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騰籠換鳥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如此體恤、照顧他這個酋長。
尹東臣頓感無上榮耀。
“尹酋長,當初選拔出來送往揚州學習的孩子,如今也可以回來幫你治理地方了。”
“無須焦慮,好好幹,別辜負陛下對你的期望。”
“臣謹遵聖命!”
李靖傳達皇帝詔令,表現出老氣橫秋的姿態。
把尹東臣這個剛脫離野蠻沒多久的酋長拿捏得死死的。
至於為什麽用“倭奴道”這個名?
皇帝稱這是要讓後世子孫知道,這裏曾經存在過一個倭奴國。
自不量力,蚍蜉撼大樹,冒犯宗主,直接把自己給整滅國了。
時久日長。
倭奴國就會成為樓蘭國,夜郎國,哀牢國這樣的曆史代名詞。
同時,也是以此震懾四方夷狄。
“哈哈,這下好了!”
“我大周版圖自青海道後,又增一道之地。”
“著實可喜可賀!”
楊素見陛下早在出征前,就把滅國之後的治理都安排好了。
內心不由地暗呼妖孽!
要說他楊素也是個心高氣傲之人。
可是對於當朝天子,他卻根本琢磨不透。
就像深邃的大海,無垠的天宇那般。
廣闊深遠,遙不可及!
“陛下高瞻遠矚,我等才能立下此等開疆拓土之功。”
“敬天子,敬大周!”
獨眼將軍周羅睺已經完全實現了角色轉換和身份認同。
同為華夏兒女。
誰能不被宇文衍這等雄主明君所折服?
對內。
他愛民如子,發展民生。
重視農業,讓百姓吃飽飯,擺脫饑餓。
積極推動貿易,提高國人生活水平。
鼓勵百工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對外。
他嫉惡如仇,有仇必報。
改革府兵,發展軍事,收複故地,開疆拓土。
同時。
又獨愛諸夷如一,提出華夏民族概念,推動民族融合。
當今的華夏天子。
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將治世理念發揚光大。
而且。
又在秦皇漢武的開拓之路上,更進一步,造福子孫萬代。
所有的這一切。
就是令周羅睺這個降臣折服的根本原因。
蕭摩訶,魯廣達,袁憲三人也是如出一轍。
早已全身心融入了統一的中原王朝。
“公布言之有理!”
“敬陛下!”
“敬大周!”
“敬華夏!”
眾人出聲附和,紛紛端起酒碗。
滿飲!
“接下來,安樂就開心了。”
“數十萬的役力,足以讓其開鑿江南河,邗溝和通濟渠了。”
“沒錯,還得是陛下啊。”
“大運河這樣的宏偉工程必將惠及子孫,傳揚萬載。”
尉遲順和周羅睺久居江南。
深知這樣一條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意味著什麽。
自大軍登陸倭國以來。
華夏商行的船隊已經陸陸續續運送了近十萬役力。
大和國總人口大約在一百五十萬上下。
九州和四國兩島,人口五十萬左右。
剩下的一百萬在本州島。
特別是藤原京及周邊幾個國造,占據了七成人口。
此次戰爭。
造成人口減員近五十萬。
單是京都戰役,就有十餘萬負隅頑抗的逆賊死於非命。
“待華夏商行將役力盡數運送回江南,我等也可班師回朝了。”
楊素心情甚好!
幾碗烈酒下肚,整個人紅光滿麵。
“大將軍,非也,非也!”
“不隻是役力!”
“凡倭人者,盡數遷走,一個不留……”
李靖擺了擺手,又說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什麽?”
“這也太……”
“陛下這是騰籠換鳥,釜底抽薪,以絕後患啊。”
“不愧是陛下,大手筆,絕逼大手筆!”
眾人從震驚到歎服。
雖然內心有些想不通,陛下怎麽會對於小小倭國之地如此重視?
但卻無不佩服當今皇帝的魄力。
“陛下說了,這是強製性的。”
“為了保證倭人遷走順利進行,我等或許得多停留些時日。”
李靖笑了,笑得格外燦爛。
“也是,指不定有些頭鐵倭人不願離開,出什麽幺蛾子。”
“切,也就之前那些主動投降的國造還有點武裝力量。”
“他們要是敢不聽朝廷詔令,那就是造反,一樣得死!”
……
眾人七嘴八舌,口吐蓮花,聊得不亦樂乎!
效忠如此“霸道”的皇帝,屬實太過癮了。
待眾人再次走出軍帳。
有軍士來報。
物部龜田將所有忠仆死士殺光後,切腹自盡了。
“打副好點的棺木好生安葬了吧!”
李靖很清楚。
物部龜田發誓做大周天子的狗奴,目的是為了複仇。
但也不否認。
他為大周覆滅倭國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
最後。
還借他之手,把倭國一眾貴族給斬殺殆盡。
出征之前,陛下就和他說過。
稱若是狗奴身死,就送他一副棺木好生安葬。
哪怕作為皇帝近臣,打小一起長大。
李靖也為陛下的先知先覺詫異不已。
“王爺,此間事了!”
“我等兵分數路,奔赴各地掌控局麵,保證移民順利進行。”
“至於倭奴道治所之地,你自行決定,我等愛莫能助了……”
李靖來到荊王宇文元近前,神情輕鬆地打趣道。
“爾等去吧!”
“本王讓張將軍陪同去星漢平原看看。”
“陛下曾說那裏是個好地方!”
星漢平原即是後世富士山東部的關東平原。
乃是小本子的國都所在地。
眾將與荊王一一道別,領軍奔赴各地。
強製性逐批將倭人運送至中土。
分散移居到江西,湖南,嶺南,黔中,雲南等地。
這些人都是老弱婦孺者居多。
因為丁男全都作為役力利用起來了。
除了開鑿大運河。
也會暫時留一部份在本土,用於開采石見銀礦,以及戰後各種工程建造所用。
比如建城,修驛路,建造衙署,錢莊,學堂,屋舍等,都需要大量的役力。
……
倭國覆滅的消息第一時間青鳥傳書上奏朝廷。
十一月。
初一。
大朝會散朝後。
宇文衍剛剛回到兩儀殿。
墨言匆匆入殿,急切說道:
“陛下,倭國青鳥傳書到了。”
“看來戰事有結果了。”
“快,打開!”
宇文衍瞥了一眼紙筒上的蠟封。
頗為激動地吩咐道。
墨言迅速打開。
麻利地取出裏麵卷曲的紙箋,雙手呈給皇帝。
……
尹東臣頓感無上榮耀。
“尹酋長,當初選拔出來送往揚州學習的孩子,如今也可以回來幫你治理地方了。”
“無須焦慮,好好幹,別辜負陛下對你的期望。”
“臣謹遵聖命!”
李靖傳達皇帝詔令,表現出老氣橫秋的姿態。
把尹東臣這個剛脫離野蠻沒多久的酋長拿捏得死死的。
至於為什麽用“倭奴道”這個名?
皇帝稱這是要讓後世子孫知道,這裏曾經存在過一個倭奴國。
自不量力,蚍蜉撼大樹,冒犯宗主,直接把自己給整滅國了。
時久日長。
倭奴國就會成為樓蘭國,夜郎國,哀牢國這樣的曆史代名詞。
同時,也是以此震懾四方夷狄。
“哈哈,這下好了!”
“我大周版圖自青海道後,又增一道之地。”
“著實可喜可賀!”
楊素見陛下早在出征前,就把滅國之後的治理都安排好了。
內心不由地暗呼妖孽!
要說他楊素也是個心高氣傲之人。
可是對於當朝天子,他卻根本琢磨不透。
就像深邃的大海,無垠的天宇那般。
廣闊深遠,遙不可及!
“陛下高瞻遠矚,我等才能立下此等開疆拓土之功。”
“敬天子,敬大周!”
獨眼將軍周羅睺已經完全實現了角色轉換和身份認同。
同為華夏兒女。
誰能不被宇文衍這等雄主明君所折服?
對內。
他愛民如子,發展民生。
重視農業,讓百姓吃飽飯,擺脫饑餓。
積極推動貿易,提高國人生活水平。
鼓勵百工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對外。
他嫉惡如仇,有仇必報。
改革府兵,發展軍事,收複故地,開疆拓土。
同時。
又獨愛諸夷如一,提出華夏民族概念,推動民族融合。
當今的華夏天子。
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將治世理念發揚光大。
而且。
又在秦皇漢武的開拓之路上,更進一步,造福子孫萬代。
所有的這一切。
就是令周羅睺這個降臣折服的根本原因。
蕭摩訶,魯廣達,袁憲三人也是如出一轍。
早已全身心融入了統一的中原王朝。
“公布言之有理!”
“敬陛下!”
“敬大周!”
“敬華夏!”
眾人出聲附和,紛紛端起酒碗。
滿飲!
“接下來,安樂就開心了。”
“數十萬的役力,足以讓其開鑿江南河,邗溝和通濟渠了。”
“沒錯,還得是陛下啊。”
“大運河這樣的宏偉工程必將惠及子孫,傳揚萬載。”
尉遲順和周羅睺久居江南。
深知這樣一條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意味著什麽。
自大軍登陸倭國以來。
華夏商行的船隊已經陸陸續續運送了近十萬役力。
大和國總人口大約在一百五十萬上下。
九州和四國兩島,人口五十萬左右。
剩下的一百萬在本州島。
特別是藤原京及周邊幾個國造,占據了七成人口。
此次戰爭。
造成人口減員近五十萬。
單是京都戰役,就有十餘萬負隅頑抗的逆賊死於非命。
“待華夏商行將役力盡數運送回江南,我等也可班師回朝了。”
楊素心情甚好!
幾碗烈酒下肚,整個人紅光滿麵。
“大將軍,非也,非也!”
“不隻是役力!”
“凡倭人者,盡數遷走,一個不留……”
李靖擺了擺手,又說出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什麽?”
“這也太……”
“陛下這是騰籠換鳥,釜底抽薪,以絕後患啊。”
“不愧是陛下,大手筆,絕逼大手筆!”
眾人從震驚到歎服。
雖然內心有些想不通,陛下怎麽會對於小小倭國之地如此重視?
但卻無不佩服當今皇帝的魄力。
“陛下說了,這是強製性的。”
“為了保證倭人遷走順利進行,我等或許得多停留些時日。”
李靖笑了,笑得格外燦爛。
“也是,指不定有些頭鐵倭人不願離開,出什麽幺蛾子。”
“切,也就之前那些主動投降的國造還有點武裝力量。”
“他們要是敢不聽朝廷詔令,那就是造反,一樣得死!”
……
眾人七嘴八舌,口吐蓮花,聊得不亦樂乎!
效忠如此“霸道”的皇帝,屬實太過癮了。
待眾人再次走出軍帳。
有軍士來報。
物部龜田將所有忠仆死士殺光後,切腹自盡了。
“打副好點的棺木好生安葬了吧!”
李靖很清楚。
物部龜田發誓做大周天子的狗奴,目的是為了複仇。
但也不否認。
他為大周覆滅倭國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
最後。
還借他之手,把倭國一眾貴族給斬殺殆盡。
出征之前,陛下就和他說過。
稱若是狗奴身死,就送他一副棺木好生安葬。
哪怕作為皇帝近臣,打小一起長大。
李靖也為陛下的先知先覺詫異不已。
“王爺,此間事了!”
“我等兵分數路,奔赴各地掌控局麵,保證移民順利進行。”
“至於倭奴道治所之地,你自行決定,我等愛莫能助了……”
李靖來到荊王宇文元近前,神情輕鬆地打趣道。
“爾等去吧!”
“本王讓張將軍陪同去星漢平原看看。”
“陛下曾說那裏是個好地方!”
星漢平原即是後世富士山東部的關東平原。
乃是小本子的國都所在地。
眾將與荊王一一道別,領軍奔赴各地。
強製性逐批將倭人運送至中土。
分散移居到江西,湖南,嶺南,黔中,雲南等地。
這些人都是老弱婦孺者居多。
因為丁男全都作為役力利用起來了。
除了開鑿大運河。
也會暫時留一部份在本土,用於開采石見銀礦,以及戰後各種工程建造所用。
比如建城,修驛路,建造衙署,錢莊,學堂,屋舍等,都需要大量的役力。
……
倭國覆滅的消息第一時間青鳥傳書上奏朝廷。
十一月。
初一。
大朝會散朝後。
宇文衍剛剛回到兩儀殿。
墨言匆匆入殿,急切說道:
“陛下,倭國青鳥傳書到了。”
“看來戰事有結果了。”
“快,打開!”
宇文衍瞥了一眼紙筒上的蠟封。
頗為激動地吩咐道。
墨言迅速打開。
麻利地取出裏麵卷曲的紙箋,雙手呈給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