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耽羅洲
北周崛起:楊堅你休想篡朕的皇位 作者:飄落的記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這種喊口號的表忠心。
宇文衍並不感冒。
他要的是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實事的臣子。
“腦子純粹些,沉下心來,為國為民,做實事,誠做事……”
他也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多說。
高熲聞言心中一凜。
後背不禁冒出一陣冷汗。
聰明的他怎麽可能聽不出陛下言語之中蘊含的敲打之意。
表現稍微過頭了,差點適得其反。
“臣謹記在心!”
高熲暗自鬆了一口氣,暗忖當真是聖心難測。
連忙摒棄雜念,收斂心神。
向皇帝匯報了山西道軍事和北境防線近況。
以及與代王宇文達的交接事宜。
有關交接之事。
代王的奏章早就以八百裏加急送到京城。
兩人所述並無二致。
宇文衍點頭。
君臣二人交談了半個時辰。
高熲這才拜別出宮。
明日。
便將走馬上任,履行禮部尚書之職。
……
四月,初一。
大朝會散朝後。
宇文衍剛回到兩儀殿。
吳公公便上前稟報,墨言,冶子一行已經進城了。
沒多大會功夫。
墨言,綦毋治子,元胄,李淵四人進宮麵聖。
“參見陛下!”
宇文衍擺了擺手。
看向冶子,笑著問道:
“冶子,矩子令好用否?”
綦毋冶子搖頭苦笑。
宇文衍又問:
“那還有用否?”
冶子點頭。
“回陛下,有用,但不太好用!”
看其表情,宇文衍笑了。
“哈哈,此行僅耗時近半年,看爾等表情,結果應該不錯。”
“告訴朕,帶回來多少人?”
對於矩子令可能不好用,宇文衍也過這方麵的擔心。
“陛下,回來五百餘人,墨者一百零八。”
言語中,冶子似乎不太滿意。
隨後。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此行經過敘述了一遍。
他們從長安出發,抵達揚州。
楊素接到詔命,將四人接到黃海艦隊的入海口母港。
親率一支船隊,一同前往耽羅洲。
此島是一個火山島,中間高,四周低。
形似一個橢圓形燒餅。
麵積隻有流求島二十分之一。
船隊抵達後,楊素派遣軍士護送四人登島探尋。
引來島上抱團部落的不滿,雙方發生衝突。
楊素大怒。
下令軍隊出動,橫掃全島,強勢鎮壓。
把周字龍旗插到島上最高峰,取名——漢拿山。
山腳平原地帶。
有個不同一般小鎮,名曰“望鄉”。
鎮子不大,卻築有堅實的城牆。
牆上有角樓,了望塔,還設置了數十架連發弩。
小鎮坐北朝南,依山傍水。
周圍是大片農田。
利用筒車,龍骨水車進行自動灌溉。
一看就知乃中原人士所為。
聽聞有軍隊登島,鎮子居民如臨大敵。
數名白須長者更是眉頭緊鎖,眸光深沉。
楊素親率衛隊,與元胄,墨言,李淵,冶子四人登門拜訪。
直接亮明身份。
冶子出示矩子殘令。
做出巨子獨特手勢,並說明來意。
令牌、手勢一出,真偽立明。
當即有人拜服於地。
見令如見“巨子”,何況冶子就是新一代的巨子。
這是墨者忠於墨家的表現。
盡管其中不少人有疑議,但也不得不隨大流行墨家大禮。
但是。
接下來,出現巨大分歧。
有不少墨者不願離開,言稱此乃朝廷陰謀,欲將墨家一網打盡。
吵鬧之中。
臉色陰沉的楊素一聲暴喝。
稱當朝之君自幼神異,超凡脫俗,胸懷寬廣,誌向遠大,為國為民,妥妥的真龍天子。
在其統領之下,大周日益強盛,實現南北統一。
如今。
神州大地國泰民安,萬邦來朝,堪比強漢。
話語中,對皇帝極盡推崇。
大有“爾等別給臉不要臉”的威脅意味。
冶子適時取出祖父親筆書信。
信中,綦毋懷文詳細敘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冶鑄司所做所為。
認為當朝天子乃是名副其實的開創之君,改革之君。
與墨家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思想相契合。
而且,皇帝極為重視機關術。
對於傳承此術的墨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一次機會。
看著信件上留下的巨子符號,眾人心中的疑慮減輕了幾分。
但,仍有墨者堅信這是陰謀。
最後。
經激烈的爭吵,決定讓一部分人先行回到中土。
若是情況屬實。
其他人再行返回。
冶子臉色不太好看,楊素更是陰沉如水。
按他的脾性,不願意者直接綁回去便是。
懶得跟他們唧唧哇哇,浪費口舌。
元胄和李淵也覺得這些人有些不識好歹。
倒是墨言更為冷靜。
知道陛下對於機關術的重視程度,這些人出不得半點差池。
讓一些人先行回去看看也好。
好讓這些墨者心服口服。
“哈哈,有人回來便好。”
“畢竟有關墨家傳承生死存亡,有所顧忌也是人之常情。”
宇文衍聽罷,也是哈哈大笑。
對於有些墨者不服號令之事不以為意。
“陛下,您準備實際管轄耽羅洲?”
看到皇帝並沒有為此生氣,四人也是放下心來。
元胄看了一眼輿圖,開口問道。
離開前。
楊素命人勒石刻字,樹立“華夏大周耽羅洲地碑”。
張貼通告,宣示主權。
“此島位於中土,半島,倭國三地的中心,位置極佳。”
“乃往來海船補給之地,必須納入華夏版圖……”
其實。
宇文衍還有一個想法。
就是以後在此島和釜山港駐派海軍。
兩地相距相當於長安至洛陽距離,可以遙相呼應。
保障從黃海至漢海的航線安全。
一旦有需要。
還可以隨時封鎖半島和倭國之間的海峽。
“傳朕口諭,於此島設耽羅縣。”
“詔命吏部及江北道總管,任命縣令等官,駐兵一千。”
此島是為火山島,地質肥沃,氣候溫熱。
駐兵屯田,完全可以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陛下,老奴這就傳達。”
吳公公躬身應答,出了茶室。
元胄,墨言,李淵,冶子四人聞言,眸光熠熠。
他們全都登島探查過。
確實是一處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島嶼。
“冶子,人都在哪?”
“回陛下,直接領冶鑄司了。”
“眷屬安排在了住宅區,父親正領著一眾墨者參觀各處工坊。”
宇文衍點頭。
當即站起身來,大手一揮,笑道:
“擺駕,見見這些傳說中的墨者去。”
……
宇文衍並不感冒。
他要的是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實事的臣子。
“腦子純粹些,沉下心來,為國為民,做實事,誠做事……”
他也是點到為止,並沒有多說。
高熲聞言心中一凜。
後背不禁冒出一陣冷汗。
聰明的他怎麽可能聽不出陛下言語之中蘊含的敲打之意。
表現稍微過頭了,差點適得其反。
“臣謹記在心!”
高熲暗自鬆了一口氣,暗忖當真是聖心難測。
連忙摒棄雜念,收斂心神。
向皇帝匯報了山西道軍事和北境防線近況。
以及與代王宇文達的交接事宜。
有關交接之事。
代王的奏章早就以八百裏加急送到京城。
兩人所述並無二致。
宇文衍點頭。
君臣二人交談了半個時辰。
高熲這才拜別出宮。
明日。
便將走馬上任,履行禮部尚書之職。
……
四月,初一。
大朝會散朝後。
宇文衍剛回到兩儀殿。
吳公公便上前稟報,墨言,冶子一行已經進城了。
沒多大會功夫。
墨言,綦毋治子,元胄,李淵四人進宮麵聖。
“參見陛下!”
宇文衍擺了擺手。
看向冶子,笑著問道:
“冶子,矩子令好用否?”
綦毋冶子搖頭苦笑。
宇文衍又問:
“那還有用否?”
冶子點頭。
“回陛下,有用,但不太好用!”
看其表情,宇文衍笑了。
“哈哈,此行僅耗時近半年,看爾等表情,結果應該不錯。”
“告訴朕,帶回來多少人?”
對於矩子令可能不好用,宇文衍也過這方麵的擔心。
“陛下,回來五百餘人,墨者一百零八。”
言語中,冶子似乎不太滿意。
隨後。
四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此行經過敘述了一遍。
他們從長安出發,抵達揚州。
楊素接到詔命,將四人接到黃海艦隊的入海口母港。
親率一支船隊,一同前往耽羅洲。
此島是一個火山島,中間高,四周低。
形似一個橢圓形燒餅。
麵積隻有流求島二十分之一。
船隊抵達後,楊素派遣軍士護送四人登島探尋。
引來島上抱團部落的不滿,雙方發生衝突。
楊素大怒。
下令軍隊出動,橫掃全島,強勢鎮壓。
把周字龍旗插到島上最高峰,取名——漢拿山。
山腳平原地帶。
有個不同一般小鎮,名曰“望鄉”。
鎮子不大,卻築有堅實的城牆。
牆上有角樓,了望塔,還設置了數十架連發弩。
小鎮坐北朝南,依山傍水。
周圍是大片農田。
利用筒車,龍骨水車進行自動灌溉。
一看就知乃中原人士所為。
聽聞有軍隊登島,鎮子居民如臨大敵。
數名白須長者更是眉頭緊鎖,眸光深沉。
楊素親率衛隊,與元胄,墨言,李淵,冶子四人登門拜訪。
直接亮明身份。
冶子出示矩子殘令。
做出巨子獨特手勢,並說明來意。
令牌、手勢一出,真偽立明。
當即有人拜服於地。
見令如見“巨子”,何況冶子就是新一代的巨子。
這是墨者忠於墨家的表現。
盡管其中不少人有疑議,但也不得不隨大流行墨家大禮。
但是。
接下來,出現巨大分歧。
有不少墨者不願離開,言稱此乃朝廷陰謀,欲將墨家一網打盡。
吵鬧之中。
臉色陰沉的楊素一聲暴喝。
稱當朝之君自幼神異,超凡脫俗,胸懷寬廣,誌向遠大,為國為民,妥妥的真龍天子。
在其統領之下,大周日益強盛,實現南北統一。
如今。
神州大地國泰民安,萬邦來朝,堪比強漢。
話語中,對皇帝極盡推崇。
大有“爾等別給臉不要臉”的威脅意味。
冶子適時取出祖父親筆書信。
信中,綦毋懷文詳細敘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冶鑄司所做所為。
認為當朝天子乃是名副其實的開創之君,改革之君。
與墨家主張自上而下的改革思想相契合。
而且,皇帝極為重視機關術。
對於傳承此術的墨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一次機會。
看著信件上留下的巨子符號,眾人心中的疑慮減輕了幾分。
但,仍有墨者堅信這是陰謀。
最後。
經激烈的爭吵,決定讓一部分人先行回到中土。
若是情況屬實。
其他人再行返回。
冶子臉色不太好看,楊素更是陰沉如水。
按他的脾性,不願意者直接綁回去便是。
懶得跟他們唧唧哇哇,浪費口舌。
元胄和李淵也覺得這些人有些不識好歹。
倒是墨言更為冷靜。
知道陛下對於機關術的重視程度,這些人出不得半點差池。
讓一些人先行回去看看也好。
好讓這些墨者心服口服。
“哈哈,有人回來便好。”
“畢竟有關墨家傳承生死存亡,有所顧忌也是人之常情。”
宇文衍聽罷,也是哈哈大笑。
對於有些墨者不服號令之事不以為意。
“陛下,您準備實際管轄耽羅洲?”
看到皇帝並沒有為此生氣,四人也是放下心來。
元胄看了一眼輿圖,開口問道。
離開前。
楊素命人勒石刻字,樹立“華夏大周耽羅洲地碑”。
張貼通告,宣示主權。
“此島位於中土,半島,倭國三地的中心,位置極佳。”
“乃往來海船補給之地,必須納入華夏版圖……”
其實。
宇文衍還有一個想法。
就是以後在此島和釜山港駐派海軍。
兩地相距相當於長安至洛陽距離,可以遙相呼應。
保障從黃海至漢海的航線安全。
一旦有需要。
還可以隨時封鎖半島和倭國之間的海峽。
“傳朕口諭,於此島設耽羅縣。”
“詔命吏部及江北道總管,任命縣令等官,駐兵一千。”
此島是為火山島,地質肥沃,氣候溫熱。
駐兵屯田,完全可以實現糧食自給自足。
“陛下,老奴這就傳達。”
吳公公躬身應答,出了茶室。
元胄,墨言,李淵,冶子四人聞言,眸光熠熠。
他們全都登島探查過。
確實是一處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島嶼。
“冶子,人都在哪?”
“回陛下,直接領冶鑄司了。”
“眷屬安排在了住宅區,父親正領著一眾墨者參觀各處工坊。”
宇文衍點頭。
當即站起身來,大手一揮,笑道:
“擺駕,見見這些傳說中的墨者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