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太太也察覺了,趕進來說:“顧二少爺怎麽好走?特為請你,還怕你抽不出工夫。再說也陪陪我們大爺。”


    “來之安之。”龔定庵說,“我也不放你走的。”


    “好吧!”顧千裏說,“既然如此,我就索性雅它一雅。”


    他自告奮勇,要為“雲纈鸞巢”題額。但畢竟沒有能“雅”得起來,因為題額要大紙、鬥筆、墨海,燕紅家一樣都沒有。


    “今天雖寫不成,不過是說定規了,顧二少可別忘記;但也不必心急,興到揮毫最好。”


    “我知道,我寫好、裱好再送來,以五日為期。”顧千裏問龔定庵,“那時你還沒有走吧?”


    “我明天就得走。”


    “明天?”燕紅臉上有黯然之色。


    “我家兩位老人會盼望;這回遇著逆風,路上已經耽擱了。”


    “多留一天吧!”顧千裏說,“老太爺要責怪,推在我身上好了。”


    “多留一天,諒無不可。”龔定庵握著燕紅的手說,“請體諒我身不由己。”


    “老太爺、老太太在等,我自然沒話說。不過——回頭再說吧!”


    於是鋪陳餐桌,開出飯來;肴饌頗為豐盛,最難得的是有鬆江的四鰓鱸,而且是最講究的做法,煮一鍋好湯,上加蒸架,洗淨的鱸魚蒸熟了,揭開鍋蓋,用筷子將魚肉撥落在湯中,加火腿屑勾薄芡,做成魚羹。最妙的是,恰好有龔定庵從杭州帶來的西湖蓴菜,成為名副其實的蓴鱸羹。


    顧千裏覺得此筵不可無詩,但分韻唱和,不免耽誤了他們的千金春宵,因而不作此提議;酒足飯飽,摩著腹部說道:“此時最宜黑甜鄉中討生涯,我要告辭了。謝謝,謝謝。”


    送走了客人,洗盞更酌,燕紅問道:“這回進京,到底有幾分把握?”


    “‘場中莫論文’,說實話,無把握之可言。”


    燕紅不語,滿腹心事,漸漸浮現在臉上了。


    “反正你我已成定局了。”龔定庵問道,“你們母女倆,一年的嚼穀要多少?”


    燕紅想了一下說:“五六百銀子,大概夠了。”


    “好!我到上海先寄三百銀子,托千裏轉交。你我的事,我先跟我家老太太說明白;如果春闈僥幸,自不用說,否則,你就在門口掛一塊牌子好了。”


    “什麽牌子?”


    “自然是‘龔寓’二字。”


    燕紅心想,這倒是謝絕楊二來騷擾的辦法,想一想問道:“能不能加上‘仁和’?”


    “亦可以。”


    “如今惟一討厭的是楊二。”燕紅說道,“掛上‘仁和龔寓’的門牌,可以讓他望而卻步,可是不能禁止三姑六婆來跟我母親嚕蘇。”


    “隻要你拿定主意,人家也拿你無可奈何。”


    “我是早已拿定主意了。‘此心匪石,不可轉也。’隻是這樣子終非長局。”


    龔定庵不知如何回答,隻好安慰她說:“我一定想辦法來安排。”


    燕紅愣愣地想了好一會,忽然失笑。“也許真是杞人憂天,”她說,“我也該往好的地方多想想。”


    “正就是這話。來,來,我們喝個交杯盞如何?”


    喝“交杯盞”常是鬧新房用來使新娘受窘的一種把戲——新郎新娘,伸臂相勾,做成一個連環,然後曲肘銜杯,相視而飲。龔定庵這樣說法,自是戲言,但燕紅卻寧願想像為正式結,洞房花燭之中,為賓客逼迫而出此,欣然演作,閉著眼自我陶醉。


    但等她剛喝下一口酒,發覺酒杯已從她手中移去;張眼看時已有灼熱的嘴唇壓了上來,他抱得她緊緊地,使得她幾乎透不過氣來。


    “定情之夕,必有佳作。”顧千裏笑嘻嘻地催促著,“寫來看,寫來看!”


    “倘說無詩,你一定不信;若說有詩,隻得兩句。”龔定庵朗然吟道,“‘設想英雄垂暮日,溫柔不住住何鄉?’”


    “少許勝多許,兩句就夠了。”顧千裏說道,“定庵,你的詩真如禪宗的頓悟,明心見性,隻在當頭一喝之間。我最佩服你的是,眼前情事,人人想得到,卻偏偏隻有你說得出來,譬如‘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就是。”


    “這不是偏偏隻有我說得出來,是大家想到了不肯說。”龔定庵微喟著說,“如今忌諱是越來越重了!虛矯之氣,充塞朝野;貌為謹飭,中無所有;最可怕的是講理學講究‘不動心’,固然‘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樣的不動心,應該佩服,但哀鴻遍野,視而不見,連惻隱之心都沒有了,這就連禽獸都不如了。”


    “罵得痛快。不過,”顧千裏莊容勸道,“你連番下第,都因為是話說得太真太切之故,‘罔識忌諱’,功名大忌,這一回無論如何要收斂,等進士入手,到了你可以說話的時候,譬如將來當禦史,那時候痛陳時弊,也遠不遲。”


    這段話恰好為剛進來的燕紅聽到了,便即說道:“顧二少爺真是金玉良言。今天下午我也勸大爺,不能三年兩頭為考進士奔波;什麽事都要中了進士才能作打算,何不發一發狠勁,怎麽樣能中進士就怎麽樣去做,一切都到了那時候再說,豈不是好。”


    “你聽聽,”龔定庵苦笑著說,“倒像我能中進士,沒有盡力似的。”


    顧千裏知道燕紅的心情,話雖說得急切了些,但也不能說她全無道理。


    於是他說:“仔細想來,燕紅的話倒實在是個總訣:‘怎麽樣能中進士,就怎麽樣去做。’你可做的事也很多。”


    “呃,”龔定庵也很認真地,“倒要請教。”


    “第一,”顧千裏想了一下說,“先燒燒冷灶,看當朝大老,哪幾位有放總裁的資格,投幾個‘行卷’應酬應酬。”


    “這第一就行不通,”龔定庵說,“所謂‘行卷’,無非平日所作的詩文,先就難中時流的法眼。”


    “詩文中有鋒芒的,當然要避免,像‘設想英雄垂暮日,溫柔不住住何鄉’這種詩,豈能為規行矩步的道學先生所見?你總也有溫柔敦厚的詩、說理平正的文章吧?”


    “有是有。不過——”


    “大爺。”燕紅攔著他說,“顧二少是好話,你先不要跟他辯駁,聽顧二少講完了再說。”


    “好,好,請說第二。”


    “第二,不要矜才使氣,總以平順通達為主。”


    “好,第三?”


    “第三,千萬不可寫奇字、怪字,文章亦不必求深奧古雅,因為主司看不懂。”


    “千裏,你講了半天,隻有這一句搔著癢處:‘主司看不懂。’我要浮一白。”說著,他自己幹了一杯。


    “顧二少看,”燕紅無奈地,“還是狂態不改。”


    “你看,”顧千裏對龔定庵說,“燕紅真是你的知己,相處不久,已經知道你‘狂態不改’了。你真該好好聽她的話。”


    “聽,聽!”龔定庵摟著她親了一下,昵聲說道,“我不聽你的話,你會生氣,是不是?”


    “我哪裏敢生你的氣?”燕紅輕輕推開了他,“不過,我也聽人說,照學問才氣,龔某某中狀元也有份的,就是他的脾氣害了他。你這看不起人的脾氣——我也不知道怎麽說了。”


    “我改!”龔定庵是自知其非的語氣,“我一定要改。”


    “但願如此。”顧千裏又說,“定庵,還有件事,隻怕也是逆耳之言;你才大如海,肚子裏又淵博,什麽事很容易著迷;‘玩物’未必‘喪誌’,但會誤時,這一回進京,琉璃廠這些地方,在試期以前,最好不去。”


    “好!”龔定庵舉杯說道,“我答應你。”


    “別老談這些俗氣的事了!”龔定庵說道,“尋點兒什麽有趣的消遣吧?”


    “算了,算了。”顧千裏說,“你們有說不盡的情話,我不在這裏討厭了。”


    “不!”龔定庵很堅決地說,“你吃了晚飯再走,最好三更天一起進城,送我上船。”


    “怎麽?你天一亮就開船?”


    “是的。不然明天趕不到上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丁香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陽並收藏丁香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