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235.世界線收束
馬謖看到鄧艾敢這麽潑自己冷水,也有些不高興了,但是當著馮習的麵,外加馬謖也不是那種當麵撒潑之人,所以隻是把問題拋回給了鄧艾,想看看他能說出什麽門道來。
“勘察……察地形,斷其……其後路。”
鄧艾指了指交州與南中的連接之處,因為口吃的原因說話也是言簡意賅,不過在場的都不是蠢貨,理解了鄧艾的意思。
鄧艾的意思就是先摸清南中情況,然後從交州這邊一支奇軍迂回敵後,端掉蠻人老巢,即使蠻人不會立刻投降也會陷入混亂之中。
結合原時間線的情節來看,這還真是鄧艾酷愛的直搗黃龍的戰法。
“不妥,如此行事甚是冒險,南中多有瘴氣毒物,等閑士卒根本無法適應。何況深入南中缺少補給,恐怕如此行事隻會全軍覆沒。”
馮習沒有開口,任由馬謖指出了鄧艾方案中的漏洞。鄧艾畢竟此時還年輕,經驗尚淺,和馬謖相互磨合學習也是一件好事。
鄧艾見馬謖如此說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麽,隻是沉默以對。
“那幼常以為如何?”
鄧艾安靜了下來,馮習則是看向了馬謖。馬謖能如此反駁鄧艾,肯定是有了自己的想法。
“大都督,當有上中下三策。下策謀兵,也就是以擊潰蠻兵、擒殺孟獲。但是如此一來隻會讓蠻人更加敵視我漢人,隻能算是解燃眉之急。
中策謀人,在擊潰蠻兵的基礎上,如大都督在交州所行那般,分裂蠻族內部,使其陷入無窮的內鬥之中,讓其無力再與我大漢敵對。但是此計有些……所以隻能算中策。”
說到馮習交州所為,馬謖也不由得猶豫了一下,斟酌了一下用詞。以傳統儒學來看,馮習交州的那些政策真的是陰損到家了,雖然非常管用,但是絕對是有悖漢人這千年來的仁義道德的。
雖然南中肯定是無法套用交州的模式的,但是馬謖隱隱感覺到隻要諸葛亮有需要,恐怕這位大都督立刻就能想出一套符合南中情況的方案。
馮習自然是不知道馬謖的腹誹的,要是知道了肯定是得給馬謖鼓掌的。南中的情況雖然不能直接套用交州的情況,但是對馮習來說也確實不是什麽難事。
南中直接以大英帝國臭名昭著的蒙巴頓方案為藍本,將南中七十二洞人為性劃成多個種族,然後將一家獨大的首領製搞成各部酋長權利等同的議會製就行了,然後以漢軍的武力作為議會製的保障,讓獨裁者無法出現。
不需要太長時間,很快本來就是被強行統合的南中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各洞之間的齷齪而不合。孟獲在時還能靠著說一不二的獨裁壓製住這些矛盾,若是大家都平等了,誰還需要服氣誰?
到時候南中自己慢慢打出狗腦子,和季漢有什麽關係?甚至再發揮下傳統藝能,拉攏一批南蠻,慢慢彰顯漢化好處,南中也不是不能轉化成大漢“自古以來”的土地。
到時候成了華夏大家族的一員,那出身根底自有大儒辯經。
要知道昔日周朝之時,有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四夷。東夷活動區域是哪?是現代山東、江蘇、安徽這一片的。
要是二十一世紀,你跑到山東去說“你們這些東夷蠻人不是漢人”,絕對會被山東大漢當街揍一頓。無他,周朝的時候不光東夷,西戎和大部分北狄,部分南蠻都被吞並,成了華夏大家族的一員。
然後那些文化人根據古籍,找到東夷是哪支哪支的後人,西戎是炎黃哪個部族的後人,讓他們算是有了跟腳,然後再經曆周、秦兩個大朝代的漢化,變成了中原的傳統地界。
甚至蜀人不也是這樣麽?蜀地早年也是蠻夷之地,後來曆經秦、漢,就成了高祖成事的天府之國,也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
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漢化導致的,要是按照馮習腦海中一些未來的缺德手段,漢化這些蠻族就是兩三代的事情。
“那上策以為如何?”
馮習想聽聽馬謖的上策如何,開口催促了一下。
“上策攻心。恩威並施之下,讓南蠻心悅臣服,永不再反,一可保我大漢後方安寧,二也可借由南蠻補充兵員,可謂一舉兩得。”
馬謖提到自己的攻心之策,也忍不住昂起了頭顱,有些得意起來。
“嗬嗬,既然如此,幼常你且收拾一下,準備前往成都。正好本月例行與川中往來的書信還沒有寄送,你也可以將你的想法說與丞相知曉,切記,一定要把那些不利於我大漢發展的可能性說與丞相。”
馮習倒確實有些擔心因為馬謖跑到自己這兒,導致諸葛亮那邊的方針出現問題。若是好的變化還好,但是如果是一些昏招就不好了。
“謖明白。”
馬謖聽到能親自去將自己的想法說與諸葛亮知曉,也是興奮起來了。能在這些首腦人物麵前拋頭露麵、暢所欲言,對於馬謖來說那都是莫大的榮譽了。
頗有一種“看看,大漢丞相還要我獻策”的滿足感。
“嗯,下去收拾收拾,找你兄長和公衡去吧。”
這些日常聯絡之事自然是馬良和黃權負責,馮習怎麽可能為這些案牘之事操勞?
馬謖點了點頭,興衝衝地離開了。
“大……大都督,末將也……”
鄧艾看到馬謖離開,也拱手想要離去。
“士載且慢,先坐下,我們好好聊聊。”
馮習擺了擺手,示意鄧艾別急著走,他確實有很多東西想聊。鄧艾見大都督發話了,隻能乖乖坐下,但是沒有說話,等待大都督開口。
“雖然方才幼常指出了你方案中的一些不足。但是若我大漢因為瘴氣、不熟悉地形等原因,被南蠻拖在山林之中,恐怕到時候本將真的會建議如此行事。”
馮習肯定了鄧艾的意見。這個方案確實有點鋌而走險,但是馮習是不希望季漢像原時間線一樣,因為兵力不足和收攏南蠻人心而被困在南中,耽誤了北伐的時間。
如果有必要,按他之前的設想,把南中先攪亂,然後日後慢慢整合也不是不行。
(本章完)
馬謖看到鄧艾敢這麽潑自己冷水,也有些不高興了,但是當著馮習的麵,外加馬謖也不是那種當麵撒潑之人,所以隻是把問題拋回給了鄧艾,想看看他能說出什麽門道來。
“勘察……察地形,斷其……其後路。”
鄧艾指了指交州與南中的連接之處,因為口吃的原因說話也是言簡意賅,不過在場的都不是蠢貨,理解了鄧艾的意思。
鄧艾的意思就是先摸清南中情況,然後從交州這邊一支奇軍迂回敵後,端掉蠻人老巢,即使蠻人不會立刻投降也會陷入混亂之中。
結合原時間線的情節來看,這還真是鄧艾酷愛的直搗黃龍的戰法。
“不妥,如此行事甚是冒險,南中多有瘴氣毒物,等閑士卒根本無法適應。何況深入南中缺少補給,恐怕如此行事隻會全軍覆沒。”
馮習沒有開口,任由馬謖指出了鄧艾方案中的漏洞。鄧艾畢竟此時還年輕,經驗尚淺,和馬謖相互磨合學習也是一件好事。
鄧艾見馬謖如此說自然也不好多說什麽,隻是沉默以對。
“那幼常以為如何?”
鄧艾安靜了下來,馮習則是看向了馬謖。馬謖能如此反駁鄧艾,肯定是有了自己的想法。
“大都督,當有上中下三策。下策謀兵,也就是以擊潰蠻兵、擒殺孟獲。但是如此一來隻會讓蠻人更加敵視我漢人,隻能算是解燃眉之急。
中策謀人,在擊潰蠻兵的基礎上,如大都督在交州所行那般,分裂蠻族內部,使其陷入無窮的內鬥之中,讓其無力再與我大漢敵對。但是此計有些……所以隻能算中策。”
說到馮習交州所為,馬謖也不由得猶豫了一下,斟酌了一下用詞。以傳統儒學來看,馮習交州的那些政策真的是陰損到家了,雖然非常管用,但是絕對是有悖漢人這千年來的仁義道德的。
雖然南中肯定是無法套用交州的模式的,但是馬謖隱隱感覺到隻要諸葛亮有需要,恐怕這位大都督立刻就能想出一套符合南中情況的方案。
馮習自然是不知道馬謖的腹誹的,要是知道了肯定是得給馬謖鼓掌的。南中的情況雖然不能直接套用交州的情況,但是對馮習來說也確實不是什麽難事。
南中直接以大英帝國臭名昭著的蒙巴頓方案為藍本,將南中七十二洞人為性劃成多個種族,然後將一家獨大的首領製搞成各部酋長權利等同的議會製就行了,然後以漢軍的武力作為議會製的保障,讓獨裁者無法出現。
不需要太長時間,很快本來就是被強行統合的南中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各洞之間的齷齪而不合。孟獲在時還能靠著說一不二的獨裁壓製住這些矛盾,若是大家都平等了,誰還需要服氣誰?
到時候南中自己慢慢打出狗腦子,和季漢有什麽關係?甚至再發揮下傳統藝能,拉攏一批南蠻,慢慢彰顯漢化好處,南中也不是不能轉化成大漢“自古以來”的土地。
到時候成了華夏大家族的一員,那出身根底自有大儒辯經。
要知道昔日周朝之時,有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四夷。東夷活動區域是哪?是現代山東、江蘇、安徽這一片的。
要是二十一世紀,你跑到山東去說“你們這些東夷蠻人不是漢人”,絕對會被山東大漢當街揍一頓。無他,周朝的時候不光東夷,西戎和大部分北狄,部分南蠻都被吞並,成了華夏大家族的一員。
然後那些文化人根據古籍,找到東夷是哪支哪支的後人,西戎是炎黃哪個部族的後人,讓他們算是有了跟腳,然後再經曆周、秦兩個大朝代的漢化,變成了中原的傳統地界。
甚至蜀人不也是這樣麽?蜀地早年也是蠻夷之地,後來曆經秦、漢,就成了高祖成事的天府之國,也沒有人會覺得自己不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
歸根結底還是沒有漢化導致的,要是按照馮習腦海中一些未來的缺德手段,漢化這些蠻族就是兩三代的事情。
“那上策以為如何?”
馮習想聽聽馬謖的上策如何,開口催促了一下。
“上策攻心。恩威並施之下,讓南蠻心悅臣服,永不再反,一可保我大漢後方安寧,二也可借由南蠻補充兵員,可謂一舉兩得。”
馬謖提到自己的攻心之策,也忍不住昂起了頭顱,有些得意起來。
“嗬嗬,既然如此,幼常你且收拾一下,準備前往成都。正好本月例行與川中往來的書信還沒有寄送,你也可以將你的想法說與丞相知曉,切記,一定要把那些不利於我大漢發展的可能性說與丞相。”
馮習倒確實有些擔心因為馬謖跑到自己這兒,導致諸葛亮那邊的方針出現問題。若是好的變化還好,但是如果是一些昏招就不好了。
“謖明白。”
馬謖聽到能親自去將自己的想法說與諸葛亮知曉,也是興奮起來了。能在這些首腦人物麵前拋頭露麵、暢所欲言,對於馬謖來說那都是莫大的榮譽了。
頗有一種“看看,大漢丞相還要我獻策”的滿足感。
“嗯,下去收拾收拾,找你兄長和公衡去吧。”
這些日常聯絡之事自然是馬良和黃權負責,馮習怎麽可能為這些案牘之事操勞?
馬謖點了點頭,興衝衝地離開了。
“大……大都督,末將也……”
鄧艾看到馬謖離開,也拱手想要離去。
“士載且慢,先坐下,我們好好聊聊。”
馮習擺了擺手,示意鄧艾別急著走,他確實有很多東西想聊。鄧艾見大都督發話了,隻能乖乖坐下,但是沒有說話,等待大都督開口。
“雖然方才幼常指出了你方案中的一些不足。但是若我大漢因為瘴氣、不熟悉地形等原因,被南蠻拖在山林之中,恐怕到時候本將真的會建議如此行事。”
馮習肯定了鄧艾的意見。這個方案確實有點鋌而走險,但是馮習是不希望季漢像原時間線一樣,因為兵力不足和收攏南蠻人心而被困在南中,耽誤了北伐的時間。
如果有必要,按他之前的設想,把南中先攪亂,然後日後慢慢整合也不是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