。
晏書就大著膽子來了後廚的院子裏,剛進院子就聽有人喊道:“這位姑娘,你是哪來的?這可是後廚重地,閑人免進。”
晏書隔著帷帽,帶著笑意的說道:“這位大哥,我想問下餘管事的在不在?您就說是棋山村李家的人找他,拜托了~”
那位夥計的聽了,上下打量了一番,方才進去喊人去了。
不一會從裏麵出來一位胖乎乎的男子,正是那餘管事的,隻見他四處張望了一下,大聲嚷著:“誰找我?”
晏書趕緊上前,“餘管事的,是我找您?”
“你是棋山村李家的?怎的還戴著個帷帽?”
晏書笑道:“天有些冷,就戴著了。其實上次送雞鴨來的時候,我就在一旁跟著的呢,餘管事的忘了?”
餘管事的想了半天,約莫有些印象是有這樣一位姑娘戴著帷帽跟在老李頭的身邊。
“是老李頭讓你來找我的?”
晏書將背簍放了下來,“餘管事,這是自家種的韭黃,不多,也就七斤左右的樣子,想問問貴酒樓收不收?”
餘管事的一聽,連忙走過去,看了看。
這兩日過年,客人們都是大魚大肉吃著,早就膩了。年前本想去郊外的溫泉莊子上買些小青菜、芹芽什麽的,結果去遲了,剩下的一些都被吉慶樓給包圓了,回來後就被掌櫃的給說了。
這兩日互相宴請的貴客也多,酒樓裏儲備的菜蔬不是白菜就是蘿卜,一下就將這席麵的檔次給拉了下來。
這韭黃水靈靈的,可以做韭黃炒雞蛋,韭黃炒肉絲,就是啥都不配單獨做個清炒韭黃也是爽口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量有些少。
晏書仔細觀察,見餘管事的小眼睛亮了亮,心想有戲,就開口道:“管事的,您看,這可是剛剛割下來的,新鮮的很。”
餘管事裝模作樣的翻了翻,問道:“你說多少錢一斤?”
晏書想了想,上次秋末的時候那韭菜是十五文一斤,現在這大冬天的物以稀為貴,肯定就更金貴了,這價錢先往貴了說。
晏書沉吟了片刻,“八十文一斤!”
那管事的道:“四十文~”
“六十文,不能再少了~”
餘管事的道:“成交,六十文一斤。”
晏書心想,這麽痛快,看來是這價錢喊低了。
餘管事的喊人出來稱了重量,“六斤八兩,共計四百零八文。”
晏書低聲道:“就給我四百文就行了,剩下的給夥計們打酒喝。”
餘管事的笑了笑:“這幾日若是還有其他菜蔬,都拿過來,我這裏都收。”
晏書道:“那就多謝餘管事您了。”
忙活了一個多月,掙了四百文錢,不算多。可摸清楚了其中的訣竅,才是關鍵。明年早早的開種,多割幾茬,三四兩的銀子是能賺的回來的。
過年的這幾日天氣晴朗,平地上的積雪早就融化了,隻是不知道山上是什麽個情況?
初四這日天還未亮,晏書穿上舊鞋子,戴了帷帽,背著背簍,又上山去了。
書傑本不想姐姐去山上,畢竟前幾日剛下了雪,山上的雪化的慢些,那道估計也難走。
隻是家裏姐姐說了算,拗不過她,隻得陪著了。
到了郊外,那路麵就泥濘起來,晏書從背簍裏拿出兩雙木屐,“咱們趕緊穿上,山路估計也泥濘的很,到時候鞋子髒得很了,母親又要罵的。”
姐弟二人將木屐套在舊布鞋外麵,將那草繩給綁牢了,朝著王喬鎮走去。
來到山腳下,姐弟二人往山上望去,隻見蒼翠的鬆柏長在山間帶來了一抹綠,那綠意上又浮了一抹白是那冬日裏的積雪。
景雖美,但山路難走,姐弟二人互相拉扯著,好不容才來到了山腰洞穴處。
那洞穴就像個天然的暖窖,無論外麵是否有風雪,洞內總是溫暖如春。
姐弟二人將那花盆移開,盆裏的韭黃已經長得有那一尺來高。
晏書內心激動,可麵上還帶著絲莊重,“看來我還是有那種菜的天賦的。小弟,你說我們是不是今日就將這韭黃給割了?”
書傑不想再來這山裏了,可不能明著說出來,不然姐姐又要說教了。
沉吟了片刻,方才開口道:“姐,這菜蔬好不容易長得這麽好,萬一這幾日再出什麽岔子就不好了。學裏放假前,我還特地問了同窗田裏作物的事前,他說這韭菜就是割了長長了割的,不如就收割了吧。”
晏書一聽,正合我意,“小弟說的是,這些日子咱們來來回回的跑,付出了多少?這菜終於給咱們種成了,不論如何也是要拿些給母親看看,好讓她知道咱們也沒有白折騰。”
說幹就幹,晏書直接從背簍裏拿出一個大剪刀,從根上一寸處,哢哢哢一頓剪,將所有的韭黃都給收了,然後用稻草給捆了,放在背簍裏。
別看隻種了兩個大花盆,晏書用手掂了掂估摸著也有八九斤重。
收割了韭黃,晏書又去用小花鋤取了些黑土,培在盆裏,打開攜帶的兩個水囊,將水澆灌進花盆裏,然後在將花盆反扣上。
等將一切都弄完了,姐弟二人趕緊往家趕。
回到家中,剛剛趕上飯點。張氏看著姐弟二人那髒兮兮的木屐,還有衣服上的塵土,已經懶得再說什麽,隻是讓姐弟二人在門外拍幹淨身上的塵土,換了鞋子和衣裳洗手吃飯。
進了屋,關了院門,晏書拿著背簍湊到張氏跟前,神神秘秘的:“母親,您看?”
張氏瞥了一眼晏書,方才低下頭去看背簍裏的東西。
“咦,這是什麽?有些像是韭菜,顏色又有些不一樣?”
晏書心裏雖得意,可也壓低聲音道:“母親,這是韭黃,聽說金貴的很呢?我前些日子三五不時的往外跑,就是侍弄這東西去了。可讓我給種成了。”
張氏知曉女兒辛苦,但也擔心長此以往,晏書的性子野了,就不好收了。
於是試探著問道:“你這種成功了,難道以後還要經常往山上跑?”
晏書道:“那哪能呢,再過一個月天暖和了,這蔬菜也就不金貴了,再往山上跑那也太費勁了。”
張氏這麽一聽,方才放下心來:“你啊,就在家裏抄抄書,種種花挺好的,還是要少往外麵跑。”
晏書嘴上應著,心裏還在想著怎麽把這韭黃給賣出了,變成銀子才是正理。
吃罷中飯,晏書留了一斤多的韭黃放在廚下,然後跟母親說要去書鋪子看看,就戴著帷帽,背著背簍出門了。
晏書來到相熟的喜慶酒樓,她家莊子上的雞鴨什麽的都是賣與這家酒樓,見過那負責後廚采買的管事的兩次。
晏書就大著膽子來了後廚的院子裏,剛進院子就聽有人喊道:“這位姑娘,你是哪來的?這可是後廚重地,閑人免進。”
晏書隔著帷帽,帶著笑意的說道:“這位大哥,我想問下餘管事的在不在?您就說是棋山村李家的人找他,拜托了~”
那位夥計的聽了,上下打量了一番,方才進去喊人去了。
不一會從裏麵出來一位胖乎乎的男子,正是那餘管事的,隻見他四處張望了一下,大聲嚷著:“誰找我?”
晏書趕緊上前,“餘管事的,是我找您?”
“你是棋山村李家的?怎的還戴著個帷帽?”
晏書笑道:“天有些冷,就戴著了。其實上次送雞鴨來的時候,我就在一旁跟著的呢,餘管事的忘了?”
餘管事的想了半天,約莫有些印象是有這樣一位姑娘戴著帷帽跟在老李頭的身邊。
“是老李頭讓你來找我的?”
晏書將背簍放了下來,“餘管事,這是自家種的韭黃,不多,也就七斤左右的樣子,想問問貴酒樓收不收?”
餘管事的一聽,連忙走過去,看了看。
這兩日過年,客人們都是大魚大肉吃著,早就膩了。年前本想去郊外的溫泉莊子上買些小青菜、芹芽什麽的,結果去遲了,剩下的一些都被吉慶樓給包圓了,回來後就被掌櫃的給說了。
這兩日互相宴請的貴客也多,酒樓裏儲備的菜蔬不是白菜就是蘿卜,一下就將這席麵的檔次給拉了下來。
這韭黃水靈靈的,可以做韭黃炒雞蛋,韭黃炒肉絲,就是啥都不配單獨做個清炒韭黃也是爽口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量有些少。
晏書仔細觀察,見餘管事的小眼睛亮了亮,心想有戲,就開口道:“管事的,您看,這可是剛剛割下來的,新鮮的很。”
餘管事裝模作樣的翻了翻,問道:“你說多少錢一斤?”
晏書想了想,上次秋末的時候那韭菜是十五文一斤,現在這大冬天的物以稀為貴,肯定就更金貴了,這價錢先往貴了說。
晏書沉吟了片刻,“八十文一斤!”
那管事的道:“四十文~”
“六十文,不能再少了~”
餘管事的道:“成交,六十文一斤。”
晏書心想,這麽痛快,看來是這價錢喊低了。
餘管事的喊人出來稱了重量,“六斤八兩,共計四百零八文。”
晏書低聲道:“就給我四百文就行了,剩下的給夥計們打酒喝。”
餘管事的笑了笑:“這幾日若是還有其他菜蔬,都拿過來,我這裏都收。”
晏書道:“那就多謝餘管事您了。”
忙活了一個多月,掙了四百文錢,不算多。可摸清楚了其中的訣竅,才是關鍵。明年早早的開種,多割幾茬,三四兩的銀子是能賺的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