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是哪裏的習俗?”
何素一時編不出地方,隻好說:“倒也不是當地的習俗,許是我家對這些事比較隨意。”
祭祀乃是大事,朱應儉倒是頭一次聽到有些人家在這事上能隨意的。他到底知道分寸,沒有問太多。何素也覺得再被他問下去要穿幫,便開口謝了他來幫忙,這話岔了開去。
“弟妹不必這般客氣,若不是要讓蕭弟幫忙,他也不會年節下還出門。”
“正事要緊,過年也不差這一年。”
朱應儉一聽,倒有些意外,他以為外麵的事蕭顯重不會說給何素聽,怎麽聽她的語氣又像是知道什麽。不過人家私房話說了什麽,他也不好多問,又寒暄了幾句便回了對麵。他一到,徐宅也開始祭灶,那些女人孩子都避著去了堂屋,直到燒完了紙才出來圍著地上紙元寶的灰燼拜了拜。
徐嬸做糖瓜有一手,做出來的糖瓜不像何素以前在濠州買的那般粘牙,外麵一層還有點脆脆的。不過糖到底是金貴東西,她也沒有多做。她有兩個孫子兩個孫女,正是饞糖的年紀,正祭完了灶就吵著要分糖瓜,徐嬸卻不舍得一下子都給了他們,用那麽多麥芽糖做成的,怎麽也得讓他們吃過年節。
家裏孩子多,祭灶時也熱鬧,不像何素家裏隻有她和月兒兩個,有些冷冷清清的。月兒在蕭顯重出門後,很是沉默了幾天,後來到底是讓年糕給哄好了。
蕭家最後沒有在自家打年糕,何素倒是想試試,柳嬸卻是不肯,在她家打年糕時讓大山幫著何素多打了五斤。何素想多給他們一些米當謝禮,他們卻不肯收,後來何素就給了他們一包黃糖。柳嬸本也是不肯收的,何素就把糖塞給了大山媳婦,她倒是收得爽快,沒像柳嬸那般客套。
何素又弄了一些芝麻用糖炒了,讓月兒吃糕花的時候粘著吃,這吃法都讓張家人震驚了,為此柳嬸又勸了她許多用錢要仔細的話。何素當時沒好意思說,這些芝麻和糖她還打算再炒上一些,留著做冬至湯圓的時候滾湯圓用。
裏灣村冬至是吃湯圓的,不像北方興吃冬至餃子。村民們吃的湯圓都是沒有餡的小粒湯圓,到了冬至煮了一鍋,每人吃上一碗,哪怕碗裏隻有幾粒湯圓配上滿滿的湯,他們也很滿足。村裏日子過得好些的人家,會買些白麵,湯圓自然是白麵做出來的好看。不過實在的人家也不在意好不好看,能吃得上黑麵就不錯了。
何素不耐煩搓小粒的湯圓,又不想做有餡的,這技術她還沒有學會,就想起以前吃過的滾芝麻湯圓。比乒乓球略小些的糯米湯圓,下鍋煮熟後放到白糖芝麻上滾一滾,又香又好吃,做起來還簡單。月兒也幫著搓了好幾個湯圓,還跟何素去相熟的人家送了幾份芝麻湯圓去。
柳嬸家她當然也送了,她可記得柳嬸的胖孫子草根當時吃到白糖芝麻開心到滿院子打轉的表情。不過這碗湯圓,少不得又要換柳嬸幾句嘮叨,這之後,柳嬸對何素家裏的事也更上心了,還幫著她出麵去請隔壁徐家的人幫她來祭灶。
灶祭完了,何素就擺了小菜出來跟月兒用飯。今天要祭神,她菜炒了好幾盤,祭神的時候每樣夾了一點出來放在盤子裏,剩下的都在灶裏熱著,端出去就能吃。盤子太燙,何素也沒讓月兒幫忙,月兒便去拿了筷子擺放,又幫著盛了飯。
“阿娘,是不是要吃糖?”
去年他們在濠州城祭灶神用了糖瓜,祭完後整隻糖瓜就歸她了,她吃了好久都有些生厭,但是一年不吃,她又有點想,以為今年還能吃到,可是今年祭灶卻沒有用糖瓜。
“你要是想吃就粘點嚐嚐,不過這些糖也不要吃太多,容易壞牙。”何素指著那盤黃糖說。
月兒點頭,用指尖少少地粘了一點嚐了嚐味,覺得還沒有前些日子的糖炒芝麻好吃。
“我們過幾日還要做湯圓嗎?聽說正月十五也得做湯圓。”
“應是要做的,到時候湯圓歸你來揉。”
“好的。還有那個白糖芝麻嗎?”
“糖還有一些,芝麻卻沒有了,我看年前得去買。”
“還要買灶神像。”月兒還記著這事,生怕何素忘了。
“你再想想還有其他要買的嗎?紅頭繩要不要?”何素故意逗她說話。
“不要,我有好幾根了。”月兒說著,一邊吃飯一邊認真地想得買哪些東西。
說到這事何素就想起柳嬸跟她說過明天起溪口村有大集,會辦三天,也不知集上會賣些什麽東西,若是能在那兒買到芝麻,她也就不用特意騎馬去一趟鎮上。
等吃好了晚飯,月兒陪著何素去洗碗,她負責把何素洗好的碗放到碗櫃裏。蕭家的碗櫃有兩層,上麵那一層是用來放剩菜剩飯的,下麵那一層是用來放碗盆的,月兒正好夠得著。洗好了碗,何素又燒郯一鍋熱水給她和月兒用,兩人洗漱之後便去了她的屋子。
蕭顯重一走,先前跟蕭顯重一個屋子的月兒就得一個人睡了,她多少有些害怕,何素也不放心。旁的倒也罷了,她這個年紀一個人睡也沒什麽,她就是怕她屋裏放著的火盆燒著什麽東西,又或者不小心風把留縫的窗戶吹實了,引發一氧化碳中毒。
蕭顯重把月兒留在這兒,顯然是相信她的,她也不的確不會去苛待了月兒,但是以她的性子,一不小心讓月兒受點傷卻是有可能的。
想不到的倒也罷了,她想到的那些安全隱患還是得防著。何素跟月兒提了讓她搬過來跟她一起睡後,月兒也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她一個人睡了一晚,是有點害怕,也覺得冷,因為沒人半夜幫著添火盆了。再者,她想著蕭顯重是為了養家才出得門,要是家裏不那麽費銀錢,也許他就能早些回來,便想在炭錢上省一省。
至於衣服和吃食,一樣她省不了,還有一樣何素省不了,她就不多想了。
“月兒,明天隔壁溪口村有集市,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兩人點著油燈,坐在床上說著話,現在睡下還太早,但是就著油燈寫字或是做針線又傷眼睛,兩人便隻能坐在床上說說話,或者等屋子裏暖起來後下床打一套拳。月兒在濠州時就已經跟著何素學拳,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練練,怕旁人知道了笑話她,她都是晚上練得多。
蕭顯重教她習字,她倒是勁頭足,恨不得在書案前生了根,直到把字練漂亮了。但是習武……她倒是羨慕何素能把壞人打跑,讓她自己學她卻沒這麽有毅力。何素也不勉強,隻在她練的時候提點幾句。
油燈昏暗,又是剛吃飽飯的時候,月兒坐在床上有些犯困,聽到何素問話才清醒了一點,想起不久前二芽跟她提過的集市,似乎村裏不少人會去,不過小孩子跟去的少,許是怕他們在那裏丟了,或者怕他們看中了什麽東西不好收場。
“我能去嗎?”月兒頗有些忐忑地問。
以前在濠州城她跟著蕭顯重和何素上過街,到了裏灣村後他們一直呆在村子裏就沒有再出去過。去鎮上的路太遠,路況又不好,就是坐著馬車也是一路顛出去,到了鎮上也沒有什麽好玩的。對月兒來說,鄉村比鎮子更新奇,她新的玩伴說的事也新奇,她到現在也記得有人跟她說集市上拐子很多,孩子最好不要去的話。
“怎麽不能,這次去的集市也不遠,趕馬車隻要一個多時辰就到了。”
“會不會有壞人?”
竟是在怕這個,何素驚訝地看向她,說:“你要不要再多練練拳腳,與其怕壞人不出門,倒不如有把壞人打跑的本事,不然怕這怕那的,還不得整日呆在家裏連門也出不得了。”
月兒一聽,倒是真的下床去認認真真地打了一套拳,不過她細胳膊細腿也沒有多少力氣,想要讓這套拳真的顯出威力,少說也得三五年。
何素卻不說破,隻倚在床上看,暗想,等蕭顯重回來了,不知月兒能厲害多少。
離蕭顯重出門也有好些天了,她初時倒還有幾分歡喜,總算沒有人管著她上山,她說不定能獵個大的。但是拿了弓箭,她到底沒有上山,想想還是安生些,畢竟村子裏的老人都說山上有狼,狼群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過起狼群來,外麵的人應當更不好對付,她也不知道蕭顯重到底是去做什麽,若真跟搶皇位有關,想來不會太容易。跟政治沾邊的事就沒有容易的,蕭顯重這般實誠的人,會不會讓人給賣了都幫別人數錢?早知道他會離開,她該教他幾招保命的招式。
事後想這些也晚了,何素隻能盼著他下次回來時,她能找到法子既然不暴露了自己又能教蕭顯重幾招。
不過蕭顯重也沒有她想得那般沒用,他和村裏一群青壯離開後,馬上離了他們跟著一個叫常英的走了。常英年輕不大,跟在他身後就跟個小廝似的,旁人不留心不會發現這小廝氣質沉穩,並非一般少年。
騎著馬趕了幾天路後,兩人便到了郭義所率大軍暫時駐紮的地方。王元倫將郭義關起來後,並沒有讓大軍轉移,而是繼續在原地呆著,等著聖上下達旨意處置郭義。他卻不知道聖上所下的旨意已經被朱應儉的人截了,一時是到不了了。
朱應儉能攔下的時間也有限,要是王元倫遲遲沒有回旨,京中定會再派人下來。不過幸好有慶王軍在前麵擋著,王元倫便是拖個半個月沒有複旨也不奇怪。
慶王軍現在正好占了離郭義紮營的地方不遠的州府,他有心再往前走,又怕綴在他身後的大軍會有所動作。郭義在軍中也算小有名氣,稱得上有勇有謀,他會在小鎮上駐紮也許是別有深意。如果他們知道現在郭義已經被王元倫控製了,說不定會反過來把這小鎮也占了。
王元倫也是考慮到這個,扣下郭義的事他不敢透出半點風聲。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朱應儉還是知道了,他一收到消息便派人混入軍中想跟郭義聯係。許是王元倫一心盯著郭義,軍中的風紀有些鬆散,朱應儉的人要混進去並不難,但就是入了軍營也不見得能接近郭義住的營帳。
為了瞞過軍中其他將官,王元倫先前把幾個頗有威信的副將叫過來說是郭義得了急症,不便見人,這些日子要勞他們多辛苦,還說郭義身邊最親近的親兵已經派出去幫著郭義尋藥,還有一個隱隱出現了跟郭義同樣的病征。他就差說郭義得的是會傳染的疫病,可是他不說,旁人卻也聯想到了。
軍中最怕疫病,現在得病的又是郭義,不可能隨意處置了,隻能盼著郭義的病早些好。他們也沒想過進去瞧一瞧,一來是怕得病,二來是相信王元倫的為人。王元倫跟著郭義的時間比他們都久,兩人的關係也比他們更好,他既然都這麽說了,又怎麽可能會有假。
為防郭義得病的消息傳出去,他們還幫著找借口在郭義的軍帳前加強戒備,確保軍帳一丈之內沒有閑雜人等能靠近。負責照顧郭義的是軍醫、王元倫和一個王元倫的親兵,都是軍中的熟麵孔,守護的人都認得,想要混進去並不容易。
郭義這邊的事是由常英負責的。算起來,他接受何素的訓練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一年前他和常生成為二十個人中的一員,一方麵是為了接受訓練,一方麵也是看看一起訓練的人中有哪些可以拉攏。訓練結束後,有些人真的成為了商隊的護衛,有一些人卻成為了朱應儉的私兵。
在軍中的訓練比起何素訓練他們要輕鬆,不過這樣輕鬆的日子也沒持續多久,隨著朝局變化,他又被挑了出來盯著郭義,找機會跟他接觸。他打聽出郭義與王元倫的關係,原想從王元倫那兒入手,卻意外讓他發現了王元倫暗中投了新帝要奪郭義的兵權。
常英跟朱應儉稟告後,朱應儉便想借這個機會把郭義和他的十萬大軍拉攏過來。
何素一時編不出地方,隻好說:“倒也不是當地的習俗,許是我家對這些事比較隨意。”
祭祀乃是大事,朱應儉倒是頭一次聽到有些人家在這事上能隨意的。他到底知道分寸,沒有問太多。何素也覺得再被他問下去要穿幫,便開口謝了他來幫忙,這話岔了開去。
“弟妹不必這般客氣,若不是要讓蕭弟幫忙,他也不會年節下還出門。”
“正事要緊,過年也不差這一年。”
朱應儉一聽,倒有些意外,他以為外麵的事蕭顯重不會說給何素聽,怎麽聽她的語氣又像是知道什麽。不過人家私房話說了什麽,他也不好多問,又寒暄了幾句便回了對麵。他一到,徐宅也開始祭灶,那些女人孩子都避著去了堂屋,直到燒完了紙才出來圍著地上紙元寶的灰燼拜了拜。
徐嬸做糖瓜有一手,做出來的糖瓜不像何素以前在濠州買的那般粘牙,外麵一層還有點脆脆的。不過糖到底是金貴東西,她也沒有多做。她有兩個孫子兩個孫女,正是饞糖的年紀,正祭完了灶就吵著要分糖瓜,徐嬸卻不舍得一下子都給了他們,用那麽多麥芽糖做成的,怎麽也得讓他們吃過年節。
家裏孩子多,祭灶時也熱鬧,不像何素家裏隻有她和月兒兩個,有些冷冷清清的。月兒在蕭顯重出門後,很是沉默了幾天,後來到底是讓年糕給哄好了。
蕭家最後沒有在自家打年糕,何素倒是想試試,柳嬸卻是不肯,在她家打年糕時讓大山幫著何素多打了五斤。何素想多給他們一些米當謝禮,他們卻不肯收,後來何素就給了他們一包黃糖。柳嬸本也是不肯收的,何素就把糖塞給了大山媳婦,她倒是收得爽快,沒像柳嬸那般客套。
何素又弄了一些芝麻用糖炒了,讓月兒吃糕花的時候粘著吃,這吃法都讓張家人震驚了,為此柳嬸又勸了她許多用錢要仔細的話。何素當時沒好意思說,這些芝麻和糖她還打算再炒上一些,留著做冬至湯圓的時候滾湯圓用。
裏灣村冬至是吃湯圓的,不像北方興吃冬至餃子。村民們吃的湯圓都是沒有餡的小粒湯圓,到了冬至煮了一鍋,每人吃上一碗,哪怕碗裏隻有幾粒湯圓配上滿滿的湯,他們也很滿足。村裏日子過得好些的人家,會買些白麵,湯圓自然是白麵做出來的好看。不過實在的人家也不在意好不好看,能吃得上黑麵就不錯了。
何素不耐煩搓小粒的湯圓,又不想做有餡的,這技術她還沒有學會,就想起以前吃過的滾芝麻湯圓。比乒乓球略小些的糯米湯圓,下鍋煮熟後放到白糖芝麻上滾一滾,又香又好吃,做起來還簡單。月兒也幫著搓了好幾個湯圓,還跟何素去相熟的人家送了幾份芝麻湯圓去。
柳嬸家她當然也送了,她可記得柳嬸的胖孫子草根當時吃到白糖芝麻開心到滿院子打轉的表情。不過這碗湯圓,少不得又要換柳嬸幾句嘮叨,這之後,柳嬸對何素家裏的事也更上心了,還幫著她出麵去請隔壁徐家的人幫她來祭灶。
灶祭完了,何素就擺了小菜出來跟月兒用飯。今天要祭神,她菜炒了好幾盤,祭神的時候每樣夾了一點出來放在盤子裏,剩下的都在灶裏熱著,端出去就能吃。盤子太燙,何素也沒讓月兒幫忙,月兒便去拿了筷子擺放,又幫著盛了飯。
“阿娘,是不是要吃糖?”
去年他們在濠州城祭灶神用了糖瓜,祭完後整隻糖瓜就歸她了,她吃了好久都有些生厭,但是一年不吃,她又有點想,以為今年還能吃到,可是今年祭灶卻沒有用糖瓜。
“你要是想吃就粘點嚐嚐,不過這些糖也不要吃太多,容易壞牙。”何素指著那盤黃糖說。
月兒點頭,用指尖少少地粘了一點嚐了嚐味,覺得還沒有前些日子的糖炒芝麻好吃。
“我們過幾日還要做湯圓嗎?聽說正月十五也得做湯圓。”
“應是要做的,到時候湯圓歸你來揉。”
“好的。還有那個白糖芝麻嗎?”
“糖還有一些,芝麻卻沒有了,我看年前得去買。”
“還要買灶神像。”月兒還記著這事,生怕何素忘了。
“你再想想還有其他要買的嗎?紅頭繩要不要?”何素故意逗她說話。
“不要,我有好幾根了。”月兒說著,一邊吃飯一邊認真地想得買哪些東西。
說到這事何素就想起柳嬸跟她說過明天起溪口村有大集,會辦三天,也不知集上會賣些什麽東西,若是能在那兒買到芝麻,她也就不用特意騎馬去一趟鎮上。
等吃好了晚飯,月兒陪著何素去洗碗,她負責把何素洗好的碗放到碗櫃裏。蕭家的碗櫃有兩層,上麵那一層是用來放剩菜剩飯的,下麵那一層是用來放碗盆的,月兒正好夠得著。洗好了碗,何素又燒郯一鍋熱水給她和月兒用,兩人洗漱之後便去了她的屋子。
蕭顯重一走,先前跟蕭顯重一個屋子的月兒就得一個人睡了,她多少有些害怕,何素也不放心。旁的倒也罷了,她這個年紀一個人睡也沒什麽,她就是怕她屋裏放著的火盆燒著什麽東西,又或者不小心風把留縫的窗戶吹實了,引發一氧化碳中毒。
蕭顯重把月兒留在這兒,顯然是相信她的,她也不的確不會去苛待了月兒,但是以她的性子,一不小心讓月兒受點傷卻是有可能的。
想不到的倒也罷了,她想到的那些安全隱患還是得防著。何素跟月兒提了讓她搬過來跟她一起睡後,月兒也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她一個人睡了一晚,是有點害怕,也覺得冷,因為沒人半夜幫著添火盆了。再者,她想著蕭顯重是為了養家才出得門,要是家裏不那麽費銀錢,也許他就能早些回來,便想在炭錢上省一省。
至於衣服和吃食,一樣她省不了,還有一樣何素省不了,她就不多想了。
“月兒,明天隔壁溪口村有集市,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兩人點著油燈,坐在床上說著話,現在睡下還太早,但是就著油燈寫字或是做針線又傷眼睛,兩人便隻能坐在床上說說話,或者等屋子裏暖起來後下床打一套拳。月兒在濠州時就已經跟著何素學拳,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練練,怕旁人知道了笑話她,她都是晚上練得多。
蕭顯重教她習字,她倒是勁頭足,恨不得在書案前生了根,直到把字練漂亮了。但是習武……她倒是羨慕何素能把壞人打跑,讓她自己學她卻沒這麽有毅力。何素也不勉強,隻在她練的時候提點幾句。
油燈昏暗,又是剛吃飽飯的時候,月兒坐在床上有些犯困,聽到何素問話才清醒了一點,想起不久前二芽跟她提過的集市,似乎村裏不少人會去,不過小孩子跟去的少,許是怕他們在那裏丟了,或者怕他們看中了什麽東西不好收場。
“我能去嗎?”月兒頗有些忐忑地問。
以前在濠州城她跟著蕭顯重和何素上過街,到了裏灣村後他們一直呆在村子裏就沒有再出去過。去鎮上的路太遠,路況又不好,就是坐著馬車也是一路顛出去,到了鎮上也沒有什麽好玩的。對月兒來說,鄉村比鎮子更新奇,她新的玩伴說的事也新奇,她到現在也記得有人跟她說集市上拐子很多,孩子最好不要去的話。
“怎麽不能,這次去的集市也不遠,趕馬車隻要一個多時辰就到了。”
“會不會有壞人?”
竟是在怕這個,何素驚訝地看向她,說:“你要不要再多練練拳腳,與其怕壞人不出門,倒不如有把壞人打跑的本事,不然怕這怕那的,還不得整日呆在家裏連門也出不得了。”
月兒一聽,倒是真的下床去認認真真地打了一套拳,不過她細胳膊細腿也沒有多少力氣,想要讓這套拳真的顯出威力,少說也得三五年。
何素卻不說破,隻倚在床上看,暗想,等蕭顯重回來了,不知月兒能厲害多少。
離蕭顯重出門也有好些天了,她初時倒還有幾分歡喜,總算沒有人管著她上山,她說不定能獵個大的。但是拿了弓箭,她到底沒有上山,想想還是安生些,畢竟村子裏的老人都說山上有狼,狼群可不是那麽好對付的。
過起狼群來,外麵的人應當更不好對付,她也不知道蕭顯重到底是去做什麽,若真跟搶皇位有關,想來不會太容易。跟政治沾邊的事就沒有容易的,蕭顯重這般實誠的人,會不會讓人給賣了都幫別人數錢?早知道他會離開,她該教他幾招保命的招式。
事後想這些也晚了,何素隻能盼著他下次回來時,她能找到法子既然不暴露了自己又能教蕭顯重幾招。
不過蕭顯重也沒有她想得那般沒用,他和村裏一群青壯離開後,馬上離了他們跟著一個叫常英的走了。常英年輕不大,跟在他身後就跟個小廝似的,旁人不留心不會發現這小廝氣質沉穩,並非一般少年。
騎著馬趕了幾天路後,兩人便到了郭義所率大軍暫時駐紮的地方。王元倫將郭義關起來後,並沒有讓大軍轉移,而是繼續在原地呆著,等著聖上下達旨意處置郭義。他卻不知道聖上所下的旨意已經被朱應儉的人截了,一時是到不了了。
朱應儉能攔下的時間也有限,要是王元倫遲遲沒有回旨,京中定會再派人下來。不過幸好有慶王軍在前麵擋著,王元倫便是拖個半個月沒有複旨也不奇怪。
慶王軍現在正好占了離郭義紮營的地方不遠的州府,他有心再往前走,又怕綴在他身後的大軍會有所動作。郭義在軍中也算小有名氣,稱得上有勇有謀,他會在小鎮上駐紮也許是別有深意。如果他們知道現在郭義已經被王元倫控製了,說不定會反過來把這小鎮也占了。
王元倫也是考慮到這個,扣下郭義的事他不敢透出半點風聲。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朱應儉還是知道了,他一收到消息便派人混入軍中想跟郭義聯係。許是王元倫一心盯著郭義,軍中的風紀有些鬆散,朱應儉的人要混進去並不難,但就是入了軍營也不見得能接近郭義住的營帳。
為了瞞過軍中其他將官,王元倫先前把幾個頗有威信的副將叫過來說是郭義得了急症,不便見人,這些日子要勞他們多辛苦,還說郭義身邊最親近的親兵已經派出去幫著郭義尋藥,還有一個隱隱出現了跟郭義同樣的病征。他就差說郭義得的是會傳染的疫病,可是他不說,旁人卻也聯想到了。
軍中最怕疫病,現在得病的又是郭義,不可能隨意處置了,隻能盼著郭義的病早些好。他們也沒想過進去瞧一瞧,一來是怕得病,二來是相信王元倫的為人。王元倫跟著郭義的時間比他們都久,兩人的關係也比他們更好,他既然都這麽說了,又怎麽可能會有假。
為防郭義得病的消息傳出去,他們還幫著找借口在郭義的軍帳前加強戒備,確保軍帳一丈之內沒有閑雜人等能靠近。負責照顧郭義的是軍醫、王元倫和一個王元倫的親兵,都是軍中的熟麵孔,守護的人都認得,想要混進去並不容易。
郭義這邊的事是由常英負責的。算起來,他接受何素的訓練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一年前他和常生成為二十個人中的一員,一方麵是為了接受訓練,一方麵也是看看一起訓練的人中有哪些可以拉攏。訓練結束後,有些人真的成為了商隊的護衛,有一些人卻成為了朱應儉的私兵。
在軍中的訓練比起何素訓練他們要輕鬆,不過這樣輕鬆的日子也沒持續多久,隨著朝局變化,他又被挑了出來盯著郭義,找機會跟他接觸。他打聽出郭義與王元倫的關係,原想從王元倫那兒入手,卻意外讓他發現了王元倫暗中投了新帝要奪郭義的兵權。
常英跟朱應儉稟告後,朱應儉便想借這個機會把郭義和他的十萬大軍拉攏過來。