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集團總部。
蘇浩自從上次安排給王明教授的數學模型證明,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月。
他已經找過王明教授多次,證明幾乎是完全沒有頭緒,數學項目小組共計33人,這些學者這個月簡直是地獄模式的求證。
他已經明確告訴王明教授,這個是真命題,但還是沒有辦法證明。
數學家也是需要靈感的。
蘇浩認為現在這樣不是辦法。
很多數學命題的證明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他不可能等這麽久,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他需要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他問係統:“係統,我需要解決這個數學模型的證明,該怎麽辦?”
係統回複道:“宿主,你可以把這個數學模型拆解成更容易證明的數學公式,這樣證明起來就容易得多。”
他知道,凡是問係統的,都需要花費積分,但是現在是真的沒有辦法,他問道:“需要多少積分?”
係統回複道:“60萬積分。”
蘇浩沉默了。
他兌換過幾次,最貴的也才5萬積分,這次竟然是60萬積分。
係統這是知道他手裏有積分的嗎?竟然這麽貴,同時從側麵也說明,如果他現在不兌換,也許真的需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證明。
他心疼積分,但是沒有辦法。
於是便說道:“兌換吧。”
這次,係統雖然也傳輸了很多數學知識給他,但是他並未感覺多少不適,本次係統把渦流等離子體的數學模型,拆解為12個基礎的數學公式。
他拿到公式後,並未欣喜,因為,這還是需要證明的,這12個公式隻是證明那個數學模型的前提,解決這12個公式的證明,數學模型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他拿到12個數學公式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再找王明教授,把事情安排給他來證明,然而,他猶豫了,他需要更穩妥的辦法。
他找到王明教授,並沒有讓他證明,而是讓他先評估。
根據王明教授的評估。
如果想證明這12個命題,也不容易,並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
但是相比於上次的數學模型,他感覺這些更容易得多,他看過之後,就已經有兩個命題,感覺上是有思路的,但是至於能否證明出來,也還不能確定。
而且,就算是這兩個他有思路的命題,想證明出來,也許需要1-2個月的時間。
蘇浩明白之後。
他回到辦公室,開始思考,他需要匯集全球數學家的思路,並不能完全依賴於自己團隊裏的33名數學家,隻有這樣,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
蘇浩把事情告訴小艾。
他想讓全球數學家來解決這個數學十二問,讓她在浩然官網首頁,增加一個模塊,單獨開辟出入口,受邀請者可以實名注冊登錄,進入後,可以查閱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
數學十二問每個命題的後麵,都有參與者可以上傳證明的入口。
參與者可以上傳自己的證明,也可以查閱別人的證明,並且留下評論,這裏會保留參與者上傳的完整證明,上傳者信息,還有上傳的詳細時間。
他認為,凡事都需要有代價,浩然集團並不是專門的數學機構,參與者可以獲取報酬。
隻要你受到浩然集團的邀請,並且實名注冊之後,無論你是否可以證明成功,都可以領取1000美元的參與獎。
如果你可以證明其中的一道數學公式的證明,那你可以獲取1000萬美元的獎金。
這個獎金甚至不需要參與者到華國的浩然集團來領取,隻要參與者同意,並且提供銀行卡號,就可以接收到匯款。
最終評審由浩然集團評定並公布。
由於有許多人同時參與同一個命題,並且都有可能證明,那就以最早上傳並證明成功的為準。
他讓小艾篩選。
受邀者必須是有數學能力,所有國家,所有膚色,隻要你同意參與就行。
經過小艾的篩選。
共計篩選出12萬相關人員。
這些人有些是數學行業內的大拿,有些是數學教授,甚至還有些數學博士,但是最低也都是博士,很多人都在數學上得到過某種獎項,甚至包括菲爾茲獎。
當然,浩然集團的33名數學家,也全部都在邀請之列。
接下來就是推送。
小艾的推送是多渠道的,隻要你是受邀者,你可能會收到手機短信,也可能會收到郵件,再或者是即時消息留言,各種能通知的,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受邀者。
......
浩然集團的這次動作,就像是在數學界丟下無數枚炸彈,也有各種不同的聲音。
事後有專人對這次事件做過統計。
由於每個參與者,都有對應的編號,注冊編號是有序的,最新的編號已經到達12萬以上,也就是說,浩然集團單單發放的參與獎都會超過1.2億美元。
如果再加上數學十二問的獎金,將會達到2.4億美元以上。
這些受邀者,來自全球,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支持130多種語言,無論你是哪個國家的,總能在不受製約的前提下,很好的理解命題。
那麽,這些問題有多少難度呢?
有米國記者采訪到了愛德華·威滕,他也是這次受邀者之一,他雖然是物理學界的名人,但是,他同時也是菲爾茲獎獲得者,如果你懷疑他的數學能力,那就大錯特錯啦。
他說,最開始,他接收到邀請的時候,是一封郵件,他看了之後,裏麵有個鏈接,當他點擊進入,這是個華國的浩然集團的網站,這讓他以為是中病毒,他就隨手關掉。
然而,他手機上再次收到短信,提示他有個華國的郵件邀請他處理,他還是沒當回事,直到他的普林斯頓同事,告訴他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華國邀請他解決數學難題之後,他才意識到,這並不是玩笑或者病毒。
他再次進入網站,實名注冊之後,他看到了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這些問題,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這些數學命題很有意思,如果這些命題被證明,那對他正在研究的相關課題也是有幫助的。
這些問題是有難度和深度的。
那麽,浩然集團為什麽會全球征集數學十二問的證明呢?
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個工具,這個能賺錢嗎,浩然集團作為一家企業,為什麽要去證明這些問題呢,然而,這些問題又是為了解決什麽問題的呢?
全世界,隻要你是學數學的,在這一刻,竟然沒有不知道浩然集團的。
真的是徹底的出名啦。
王明教授和他團隊的32名數學家,是第一時間接收到小艾邀請的一批人,也是最快實名注冊的人,他最快速度召集團隊的其它成員開會,並分析這12個數學命題。
因為這些命題已經被公布到全球整個數學界,平均下來每個命題都會有1萬多人在證明,這需要速度,這需要爭分奪秒。
他們並沒有選擇太多。
隻選擇2個命題,是相對來說非常有思路的,感覺上可以很快完成證明的那種。
從現在開始,他們一起研究,共同討論。
他們內心是有些負罪感的。
王明教授認為,如果不是他們的無能,老板也不會這樣做,這讓集團公司損失2-3億美元,他們團隊雖然已經報名,但是他們並不打算領取任何獎金,如果可以證明的話。
從這一刻起,沒有任何休息。
除了討論,就是證明。
經過幾天的黑白不分的征戰,他們已經完成了兩個證明。
王明教授上傳之後,其中一道數學命題,很快被評審通過,另外一道並沒有評審通過,不是因為他們證明錯誤,而是被其它人證明成功。
緊接著,他們又去證明其它命題。
......
蘇浩自從讓小艾發布邀請之後。
他就每天關注這件事情,他是負責本次證明評定審核的,這並不是說明他的數學能力有多強,而是他可以借助係統,當小艾通知他,有參與者上傳證明之後,他就會花費100個積分來問係統,這個證明是否正確。
還好,這是邀請製的。
並沒有人搗亂,受邀請的都是博士學位以上的,也都是數學行業的工作者,都有一定的學術聲譽,一般能上傳的,都是已經證明了並且認為自己是對的。
而同一個數學命題,一旦已經被證明,就不需要再驗證其它後續上傳者的證明。
即便這樣,也是有錯誤的證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多月之後,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已經被解決掉八問,還剩餘四個問題沒有被解決。
到目前為止。
因為評審而花掉的積分,已經有好幾萬積分。
但是他沒有辦法,隻有這種做法最好,也最權威,而且速度也是最快的,否則,這些證明光是驗證對錯,也是非常龐大的工作。
最主要的是,他需要非常龐大的評審團隊,這些人都必須是數學行業內的大拿,而且,他認為人是會出錯的,但是係統不會。
現在,他可以花費幾萬積分而解決這些問題,是完全值得的。
他想,隻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大半的證明,還是讓全球的數學家,都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好呀,否則,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而且,這些問題,也不是一定需要自己證明,隻需要有人可以證明,就表示藍星已經具備了這方麵的數學理論,數學公式一旦被證明,就可以直接被使用。
無論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
韋冬奕是在一個多月前被邀請的。
他是首都大學數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助理教授,他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方式和專注的學術態度,?這種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精神讓人敬佩。
因為邀請時明確告訴他,是請他研究數學問題的,這讓他很感興趣,凡是和數學有關的,他都感興趣。
他在學校的機房裏完成的注冊,並且做完實名認證。
當他看到這些數學命題後,他首先做的就是分析,這是數學家的思路,他看完這十二個數學命題,認真的研究分析之後。
其中有好幾道命題,他認為是有思路的,但是這些問題都非常有難度,解決每個問題,都需要大量的時間。
他並沒有去證明簡單的命題。
而是選擇一個他認為也許可以證明,但是相對非常有難度的數學命題,他是在和全球人賽跑,他需要在他熟知的領域內,選擇有些難度的,越是這樣,越有挑戰性。
數學家的思想也是和常人不同的。
他選的命題是離散偏微分方程方向的。
很多東西,看著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難,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他把這個問題已經推進到證明總進度80%左右的時候,他被卡住。
很多天過去,這讓他有些著魔,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
猛然間,他想起以前他的老師王明教授,曾經問過他關於空氣動力學的某個問題的思路,他後來也是證明了的,他記得當時在證明這個命題的時候,使用了幾個特別的數學工具。
他想著這些工具。
他又想著自己現在需要證明的命題,感覺也是關於旋渦的,是否可以使用這幾個數學工具呢?
思考之後他就有更好的思路。
他把以前的證明推翻掉大部分,然後重新嚐試證明,結果非常的順利。
隨後就是驗證,整理證明報告,竟然多達60頁,他把這些報告帶到機房,請別人幫忙拍成圖片,上傳到浩然集團十二問的第七問。
上傳沒多久,他就發現他的證明被評定通過,這麽快的嗎?
他甚至懷疑對方都沒有讀完他的證明。
太快了,也許隻有幾分鍾就評定通過,你確定,隻用幾分鍾的時間,就可以閱讀完成長達60多頁的數學證明,而不是在開玩笑?
其實,不單是他有這樣的疑問,凡是已經證明且被評定通過的前麵九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而此時。
他的手機也收到短信提醒,提示他已經完成第七問的證明,感謝他的參與,請他提交他的銀行卡賬號,將會有1000萬美元的獎金,會即刻發放給他。
這讓他的數學頭腦很是驚奇。
......
蘇浩自從上次安排給王明教授的數學模型證明,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月。
他已經找過王明教授多次,證明幾乎是完全沒有頭緒,數學項目小組共計33人,這些學者這個月簡直是地獄模式的求證。
他已經明確告訴王明教授,這個是真命題,但還是沒有辦法證明。
數學家也是需要靈感的。
蘇浩認為現在這樣不是辦法。
很多數學命題的證明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他不可能等這麽久,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他需要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他問係統:“係統,我需要解決這個數學模型的證明,該怎麽辦?”
係統回複道:“宿主,你可以把這個數學模型拆解成更容易證明的數學公式,這樣證明起來就容易得多。”
他知道,凡是問係統的,都需要花費積分,但是現在是真的沒有辦法,他問道:“需要多少積分?”
係統回複道:“60萬積分。”
蘇浩沉默了。
他兌換過幾次,最貴的也才5萬積分,這次竟然是60萬積分。
係統這是知道他手裏有積分的嗎?竟然這麽貴,同時從側麵也說明,如果他現在不兌換,也許真的需要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證明。
他心疼積分,但是沒有辦法。
於是便說道:“兌換吧。”
這次,係統雖然也傳輸了很多數學知識給他,但是他並未感覺多少不適,本次係統把渦流等離子體的數學模型,拆解為12個基礎的數學公式。
他拿到公式後,並未欣喜,因為,這還是需要證明的,這12個公式隻是證明那個數學模型的前提,解決這12個公式的證明,數學模型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他拿到12個數學公式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再找王明教授,把事情安排給他來證明,然而,他猶豫了,他需要更穩妥的辦法。
他找到王明教授,並沒有讓他證明,而是讓他先評估。
根據王明教授的評估。
如果想證明這12個命題,也不容易,並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解決的。
但是相比於上次的數學模型,他感覺這些更容易得多,他看過之後,就已經有兩個命題,感覺上是有思路的,但是至於能否證明出來,也還不能確定。
而且,就算是這兩個他有思路的命題,想證明出來,也許需要1-2個月的時間。
蘇浩明白之後。
他回到辦公室,開始思考,他需要匯集全球數學家的思路,並不能完全依賴於自己團隊裏的33名數學家,隻有這樣,他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這些問題。
蘇浩把事情告訴小艾。
他想讓全球數學家來解決這個數學十二問,讓她在浩然官網首頁,增加一個模塊,單獨開辟出入口,受邀請者可以實名注冊登錄,進入後,可以查閱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
數學十二問每個命題的後麵,都有參與者可以上傳證明的入口。
參與者可以上傳自己的證明,也可以查閱別人的證明,並且留下評論,這裏會保留參與者上傳的完整證明,上傳者信息,還有上傳的詳細時間。
他認為,凡事都需要有代價,浩然集團並不是專門的數學機構,參與者可以獲取報酬。
隻要你受到浩然集團的邀請,並且實名注冊之後,無論你是否可以證明成功,都可以領取1000美元的參與獎。
如果你可以證明其中的一道數學公式的證明,那你可以獲取1000萬美元的獎金。
這個獎金甚至不需要參與者到華國的浩然集團來領取,隻要參與者同意,並且提供銀行卡號,就可以接收到匯款。
最終評審由浩然集團評定並公布。
由於有許多人同時參與同一個命題,並且都有可能證明,那就以最早上傳並證明成功的為準。
他讓小艾篩選。
受邀者必須是有數學能力,所有國家,所有膚色,隻要你同意參與就行。
經過小艾的篩選。
共計篩選出12萬相關人員。
這些人有些是數學行業內的大拿,有些是數學教授,甚至還有些數學博士,但是最低也都是博士,很多人都在數學上得到過某種獎項,甚至包括菲爾茲獎。
當然,浩然集團的33名數學家,也全部都在邀請之列。
接下來就是推送。
小艾的推送是多渠道的,隻要你是受邀者,你可能會收到手機短信,也可能會收到郵件,再或者是即時消息留言,各種能通知的,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受邀者。
......
浩然集團的這次動作,就像是在數學界丟下無數枚炸彈,也有各種不同的聲音。
事後有專人對這次事件做過統計。
由於每個參與者,都有對應的編號,注冊編號是有序的,最新的編號已經到達12萬以上,也就是說,浩然集團單單發放的參與獎都會超過1.2億美元。
如果再加上數學十二問的獎金,將會達到2.4億美元以上。
這些受邀者,來自全球,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支持130多種語言,無論你是哪個國家的,總能在不受製約的前提下,很好的理解命題。
那麽,這些問題有多少難度呢?
有米國記者采訪到了愛德華·威滕,他也是這次受邀者之一,他雖然是物理學界的名人,但是,他同時也是菲爾茲獎獲得者,如果你懷疑他的數學能力,那就大錯特錯啦。
他說,最開始,他接收到邀請的時候,是一封郵件,他看了之後,裏麵有個鏈接,當他點擊進入,這是個華國的浩然集團的網站,這讓他以為是中病毒,他就隨手關掉。
然而,他手機上再次收到短信,提示他有個華國的郵件邀請他處理,他還是沒當回事,直到他的普林斯頓同事,告訴他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那就是華國邀請他解決數學難題之後,他才意識到,這並不是玩笑或者病毒。
他再次進入網站,實名注冊之後,他看到了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這些問題,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這些數學命題很有意思,如果這些命題被證明,那對他正在研究的相關課題也是有幫助的。
這些問題是有難度和深度的。
那麽,浩然集團為什麽會全球征集數學十二問的證明呢?
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個工具,這個能賺錢嗎,浩然集團作為一家企業,為什麽要去證明這些問題呢,然而,這些問題又是為了解決什麽問題的呢?
全世界,隻要你是學數學的,在這一刻,竟然沒有不知道浩然集團的。
真的是徹底的出名啦。
王明教授和他團隊的32名數學家,是第一時間接收到小艾邀請的一批人,也是最快實名注冊的人,他最快速度召集團隊的其它成員開會,並分析這12個數學命題。
因為這些命題已經被公布到全球整個數學界,平均下來每個命題都會有1萬多人在證明,這需要速度,這需要爭分奪秒。
他們並沒有選擇太多。
隻選擇2個命題,是相對來說非常有思路的,感覺上可以很快完成證明的那種。
從現在開始,他們一起研究,共同討論。
他們內心是有些負罪感的。
王明教授認為,如果不是他們的無能,老板也不會這樣做,這讓集團公司損失2-3億美元,他們團隊雖然已經報名,但是他們並不打算領取任何獎金,如果可以證明的話。
從這一刻起,沒有任何休息。
除了討論,就是證明。
經過幾天的黑白不分的征戰,他們已經完成了兩個證明。
王明教授上傳之後,其中一道數學命題,很快被評審通過,另外一道並沒有評審通過,不是因為他們證明錯誤,而是被其它人證明成功。
緊接著,他們又去證明其它命題。
......
蘇浩自從讓小艾發布邀請之後。
他就每天關注這件事情,他是負責本次證明評定審核的,這並不是說明他的數學能力有多強,而是他可以借助係統,當小艾通知他,有參與者上傳證明之後,他就會花費100個積分來問係統,這個證明是否正確。
還好,這是邀請製的。
並沒有人搗亂,受邀請的都是博士學位以上的,也都是數學行業的工作者,都有一定的學術聲譽,一般能上傳的,都是已經證明了並且認為自己是對的。
而同一個數學命題,一旦已經被證明,就不需要再驗證其它後續上傳者的證明。
即便這樣,也是有錯誤的證明。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多月之後,浩然集團的數學十二問,已經被解決掉八問,還剩餘四個問題沒有被解決。
到目前為止。
因為評審而花掉的積分,已經有好幾萬積分。
但是他沒有辦法,隻有這種做法最好,也最權威,而且速度也是最快的,否則,這些證明光是驗證對錯,也是非常龐大的工作。
最主要的是,他需要非常龐大的評審團隊,這些人都必須是數學行業內的大拿,而且,他認為人是會出錯的,但是係統不會。
現在,他可以花費幾萬積分而解決這些問題,是完全值得的。
他想,隻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大半的證明,還是讓全球的數學家,都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好呀,否則,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而且,這些問題,也不是一定需要自己證明,隻需要有人可以證明,就表示藍星已經具備了這方麵的數學理論,數學公式一旦被證明,就可以直接被使用。
無論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
韋冬奕是在一個多月前被邀請的。
他是首都大學數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助理教授,他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方式和專注的學術態度,?這種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精神讓人敬佩。
因為邀請時明確告訴他,是請他研究數學問題的,這讓他很感興趣,凡是和數學有關的,他都感興趣。
他在學校的機房裏完成的注冊,並且做完實名認證。
當他看到這些數學命題後,他首先做的就是分析,這是數學家的思路,他看完這十二個數學命題,認真的研究分析之後。
其中有好幾道命題,他認為是有思路的,但是這些問題都非常有難度,解決每個問題,都需要大量的時間。
他並沒有去證明簡單的命題。
而是選擇一個他認為也許可以證明,但是相對非常有難度的數學命題,他是在和全球人賽跑,他需要在他熟知的領域內,選擇有些難度的,越是這樣,越有挑戰性。
數學家的思想也是和常人不同的。
他選的命題是離散偏微分方程方向的。
很多東西,看著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難,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他把這個問題已經推進到證明總進度80%左右的時候,他被卡住。
很多天過去,這讓他有些著魔,他每時每刻都在思考。
猛然間,他想起以前他的老師王明教授,曾經問過他關於空氣動力學的某個問題的思路,他後來也是證明了的,他記得當時在證明這個命題的時候,使用了幾個特別的數學工具。
他想著這些工具。
他又想著自己現在需要證明的命題,感覺也是關於旋渦的,是否可以使用這幾個數學工具呢?
思考之後他就有更好的思路。
他把以前的證明推翻掉大部分,然後重新嚐試證明,結果非常的順利。
隨後就是驗證,整理證明報告,竟然多達60頁,他把這些報告帶到機房,請別人幫忙拍成圖片,上傳到浩然集團十二問的第七問。
上傳沒多久,他就發現他的證明被評定通過,這麽快的嗎?
他甚至懷疑對方都沒有讀完他的證明。
太快了,也許隻有幾分鍾就評定通過,你確定,隻用幾分鍾的時間,就可以閱讀完成長達60多頁的數學證明,而不是在開玩笑?
其實,不單是他有這樣的疑問,凡是已經證明且被評定通過的前麵九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
而此時。
他的手機也收到短信提醒,提示他已經完成第七問的證明,感謝他的參與,請他提交他的銀行卡賬號,將會有1000萬美元的獎金,會即刻發放給他。
這讓他的數學頭腦很是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